卷第三十八

關燈
雲霞在目前。

     念雲禅人遵乃祖命接待吳江今逢六十初度偈以壽之 塵中覺路敞雲堂。

    遍布身心滿十方。

    一片祖翁常住地。

    願教永劫作津梁。

     示眉子 火宅炎炎不易清。

    六根銷爍可憐生。

    但能一念如冰冷。

    便是超凡第一程。

     送昧法師應講維揚 偶乘一葦截江流。

    法鼓雷鳴彼岸頭。

    無數群生開大夢。

    歸來毫相不曾收。

     示鄭白生居士 一片身心放下時。

    直教内外似琉璃。

    其中無着纖塵處。

    日用頭頭隻自知。

     示曹溪堂主俯無昂公 常想新州戴發僧。

    不知一字有何能。

    肩頭柴擔腰閑石。

    博得西來無盡燈。

     道場不必向他求。

    隻在當人一念頭。

    自性但能全體現。

    何愁法海不橫流。

     示見空禅人 出塵本意在山林。

    四十無聞愧此心。

    今喜腳跟絲線斷。

    萬峰深處更宜深。

     示禅人禮峨嵋 無邊法界以為身。

    觸處相逢意最親。

    若向峨嵋峰頂上。

    雲霞滿目更迷人。

     西望峨嵋雪似銀。

    普賢端坐一微塵。

    無邊刹海都含攝。

    應現随緣喜見身。

     示冶師鑄鐘成 天地為爐萬象銅。

    镕成衆竅吼長風。

    一聲響徹三千界。

    喚醒人閑大夢中。

     示李生 浮世光陰苦不多。

    己躬下事竟如何。

    今生若不求歸宿。

    依舊從緣堕愛河。

     示樸行者乞食 市遠山深乞食遙。

    單持一缽路迢迢。

    莫因曲折生疲厭。

    應想黃梅石墜腰。

     示無隐法師 昔依華座繞空王。

    文字時生般若香。

    今向一毛觀刹海。

    逢人不必細商量。

     示幻宗老衲印造華嚴經 剖破微塵出大經。

    法門珠網遞相形。

    分明托出蓮華藏。

    觸處令人夢眼醒。

     贈堪輿響山老衲 大地山河入眼空。

    一條拄杖活如龍。

    分明指出無生路。

    直與西來一派通。

     示體具禅人 趙州無字死生關。

    鐵壁銀山冷眼看。

    但向未生前觑破。

    自然不被舌頭謾。

     示悅禅人清涼庵舍茶 楊枝甘露灑焦枯。

    一滴才沾熱惱蘇。

    直指西來端的意。

    相逢但問吃茶無。

     寄博山無異來公 襟期不隔一毫端。

    千裡雲山觌面看。

    最是思君親切處。

    夜深明月照人寒。

     示壽昌長老 瓦礫翻成大道場。

    祖翁田地莫教荒。

    應思冒雨沖寒句。

    粒米莖薪可斷腸。

     示壽昌[門@臭]然谧禅人 堀中師子久調兒。

    轉擲翻身未易知。

    莫使野狐蹤迹近。

    叉牙切記在當時。

     示頑石禅人 埋身八面不通風。

    死盡偷心始見功。

    但向未生前着力。

    方知海底日頭紅。

     示碧霞老衲 他方行遍久歸來。

    梵刹家山坐地開。

    衲子入門無别事。

    吃茶洗缽亦奇哉。

     示玄樞禅人 己躬下事要分明。

    一念單提莫記程。

    但使妄情消盡處。

    管教心水自澄清。

     示蕲陽歸宗老衲 觸目明明般若光。

    六門常放未遮藏。

    若能當念根塵斷。

    日用端居大道場。

     示慧鏡禅人 心見光明不在根。

    從來諸暗不能昏。

    三千世界如觀果。

    那律親登此法門。

     示六如坤公掩關 收攝身心緊閉關。

    塵中不異在深山。

    好将妄想都抛卻。

    從此勤求出世閑。

     示戒深浚侍者 憶昔攜瓶逐杖藜。

    幾回為法到曹溪。

    今來直入千峰裡。

    更向堂前乞指迷。

     示有明了重禮五乳 昔年參罷禮清涼。

    一見文殊返故鄉。

    不識三三多少衆。

    故來重請為敷揚。

     鄭白生重參五乳因示 昨來問法過匡廬。

    一句全提會也無。

    但隻不忘歸去路。

    自然超出聖凡途。

     聞沈朗倩掩關城中寄示 廛居一室豁如空。

    凡聖交參落此中。

    獨有主人常寂寂。

    十方坐斷不通風。

     示丹陽觀音山慧空禅人 祇園門外即迷津。

    來往風波過客頻。

    高揭慧燈常不昧。

    直須照破一微塵。

     示岸度禅人 幻海無涯浪未收。

    全憑智楫駕慈舟。

    中流高桂輕[馬*凡]去。

    直到菩提彼岸頭。

     寄金貞度 同坐祇園飯食時。

    别來每憶善思惟。

    法緣應似維摩诘。

    不二相談近是誰。

     寄普陀昱光禅人 白花山下久跏趺。

    水月光中一念孤。

    正使十方俱坐斷。

    海枯石爛恰如無。

     酬心光法師 空山一室白雲封。

    鳥道玄微入萬重。

    不是直通霄外路。

    安知步步絕行蹤。

     示深光侍者省親 爾别慈親已廿年。

    要明父母未生前。

    而今複作思歸夢。

    此去應須斷愛緣。

     示姚星陽居士 心在塵中願出塵。

    直須不昧本來人。

    時時常想歸依處。

    八寶花閑有後身。

     示了此老衲增臘 濁世浮生莫問年。

    法身三際不能遷。

    但須一念常光現。

    華藏莊嚴在目前。

     示護關侍者 擎茶奉水要真知。

    動靜周旋看是誰。

    須向目前三喚處。

    莫教辜負一雙眉。

     犀牛扇子骨皮全。

    急喚将來不解拈。

    一語痛如三頓棒。

    幾能脅下會還拳。

     示新安仰山本源禅人 割愛應知出世因。

    肯教心地着纖塵。

    直須念念回光照。

    莫昧當人淨法身。

     圓明一念沒遮藏。

    觸處逢緣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