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三十七

關燈
相 一條血棒太無情。

    觸着須教斷死生。

    痛到徹心酸鼻處。

    方知王法甚分明。

     出圜中過長安市四首 長安風月古今同。

    紫陌紅塵路不窮。

    最是喚人親切處。

    一聲雞唱五更鐘。

     體若虛空自等閑。

    纖塵不隔萬重山。

    可憐白日青天客。

    兩眼睜睜歎路艱。

     飄風聚雨一時來。

    無限行人眼不開。

    忽爾雨收雲散盡。

    太虛原自絕塵埃。

     空裡幹城楙馬人。

    目前仿佛似煙邨。

    直須走入城中看。

    聲色原來不是真。

     過吳山經堂寺遇明通禅人禮華嚴因示 到處山河即本真。

    大千經卷一微塵。

    閑來剖破輕拈出。

    莫道文殊是智人。

     過鐵佛庵贈鄒爾瞻給谏 江上青山不斷春。

    門前流水淨無塵。

    開門忽見庵中主。

    恰是金剛不壞身。

     示沙彌照理 出家本意緣何事。

    割愛辭親豈等閑。

    不向袈裟求解脫。

    松門翻作鐵圍關。

     題東山寺壁 咫尺東山入翠微。

    深林晴日雨霏霏。

    市廛流水聲相和。

    觸目分明向上機。

     中盤旅邸壁閑見達師偈并題 君到曹溪我不來。

    我到曹溪君已去。

    來來去去本無心。

    誰知狹路相逢處。

     避難石 無端一念惹膻腥。

    從此形骸累不輕。

    十載獵叢張網處。

    石頭滿眼盡無生。

     命小師大義讀楞伽 玉線金針不易穿。

    休從明月問青天。

    玄關路斷無消息。

    爾去逢人莫浪傳。

     問丁右武大參病 舉世誰知病裡身。

    維摩獨坐見偏真。

    從教大智懸河辯。

    一默昭回萬象春。

     示果弘福堂二侍者歸故山 萬水千山枉問人。

    腳跟一步最為親。

    莫教錯落懸崖去。

    縱出頭來已失真。

     彌茫煙水望何孤。

    底事逢人問有無。

    回首萬山清徹骨。

    尚餘春色滿平蕪。

     贈蔭亭上人請藏經歸南雄延祥寺 一自南能度嶺時。

    曹溪禦墨尚淋漓。

    于今重載琅函至。

    [伫-丁+一]看炎荒雨露垂。

     送诰禅人歸慈化 杯浮一葉淼無垠。

    煙水茫茫苦問津。

    歸去家山生意滿。

    百花深處鳥啼春。

     示查汝定 涉水登山亦壯哉。

    芒鞋遙自敬亭來。

    入門一笑忘賓主。

    莫道維摩口不開。

     題雪山苦行佛 萬山冰雪連根凍。

    一片身心徹骨寒。

    不是死中重發活。

    如何能得識情幹。

     無端棄卻金輪位。

    特爾令生大地疑。

    自是九重深密事。

    從來不許外人知。

     輕抛兜率入王宮。

    一顧回頭思不窮。

    走向萬山千丈雪。

    埋身八面不通風。

     心似冰霜骨似柴。

    六年凍餓口難開。

    誰知忽睹明星上。

    落得盈盈笑滿腮。

     答定齋賀明府 函蓋乾坤一句新。

    晴空霹靂淨煙塵。

    箭鋒拄處難回互。

    狹路相逢是故人。

     青獅白象駕雲中。

    金色銀光出處同。

    若問無生端的意。

    空山風雨吼長松。

     示歐生羽仲傳經诃林 斯道幽微若一絲。

    全憑信力以維持。

    苟非一片金剛地。

    難使菩提葉葉輝。

     送樂天法師還匡廬 山色湖光一鏡開。

    曼殊誤落此中來。

    莫教獅子輕彈舌。

    恐震當年舊講台。

     贈西來梵僧 十萬西來碧眼胡。

    渡江曾折一莖蘆。

    隻今石室猶留影。

    試問前生是有無。

     挽本來和尚 五年三度叩禅關。

    此日尋師去不還。

    不是白椎兜率院。

    多應聽法五台山。

     送如證禅人造旃檀像還五台 火雲赤日滿炎荒。

    金色光含古道場。

    不是曼殊親出現。

    誰知随處是清涼。

     海岸旃檀淨法身。

    無邊相好隐微塵。

    分明剖出諸人看。

    觌面當機一句新。

     寄大千法師 三十年前同法席。

    别來消息斷他鄉。

    忽聞近住千峰裡。

    想已心空聞妙香。

     示曹溪塔主 香火千秋似一朝。

    兒孫終夜守寥寥。

    茶湯宛若生前供。

    不負當年石墜腰。

     勉曹溪諸弟子十首 千僧和合似靈山。

    大衆依歸豈等閑。

    不是曾蒙親囑付。

    如何得入祖師關。

     肉身現在即如生。

    朝暮茶湯出志誠。

    鐘鼓分明常說法。

    不須苦口再叮咛。

     福田種子要深栽。

    因果如臨明鏡台。

    親到寶山千萬次。

    者回不可又空回。

     辛勤作務莫辭勞。

    可想當年石墜腰。

    一息不來千萬劫。

    善根不種苦難消。

     莫教輕易過平生。

    如箭光陰實可驚。

    隻恐氣銷三寸後。

    幾時再到寶山行。

     功德園林不可輕。

    腳跟步步要分明。

    莫教錯落随他去。

    免使盲人又夜行。

     寸椽片瓦衆緣成。

    信施脂膏不可輕。

    切莫貪他驢糞橛。

    等閑換卻一雙睛。

     信心膏血重須彌。

    粒米莖薪不可欺。

    但看披毛并戴角。

    酬償夙債苦泥犁。

     幸生中國蚤離塵。

    身着袈裟遠六親。

    受用空門清淨福。

    如何能報祖師恩。

     少小能存向上心。

    毫芒終長到千尋。

    隻須曆盡冰霜苦。

    始得成材出鄧林。

     示曹溪沙彌能新智融達一淨洗通文方覺書華嚴經七首 剖破微塵出大經。

    無邊刹海遞相形。

    松風鳥語分明說。

    隻在當人着意聽。

     佛境重重不可量。

    毫端三昧豈尋常。

    須知舉手通身現。

    觸處全彰海印光。

     行行雁影落寒空。

    直豎橫斜但信風。

    莫問普賢求妙行。

    先須識取主人公。

     毗盧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