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三十七

關燈
憨山老人夢遊集卷第三十七 侍 者  福 善 日錄 門 人  通 炯 編輯 嶺南弟子 劉起相 重較 偈一(七十二首) 唯心偈 淨妙不思議。

    圓滿真實心。

    廣大具威神。

    變現無量事。

    其體離諸垢。

    不舍染淨緣。

    世與出世閑。

    成就衆善業。

    衆業若空華。

    本來無所有。

    以無所有故。

    故說即真常。

    善達業性空。

    不為幻技惑。

    不着亦不厭。

    如理谛實觀。

    起處即無生。

    當念自空寂。

    了無前後際。

    一念若須彌。

    動靜平等如。

    境界風不動。

    寂滅妙常樂。

    清淨若蓮華。

    深入塵勞泥。

    不染世閑垢。

    懷此如意珠。

    随求無所乏。

    神光照暗冥。

    普覺諸含識。

     居山偈 借問山中人。

    居山有何趣。

    日飽三頓粥。

    長伸兩腳睡。

    盤石作禅床。

    雲霞為蓋被。

    微風[龠*欠]幽松。

    發明西來意。

    撥落雲裡華。

    刮除眼中翳。

    一念絕中邊。

    了無前後際。

    覺來雙眼空。

    回視夢中事。

    撈捷水底月。

    卻翻成鈍滞。

    凡聖一齊抛。

    方脫娘生累。

    一物不将來。

    猶是第二義。

    透出無事關。

    始遂居山計。

     大澤禅人三度嶺海參禮因示 萬裡為誰來。

    來複為底事。

    靴裡摸指頭。

    原不在别處。

    若向外邊尋。

    走盡天涯路。

    來來去複來。

    此法原無住。

    試問曹溪僧。

    菩提可有樹。

    若不得一枝。

    枉費賣單布。

     示道脈源禅人 參禅無秘訣。

    要為生死切。

    生死挂眉毛。

    念念不暫辍。

    提起金剛圈。

    脊梁勁似鐵。

    努力望前追。

    直使命根絕。

    妄想頓潛蹤。

    身心當下撇。

    要見本來人。

    如空中釘橛。

    打破黑漆桶。

    方是大休歇。

     題恒河圖示恒一林禅人 佛住恒河岸。

    常對河說法。

    至法難思處。

    即以河沙喻。

    若以沙數多。

    猶未盡佛意。

    直以此法身。

    乃顯真實義。

    法身常不變。

    随流性不遷。

    雖以種種穢。

    體性常清淨。

    乃至劫火燃。

    究竟體不壞。

    是故法身常。

    自性無生滅。

    佛子識此義。

    了悟自性身。

    如彼恒河沙。

    永劫性常一。

    是名金剛地。

    佛子善安住。

     觀緣偈 谛觀此身無始來。

    皆從颠倒妄想生。

    輪回六道苦趣中。

    性返人天無量劫。

    妄念不止苦無涯。

    妄境不空業如海。

    若能一念暫回光。

    當下即令登彼岸。

    妄業積聚如須彌。

    人我是非苦堅固。

    結成生死鐵圍關。

    百劫千生不能出。

    镬湯爐炭本來無。

    隻從一念嗔心起。

    若于起處即消除。

    火裡金蓮真解脫。

    現前境界若空花。

    鏡像水月不可喻。

    世人癡迷無慧目。

    錯認為真颠倒見。

    妄将四大以為身。

    六識三毒為主宰。

    貪嗔我慢不自知。

    妄逐驅馳諸苦趣。

    自性清淨即彌陀。

    六塵不染蓮花土。

    一念不生生死空。

    日用現前真極樂。

     示念佛 念佛本為超生死。

    先須要識生死心。

    癡愛便是生死根。

    不拔其根難解脫。

    癡愛即是念佛心。

    即将念佛斷癡愛。

    癡愛若能念念斷。

    心心彌陀全身現。

    即此便是真精進。

    不可一念暫忘卻。

    淨土就在淨心中。

    不得向外别尋覓。

     圓明偈示畢一素失明 心光圓明本無量。

    苦彼浮塵眼遮障。

    隔紙不能觀外物。

    返視何曾見五髒。

    譬如白日麗虛空。

    人處暗室如生盲。

    暗中人亦有兩眼。

    如何不與日光通。

    我此四大如茅屋。

    心在身中鳥在籠。

    誰能撤去茅屋封。

    光明照耀原無窮。

    若能自見心光滿。

    了了常明不用眼。

    此是無生無滅光。

    不與四大同流轉。

    君今何幸天見憐。

    特拔遮障天光全。

    不須白晝怨不見。

    隻如有眼黑夜眠。

    夜眠有眼亦如此。

    心光圓明宛自爾。

    若離明暗見自心。

    圓明頓發超生死。

    舉世誰知無眼好。

    昔人曾恨盲不早。

    頓抛四大光明全。

    此是吾家如意寶。

     登昆山示同遊諸子 昆山城中一拳石。

    大似須彌納芥子。

    我來策杖一登之。

    頓入蟭螟眼孔裡。

    時人一望忽不見。

    紛紛四衆皆驚起。

    忙來試問空中人。

    依然指出舊時底。

     梁壓譚生示之以偈 屋梁倒塌壓譚生。

    譚生被壓何不死。

    梁若到身身即碎。

    身若到梁梁不避。

    兩者既到何不幹。

    試問不幹之所以。

    目前境界不比梁。

    譚生何苦先惶慞。

    若要不惶慞。

    看逼狗跳牆。

     示福智字本明修淨土 但觀一句彌陀佛。

    念念心中常不斷。

    若能念念最分明。

    即與彌陀親見面。

    隻想淨土在目前。

    日用頭頭無缺欠。

    佛土全收一念中。

    便是往生真方便。

    隻在了了分明時。

    不可更起差别見。

     觀身 是身如水泡。

    乍現亦不久。

    癡兒以為珠。

    取之不盈手。

    況複于此中。

    多貪為罪薮。

    唯在智眼觀。

    畢竟何所有。

     觀心 此心本無形。

    視之不可見。

    起滅了無端。

    迅若空中電。

    妄想逐塵勞。

    渴鹿奔陽焰。

    堪嗟今古人。

    都壓良為賤。

     示衆 幻海無涯沒盡頭。

    塵勞妄想幾時休。

    應知世相空中電。

    須信人生水上漚。

    唯攝一心歸淨土。

    全憑萬行作真修。

    目前總是菩提路。

    念念常登般若舟。

     示無相老納 見爾初年六十餘。

    别來十載近何如。

    光陰有限頻頻覺。

    妄想無邊念念除。

    淨土蓮華禅水灌。

    心田愛草慧刀鋤。

    百千萬劫俱空度。

    莫使今生又涉虛。

     示沉生成德(二首) 濕寝人必病。

    鳅得方不死。

    物性各有宜。

    苦樂何憂喜。

     物本無可欲。

    而人自欲之。

    甘苦味不同。

    嗜者以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