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三十六

關燈
憨山老人夢遊集卷第三十六 侍 者  福 善 日錄 門 人  通 炯 編輯 嶺南弟子 劉起相 重較 頌 佛祖機緣(三十則) 釋迦牟尼世尊初生。

    一手指天。

    一手指地。

    周行七步。

    目顧四方。

    雲天上天下。

    唯吾獨尊。

    後雲門雲。

    我當時若見。

    一棒打殺與狗子吃。

    貴圖天下太平。

    琅玡覺雲。

    可謂将此身心奉塵刹。

    是則名為報佛恩。

    頌曰。

     才出頭來便着忙。

    虛開大口說行藏。

    隻知要吐心中事。

    番惹旁人說短長。

     世尊因調達謗佛。

    生身陷地獄。

    佛敕阿難傳問雲。

    汝在地獄中安否。

    雲我雖在地獄。

    如三禅天樂。

    佛又令阿難傳問。

    你還求出否。

    雲我待世尊來便出。

    阿難雲。

    佛是三界大師。

    豈有入地獄分。

    雲佛既無入地獄分。

    我豈有出地獄分。

    頌曰。

     地獄天堂有甚差。

    受恩深處便為家。

    人生适意即為樂。

    何用閑情檢點他。

     世尊因黑齒梵志運神力。

    以左右手。

    擎來合歡梧桐樹兩株。

    至靈山獻佛。

    佛雲。

    梵志。

    志應諾。

    佛雲。

    放下着。

    志放下左手一株。

    佛又雲。

    放下着。

    志放下右手一株。

    佛又雲。

    放下着。

    志雲。

    我兩手盡空。

    未審更放下個甚麼。

    佛雲。

    吾非教汝放下其華。

    汝當放下内六根。

    外六塵。

    中六識。

    無一可舍。

    是汝免生死處。

    志忽然大悟。

    頌曰。

     擎來平地起幹戈。

    放下教伊沒奈何。

    直到水窮山盡處。

    縱無一物也嫌多。

     世尊昔至多子塔前。

    命摩诃迦葉分座令坐。

    以僧伽黎圍之。

    遂告雲。

    吾有正法眼藏。

    密付與汝。

    汝當護持。

    傳授将來。

    勿令斷絕。

    頌曰。

     分明大地露堂堂。

    一片袈裟豈蓋藏。

    才說密時原不密。

    舌頭遍地太郎當。

     文殊師利。

    在靈山會上諸佛集處。

    見一女子近佛座入于三昧。

    文殊白佛。

    雲何此女得近佛坐。

    佛雲。

    汝但覺此女。

    令從三昧起。

    汝自問之。

    文殊繞女子三匝。

    鳴指一下。

    乃至托上梵天。

    盡其神力而不能出。

    佛雲。

    假使百千文殊。

    亦出此女定不得。

    下方過四十二恒河沙國土。

    有罔明菩薩能出此女定。

    須臾罔明至佛所。

    佛敕出此女定。

    罔明即于女子前。

    鳴指一下。

    女子于是從定而出。

    頌曰。

     佛前女子路頭差。

    不是文殊力不加。

    縱有拿龍捉虎手。

    無如打鼓弄琵琶。

     達摩初至金陵見武帝。

    帝問如何是聖谛第一義谛。

    摩雲。

    廓然無聖。

    帝雲。

    對朕者誰摩雲。

    不識。

    帝不契。

    遂折蘆渡江。

    至少室面壁九年。

    頌曰。

     遠來一片熱心腸。

    隻道他鄉是故鄉。

    豈料相逢不相識。

    掉頭冷坐最凄涼。

     二祖至少林。

    參承達摩。

    立雪斷臂。

    問曰。

    諸佛法印。

    可得聞乎。

    摩曰。

    諸佛法印。

    不從人得。

    祖曰。

    我心未安。

    乞師安心。

    摩曰。

    将心來與汝安。

    祖雲。

    覓心了不可得。

    摩雲。

    與汝安心竟。

    祖于是悟入。

    頌曰。

     齊腰大雪臂摧殘。

    特地将心強要安。

    借爾拳頭築爾嘴。

    何曾添上一毫端。

     六祖大師參黃梅。

    五祖着入碓房舂米。

    一日因五祖索偈。

    欲付衣法。

    師書偈于壁曰。

    菩提本無樹。

    明鏡亦非台。

    本來無一物。

    何處惹塵埃。

    祖默識之。

    夜呼入室。

    密示心宗法眼。

    傳付衣缽。

    令渡江南歸曹溪。

    頌曰。

     碓頭柴斧有何差。

    又向晴空眼見華。

    剛道本來無一物。

    如何又拾破袈裟。

     未到黃梅早已知。

    三更入室又何為。

    隻将衣缽為奇貨。

    引得兒孫個個癡。

     南陽忠國師。

    一日喚侍者。

    者應諾。

    如是三召。

    皆應諾。

    師曰。

    将謂吾辜負汝。

    卻是汝辜負吾。

    頌曰。

     三呼三應太分明。

    辜負何曾有重輕。

    試向未呼前勘破。

    長風日夜吼松聲。

     南嶽讓禅師初參六祖。

    祖問甚處來。

    師曰。

    嵩山來。

    祖曰。

    什麼物。

    恁麼來。

    師曰。

    說似一物即不中。

    祖曰。

    還可修證否。

    師曰。

    修證即不無。

    染污即不得。

    祖曰。

    即此不染污。

    諸佛之所護念。

    汝既如是吾亦如是。

    頌曰。

     遠來意氣甚揚揚。

    問着何如雪上霜。

    早向太陽門下立。

    何須撥火更澆湯。

     馬師一日升堂。

    百丈收卻面前席。

    祖便下座。

    頌曰。

     大将登壇八面風。

    卷旗息鼓四壘空。

    太平氣象清如許。

    方見王師大戰功。

     馬師不安。

    院主問和尚近日尊候如何。

    祖曰。

    日面佛。

    月面佛。

    頌曰。

     病在膏肓不可醫。

    閉門暗地自尋思。

    傍人不解難禁處。

    才問如何已失時。

     趙州因僧遊五台。

    問一婆子曰。

    台山路。

    向甚麼處去。

    婆雲。

    蓦直去。

    僧便去。

    婆曰。

    好個阿師。

    又恁麼去也。

    後有僧舉似師。

    師曰。

    待我去勘過。

    明日師便去。

    問台山路向甚麼處去。

    婆曰。

    蓦直去。

    師便去。

    婆曰。

    好個阿師。

    又恁麼去也。

    師歸院。

    謂僧曰。

    台山婆子為汝勘破了也。

    頌曰。

     斜陽芳草正萋萋。

    漫把王孫去路迷。

    多少迷中留宿客。

    五更夢破一聲雞。

     趙州問新到。

    曾到此閑麼。

    曰曾到。

    師曰。

    吃茶去。

    又問僧。

    僧曰。

    不曾到。

    師曰。

    吃茶去。

    後院主問曰。

    為甚麼曾到也雲吃茶去。

    不曾到也雲吃茶去。

    師召院主。

    主應諾。

    師曰。

    吃茶去。

    頌曰。

     趙州一味澹生涯。

    但是相逢請吃茶。

    若問梅花探春色。

    一枝牆外過鄰家。

     遠來經涉路迢遙。

    壘塊填胸氣正驕。

    不用靈丹并妙藥。

    隻須一碗熱湯澆。

     趙州因僧問。

    如何是祖師西來意。

    師曰。

    庭前柏樹子。

    曰和尚莫将境示人。

    師曰。

    我不将境示人。

    曰如何是祖師西來意。

    師曰。

    庭前柏樹子。

    頌曰。

     大千經卷剖微塵。

    臘盡陽回大地春。

    拈出庭前柏樹子。

    西來祖意又重新。

     南泉因東西兩堂。

    各争貓兒。

    師遇之。

    白衆曰。

    道得即救取貓兒。

    道不得即斬卻也。

    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