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二十九

關燈
師。

    化比丘相。

    戒目悲華。

    為人榜樣。

    圓覺伽藍。

    十方聚會。

    來者應知。

    無内無外。

    如如意珠。

    似功德藏。

    出生妙利。

    恒沙供養。

    上方擎來。

    香飯一缽。

    見者聞者。

    皆蒙度脫。

    擘破天台。

    踏翻廬嶽。

    如蓮華開。

    似大夢覺。

    曆遍寰中。

    囊收沙界。

    赤手歸來。

    無錢買賣。

    六十餘年。

    死生夜旦。

    喚不回頭。

    先登彼岸。

    撇下髑髅。

    埋之沙聚。

    塔表長空。

    影沈秋水。

    是師常身。

    昭然若此。

     五台山龍泉寺正光居士徐公願力塔碑記銘 觀夫真界凝然。

    應化之征靡一。

    聖凡異路。

    利他之迹有殊。

    所以幻影多端。

    浮光萬态。

    至若憑願力以持心。

    假窣波而表願者。

    是于正光居士見之矣。

    居士姓徐氏。

    霸州保定縣人。

    父伸。

    母高氏。

    士生而有異征。

    周歲能言前世事。

    動止度若天人。

    嘉靖三十四年。

    甫七歲。

    應選進入宮闱。

    列内翰局讀書。

    進局官。

    教内則儀。

    掌秘閣。

    即能明習故事。

    隆慶改元。

    升 禦前。

    勤慎有功。

    萬曆初 今上禦宇紀勳。

    升 幹清宮。

    内奏事牌子。

    曆事三朝。

    小心翼翼。

    奉 聖母起居。

    朝夕愓厲。

    調和樞紐。

    贊理化機。

    有大力焉。

    德位日崇。

    笃信三寶。

    于都城崇文門外。

    建明因寺一區。

    印施佛大藏經一部。

    延沙門永慶為住持。

    于山西五台舊路嶺。

    重修龍泉寺。

    奏聞 聖母。

    度沙彌遠健。

    授僧錄左覺義。

    為本寺住持。

    又于真定曲陽縣北。

    重修鳳祥寺一所。

    置地三頃餘畝。

    以供龍泉香火。

    接待十方。

    域内名山大刹。

    凡 聖母功德所被者。

    靡不默助 皇猷。

    敷揚 慈化。

    一雨普沾。

    含生獲福矣。

    居士雖處深宮。

    衣唯布素。

    甘心蔬食。

    每厭生死。

    志求出離。

    朝參慕禮。

    寒暑不易。

    刺血書金剛般若經。

    普賢行願。

    法華心品若幹卷。

    建窣堵波于龍泉之東南麓。

    以表願力持心。

    功流浩劫。

    濕斯猛焰。

    永宅清涼。

    期來世以歸依。

    效一生而取辦。

    以為金剛種子靈苗。

    福田常住矣。

    噫。

    若居士者。

    非夫親承付囑而來耶。

    抑以幻化人天而作佛事耶。

    何其智深志固之若此也。

    功德既成。

    乃命家臣程進。

    持杖稽首海印道人。

    乞紀其事。

    乃為銘曰。

     乾坤造化。

    毓靈産秀。

    乃降哲人。

    曷分左右。

    哲人伊何。

    唯徐之子。

    氣亶丈夫。

    幻形維女。

    維女謂何。

    内訓實祖。

    不有其人。

    孰匡 聖母。

    曆事 三朝。

    位班九列。

    贊化調元。

    着茲偉績。

    蕩蕩慈風。

    輝輝佛日。

    率土普天。

    無非為國。

    在在道場。

    處處寶所。

    但願莊嚴。

    孰分人我。

    身處塵勞。

    志求淨土。

    禀受三歸。

    普修六度。

    書寫受持。

    大乘經偈。

    誓舍此身。

    徑登佛地。

    嗟彼夢夫。

    長夜冥冥。

    偉矣達人。

    視死如生。

    迹系王宮。

    心存丘壑。

    勁節淩雲。

    長松孤鶴。

    偃師化人。

    誰假誰真。

    獻珠龍女。

    其事若神。

    塔表長城。

    奠安 畿輔。

    上祝 聲厘。

    天長地久。

     普濟庵始祖寶藏成公塔銘 寶藏大師者。

    諱自成。

    山東德州劉氏子。

    幼習爐業。

    在鉗錘閑。

    即知以念佛從事。

    如佛教金師之法。

    如是用心有年。

    父蚤喪。

    其母孀居。

    天性至孝。

    供養竭其心力。

    年三十。

    有出世志。

    從本省鐘樓寺潭公剃染。

    即立禅習止觀門。

    師将志行腳。

    母老無養。

    師以具稱其母。

    荷擔之。

    遠遊四方。

    每乞食。

    奉母于樹下塳閑。

    上壽為歡。

    不減鼎俎。

    後至京之西山。

    百花中峪。

    往來數年。

    土人重之。

    其供養日益贍。

    師惟以一瓢之外。

    無餘糁。

    以此終母天年。

    以茶毗法葬之。

    建窣堵波以表孝義。

    今尚存焉。

    已而結庵。

    居大峪嶽家坡。

    中貴傅公集衆。

    請師住都城之普安寺。

    未幾白衣檀越張某。

    建普濟庵于阜城關外四裡園。

    接待十方往來。

    嘉靖庚戌秋八月。

    大虜犯京師。

    都城三面無隙。

    率多奔潰。

    唯西郭一面将合圍。

    适虜酋引胡兒數千騎。

    馳至庵首。

    飲馬盤礴。

    酋驟入庵。

    衆擁其後。

    師望之頹然憨笑。

    且罵曰。

    酋奴毋妄動我物。

    師預羅鮮果于階下。

    酋長見柿如火。

    欣然取啖。

    師大罵曰。

    此不可食。

    酋将為賣己。

    強食之。

    甚苦澀。

    師乃奪其柿。

    以頻梨與之。

    虜啖而甘之。

    歡呼以為不欺己。

    齧指誡衆曰。

    有人于此。

    毋妄殺也。

    乃插令箭而去。

    頃一虜追王氏子入庵。

    其人奔潛佛座下。

    虜窺得之。

    刃将下。

    師以手挈虜。

    奪刃擲地。

    其人竟以生。

    居頃。

    虜亦稍稍引去。

    達觀可禅師常贊之曰。

    師以一身當虜。

    一面指麾談罵。

    所全活者數萬。

    是即現天大将軍身。

    而為說法。

    豈直一大将摧之力哉。

    杭人韶善士者。

    夢伽藍為師催供養。

    傾心歸依。

    建彌勒庵以延師。

    師居常不事口腹。

    衲衣糞掃。

    一缽無餘。

    每得施利米面。

    盡皆傾囊。

    以濟貧者。

    若空無一粒。

    亦不往自檀越。

    唯以坯堵門。

    面壁忍餓而坐。

    久有知之者。

    為送供。

    食盡則堵門如故。

    率以為常。

    後修普安寺成。

    師複歸院。

    弟子日漸進。

    初淳公執業甚勤。

    師于衆中獨苦淳公。

    祁寒溽暑。

    陸沈賤役。

    唯公以身先之。

    百不一可。

    無人識其意者。

    師将終日。

    顧謂衆曰。

    吾之有淳。

    猶樹之有幹。

    至若枝葉繁茂。

    扶疏而庇蔭多矣。

    汝等知之乎。

    未幾。

    無疾而逝。

    嘉靖三十九年。

    二月朔日也。

    師世壽八十有九。

    僧臘五十有奇。

    公滅後。

    淳公大興普安。

    于先帝顧命之時。

    今上 聖母建慈壽寺成。

    延淳公為住持。

    以公弟子了甯為替僧。

    公化後。

    又以其孫本在為住持。

    在以疾告退院。

    又以其徒圓應世其業。

     聖慈複建慈恩寺。

    為在别阮。

    以休老焉。

    公之子孫枝葉繁茂。

    一如公言。

    豈非天道冥冥報德之驗與。

    萬曆甲午冬日。

    餘随緣王城。

    其孫了鑒。

    與在等持狀乞餘為銘。

    乃為之銘曰。

     天道無親。

    常與善人。

    明明在上。

    豈曰不真。

    維真不朽。

    視身非有。

    不有至人。

    安見其久。

    伊惟我師。

    積彼孝思。

    出塵離俗。

    其德實基。

    應化門頭。

    其功匪一。

    以異方便。

    着茲偉績。

    因悟不生。

    所以不死。

    技幹扶疏。

    實由種子。

    覆庇人天。

    埋根千尺。

    一刹峨然。

    千秋萬[示*冀]。

     慈慧寺無瑕玉和尚塔銘 公諱明玉。

    字無瑕。

    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