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
關燈
小
中
大
為良福田。
故我修供養,願絕諸有縛。
爾時複有大羅刹母名刀劍口。
亦有五千眷屬圍繞來入冢間。
時羅刹母亦見此人被縛五處剃除須發片赤袈裟系其頸下。
即便右繞尊重頂禮合掌恭敬。
而說頌言: 汝今被法衣,必趣涅槃樂。
故我不害汝,恐諸佛所呵。
時羅刹子白其母曰:我常吸精氣,飲啖人血肉。
願聽食此人,令色力充盛。
時羅刹母便告子言:若害著袈裟,剃除須發者,必堕無間獄,久受大苦器。
時羅刹子與諸眷屬右繞此人尊重頂禮合掌恭敬。
而說頌曰:我等怖地獄,故不害汝命。
當解放汝身,願脫地獄苦。
時諸羅刹母子眷屬同起慈心解此人縛。
忏謝慰喻歡喜放還。
此人清旦疾至王所。
以如上事具白於王。
時勝軍王及諸眷屬。
聞之驚躍歎未曾有。
即立條制頒告國人。
自今已後於我國中。
有佛弟子若持戒若破戒下至無戒但剃須發被服袈裟。
諸有侵淩或加害者,當以死罪而刑罰之。
由此因緣衆人慕德漸漸歸化王贍部洲。
皆共誠心歸敬三寶。
善男子,當觀如是過去羅刹。
雖受無暇餓鬼趣身。
吸人精氣飲啖血肉。
惡心熾盛無有慈悲。
而見無戒剃除須發。
以片袈裟挂其頸者,即便右繞尊重頂禮恭敬贊頌無損害心。
然未來世。
有刹帝利旃荼羅王宰官居士長者沙門婆羅門等旃荼羅人。
心懷毒惡無有慈愍。
造罪過於藥叉羅刹。
愚癡傲慢斷滅善根。
於歸我法而出家者若是法器若非法器剃除須發被服袈裟諸弟子所。
不生恭敬。
惱亂呵罵或以鞭杖楚橽其身或閉牢獄乃至斷命。
此於一切過去未來現在諸佛。
犯諸大罪。
斷滅善根焚燒相續。
一切智者之所遠離。
決定當生無間地獄。
又善男子,昔有國王名超福德。
有人犯過罪應合死。
王性仁慈不欲斷命。
有一大臣多諸智策前白王曰:願勿為憂。
終不令王得殺生罪。
不付魁脍令殺此人。
時彼大臣以己智力将犯罪人付惡醉象。
時惡醉象以鼻卷取罪人兩胫舉上空中盡其勢力欲撲於地。
忽見此人裳有赤色。
謂是袈裟心生淨信。
便徐置地忏謝悲号。
跪伏於前以鼻抆足。
深心敬重瞻仰彼人。
大臣見已馳還白王。
王聞喜愕歎未曾有。
便敕國人加敬三寶。
因斯斷殺王贍部洲。
善男子,當觀如是過去醉象。
雖受無叚傍生趣身。
而敬袈裟不造惡業。
然未來世有刹帝利旃荼羅王宰官居士長者沙門婆羅門等旃荼羅人。
心懷毒惡無有慈愍。
造諸罪業過惡醉象。
愚癡傲慢斷滅善根。
於歸我法而出家者若是法器若非法器剃除須發被服袈裟諸弟子所。
不生恭敬。
惱亂呵罵或以鞭杖楚撻其身或閉牢獄乃至斷命。
此於一切過去未來現在諸佛犯諸大罪。
斷滅善根焚燒相續。
一切智者之所遠離。
決定當生無間地獄。
若刹帝利旃荼羅王乃至沙門婆羅門等旃荼羅人。
成就如是第三惡輪。
由此因緣令護國土一切天龍藥叉神等信敬三寶無動壞者於刹帝利旃荼羅王乃至沙門婆羅門等旃荼羅人心生瞋忿。
廣說乃至彼刹帝利旃荼羅王宰官居士長者沙門婆羅門等旃荼羅人。
不久便當支體廢缺於多日夜結舌不言:受諸苦毒痛切難忍命終定生無間地獄。
複次善男子,於未來世此佛土中。
有刹帝利旃荼羅王宰官居士長者沙門婆羅門等旃荼羅人。
随惡友行善根微少。
廣說乃至。
不見不畏後世苦果。
見有所施四方僧物。
謂諸寺舍或寺舍物。
或諸園林或園林物。
或諸莊田或莊田物。
或所攝受淨人男女。
或所攝受畜生種類。
或所攝受衣服飲食。
或所攝受床座敷具。
或所攝受病緣醫藥。
或所攝受種種資身應受用物。
如是所施四方僧物。
具戒富德精進修行學無學行乃至證得最後極果。
清淨刍所應受用。
彼刹帝利旃荼羅王乃至沙門婆羅門等旃荼羅人。
以強勢力侵奪。
具戒清淨刍不聽受用。
回與破戒惡行刍經營在家諸俗業者,令共受用或獨受用。
破戒刍既受得已,或共受用或獨受用。
或與俗人同共受用。
由是因緣。
令護國土一切天龍藥叉神等信敬三寶無動壞者,於刹帝利旃荼羅王乃至沙門婆羅門等旃荼羅人。
心生瞋忿。
廣說乃至。
彼刹帝利旃荼羅王宰官居士長者沙門婆羅門等旃荼羅人。
不久便當支體廢缺於多日夜結舌不言受諸苦毒痛切難忍命終定生無間地獄。
複次善男子,於未來世此佛土中。
有刹帝利旃荼羅王宰官居士長者沙門婆羅門等旃荼羅人。
随惡友行善根微少。
廣說乃至。
不見不
故我修供養,願絕諸有縛。
爾時複有大羅刹母名刀劍口。
亦有五千眷屬圍繞來入冢間。
時羅刹母亦見此人被縛五處剃除須發片赤袈裟系其頸下。
即便右繞尊重頂禮合掌恭敬。
而說頌言: 汝今被法衣,必趣涅槃樂。
故我不害汝,恐諸佛所呵。
時羅刹子白其母曰:我常吸精氣,飲啖人血肉。
願聽食此人,令色力充盛。
時羅刹母便告子言:若害著袈裟,剃除須發者,必堕無間獄,久受大苦器。
時羅刹子與諸眷屬右繞此人尊重頂禮合掌恭敬。
而說頌曰:我等怖地獄,故不害汝命。
當解放汝身,願脫地獄苦。
時諸羅刹母子眷屬同起慈心解此人縛。
忏謝慰喻歡喜放還。
此人清旦疾至王所。
以如上事具白於王。
時勝軍王及諸眷屬。
聞之驚躍歎未曾有。
即立條制頒告國人。
自今已後於我國中。
有佛弟子若持戒若破戒下至無戒但剃須發被服袈裟。
諸有侵淩或加害者,當以死罪而刑罰之。
由此因緣衆人慕德漸漸歸化王贍部洲。
皆共誠心歸敬三寶。
善男子,當觀如是過去羅刹。
雖受無暇餓鬼趣身。
吸人精氣飲啖血肉。
惡心熾盛無有慈悲。
而見無戒剃除須發。
以片袈裟挂其頸者,即便右繞尊重頂禮恭敬贊頌無損害心。
然未來世。
有刹帝利旃荼羅王宰官居士長者沙門婆羅門等旃荼羅人。
心懷毒惡無有慈愍。
造罪過於藥叉羅刹。
愚癡傲慢斷滅善根。
於歸我法而出家者若是法器若非法器剃除須發被服袈裟諸弟子所。
不生恭敬。
惱亂呵罵或以鞭杖楚橽其身或閉牢獄乃至斷命。
此於一切過去未來現在諸佛。
犯諸大罪。
斷滅善根焚燒相續。
一切智者之所遠離。
決定當生無間地獄。
又善男子,昔有國王名超福德。
有人犯過罪應合死。
王性仁慈不欲斷命。
有一大臣多諸智策前白王曰:願勿為憂。
終不令王得殺生罪。
不付魁脍令殺此人。
時彼大臣以己智力将犯罪人付惡醉象。
時惡醉象以鼻卷取罪人兩胫舉上空中盡其勢力欲撲於地。
忽見此人裳有赤色。
謂是袈裟心生淨信。
便徐置地忏謝悲号。
跪伏於前以鼻抆足。
深心敬重瞻仰彼人。
大臣見已馳還白王。
王聞喜愕歎未曾有。
便敕國人加敬三寶。
因斯斷殺王贍部洲。
善男子,當觀如是過去醉象。
雖受無叚傍生趣身。
而敬袈裟不造惡業。
然未來世有刹帝利旃荼羅王宰官居士長者沙門婆羅門等旃荼羅人。
心懷毒惡無有慈愍。
造諸罪業過惡醉象。
愚癡傲慢斷滅善根。
於歸我法而出家者若是法器若非法器剃除須發被服袈裟諸弟子所。
不生恭敬。
惱亂呵罵或以鞭杖楚撻其身或閉牢獄乃至斷命。
此於一切過去未來現在諸佛犯諸大罪。
斷滅善根焚燒相續。
一切智者之所遠離。
決定當生無間地獄。
若刹帝利旃荼羅王乃至沙門婆羅門等旃荼羅人。
成就如是第三惡輪。
由此因緣令護國土一切天龍藥叉神等信敬三寶無動壞者於刹帝利旃荼羅王乃至沙門婆羅門等旃荼羅人心生瞋忿。
廣說乃至彼刹帝利旃荼羅王宰官居士長者沙門婆羅門等旃荼羅人。
不久便當支體廢缺於多日夜結舌不言:受諸苦毒痛切難忍命終定生無間地獄。
複次善男子,於未來世此佛土中。
有刹帝利旃荼羅王宰官居士長者沙門婆羅門等旃荼羅人。
随惡友行善根微少。
廣說乃至。
不見不畏後世苦果。
見有所施四方僧物。
謂諸寺舍或寺舍物。
或諸園林或園林物。
或諸莊田或莊田物。
或所攝受淨人男女。
或所攝受畜生種類。
或所攝受衣服飲食。
或所攝受床座敷具。
或所攝受病緣醫藥。
或所攝受種種資身應受用物。
如是所施四方僧物。
具戒富德精進修行學無學行乃至證得最後極果。
清淨刍所應受用。
彼刹帝利旃荼羅王乃至沙門婆羅門等旃荼羅人。
以強勢力侵奪。
具戒清淨刍不聽受用。
回與破戒惡行刍經營在家諸俗業者,令共受用或獨受用。
破戒刍既受得已,或共受用或獨受用。
或與俗人同共受用。
由是因緣。
令護國土一切天龍藥叉神等信敬三寶無動壞者,於刹帝利旃荼羅王乃至沙門婆羅門等旃荼羅人。
心生瞋忿。
廣說乃至。
彼刹帝利旃荼羅王宰官居士長者沙門婆羅門等旃荼羅人。
不久便當支體廢缺於多日夜結舌不言受諸苦毒痛切難忍命終定生無間地獄。
複次善男子,於未來世此佛土中。
有刹帝利旃荼羅王宰官居士長者沙門婆羅門等旃荼羅人。
随惡友行善根微少。
廣說乃至。
不見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