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

關燈
道乃至無上正等菩提。

    又如大地於淨不淨皆等任持。

    極善護持四根本戒諸善男子及善女人亦複如是,於其法器及非法器其心平等不譏不弄不自貢高不卒呵舉能為一切善法生處。

    又如大地一切有情皆共受用而得存活。

    極善護持四根本戒諸善男子及善女人亦複如是,於諸如來所說正法生長第一歡喜淨信。

    於諸有情無差别想以四攝法平等攝受。

    一切有情皆共依止。

    受用法樂而自存活。

     爾時尊者優波離。

    聞佛所說從座而起。

    整理衣服頂禮佛足偏袒一肩右膝著地。

    合掌恭敬白佛言:世尊,如佛所說,極善護持四根本戒。

    諸善男子及善女人。

    於其法器及非法器。

    其心平等不譏不弄不自貢高不卒呵舉。

    若如是者,於未來世有諸刍破戒惡行。

    實非沙門自稱沙門實非梵行自稱梵行。

    諸刍僧於是人等雲何方便呵舉驅擯。

     佛告尊者優波離言:我終不許外道俗人舉刍罪。

    我尚不許諸刍僧不依於法率爾呵舉破戒刍。

    何況驅擯。

    若不依法率爾呵舉破戒刍或複驅擯。

    便獲大罪。

    優波離。

    汝今當知有十非法。

    率爾呵舉破戒刍便獲大罪。

    諸有智者皆不應受。

    何等為十。

    一者不和僧衆。

    於國王前率爾呵舉破戒刍。

    二者不和僧衆。

    梵志衆前率爾呵舉破戒刍。

    三者不和僧衆宰官衆前率爾呵舉破戒刍。

    四者不和僧衆。

    於諸長者居士衆前率爾呵舉破戒刍。

    五者女人衆前率爾呵舉破戒刍。

    六者男子衆前率爾呵舉破戒刍。

    七者淨人衆前率爾呵舉破戒刍。

    八者衆多刍刍尼前率爾呵舉破戒刍。

    九者宿怨嫌前率爾呵舉破戒刍。

    十者内懷忿恨率爾呵舉破戒刍。

    如是十種名為非法。

    率爾呵舉破戒刍便獲大罪。

    設依實事而呵舉者尚不應受。

    況於非實。

    諸有受者亦得大罪。

    複有十種非法。

    呵舉破戒刍便獲大罪。

    諸有智者亦不應受。

    何等為十。

    一者諸馀外道呵舉刍。

    二者不持禁戒在家白衣呵舉刍。

    三者造無間罪呵舉刍。

    四者诽謗正法呵舉刍。

    五者毀呰賢聖呵舉刍。

    六者癡狂心亂呵舉刍。

    七者痛惱所纏呵舉刍。

    八者四方僧淨人呵舉刍。

    九者守園林人呵舉刍。

    十者被罰刍呵舉刍。

    如是十種非法。

    呵舉破戒刍便獲大罪。

    設依實事而呵舉者亦不應受。

    況於非實。

    諸有受者亦得大罪。

     複次優波離。

    若有刍。

    毀犯禁戒與僧共祝於僧衆中有馀刍。

    軌則所行皆悉具足。

    一切五德無不圓滿。

    應從坐起整理衣服恭敬頂禮刍僧足便至破戒惡刍前求聽舉罪作如是言:長老憶念。

    我今欲舉長老所犯。

    以實非虛妄。

    應時不非時。

    軟語非粗獷。

    慈心不瞋恚。

    利益非損減。

    為令如來法眼法燈久熾盛故。

    長老聽者,我當如法舉長老罪。

    彼若聽者,便應如法如實舉之。

    彼若不聽。

    複應頂禮上座僧足恭敬白言:如是刍犯如是事。

    我依五法如實舉之。

    時僧衆中上坐刍。

    應審觀察能舉所舉及所犯事虛實輕重。

    依毗奈耶及素怛纜方便撿問慰喻呵責以七種法如應滅除。

    若犯重罪應重治罰。

    若犯中罪應中治罰。

    若犯輕罪應輕治罰。

    令其慚愧忏悔所犯。

     時優波離複白佛言:世尊,若實有過惡行刍恃白衣力或财寶力或多聞力或詞辯力或弟子力以如是等諸勢力故。

    淩拒僧衆。

    上坐刍持素怛纜及毗奈耶、摩怛理迦者如法教誨皆不承順。

    如是刍雲何治罰。

    佛言:優波離。

    上座刍持三藏者,應和僧衆遣使告白國王大臣令助威力然後如實依法治罰。

    時優波離複白佛言:世尊,若彼有過惡行刍。

    以财寶力或多聞力或詞辯力。

    或以種種巧方便力。

    令彼國王大臣歡喜皆住破戒非法朋中。

    容縱如是惡刍罪。

    不聽如實依法治罰。

    爾時僧衆應當雲何。

    佛言:優波離。

    若彼刍行無依行。

    於僧衆中粗重罪相未彰露者,是時僧衆應權舍置。

    若彼刍行無依行。

    於僧衆中粗重罪相已彰露者,是時僧衆應共和合依法驅擯令出佛法。

    優波離。

    譬如燕麥在麥田中。

    牙莖枝葉與麥相似穢雜淨麥。

    乃至彼草其穗未出。

    是時農夫應權舍置。

    穗既出已是時農夫恐穢淨麥并根剪拔棄於田外。

    行無依行破戒刍亦複如是,恃白衣等種種勢力。

    住於僧中威儀形相與僧相似穢雜清衆。

    乃至善神未相覺發於僧衆中粗重罪相未彰露者,是時僧衆應權舍置。

    若諸善神已相覺發於僧衆中粗重罪相已彰露者,是時僧衆應共和合。

    依法驅擯令出佛法。

    優波離。

    譬如大海不宿死屍。

    我聲聞僧諸弟子衆亦複如是,不與破戒惡行刍死屍共祝時優波離複白佛言:世尊,若彼破戒惡行刍。

    僧衆和合共驅擯已,彼惡刍。

    以财寶力或多聞力或詞辯力或以種種巧方便力。

    令彼國王大臣歡喜。

    皆住破戒非法朋中。

    以威勢力淩逼僧衆還令如是破戒刍與僧共祝爾時僧衆當複雲何。

    佛言:優波離。

    爾時僧中有能悔愧持戒刍。

    為護戒故不應瞋罵破戒刍。

    但應告白國王大臣。

    或恐淩逼而不告白。

    應舍本居别往馀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