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九
關燈
小
中
大
不依五欲。
名聲聞獨覺,真實良福田。
故應舍五欲,常行清淨施。
安樂有情衆,成真實福田。
複次善男子,菩薩摩诃薩有十法施大甲胄輪。
若菩薩摩诃薩成就此輪。
從初發心一切五欲皆能除斷。
速能獲得日燈光定。
超勝一切聲聞獨覺。
普為一切聲聞獨覺作大福田。
一切聲聞獨覺乘等。
皆應供養承事守護。
何等為十。
謂諸如來所說正法。
或聲聞乘相應正法。
或獨覺乘相應正法。
或與大乘相應正法。
或世間法。
或出世間法。
或有漏法。
或無漏法。
或有為法。
或無為法。
或不二法。
菩薩摩诃薩於此十法深信敬重一切聽聞。
随力所能審谛領受。
思惟觀察究竟通利随其所宜為他演說。
於說法時無嫉妒心無慳吝心無憍慢心無求利心無輕他心無自舉心。
有恭敬心有饒益心有大慈心有大悲心。
為聲聞乘補特伽羅說聲聞法。
不為彼說獨覺乘法及大乘法。
為獨覺乘補特伽羅說獨覺法。
不為彼說聲聞乘法及大乘法。
為於大乘補特伽羅說大乘法。
不為彼說聲聞乘法獨覺乘法。
随諸有情根器所能為說正法。
非根器者終不為說。
於其大乘諸有情所。
終不勸修獨覺乘行聲聞乘行。
於獨覺乘諸有情所。
或時勸彼修大乘行。
於聲聞乘諸有情所。
或時勸修獨覺乘行及大乘行。
於諸如來所說正法下至一頌乃至半句深信敬重。
終不毀謗障蔽隐沒。
於說法師起世尊想。
於聽法衆起病者想。
於所說法起良藥想。
斷除五欲無所希求。
宣說正法。
善男子,是名菩薩摩诃薩十種法施大甲胄輪。
若菩薩摩诃薩成就此輪能斷五欲。
速能獲得日燈光定。
超勝一切聲聞獨覺。
普為一切聲聞獨覺作大福田。
一切聲聞獨覺乘等。
皆應供養承事守護。
爾時世尊重顯此義。
而說頌曰: 智者修法施,随器說三乘。
不為說馀乘,恐聞而謗法。
稱根器說法,不為非根器。
各随其所樂,勸進令歡喜。
終不勸大乘,令修二乘行。
或時勸彼二,進修中上乘。
常恭敬聽法,深信不毀謗。
供養說法師,如佛世尊想。
勸聞妙法藥,令除煩惱玻舍利養名譽,而宣說正法。
複次善男子,菩薩摩诃薩複有淨戒大甲胄輪。
若菩薩摩诃薩成就此輪。
從初發心一切五欲皆能除斷。
超勝一切聲聞獨覺。
普為一切聲聞獨覺作大福田。
一切聲聞獨覺乘等。
皆應供養承事守護。
雲何淨戒大甲胄輪。
善男子,菩薩淨戒有二種相。
一者共。
二者不共。
雲何菩薩共淨戒輪。
謂諸在家近事近住所受律儀。
或複出家及受具足别解脫戒。
如是律儀别解脫戒。
是名菩薩共淨戒輪。
共諸聲聞獨覺乘等。
菩薩不由此淨戒輪。
能除一切有情煩惱諸惡見趣及能解脫業障生死。
此不名為大甲胄輪。
亦不由此名為菩薩摩诃薩也及名一切聲聞獨覺真實福田。
雲何菩薩不共淨戒大甲胄輪。
謂諸菩薩普於十方一切有情起平等心無擾動心無怨恨心護持淨戒。
普於一切持戒犯戒布施慳貪慈悲忿恚精進懈怠下中上品諸有情所無差别心無差别想護持淨戒。
普於三界一切有情。
無恚無忿及諸惡行護持淨戒。
普於三有蘊界處中無所分别護持淨戒。
不依欲界。
護持淨戒。
不依色界護持淨戒。
不依無色界護持淨戒。
不觀諸有一切果報護持淨戒。
不依一切得與不得護持淨戒。
不依諸行護持淨戒。
是名菩薩不共淨戒大甲胄輪。
善男子,若菩薩摩诃薩成此淨戒大甲胄輪。
從初發心一切五欲皆能除斷。
得名菩薩摩诃薩也。
超勝一切聲聞獨覺。
普為一切聲聞獨覺作大福田。
一切聲聞獨覺乘等。
皆應供養承事守護。
爾時世尊重顯此義。
而說頌曰: 住在家律義,出家解脫戒。
與二乘等共,不名摩诃薩。
智者修空法,不依諸世間。
亦不依諸有,護持清淨戒。
離取相屍羅,無染無諸漏。
護持如是戒,名真實福田。
複次善男子,菩薩摩诃薩複有安忍大甲胄輪。
若菩薩摩诃薩成就此輪。
從初發心一切五欲皆能除斷。
超勝一切聲聞獨覺。
普為一切聲聞獨覺作大福田。
一切聲聞獨覺乘等。
皆應供養承事守護。
雲何安忍大甲胄輪。
善男子,菩薩安忍有二種相。
一者世間。
二者出世間。
雲何菩薩世間安忍。
謂有漏忍。
緣諸有情有取有相依諸果報依諸福業所發起忍。
依自諸色聲香味觸所發起忍。
有發趣忍。
無堪能忍。
力羸劣忍。
棄衆生忍。
有诳詐忍。
矯悅他忍。
不為利樂諸有情忍。
是名菩薩世間安忍。
如是安忍共諸聲聞獨覺乘等。
此不名為大甲胄輪。
亦不由此名為菩薩摩诃薩也及名一切聲聞獨覺真實福田。
雲何菩薩出世安忍大甲胄輪。
謂無漏忍。
一切賢聖大法光明。
普為利樂一切有情。
無染著忍。
永斷一切所作事業。
語言因相文字音聲行依處安忍。
修此忍故。
能斷一切三結三受三相三世三有三行三不善根四種瀑流四扼四取四種身系。
修此忍時心意寂靜。
是名菩薩出世安忍大甲胄輪。
善男子,若菩薩摩诃薩成此安忍大甲胄輪。
從初發心一切五欲皆能除斷。
得名菩薩摩诃薩也。
超勝一切聲聞獨覺。
普為一切聲聞獨覺作大福田。
一切聲聞獨覺乘等。
皆應供養承事守護。
爾時世尊重顯此義。
而說頌曰: 安忍說二種,謂有相無相。
有相忍有著,智者不稱譽。
修忍依三行,依蘊界處等。
是名有漏忍,非摩诃薩相。
為滅四颠倒,修無染著
名聲聞獨覺,真實良福田。
故應舍五欲,常行清淨施。
安樂有情衆,成真實福田。
複次善男子,菩薩摩诃薩有十法施大甲胄輪。
若菩薩摩诃薩成就此輪。
從初發心一切五欲皆能除斷。
速能獲得日燈光定。
超勝一切聲聞獨覺。
普為一切聲聞獨覺作大福田。
一切聲聞獨覺乘等。
皆應供養承事守護。
何等為十。
謂諸如來所說正法。
或聲聞乘相應正法。
或獨覺乘相應正法。
或與大乘相應正法。
或世間法。
或出世間法。
或有漏法。
或無漏法。
或有為法。
或無為法。
或不二法。
菩薩摩诃薩於此十法深信敬重一切聽聞。
随力所能審谛領受。
思惟觀察究竟通利随其所宜為他演說。
於說法時無嫉妒心無慳吝心無憍慢心無求利心無輕他心無自舉心。
有恭敬心有饒益心有大慈心有大悲心。
為聲聞乘補特伽羅說聲聞法。
不為彼說獨覺乘法及大乘法。
為獨覺乘補特伽羅說獨覺法。
不為彼說聲聞乘法及大乘法。
為於大乘補特伽羅說大乘法。
不為彼說聲聞乘法獨覺乘法。
随諸有情根器所能為說正法。
非根器者終不為說。
於其大乘諸有情所。
終不勸修獨覺乘行聲聞乘行。
於獨覺乘諸有情所。
或時勸彼修大乘行。
於聲聞乘諸有情所。
或時勸修獨覺乘行及大乘行。
於諸如來所說正法下至一頌乃至半句深信敬重。
終不毀謗障蔽隐沒。
於說法師起世尊想。
於聽法衆起病者想。
於所說法起良藥想。
斷除五欲無所希求。
宣說正法。
善男子,是名菩薩摩诃薩十種法施大甲胄輪。
若菩薩摩诃薩成就此輪能斷五欲。
速能獲得日燈光定。
超勝一切聲聞獨覺。
普為一切聲聞獨覺作大福田。
一切聲聞獨覺乘等。
皆應供養承事守護。
爾時世尊重顯此義。
而說頌曰: 智者修法施,随器說三乘。
不為說馀乘,恐聞而謗法。
稱根器說法,不為非根器。
各随其所樂,勸進令歡喜。
終不勸大乘,令修二乘行。
或時勸彼二,進修中上乘。
常恭敬聽法,深信不毀謗。
供養說法師,如佛世尊想。
勸聞妙法藥,令除煩惱玻舍利養名譽,而宣說正法。
複次善男子,菩薩摩诃薩複有淨戒大甲胄輪。
若菩薩摩诃薩成就此輪。
從初發心一切五欲皆能除斷。
超勝一切聲聞獨覺。
普為一切聲聞獨覺作大福田。
一切聲聞獨覺乘等。
皆應供養承事守護。
雲何淨戒大甲胄輪。
善男子,菩薩淨戒有二種相。
一者共。
二者不共。
雲何菩薩共淨戒輪。
謂諸在家近事近住所受律儀。
或複出家及受具足别解脫戒。
如是律儀别解脫戒。
是名菩薩共淨戒輪。
共諸聲聞獨覺乘等。
菩薩不由此淨戒輪。
能除一切有情煩惱諸惡見趣及能解脫業障生死。
此不名為大甲胄輪。
亦不由此名為菩薩摩诃薩也及名一切聲聞獨覺真實福田。
雲何菩薩不共淨戒大甲胄輪。
謂諸菩薩普於十方一切有情起平等心無擾動心無怨恨心護持淨戒。
普於一切持戒犯戒布施慳貪慈悲忿恚精進懈怠下中上品諸有情所無差别心無差别想護持淨戒。
普於三界一切有情。
無恚無忿及諸惡行護持淨戒。
普於三有蘊界處中無所分别護持淨戒。
不依欲界。
護持淨戒。
不依色界護持淨戒。
不依無色界護持淨戒。
不觀諸有一切果報護持淨戒。
不依一切得與不得護持淨戒。
不依諸行護持淨戒。
是名菩薩不共淨戒大甲胄輪。
善男子,若菩薩摩诃薩成此淨戒大甲胄輪。
從初發心一切五欲皆能除斷。
得名菩薩摩诃薩也。
超勝一切聲聞獨覺。
普為一切聲聞獨覺作大福田。
一切聲聞獨覺乘等。
皆應供養承事守護。
爾時世尊重顯此義。
而說頌曰: 住在家律義,出家解脫戒。
與二乘等共,不名摩诃薩。
智者修空法,不依諸世間。
亦不依諸有,護持清淨戒。
離取相屍羅,無染無諸漏。
護持如是戒,名真實福田。
複次善男子,菩薩摩诃薩複有安忍大甲胄輪。
若菩薩摩诃薩成就此輪。
從初發心一切五欲皆能除斷。
超勝一切聲聞獨覺。
普為一切聲聞獨覺作大福田。
一切聲聞獨覺乘等。
皆應供養承事守護。
雲何安忍大甲胄輪。
善男子,菩薩安忍有二種相。
一者世間。
二者出世間。
雲何菩薩世間安忍。
謂有漏忍。
緣諸有情有取有相依諸果報依諸福業所發起忍。
依自諸色聲香味觸所發起忍。
有發趣忍。
無堪能忍。
力羸劣忍。
棄衆生忍。
有诳詐忍。
矯悅他忍。
不為利樂諸有情忍。
是名菩薩世間安忍。
如是安忍共諸聲聞獨覺乘等。
此不名為大甲胄輪。
亦不由此名為菩薩摩诃薩也及名一切聲聞獨覺真實福田。
雲何菩薩出世安忍大甲胄輪。
謂無漏忍。
一切賢聖大法光明。
普為利樂一切有情。
無染著忍。
永斷一切所作事業。
語言因相文字音聲行依處安忍。
修此忍故。
能斷一切三結三受三相三世三有三行三不善根四種瀑流四扼四取四種身系。
修此忍時心意寂靜。
是名菩薩出世安忍大甲胄輪。
善男子,若菩薩摩诃薩成此安忍大甲胄輪。
從初發心一切五欲皆能除斷。
得名菩薩摩诃薩也。
超勝一切聲聞獨覺。
普為一切聲聞獨覺作大福田。
一切聲聞獨覺乘等。
皆應供養承事守護。
爾時世尊重顯此義。
而說頌曰: 安忍說二種,謂有相無相。
有相忍有著,智者不稱譽。
修忍依三行,依蘊界處等。
是名有漏忍,非摩诃薩相。
為滅四颠倒,修無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