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湖野錄下
關燈
小
中
大
宋江西沙門 曉瑩 集
蔣山佛慧泉禅師。
叢林謂之泉萬卷。
紹聖元年。
東坡居士有嶺外之行。
舟次金陵。
阻風江浒。
既迎其至。
從容語道。
東坡遂問曰。
如何是智海之燈。
泉遽對以偈曰。
指出明明是甚麼。
舉頭鹞子穿雲過。
從來這碗最希奇。
解問燈人能幾個。
東坡於是欣然。
以詩紀其事曰。
今日江頭天色惡。
炮車雲起風欲作。
獨望锺山喚寶公。
林間白塔如孤鶴。
寶公骨冷喚不應。
卻有老泉來喚人。
電眸虎齒霹靂舌。
為餘吹散千峰雲。
南來萬裡亦何事。
一酌曹溪知水味。
佗年若畫蔣山圖。
仍作泉公喚居士。
泉複說偈送行曰。
腳下曹溪去路通。
登堂無複問幡風。
好将锺阜臨岐句。
說似當年踏碓翁。
噫。
東坡平生夷險一緻。
非與憂患争者。
不然。
正當放浪嶺海之時。
豈能問智海燈耶。
泉奮霹靂舌。
為吹散千峰之雲。
在東坡不為無得也。
寶峰湛堂準禅師。
有十二時頌曰。
雞鳴醜。
念佛起來懶開口。
上樓敲磬兩三聲。
驚散飛禽方丈後。
平旦寅。
當人有道事須親。
不聞先聖有慈訓。
莫認癡狂作近鄰。
日出卯。
大道分明莫外讨。
日用縱橫在目前。
逢原左右拈來草。
食時辰。
更無一法可當情。
千裡出山雲有色。
一源投澗水無聲。
禺中巳。
龍象須觀第一義。
若向其中覓是非。
見解何曾有李二。
日南午。
理事相谙更相互。
三門拈向燈籠頭。
休問佗家覓歸路。
日映未。
法身清淨絕方比。
乾坤遐迩盡東西。
千山萬山翠相倚。
晡時申。
由來大道絕疎親。
陽和九月百花發。
須信壺中别有春。
日入酉。
淨室焚香孤坐久。
忽然月上漏東窗。
照我床前瑞香鬥。
黃昏戌。
樓上鳴锺已落日。
行人旅店宿長途。
花上遊蜂罷采蜜。
人定亥。
老鼠此時正無礙。
忽然燈滅寝堂前。
床前咬我靸鞋袋。
半夜子。
夢裡分明被人使。
連宵合藥到天光。
起來何處有白芷。
妙喜老師為誦出。
而書其後曰。
湛堂老人作十二時頌。
家風不減趙州。
而語錄無有。
謹令侍者了德錄數本。
送衆寮與衲子輩結般若緣。
惟正禅師。
字煥然。
華亭黃氏子。
幼從臨安北山資壽本如肆業。
且将較藝於有司。
如使禱觀音像以求陰相。
正謝曰。
豈忍獨私於己哉。
郡人朱紹安聞而嘉歎。
欲啟帑度之。
正慨然曰。
古人度人以清機密旨。
今返是。
去古亦遠矣。
吾堕三寶數。
當有其時。
已而。
遇祥符覃恩。
得諧素志。
既學三觀於天台。
複詣徑山。
參老宿居素而得旨。
素住淨土院。
正輔相久而繼席焉。
然為人高簡。
律身精嚴。
名卿巨公多所推重。
葉内翰清臣牧金陵。
迎正語道。
選日集賓。
欲以優禮尊奉。
及期。
正作偈辭之。
昨日曾将今日期。
出門倚杖又思惟。
為僧隻合居岩谷。
國士筵中甚不宜。
又途中逢進山主。
以偈贈之曰。
貌古形疎倚杖藜。
分明畫出須菩提。
解空不許離聲色。
似聽孤猿月下啼。
正識慮洗然。
不牽世累。
雅愛跨黃犢出入。
臨安守蔣侍郎堂有詩曰。
禅客尋常入舊都。
黃牛角上挂缾盂。
有時帶雪穿雲去。
便好和雲畫作圖。
其為名公賞重如此。
平生制作号為錦溪集三十卷。
前二偈并見集中。
而出處大槩亦塔銘所載。
嗚呼。
世之童乎颠。
褐乎身。
則曰如是而為僧矣。
其知清機密旨之謂者。
亦幾希焉。
正之言雖似迂闊。
以藥吾徒濫廁之病。
於法門則未容無補也。
蘇黃門子由。
元豐三年。
以睢陽從事左遷筠陽榷筦之任。
是時洪州景德順禅師與其父文安先生有契分。
因往訪焉。
相從甚樂。
咨以心法。
順示古德搐鼻因緣。
久之有省。
作偈呈順曰。
中年聞道覺前非。
邂逅相逢老順師。
搐鼻俓參真面目。
掉頭不受别鉗錘。
枯藤破衲公何事。
白酒青鹽我是誰。
慚愧東軒殘月上。
一杯甘露滑如饴。
暨紹聖元年。
複至筠。
順化逾年矣。
公禮其繪像。
述贊于左曰。
與讷偕行。
與琏同處。
於南得法。
為南長子。
成就缁白。
可名為老。
慈憫黑暗。
可名為姥。
我初不識。
以先子故。
訪我高安。
示搐鼻語。
再來不見。
作禮缣素。
向也無來。
今亦奚去。
蓋順.讷偕行出蜀。
而順嗣黃龍。
讷住圓通。
而大覺琏掌記室。
則與順同處。
唯以仁慈佑物。
叢林目之曰順婆婆。
公為表而出之。
良有以也。
雖嗣法無聞。
然有公。
則所謂一麟足矣。
建州開善謙禅師。
平居不倦誨人。
而形於尺素。
尤為曲折。
有曰。
時光易過。
且緊緊做工夫。
别無工夫。
但放下便是。
隻将心識上所有底一時放下。
此是真正徑截工夫。
若别有工夫。
盡是癡狂外邊走。
山僧尋常道行住坐卧決定不是。
見聞覺知決定不是。
思量分别決定不是。
語言問答決定不是。
試絕卻此四個路頭看。
若不絕。
決定不悟此四個路頭。
若絕。
僧問趙州。
狗子還有佛性也無。
趙州雲。
無。
如何是佛。
雲門道。
乾屎橛。
管取呵呵大笑。
謙之言如雲廓天布。
以授學者。
與夫浮詞濫說。
何啻天冠地屦。
然福不逮慧。
出世未幾而卒。
於謙雖無恨。
惜乎法門不幸耳。
大沩智禅師。
号大圓叟。
居秀州青鎖之西庵。
時參政陳公去非。
相與過從。
講道為樂。
因問以寂然不動時如何。
智曰。
千聖不能覓其蹤。
又問。
感而遂通。
又作麼生。
智曰。
萬化不能覆其體。
公欣然以謂聞所未聞。
作小詩呈似於智。
以見意曰。
自得安心法。
悠然不賦詩。
忽逢重九日。
無奈菊花枝。
一日。
普淨院範锺成。
盛集缁素贊喜。
公率智與焉。
公曰。
老僧首安能着語而擊哉。
西庵老人不可吝法布施。
智遂操鲸曰。
長子羅睺羅。
遵受如來敕。
撞锺發大機。
阿難圓信入。
我今撞此锺。
見聞獲大益。
上徹三千界。
下透無窮極。
塵劫逈寥寥。
太空常寂寂。
息苦與停酸。
皆承此恩力。
於是四衆歎呼。
為非常佛事。
智常舉三世諸佛不知有。
狸奴白牯卻知有而拈曰。
三世諸佛既不知有。
狸奴白牯又何曾夢見。
灼然須知向上知有底人始得。
且作麼生是知有底人。
又繼以頌發揮之曰。
吃官酒。
卧官階。
當處死。
當處埋。
沙場無限英靈漢。
堆山積嶽靈屍骸。
其提唱又如此。
智出世而齒少。
雖作略。
不讓雄於諸方。
其奈摳衣者走大聲。
及居大沩。
則年運往矣。
是緻道不克行。
而為有識所歎。
然參政為序語要。
謂其持臨濟宗自任。
以斯道之重者。
亦可謂知己哉。
佛眼禅師。
住舒州龍門。
嘗題語于延壽壁間曰。
佛許有病者當療治。
容有将息所也。
禅林凡有數名。
或曰涅盤。
見法身常住。
了法不生也。
或曰省行。
知此違緣皆從行苦也。
或曰延壽。
欲得慧命扶持色身也。
其實使人了生死處也。
多見少覺微恙。
便入此堂。
不強支吾。
便求補益。
及乎久病。
思念鄉闾。
不善退思滅除苦本。
先聖雲。
病者。
衆生之良藥。
若善服食。
無不瘥者也。
又尊宿雲。
須知有不病者。
故明書示以告後來。
觀其規詠風巾塵履者。
豈特今退思苦本而已。
抑欲使遵乍可有戒而死之。
訓其明切精審。
可謂藥石之言矣。
嗚呼。
是大醫王。
其佛眼之謂乎。
汝陽廣慧琏禅師。
泉州晉江人也。
世姓陳。
年志于學。
占報劬院之僧籍。
繼依招慶真覺禅師。
日事炊爨。
有間誦經。
真覺見而問曰。
汝念甚麼經。
對曰。
維摩經。
真覺曰。
經在這裡。
維摩在甚麼處。
琏茫然無以酬。
泣涕曰。
大丈夫漢被人一問。
無詞可措。
豈不媿哉。
於是谒閩中尊宿。
僅五十餘員。
不能契旨。
即趨河南首山念禅師。
因緻問曰。
學人到寶山空手回時如何。
念曰。
家家門前火把子。
琏豁然大悟。
尋擢居堂中第一座。
於景德甲辰歲。
開法廣慧。
是時王參政署由給事中出知汝陽。
琏入州治。
見其判事次。
便問。
作麼生是郡主一管筆。
王曰。
來者便判。
琏曰。
忽然總不恁麼來時如何。
王作擲筆勢。
又許郎中式漕西蜀。
經由谒琏。
适接見於佛前。
許曰。
先拜佛。
先拜長老。
琏曰。
蝦蟆吞大蟲。
許曰。
恁麼則總不拜去也。
琏曰。
運使話堕。
許曰。
許長老具一隻眼。
琏以衣袖便拂。
許曰。
今日看破。
便禮拜。
丁晉公以詩送宣賜進奉紅绡封龍字茶與琏。
密緘龍焙火前春。
翠字紅绡慰眼新。
品字至高誰合得。
隻林樹下上乘人。
其為名公尊崇若此。
景佑三年歲在丙子正月二十六日。
示四圓相。
自書虎.狗.鼠.牛字於中。
揭方丈門。
遂至九月二十六日而逝。
景德間。
宗師為高明士大夫歆豔者。
廣慧而已。
迹其風尚。
既拔乎類。
況享壽八十有六。
而預知報謝。
因紀次大槩。
以補僧寶傳之阙。
庶不殒其美也。
金陵華藏民禅師。
初講楞嚴經於成都。
聽徒獨盛。
于時圜悟禅師住昭覺。
民率其友勝公扣以教外别傳之旨。
偶僧請益十玄談。
方舉問。
君心印作何顔。
圓悟厲聲曰。
文彩已彰。
民聞而恍然。
自謂至到矣。
圜悟知其以意領解。
遂示本色鉗錘。
民則罔措。
數日。
複陳己見曰。
拈椎豎拂。
豈不是一切世界諸所有物。
皆即妙明真心。
圜悟曰。
汝元來在這裡作活計。
民又曰。
下喝敲床。
豈不是反聞聞自性。
性成無上道。
圜悟曰。
教中道。
妙性圓明。
離諸名相。
本來無有世界衆生。
是如何。
民悚然無以酬。
逮圜悟出蜀。
住湖北夾山。
民亦罷講而至。
因晚參舉。
僧問岩頭。
古帆未挂時如何。
岩頭雲。
後園驢吃草。
民莫涯其意。
乃诘於圜悟。
及使理前話而問。
乃答以庭前柏樹子。
民遽大徹。
尋命為堂中第一座。
圜悟升堂。
有偈美之曰。
休淹四分罷楞嚴。
按下雲頭徹底參。
莫學亮公親馬祖。
須知德峤訪龍潭。
七年往返遊昭覺。
萬裡翺翔上碧岩。
今日煩充第一座。
百花叢
叢林謂之泉萬卷。
紹聖元年。
東坡居士有嶺外之行。
舟次金陵。
阻風江浒。
既迎其至。
從容語道。
東坡遂問曰。
如何是智海之燈。
泉遽對以偈曰。
指出明明是甚麼。
舉頭鹞子穿雲過。
從來這碗最希奇。
解問燈人能幾個。
東坡於是欣然。
以詩紀其事曰。
今日江頭天色惡。
炮車雲起風欲作。
獨望锺山喚寶公。
林間白塔如孤鶴。
寶公骨冷喚不應。
卻有老泉來喚人。
電眸虎齒霹靂舌。
為餘吹散千峰雲。
南來萬裡亦何事。
一酌曹溪知水味。
佗年若畫蔣山圖。
仍作泉公喚居士。
泉複說偈送行曰。
腳下曹溪去路通。
登堂無複問幡風。
好将锺阜臨岐句。
說似當年踏碓翁。
噫。
東坡平生夷險一緻。
非與憂患争者。
不然。
正當放浪嶺海之時。
豈能問智海燈耶。
泉奮霹靂舌。
為吹散千峰之雲。
在東坡不為無得也。
寶峰湛堂準禅師。
有十二時頌曰。
雞鳴醜。
念佛起來懶開口。
上樓敲磬兩三聲。
驚散飛禽方丈後。
平旦寅。
當人有道事須親。
不聞先聖有慈訓。
莫認癡狂作近鄰。
日出卯。
大道分明莫外讨。
日用縱橫在目前。
逢原左右拈來草。
食時辰。
更無一法可當情。
千裡出山雲有色。
一源投澗水無聲。
禺中巳。
龍象須觀第一義。
若向其中覓是非。
見解何曾有李二。
日南午。
理事相谙更相互。
三門拈向燈籠頭。
休問佗家覓歸路。
日映未。
法身清淨絕方比。
乾坤遐迩盡東西。
千山萬山翠相倚。
晡時申。
由來大道絕疎親。
陽和九月百花發。
須信壺中别有春。
日入酉。
淨室焚香孤坐久。
忽然月上漏東窗。
照我床前瑞香鬥。
黃昏戌。
樓上鳴锺已落日。
行人旅店宿長途。
花上遊蜂罷采蜜。
人定亥。
老鼠此時正無礙。
忽然燈滅寝堂前。
床前咬我靸鞋袋。
半夜子。
夢裡分明被人使。
連宵合藥到天光。
起來何處有白芷。
妙喜老師為誦出。
而書其後曰。
湛堂老人作十二時頌。
家風不減趙州。
而語錄無有。
謹令侍者了德錄數本。
送衆寮與衲子輩結般若緣。
惟正禅師。
字煥然。
華亭黃氏子。
幼從臨安北山資壽本如肆業。
且将較藝於有司。
如使禱觀音像以求陰相。
正謝曰。
豈忍獨私於己哉。
郡人朱紹安聞而嘉歎。
欲啟帑度之。
正慨然曰。
古人度人以清機密旨。
今返是。
去古亦遠矣。
吾堕三寶數。
當有其時。
已而。
遇祥符覃恩。
得諧素志。
既學三觀於天台。
複詣徑山。
參老宿居素而得旨。
素住淨土院。
正輔相久而繼席焉。
然為人高簡。
律身精嚴。
名卿巨公多所推重。
葉内翰清臣牧金陵。
迎正語道。
選日集賓。
欲以優禮尊奉。
及期。
正作偈辭之。
昨日曾将今日期。
出門倚杖又思惟。
為僧隻合居岩谷。
國士筵中甚不宜。
又途中逢進山主。
以偈贈之曰。
貌古形疎倚杖藜。
分明畫出須菩提。
解空不許離聲色。
似聽孤猿月下啼。
正識慮洗然。
不牽世累。
雅愛跨黃犢出入。
臨安守蔣侍郎堂有詩曰。
禅客尋常入舊都。
黃牛角上挂缾盂。
有時帶雪穿雲去。
便好和雲畫作圖。
其為名公賞重如此。
平生制作号為錦溪集三十卷。
前二偈并見集中。
而出處大槩亦塔銘所載。
嗚呼。
世之童乎颠。
褐乎身。
則曰如是而為僧矣。
其知清機密旨之謂者。
亦幾希焉。
正之言雖似迂闊。
以藥吾徒濫廁之病。
於法門則未容無補也。
蘇黃門子由。
元豐三年。
以睢陽從事左遷筠陽榷筦之任。
是時洪州景德順禅師與其父文安先生有契分。
因往訪焉。
相從甚樂。
咨以心法。
順示古德搐鼻因緣。
久之有省。
作偈呈順曰。
中年聞道覺前非。
邂逅相逢老順師。
搐鼻俓參真面目。
掉頭不受别鉗錘。
枯藤破衲公何事。
白酒青鹽我是誰。
慚愧東軒殘月上。
一杯甘露滑如饴。
暨紹聖元年。
複至筠。
順化逾年矣。
公禮其繪像。
述贊于左曰。
與讷偕行。
與琏同處。
於南得法。
為南長子。
成就缁白。
可名為老。
慈憫黑暗。
可名為姥。
我初不識。
以先子故。
訪我高安。
示搐鼻語。
再來不見。
作禮缣素。
向也無來。
今亦奚去。
蓋順.讷偕行出蜀。
而順嗣黃龍。
讷住圓通。
而大覺琏掌記室。
則與順同處。
唯以仁慈佑物。
叢林目之曰順婆婆。
公為表而出之。
良有以也。
雖嗣法無聞。
然有公。
則所謂一麟足矣。
建州開善謙禅師。
平居不倦誨人。
而形於尺素。
尤為曲折。
有曰。
時光易過。
且緊緊做工夫。
别無工夫。
但放下便是。
隻将心識上所有底一時放下。
此是真正徑截工夫。
若别有工夫。
盡是癡狂外邊走。
山僧尋常道行住坐卧決定不是。
見聞覺知決定不是。
思量分别決定不是。
語言問答決定不是。
試絕卻此四個路頭看。
若不絕。
決定不悟此四個路頭。
若絕。
僧問趙州。
狗子還有佛性也無。
趙州雲。
無。
如何是佛。
雲門道。
乾屎橛。
管取呵呵大笑。
謙之言如雲廓天布。
以授學者。
與夫浮詞濫說。
何啻天冠地屦。
然福不逮慧。
出世未幾而卒。
於謙雖無恨。
惜乎法門不幸耳。
大沩智禅師。
号大圓叟。
居秀州青鎖之西庵。
時參政陳公去非。
相與過從。
講道為樂。
因問以寂然不動時如何。
智曰。
千聖不能覓其蹤。
又問。
感而遂通。
又作麼生。
智曰。
萬化不能覆其體。
公欣然以謂聞所未聞。
作小詩呈似於智。
以見意曰。
自得安心法。
悠然不賦詩。
忽逢重九日。
無奈菊花枝。
一日。
普淨院範锺成。
盛集缁素贊喜。
公率智與焉。
公曰。
老僧首安能着語而擊哉。
西庵老人不可吝法布施。
智遂操鲸曰。
長子羅睺羅。
遵受如來敕。
撞锺發大機。
阿難圓信入。
我今撞此锺。
見聞獲大益。
上徹三千界。
下透無窮極。
塵劫逈寥寥。
太空常寂寂。
息苦與停酸。
皆承此恩力。
於是四衆歎呼。
為非常佛事。
智常舉三世諸佛不知有。
狸奴白牯卻知有而拈曰。
三世諸佛既不知有。
狸奴白牯又何曾夢見。
灼然須知向上知有底人始得。
且作麼生是知有底人。
又繼以頌發揮之曰。
吃官酒。
卧官階。
當處死。
當處埋。
沙場無限英靈漢。
堆山積嶽靈屍骸。
其提唱又如此。
智出世而齒少。
雖作略。
不讓雄於諸方。
其奈摳衣者走大聲。
及居大沩。
則年運往矣。
是緻道不克行。
而為有識所歎。
然參政為序語要。
謂其持臨濟宗自任。
以斯道之重者。
亦可謂知己哉。
佛眼禅師。
住舒州龍門。
嘗題語于延壽壁間曰。
佛許有病者當療治。
容有将息所也。
禅林凡有數名。
或曰涅盤。
見法身常住。
了法不生也。
或曰省行。
知此違緣皆從行苦也。
或曰延壽。
欲得慧命扶持色身也。
其實使人了生死處也。
多見少覺微恙。
便入此堂。
不強支吾。
便求補益。
及乎久病。
思念鄉闾。
不善退思滅除苦本。
先聖雲。
病者。
衆生之良藥。
若善服食。
無不瘥者也。
又尊宿雲。
須知有不病者。
故明書示以告後來。
觀其規詠風巾塵履者。
豈特今退思苦本而已。
抑欲使遵乍可有戒而死之。
訓其明切精審。
可謂藥石之言矣。
嗚呼。
是大醫王。
其佛眼之謂乎。
汝陽廣慧琏禅師。
泉州晉江人也。
世姓陳。
年志于學。
占報劬院之僧籍。
繼依招慶真覺禅師。
日事炊爨。
有間誦經。
真覺見而問曰。
汝念甚麼經。
對曰。
維摩經。
真覺曰。
經在這裡。
維摩在甚麼處。
琏茫然無以酬。
泣涕曰。
大丈夫漢被人一問。
無詞可措。
豈不媿哉。
於是谒閩中尊宿。
僅五十餘員。
不能契旨。
即趨河南首山念禅師。
因緻問曰。
學人到寶山空手回時如何。
念曰。
家家門前火把子。
琏豁然大悟。
尋擢居堂中第一座。
於景德甲辰歲。
開法廣慧。
是時王參政署由給事中出知汝陽。
琏入州治。
見其判事次。
便問。
作麼生是郡主一管筆。
王曰。
來者便判。
琏曰。
忽然總不恁麼來時如何。
王作擲筆勢。
又許郎中式漕西蜀。
經由谒琏。
适接見於佛前。
許曰。
先拜佛。
先拜長老。
琏曰。
蝦蟆吞大蟲。
許曰。
恁麼則總不拜去也。
琏曰。
運使話堕。
許曰。
許長老具一隻眼。
琏以衣袖便拂。
許曰。
今日看破。
便禮拜。
丁晉公以詩送宣賜進奉紅绡封龍字茶與琏。
密緘龍焙火前春。
翠字紅绡慰眼新。
品字至高誰合得。
隻林樹下上乘人。
其為名公尊崇若此。
景佑三年歲在丙子正月二十六日。
示四圓相。
自書虎.狗.鼠.牛字於中。
揭方丈門。
遂至九月二十六日而逝。
景德間。
宗師為高明士大夫歆豔者。
廣慧而已。
迹其風尚。
既拔乎類。
況享壽八十有六。
而預知報謝。
因紀次大槩。
以補僧寶傳之阙。
庶不殒其美也。
金陵華藏民禅師。
初講楞嚴經於成都。
聽徒獨盛。
于時圜悟禅師住昭覺。
民率其友勝公扣以教外别傳之旨。
偶僧請益十玄談。
方舉問。
君心印作何顔。
圓悟厲聲曰。
文彩已彰。
民聞而恍然。
自謂至到矣。
圜悟知其以意領解。
遂示本色鉗錘。
民則罔措。
數日。
複陳己見曰。
拈椎豎拂。
豈不是一切世界諸所有物。
皆即妙明真心。
圜悟曰。
汝元來在這裡作活計。
民又曰。
下喝敲床。
豈不是反聞聞自性。
性成無上道。
圜悟曰。
教中道。
妙性圓明。
離諸名相。
本來無有世界衆生。
是如何。
民悚然無以酬。
逮圜悟出蜀。
住湖北夾山。
民亦罷講而至。
因晚參舉。
僧問岩頭。
古帆未挂時如何。
岩頭雲。
後園驢吃草。
民莫涯其意。
乃诘於圜悟。
及使理前話而問。
乃答以庭前柏樹子。
民遽大徹。
尋命為堂中第一座。
圜悟升堂。
有偈美之曰。
休淹四分罷楞嚴。
按下雲頭徹底參。
莫學亮公親馬祖。
須知德峤訪龍潭。
七年往返遊昭覺。
萬裡翺翔上碧岩。
今日煩充第一座。
百花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