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三
關燈
小
中
大
鹿門山
鹿門山,舊名蘇嶺山。建武中,襄陽侯習郁立神祠於山,刻二石鹿,夾神道口。俗因謂之“鹿門廟”,遂以廟名山也。
習郁為侍中時,從光武幸黎丘,與光武同夢見蘇嶺山神。光武嘉之,拜大鴻胪,錄其前後功,封襄陽侯,使立蘇嶺之祠。
中廬山
中廬侯國,古盧戎也。縣西山中,有一[地]道。漢時,常有(馬)數百匹[馬]出其中。馬形皆小,形似巴﹑滇馬。
三國時,陸遜攻襄陽,又値此穴中有數十匹馬[出]。遜載還建業。蜀使來,有五部兵家滇池者,識其馬色,雲“亡父所乘”,對之流涕。
岘山
[襄陽城,岘山亘其南。]
(襄陽)岘山南八百步,西下道百步,有習家魚池。漢侍中習郁,依範蠡養魚法,中築一釣台。将亡,敕其兒曰:“必葬我近魚池。”池邊有高堤,皆種竹及長楸,芙蓉覆水,是遊宴名處。山季倫每遊此,未嘗不大醉而還,恒曰:“此我高陽池也。”
岘山下漢水中,(多)[出]鯿魚,肥美。嘗禁人采捕,以槎頭斷水,謂之“槎頭鯿”。[宋張敬兒為刺史,齊高帝求此魚,敬兒作(陸舻)[六橹]船置魚而獻曰:“奉槎頭縮項鯿魚一千六百頭。”]
萬山
萬山北[隔](鬲)[沔](漢)水,父老相傳,卽交甫見遊女弄珠之處。
荊山
荊山,有石室,相傳[雲]卞和宅也。
薤山
(襄)[築]陽縣薤山,山上有竹,三年生一筍,筍成竹死,代謝如春秋焉。
石梁山
襄陽石梁山,起白雲則雨,黃雲則風,黑雲則蠻多病。
冠蓋山
冠蓋山,漢末嘗有四郡守﹑七都尉﹑二卿﹑兩侍中,朱軒(冠)[高]蓋會山下。因名“冠蓋山”,裡曰“冠蓋裡”。
濁水
楚王至鄧之濁水,去襄陽二十裡。
沔水
檀溪
襄陽[城]本楚之[下]邑也,檀溪帶其西,(岘山亘其南,為楚國之北津也。楚有二津,謂:從襄陽渡沔,自南陽界,出方城關是也,通周﹑鄭﹑晉﹑衞之道;其東,則從漢津渡江夏,出平臯關是也,通陳﹑蔡﹑齊﹑宋之道)。
馬仁陂
馬仁陂,在(沘)[比]陽縣南五十裡,蓋地百頃。其所周漑田萬頃。随年變種,境無儉歲。[陂水三周其隍。]
望楚山
望楚山有三名。一名馬鞍山,一名(災)[筴]山。
宋元嘉中,武陵王駿為刺史,屢登之。鄙其舊名;[南]望[鄢﹑]郢(山),因改為望楚山。後遂龍飛,是[為]孝武。[所]望之處,時人号為鳳嶺。高處有三(墱)[墩],卽劉弘﹑山簡九日宴賞之所也。
三公峰
岑山東三峰名“三公”,西九山名“九卿”,次山名“主簿”。
巫山
赤帝女曰瑤姬,未行而卒,葬於巫山之陽,故曰巫山之女。楚懷王遊於高唐,晝寝,夢見與神通,自稱巫山之女。王因幸之。遂為置觀於巫山之南,号為“朝雲”。至襄王時,複遊高唐。
楚襄王與宋玉遊於雲夢之野,将使宋玉賦高唐之事。望“朝雲”之館,上有雲氣,崒乎眞上,忽而改容,須臾之閑,變化無窮。王問宋玉曰:“此何氣也?”對曰:“昔者先王遊於高唐,怠而晝寝。夢一婦人,暖乎若雲,煥乎若星,将行未至,如漂如停。詳而視之,西子之形。王悅而問焉。曰:‘我帝之季女也,名曰瑤姬。未行而亡,封於巫山之台。精魂依草,實為(莖)[靈]芝,媚而服焉,則與夢期。所(為)[謂]巫山之女,高唐之姬。聞君遊於高唐,願薦枕席。’王因而幸之。”
夏水
楚王好田獵之事,揚镳馳[逐]乎華容之下,射鴻乎夏水之濱。
鹿門山,舊名蘇嶺山。建武中,襄陽侯習郁立神祠於山,刻二石鹿,夾神道口。俗因謂之“鹿門廟”,遂以廟名山也。
習郁為侍中時,從光武幸黎丘,與光武同夢見蘇嶺山神。光武嘉之,拜大鴻胪,錄其前後功,封襄陽侯,使立蘇嶺之祠。
中廬山
中廬侯國,古盧戎也。縣西山中,有一[地]道。漢時,常有(馬)數百匹[馬]出其中。馬形皆小,形似巴﹑滇馬。
三國時,陸遜攻襄陽,又値此穴中有數十匹馬[出]。遜載還建業。蜀使來,有五部兵家滇池者,識其馬色,雲“亡父所乘”,對之流涕。
岘山
[襄陽城,岘山亘其南。]
(襄陽)岘山南八百步,西下道百步,有習家魚池。漢侍中習郁,依範蠡養魚法,中築一釣台。将亡,敕其兒曰:“必葬我近魚池。”池邊有高堤,皆種竹及長楸,芙蓉覆水,是遊宴名處。山季倫每遊此,未嘗不大醉而還,恒曰:“此我高陽池也。”
岘山下漢水中,(多)[出]鯿魚,肥美。嘗禁人采捕,以槎頭斷水,謂之“槎頭鯿”。[宋張敬兒為刺史,齊高帝求此魚,敬兒作(陸舻)[六橹]船置魚而獻曰:“奉槎頭縮項鯿魚一千六百頭。”]
萬山
萬山北[隔](鬲)[沔](漢)水,父老相傳,卽交甫見遊女弄珠之處。
荊山
荊山,有石室,相傳[雲]卞和宅也。
薤山
(襄)[築]陽縣薤山,山上有竹,三年生一筍,筍成竹死,代謝如春秋焉。
石梁山
襄陽石梁山,起白雲則雨,黃雲則風,黑雲則蠻多病。
冠蓋山
冠蓋山,漢末嘗有四郡守﹑七都尉﹑二卿﹑兩侍中,朱軒(冠)[高]蓋會山下。因名“冠蓋山”,裡曰“冠蓋裡”。
濁水
楚王至鄧之濁水,去襄陽二十裡。
沔水
檀溪
襄陽[城]本楚之[下]邑也,檀溪帶其西,(岘山亘其南,為楚國之北津也。楚有二津,謂:從襄陽渡沔,自南陽界,出方城關是也,通周﹑鄭﹑晉﹑衞之道;其東,則從漢津渡江夏,出平臯關是也,通陳﹑蔡﹑齊﹑宋之道)。
馬仁陂
馬仁陂,在(沘)[比]陽縣南五十裡,蓋地百頃。其所周漑田萬頃。随年變種,境無儉歲。[陂水三周其隍。]
望楚山
望楚山有三名。一名馬鞍山,一名(災)[筴]山。
宋元嘉中,武陵王駿為刺史,屢登之。鄙其舊名;[南]望[鄢﹑]郢(山),因改為望楚山。後遂龍飛,是[為]孝武。[所]望之處,時人号為鳳嶺。高處有三(墱)[墩],卽劉弘﹑山簡九日宴賞之所也。
三公峰
岑山東三峰名“三公”,西九山名“九卿”,次山名“主簿”。
巫山
赤帝女曰瑤姬,未行而卒,葬於巫山之陽,故曰巫山之女。楚懷王遊於高唐,晝寝,夢見與神通,自稱巫山之女。王因幸之。遂為置觀於巫山之南,号為“朝雲”。至襄王時,複遊高唐。
楚襄王與宋玉遊於雲夢之野,将使宋玉賦高唐之事。望“朝雲”之館,上有雲氣,崒乎眞上,忽而改容,須臾之閑,變化無窮。王問宋玉曰:“此何氣也?”對曰:“昔者先王遊於高唐,怠而晝寝。夢一婦人,暖乎若雲,煥乎若星,将行未至,如漂如停。詳而視之,西子之形。王悅而問焉。曰:‘我帝之季女也,名曰瑤姬。未行而亡,封於巫山之台。精魂依草,實為(莖)[靈]芝,媚而服焉,則與夢期。所(為)[謂]巫山之女,高唐之姬。聞君遊於高唐,願薦枕席。’王因而幸之。”
夏水
楚王好田獵之事,揚镳馳[逐]乎華容之下,射鴻乎夏水之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