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光太子經全文

關燈
西晉月氏國三藏竺法護譯 聞如是,一時佛在王舍城靈鳥頂山。

    與大比丘衆千二百五十菩薩五百人俱。

    爾時賢者賴吒和羅。

    止頓舍衛國盡夏三月。

    更新具衣缽著其被服。

    與百新學比丘俱。

    所作已辦共遊諸國。

    往詣王舍大城靈鳥頂山。

    於是賢者賴吒和羅行到佛所。

    稽首佛足卻住一面。

    賴吒和羅問世尊言:菩薩大士奉行何等。

    得一切奇特功德之法。

    緻無動畏之慧超異之智。

    發遣辯才光明徹照。

    入一切智教授衆生。

    令得解脫斷於狐疑。

    以善權方便示一切智。

    言行相應所問諸佛常以巧便得諸佛意。

    一切所聞法皆能受持疾逮一切智。

    爾時賢者賴吒和羅以偈贊歎。

    問佛而說頌曰: 雲何菩薩滿所行,何謂所作而審谛。

    具足智慧功德願,今人中尊解說是。

    紫磨金色妙身體,為人中尊積上德。

    救濟擁護於衆生,願佛解說無上行。

     為如何得無盡智,無量總持上覺道。

    雲何緻得平等行,解決衆人之狐疑。

    無數億劫樂生死,其意終不有穢厭。

    己見無數勤苦人,善權教授令開解。

     淨其佛國眷屬具,光明壽命衆亦爾。

    一切所雲為寂寞,唯願世尊說上行。

    降魔官屬斷諸見,脫於愛欲度想行。

    雲何講說經法義,願佛解說諸實行。

     端正殊好辯才足,為衆人說柔軟音。

    飽滿世間如時雨,願佛解說諸覺行。

    所說微妙如羯随,梵聲無疑明慧音。

    衆會渴仰於經法,便以甘露飽一切。

     若有欲學尊佛道,當勤精進志法行。

    如來所講悉平等,唯願法王以時說。

    我欲聽說正真道,佛天中天知我意。

    今我不敢擾世尊,唯願善說無上行。

     佛告賴吒和羅。

    善哉善哉。

    乃問如來如此之義。

    多所哀念多所安隐。

    愍傷諸天及世間人。

    乃為當來諸菩薩施令得護行。

    賴吒和羅。

    谛聽善思念之。

    當為汝說。

    賴吒和羅言:唯然世尊,願樂欲聞。

    佛言:賴吒和羅。

    菩薩有四事法得清淨行。

    何等為四一者行平等心而無谀谄。

    二者等心於一切。

    三者解了空行。

    四者如口所言身行亦爾。

    是為四事法。

    菩薩疾得清淨行。

     佛告賴吒和羅。

    菩薩複有四事法得安隐勸進。

    何等為四。

    一者得總持。

    二者得善知識。

    三者得法忍。

    四者於戒清淨所行平等。

    是為四事法。

     佛告賴吒和羅。

    菩薩複有四事法入於塵勞勸悅生死法。

    何等為四。

    一者菩薩示現佛身入於生死。

    勸諸起滅者令得喜悅法。

    二者為說柔順之法。

    三者所有無所愛惜。

    四者得不起法忍。

    是為四事法。

     佛告賴吒和羅。

    菩薩複有四事法無所愛著。

    何等為四。

    一者菩薩不當著家居舍宅。

    二者出家菩薩不當貪财利。

    三者菩薩不求諸功德報。

    四者菩薩不當惜身命。

    是為四事法佛告賴吒和羅。

    菩薩複有四事法於法無厭足。

    何等為四。

    一者於戒無所缺減。

    二者習閑居野處。

    三者奉四賢聖之行。

    四者得博聞。

     是為四事法。

     佛告賴吒和羅。

    菩薩有四事法而得無念普有所入。

    何等為四。

    一者令生善處常值佛世。

    二者聽受尊長教而無谀谄。

    三者樂受教命其心不著财利。

    四者得辯才入深法要。

    是為四事法。

     佛告賴吒和羅。

    菩薩有四事法得清淨行。

    何等為四。

    一者為菩薩行無傷害意於人。

    二者棄捐谀谄邪僞之行樂在閑居。

    三者一切所有施而不惜不望其報。

    四者晝夜常志求法見說法者不求其短。

    是為四事法。

    菩薩摩诃薩得清淨行。

    佛爾時說偈言: 其心不著塵垢法,即便無有惡瑕穢。

    志意不厭教論法,則能令緻無上道。

    雖遇不賢常一心,普入邪行惡道本。

    出家學道無所惜,在於山間欲解脫。

     閑居寂寞無所起,其心不著财利色。

    捐棄軀體不惜命,行如師子無所畏。

    心得歡悅知厭足,譬如飛鳥無所畏。

    一切世間無有常,志求佛道大慧行。

     常樂獨處譬如犀,無有恐畏如師子。

    心不怖懅無粗志,若得供養無增損。

    捐去邪語及惡見,智了大行志解道。

    我為世間一切護,意為善權無放逸。

     意善持戒為衆道,心不亂著諸恩愛。

    謹順正行如救火,常求世尊上妙行。

    已脫於空無有想,種種具足審寂寞。

    所住靜然智慧明,得甘露味常歡悅。

     假使得佛覺道意,常為清淨無疑難。

    總持辯才一其心,忍一切苦不想報。

    若有菩薩聞是行,欲求佛道當歡喜。

    常志精進離懈怠,了穢無知意不害。

     佛告賴吒和羅。

    菩薩有四事法自堕落。

    何等為四。

    一者菩薩憍慢而不恭敬為自堕落。

    二者菩薩作無反複習於谀谄為自堕落。

    三者菩薩求供養貪利為自堕落。

    四者菩薩佞谄邪行求於供養為自堕落。

    是為四事法菩薩為自堕落。

     佛告賴吒和羅。

    菩薩有四事法堕邪塹。

    何等為四。

    一者懈怠為堕塹法。

    二者無淨信。

    三者起想。

    四者見得供養者有嫉妒心。

    是為菩薩四事堕邪塹法。

     佛告賴吒和羅。

    菩薩不當習四事法。

    何等為四。

    一者菩薩不當與諸邪見人相習。

    二者菩薩不當與诽謗正法之人相習行。

    三者菩薩不當與惡知識相習。

    四者菩薩不當與貪衣食人相習。

    是為四事法。

     佛告賴吒和羅。

    菩薩有四事法得苦痛之罪。

    何等為四。

    一者以智慧自貢高懷憎嫉意。

    二者心不歡悅無清淨行。

    三者不能忍辱但欲貪他人财物。

    四者謂有我人著法。

    是為四事法菩薩得苦痛之罪。

     佛告賴吒和羅。

    菩薩複有四事自縛。

    何等為四。

    一者菩薩喜輕慢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