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

關燈
是用遣使留守西京,特進檢校太保、尚書右仆射、大同尹兼山西兵馬都部署、上柱國、廣陵郡開國公、食邑二千戶實封二百戶高慶裔,副使金紫崇祿大夫、尚書禮部侍郎、知制诰、護國、南陽縣開國侯、食邑一千戶實封一百戶韓昉備禮以玺绶寶冊,命爾為皇帝,國号大齊,都于大名府。

    世修子禮,永貢虔誠,付爾封疆,并從楚舊,更須安集自适攸居。

    爾其上體天心,下從民欲,忠以藩王室,信以保邦坼。

    惟天難谌,惟命靡常,常厥德,保厥位,爾其勉哉,勿忽朕命。

    』豫以藩王禮見使者,粘罕等議以為未稱。

    吳乞買乃下令曰:『今立豫為子皇帝,既為鄰國之君,又是大朝之子,其見大朝使者,惟始見躬問起居與面辭,有奏則立,其餘并行皇帝禮。

    』 豫都大名,仍号北京。

    置丞相已下官,赦境内。

    複自大名還居東平,以東平為東京,汴州為汴京,降宋南京為歸德府,降淮甯、水昌、順昌、興仁府俱為州。

    張孝純等為宰相,妾錢氏為皇後,錢氏宣和内人也,以辛酉為阜昌元年,以其子麟為尚書左丞相、諸路兵馬大總管。

    宋人畏之,待以敵國禮,國書稱大齊皇帝。

    豫生景州,守濟南,節制東平,僭位大名,遂起四郡強壯為雲從子弟,應募者六十人。

    時有百姓醉酒,罵曰:『你是何人?要作官家,大宋何負于爾?』豫斬之。

    滄州進士邢希載上言有大利害,乞見豫,既召到,即言莫若遣使密通江南,不然結好西夏為援。

    豫榜于市雲,上國聞之,與生靈為害不細,斬首号令。

    豫三年四月遷都于汴。

    及蒲路虎定陝西,吳乞買以其地悉賜豫。

    僞太常博士祝簡進《遷都賦》,又進《國馬賦》其大略曰『蠢爾蠻荊,弗賓弗降;固将突騎長驅,不資一葦之航』。

    豫賜書褒答,減二年磨勘,有西京兵士,賣玉注碗與三路都統。

    豫疑非民間物,勘鞠之知?得于山陵中,遂設河南淘沙官,發山陵。

     四年二月,葬其母于東平,儀仗一如朝廷禮,但所标揭皆田家村妪之衣。

    學士院馬定國進《君臣名分論》,其言指斥南宋尤甚,豫批定國轉一官。

    豫下诏誣污宋朝,其略曰:『朕膺受天命,撫治中原,永惟吳越、巴蜀、江湖、嶺海皆定。

    議一統之地,憫其淪陷,不忍用兵,且冀久自悔艾,稍能革其不道,故為之請于大金,欲割江表之地而封之。

    豈圖怙惡不悛,蔑棄大德,乃敢僞通使聘,密圖吞噬,先乘不備之隙攻劫汝、颍,後舉烏合之衆侵掠鄧、襄。

    妄肆蜂虿之毒,有取燕雲之謀,若尚加含忍,則南北生靈何有休息安泰之期?是用提督大軍,直搗僭壘,播告天下,明體至懷。

    』豫引兵與宋師迎戰,豫兵屢敗。

    繼聞宋帝親征,兀術詭示渡江之形令軍宵遁。

     蓋豫立六年而吳乞買死,吳乞買初立時,凡事皆因女真舊俗而已,及得燕京,用左企弓等,始學中國,置中書省、樞密院于廣甯府,而國中宰相自用女真,官号所謂勃極烈者是也,或三人、或四人,無定員,蓋蕃漢制并用。

    其後省移平州,又并燕京,謂之漢宰相,專治漢地,凡選授調發租稅,皆得自決。

    時則有漢人劉彥宗、時立愛知樞密院事,彥宗死,韓企先代,三人皆遼臣也。

    彥宗有治劇纔,亦嘗總戎南伐。

    而企先号通經史,吳乞買尤特任之。

    企先乃為吳乞買斟酌前代故事,立制度,而女真從是有文章、禮樂矣。

    吳乞買之既執遼君也,遂建幹元殿于上京,受朝,上京即海古之地,金之舊土也。

    國言金,曰按出虎,以按出虎水源于此,故名金源。

    建國之号,蓋取諸此。

    初興,稱為内地,其山有長白山、青嶺、馬紀嶺、完都魯山,水有按出虎水、混同江、來流河、宋瓦江、鴨子河。

    北為國本,高麗在其東南,凡去高麗二千三百裡。

    金襲遼制,建五京置十四總管府,是為十九路。

    所謂五京者:一曰上京,在會甯府,今女真之地;二曰東京,在遼陽府,即遼故城;三日北京,在大定府,即古高麗三韓之地;四日西京,在大同府,即雲中;五曰南京,即燕山。

    又有得于遼者曰鹹平路,亦故高麗銅山,而吳乞買南攻宋,後得河北東路、河北西路、山東東路、山東西路、大名府路、河東北路、河東南路、京兆府路、風翔路、鄜延路、慶原路、臨洮路凡十三路。

    其間惟河北自取,餘皆以封楚,楚滅封齊,而大略皆屬金,據金之所得合五京十三路,共十九路。

    蓋上京一路,是女真故地。

    東京、北京、西京、燕京、鹹平五路得于遼,自汴京以下十三路得于宋,此金建國之大略也,其餘所統部族尤多。

     金之立國,東鄰高麗,西鄰西夏而南鄰于宋。

    吳乞買之時,夏與高麗皆入臣,夏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