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
關燈
小
中
大
兀術率兵北還,将趨鎮江,宋将韓世忠以舟師扼江口,邀兀術,将戰,世忠伏兵金山廟中以俟,兀術紅袍玉帶果來觇,伏發,墜馬,幾得之,馳而脫去,既而戰數十合,兀術大敗,獲其婿龍虎大王。
兀術不得濟,遣使願還所掠假道,世忠不從。
遂至鎮江溯流西上,世忠襲之,兀術循南岸,世忠循北岸,且戰且行,世忠大艦數倍兀術軍,出兀術軍前後數裡,擊柝之聲自夜達旦。
世忠以輕舟挑戰,一日數接,将至黃天蕩。
兀術乃因老鹳河故道,開三十裡通秦淮,一日一夜乃成,兀術乃得至江甯。
撻懶使移剌古自天長趨江甯援兀術,烏林答大欲亦以兵來會。
兀術發江甯将渡江而北,兀術軍渡自東,移剌古渡自西,與世忠戰于江渡。
世忠分舟師絕江流上下,将左右掩擊之。
世忠舟皆張帆,兀術選善射者乘輕舟以火箭射,世忠舟上帆皆焚,煙焰滿江,世忠不能軍,追比七十裡,舟軍殲焉,世忠僅能自免。
兀術渡江北還,每遇親識,必相持泣下,訴以過江艱危,幾不免。
撻懶時在濰州,遣人诮之,且約再征江南。
兀術慚,躊躇江上,未有進退之汁。
會聞宋師出陝右,遂托言應之而西去。
兀術既敗,粘罕遣人詣劉豫問策。
豫報曰:『韓世忠屯潤州,當以輕兵從采石渡江可克也。
』粘罕聞之,欲再議南伐,兀術曰:『江南卑濕,今士馬困憊,糧儲未豐足,恐無成功。
』粘罕曰:『都監務偷安爾。
』乃使撻懶率師至瓜州而還,攻宋之議遂罷。
是時金兵分三路,一路陝西,一路山東,一路江南。
兀術江南軍也,撻懶在山東,婁室在陝西,凡自江以北地皆入金。
金既盡有中原之地,于是粘罕建議,請立君如張邦昌者,以鎮之。
初嘗欲舉此未行,至是撻懶力舉劉豫。
豫,宋臣,以濟南府降者也。
初,撻懶久駐濱濰,豫事之甚善,嘗許立豫。
而雲中留守高慶裔,亦與豫通,慶裔,粘罕腹心,亦首勸粘罕立豫。
豫乃以重寶陰賂粘罕,粘罕佯使高慶裔至山東,訪求賢人可為君者,民間莫敢言,皆曰:『願聽所舉,不知賢者為誰。
』慶裔露意屬豫,乃共舉之。
狀上,粘罕複令人問豫可否,豫詭辭,乞立張孝純。
孝純,宋大元帥也,敗降在金。
粘罕曰:『我當遣孝純輔爾。
』于是晟遣使者以玺绶立豫,冊文曰:『維天會八年,歲次庚戌,辛醜朔二十七日丁卯,皇帝若曰,朕聞公于禦物,不以天位為己私,志在救民。
乃知王者為通器,威罰既已殄罪,位号宜乎授能。
乃者有遼,屬運颠危數窮否塞,獲罪上帝,流毒下民。
武元皇帝仗黃钺而拯黔黎,舉白旄而誓師衆;妖氛既掃,區宇式甯。
越有宋人來從海道,願輸歲币,祈複漢疆,武元皇帝方務善鄰,即從來議。
豈期天方肇亂,自起釁階,陰結叛臣,賊虐宰輔,鸠集奸慝,擾亂邊陲,肆朕纂承仰循先矩,姑存大體,式示涵容。
乃複蔽匿逋逃,誇大疆域,肆其貪很,自起紛争,擾吾外屬之藩鄰,取其受賜之鄉土,因彼告援,遂與解和。
終無聽從,巧為辭拒,爰命将帥敦谕盟言,許以自新,全然不改,偏師傅汴,首罪奔淮,嗣子哀鳴,請複歡好,地畫三鎮,誓蔔萬年,凡有質委,悉同父約。
既而官軍未退,夜集衆以犯營;誓墨未幹,密傳檄而堅壁。
私結人使,陰起事端,以故再遣師徒,诘茲敗類,又起畫河之議,複成款戰之謀。
既昧神明,乃昭玄鑒,京城摧破,鼎祚淪亡。
無并爾疆,以示不貪之德;止遷其主,用彰伐罪之心。
建楚新封,守宋舊服,不料懦庸,難勝重任,身為退讓,反陷誅鋤。
禦命出和,已作潛身之計;提兵入衛,反為護己之資。
忍視父兄甘為俘虜,事務雖濟人豈無情。
方在殷懮樂于僭号,心之幸禍于此可知。
乃遣重兵連年讨捕,始聞遠竄越在島夷,重念斯民亂而無主,久罹塗炭未獲昭蘇,不委仁賢孰能保庇。
谘爾中奉大夫、京東、京西、淮南等路安撫使、兼諸部路馬步軍都總管、知東平府、節制大名府、開德府、濮、博、濱、棣、德、滄等州劉豫,夙擅敢言之譽,素懷濟世之纔,居于亂邦,生不偶世。
百裡雖智,亦奚補于虞亡;三仁至高,或願從于周仕。
當奸賊擾攘之際,愚民去就之間,舉郡來王,奮然獨斷,逮乎曆試,厥勳克成。
委之安撫德化行任之君牧,獄訟理付之總戎,盜賊息專之節制,郡國清況有定衰救亂之謀,安變持危之策。
使民無事,則櫜弓力穑;有役則釋耒荷戈。
罷無名之征,廢不急之務。
征隐逸,舉孝廉,振綱紀,修制度,省刑罰而去煩酷,發倉廪而息蟲螟,神人以和,上下協應。
比下明诏詢考輿情,列郡同辭,士心仰戴,宜即始歸之地,以昭建業之光。
兀術不得濟,遣使願還所掠假道,世忠不從。
遂至鎮江溯流西上,世忠襲之,兀術循南岸,世忠循北岸,且戰且行,世忠大艦數倍兀術軍,出兀術軍前後數裡,擊柝之聲自夜達旦。
世忠以輕舟挑戰,一日數接,将至黃天蕩。
兀術乃因老鹳河故道,開三十裡通秦淮,一日一夜乃成,兀術乃得至江甯。
撻懶使移剌古自天長趨江甯援兀術,烏林答大欲亦以兵來會。
兀術發江甯将渡江而北,兀術軍渡自東,移剌古渡自西,與世忠戰于江渡。
世忠分舟師絕江流上下,将左右掩擊之。
世忠舟皆張帆,兀術選善射者乘輕舟以火箭射,世忠舟上帆皆焚,煙焰滿江,世忠不能軍,追比七十裡,舟軍殲焉,世忠僅能自免。
兀術渡江北還,每遇親識,必相持泣下,訴以過江艱危,幾不免。
撻懶時在濰州,遣人诮之,且約再征江南。
兀術慚,躊躇江上,未有進退之汁。
會聞宋師出陝右,遂托言應之而西去。
兀術既敗,粘罕遣人詣劉豫問策。
豫報曰:『韓世忠屯潤州,當以輕兵從采石渡江可克也。
』粘罕聞之,欲再議南伐,兀術曰:『江南卑濕,今士馬困憊,糧儲未豐足,恐無成功。
』粘罕曰:『都監務偷安爾。
』乃使撻懶率師至瓜州而還,攻宋之議遂罷。
是時金兵分三路,一路陝西,一路山東,一路江南。
兀術江南軍也,撻懶在山東,婁室在陝西,凡自江以北地皆入金。
金既盡有中原之地,于是粘罕建議,請立君如張邦昌者,以鎮之。
初嘗欲舉此未行,至是撻懶力舉劉豫。
豫,宋臣,以濟南府降者也。
初,撻懶久駐濱濰,豫事之甚善,嘗許立豫。
而雲中留守高慶裔,亦與豫通,慶裔,粘罕腹心,亦首勸粘罕立豫。
豫乃以重寶陰賂粘罕,粘罕佯使高慶裔至山東,訪求賢人可為君者,民間莫敢言,皆曰:『願聽所舉,不知賢者為誰。
』慶裔露意屬豫,乃共舉之。
狀上,粘罕複令人問豫可否,豫詭辭,乞立張孝純。
孝純,宋大元帥也,敗降在金。
粘罕曰:『我當遣孝純輔爾。
』于是晟遣使者以玺绶立豫,冊文曰:『維天會八年,歲次庚戌,辛醜朔二十七日丁卯,皇帝若曰,朕聞公于禦物,不以天位為己私,志在救民。
乃知王者為通器,威罰既已殄罪,位号宜乎授能。
乃者有遼,屬運颠危數窮否塞,獲罪上帝,流毒下民。
武元皇帝仗黃钺而拯黔黎,舉白旄而誓師衆;妖氛既掃,區宇式甯。
越有宋人來從海道,願輸歲币,祈複漢疆,武元皇帝方務善鄰,即從來議。
豈期天方肇亂,自起釁階,陰結叛臣,賊虐宰輔,鸠集奸慝,擾亂邊陲,肆朕纂承仰循先矩,姑存大體,式示涵容。
乃複蔽匿逋逃,誇大疆域,肆其貪很,自起紛争,擾吾外屬之藩鄰,取其受賜之鄉土,因彼告援,遂與解和。
終無聽從,巧為辭拒,爰命将帥敦谕盟言,許以自新,全然不改,偏師傅汴,首罪奔淮,嗣子哀鳴,請複歡好,地畫三鎮,誓蔔萬年,凡有質委,悉同父約。
既而官軍未退,夜集衆以犯營;誓墨未幹,密傳檄而堅壁。
私結人使,陰起事端,以故再遣師徒,诘茲敗類,又起畫河之議,複成款戰之謀。
既昧神明,乃昭玄鑒,京城摧破,鼎祚淪亡。
無并爾疆,以示不貪之德;止遷其主,用彰伐罪之心。
建楚新封,守宋舊服,不料懦庸,難勝重任,身為退讓,反陷誅鋤。
禦命出和,已作潛身之計;提兵入衛,反為護己之資。
忍視父兄甘為俘虜,事務雖濟人豈無情。
方在殷懮樂于僭号,心之幸禍于此可知。
乃遣重兵連年讨捕,始聞遠竄越在島夷,重念斯民亂而無主,久罹塗炭未獲昭蘇,不委仁賢孰能保庇。
谘爾中奉大夫、京東、京西、淮南等路安撫使、兼諸部路馬步軍都總管、知東平府、節制大名府、開德府、濮、博、濱、棣、德、滄等州劉豫,夙擅敢言之譽,素懷濟世之纔,居于亂邦,生不偶世。
百裡雖智,亦奚補于虞亡;三仁至高,或願從于周仕。
當奸賊擾攘之際,愚民去就之間,舉郡來王,奮然獨斷,逮乎曆試,厥勳克成。
委之安撫德化行任之君牧,獄訟理付之總戎,盜賊息專之節制,郡國清況有定衰救亂之謀,安變持危之策。
使民無事,則櫜弓力穑;有役則釋耒荷戈。
罷無名之征,廢不急之務。
征隐逸,舉孝廉,振綱紀,修制度,省刑罰而去煩酷,發倉廪而息蟲螟,神人以和,上下協應。
比下明诏詢考輿情,列郡同辭,士心仰戴,宜即始歸之地,以昭建業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