緻父母的信

關燈
一個洞穴,堆上柴禾,把屍體放在上面焚燒。

    我拿着竹筷,在洞穴邊蹲下,煙火便撲鼻而來,鼻血又滴滴答答地流個不停。

    我慌忙用腰帶堵住鼻孔。

    這回不僅不易止血,而且流得更加厲害了。

    我鈕頭就往山裡跑,躺在小山另一側的山腰上。

    山麓正好有一汛池水,水面波光潋滟,恍如一塊耀目的銀闆。

    定睛凝望,銀闆仿佛輕飄飄地浮在太空。

    心裡的煩惱也消失了。

    鼻血已止,頓覺十分舒暢。

    不久,我聽見從火葬場那邊傳來了呼喚我的聲音。

    我整了整腰帶,又折回去,用竹筷夾起祖父的喉節骨。

    所幸的是,我系的是一條黑色絲綸腰帶,上面沾滿鮮血,卻不顯眼。

    這以後,我怎麼也不能對别人講我在火葬和拾骨那天流過鼻血。

    我那條沾滿鮮血的腰帶,變得硬邦邦的,還系了好長一段時間。

     ①佛教的一個教派,即禅宗的臨濟派。

     ②京都每年陰曆三月十三日(現在是陽曆4月13日),十三歲的少男少女穿上節日盛裝,到嵯峨法輪寺參拜虛空菩薩,祈求福德、智慧和音聲。

     近來我不輕易走家串戶,因為我“不習慣随便躺下,躺下就難受”。

    我上别人家裡,人家當場拿出三四塊坐墊給我并排放下。

    客人上我們家裡來,最難辦的是,我不能在客人面前随便躺下來。

     “當年我走訪了你居住的那戶人家,你經常随便躺在二樓廊道上曬太陽,這是多麼快樂啊。

    ”記得有一天,一位朋友這樣對我說。

    我吓了一跳,說了聲“的确是這樣”,就沉默不語了。

    因為沒有什麼語言可以确切地表達我婚前那種逍遙自在的生活。

     在陽光下,悠閑地躺卧着,做着無邊無際的夢,這是人間的幸福。

    這種看法,确是可能存在的。

    毫無疑問,這也是人的原始姿态之一。

    我蔑視這種看法,卻又自然而然地被它捕捉住。

    像這樣一個我,難道始終也不了解生活現實的真話嗎?表面上像是思考什麼,其實決不是在思考,而隻是在打算思考,恐怕這不至于成為悲劇吧。

     祖父謝世的時候,我頭一次經曆流鼻血這種生理現象,當時感到還是相當難受的。

    祖父病逝,我當然感到悲傷,我在世上越發孤單和寂寞了。

    這還不說,我已是中學三年級的少年,卻常常想入非非,淨想些與今後如何生活這個重要問題無關的問題。

    我無憂無慮、悠閑恬靜地欣賞着葉縫間的藍天和潑灑着陽光的湖面。

    但是我絕不聽天由命、自暴自棄或者悲觀絕望。

    或許祖父的死、自己的境遇,我全然看不見吧。

    我幾乎沒有絕望過。

    我總是豁達樂觀,自己所做的事或祈求的事,都相信一定能夠成功,就是直到最後一分鐘雙手空空,我也是耽在空想之中。

    即使錯過時機,事與願違,失敗了,我也不太執着于任何事物;即使招緻了與絕望同樣的結果,我也絕不灰心失望。

    就是說,縱令有苦惱,也會在一瞬間全然忘光,我依然做着這件事或那件事的另一個夢,另一個片斷的夢。

    我是不會有真誠的悲傷、真實的悔恨的。

    你們有個很好的兒子。

    然而你們将這個尚未懂事的兒子留在這個人世間,他會遭受多麼大的痛苦和多麼大的悲傷,你們卻不曾為他操過一點心啊。

     前不久,我的一個親戚來同我商量,他要同一個私娼結婚。

    在這種情況下,我的話多少動搖了他的決心。

    即使我堅決反對世間的一切婚姻,也是無濟于事的。

    從對方來看,我是個小說家,明白事理,他多少期待着能夠聽到我滿意的答複。

    我不會按一般的習慣,說她是私娼出身,不能讨她做老婆。

    不過,他既然來同我商量,我隻好從一般常識來談:首先,她已過了幾年這樣的生活,身子不會好的。

    再說,如今她全家都依靠女兒出賣色相維持生活,婚後男方必然要背起這家的生活重擔。

     “按一般常理判斷,我不能贊成。

    ”我先是冷漠地回答了。

    據說那女子再幹一兩個月就能獲得自由。

    既然想把她讨來做老婆,又讓她繼續幹這種行當,就算是幹三四天,也不怎麼好呀。

    如果說,結婚的事由于我的反對而告吹,即使不算是代價,她剩下的債務由我來付,讓她馬上回鄉下,怎麼樣?我是這樣認真地同妻子商量的。

    我每次提出這種事同妻子商量,我和妻子心裡都十分明白,我們十之八九是拿不出這筆錢來的。

    過去遇上這種事,妻子會馬上說:對,要是能這樣做就好了。

    可是如今妻子不敢貿然随聲附和,就讓事情過去了。

    于是我對妻子說: “這種情況,也許比繼續搞别的女人好些。

    玩女人,長期玩同一個女人就會招來這樣的事。

    一般來說,在這種地方跟同一個女人玩上三四回,不就說明這男人是個老好人嗎。

    這樣做就錯了,女人有的是嘛。

    ” 然而,這恐怕是辦不到的。

    假使我能夠這樣做,不就像神佛一樣健忘、一樣幸福了嗎?如果那僅僅是一種輕率的逃脫,也就沒有什麼價值了。

     優哉遊哉地躺着,也許是不折不扣的怠惰吧。

    難道這不是一種非常悲傷的生活方式嗎? “老漁夫的臉,實在憨厚得難以形容啊!” 我們在海邊的村莊悠然漫步的時候,經常看見這種憨厚的老人,面對大海茫然地呆站着。

     “他那樣呆站着,恐怕是在觀察海的氣象,為着出海打魚吧?” “很難說:看樣子不見得吧。

    ” “大概是長期養成的習慣。

    ” 對于他們來說,歌頌海的美,恐怕連想也沒想過。

    也許,海早已滲透到他們的身心,以至沒有感覺到海。

    這是我爬到厚皮香樹上讀書時想起的事。

     祖父離開塵世以後,不能讓一個孩子住在家裡,我就被母親娘家收養了。

    我常常是黎明時分起床,然後打着赤腳獨自在被露水打濕了的田埂上行走。

    說不定有人會認為我是個怪孩子吧。

    這村莊位于澱川河畔。

    我有時把腳尖泡在水裡,用草帽遮蓋着臉面,赤裸着身子躺在沙灘上睡午覺。

     “喂,喂!”的喊聲把我驚醒,原來是幾艘帆船駛到上遊來了。

    村裡風傳,說我被那個船老大誤以為是土左衛門①。

    不久,我遷到中學宿舍寄宿了。

    我頭一次看見玻璃窗。

    我想仰望着夜空睡覺,便将床鋪移到窗前,享受着休浴在月光下睡覺的樂趣。

    一天,班長對我說: “你一個人把床鋪移開,被巡視的舍監發現了,他提醒我注意,别人會以為是歧視你呢。

    今晚别這樣睡啦。

    ” 我素以詩人自居,現在才察覺到這種行為有點古怪,也就不好意思了。

    雖然如此,我還是經常躺在中學校園的草坪上,或爬到體操練功架上讀小說。

    我還經常在筆記本上描寫諸如躺在學校圍牆外面的岸邊時的見聞、黃昏時分的原野景象、自行車通過的情形以及狗兒跑了之類的事。

    即使在大學預科寒假期間,大部分學生都不在宿舍裡,我仍然每天都躺在草坪向陽處讀書。

     ①即溺死者的屍體。

     有時則在伊豆的山村溫泉呆上一年半載,或是走遍原野、丘陵地帶,以尋覓陽光充足的地方,長時間茫然地呆在一個地方,我也不覺着無聊。

     雖說我很想今秋到山村去,好好考慮自己的工作。

    可我依然希望長時間舒展身子,優哉遊哉地躺在向陽的地方。

    幸虧你們早逝,我童年時代才能回祖父居住的小山重疊的故鄉。

    不然,父親您是醫生,同您在城市裡生活,我這個體重不過四十公斤的人,可能早已離開人世了。

     今年夏天,我把小狗也帶到岸邊去了。

    這條狗是在東京長大,連雞鳴也把它吓得魂不附體,朝着鳴聲狺狺地吠個不停。

    連朝霞把白布窗簾染紅,它也尖聲吠叫起來。

     連你們的獨生子也想不起你們了,故去的父母啊,安息吧! 第五封信 刻下你的名字吧, 粗大的樹幹, 眼看枝幹參天。

     刻在大理石不如刻在樹幹上, 你的名字會漸漸地變大。

     朗讀詩歌,最好是在提筆寫作,但又苦于抓不到形象的東西而覺着空虛、焦灼的時候。

    也隻有這種時候,我才朗讀詩歌。

    在心靈處于最易上當受騙的時候——不,我隻是為了想上當受騙才朗讀詩歌的吧。

    因為我在虛構中,首先上當受騙,我才能無憂無慮,像睡眠一樣安穩。

     你們沒有任何權利,向活着的我詢問真情實況。

    似有似無的死去的父母啊,今宵也請你們陪伴我遊戲好嗎? 比如說,現在…… 松樹孤單地挺立在 北國寒峭的高山上, 松樹正在安然睡眠, 上面蓋着潔白的冰雪。

     我居然從海涅這節詩中,想起了祖父蒼蒼的白發。

    也許祖父可以引為自豪的是,故鄉的庭園裡長着一棵蒼勁的古松。

    透過古松葉縫篩落下來的陽光,從房檐照射進來,使祖父兩鬓和後腦僅留下的少許白發,閃閃生光。

    少年時代的我,從這種銀色的亮光,感受到存在一種透明似的虛幻的東西……它同這首詩有什麼聯系呢?接着露出凹凸的頭蓋骨、光溜的肌膚、褐色的老斑,顯得有點不潔淨。

    這些在我的腦海裡清晰地浮現出來,産生一種孤寂的感覺。

    說不定祖父光閃閃的白發,就像秋天的枯萎芒草,我不是在家裡,而是在鄉村的小路上看見的。

    我們要走過一座小河的石橋,橋旁長着一棵大柿子樹。

    祖父雙目失明,他一隻手拄着拐杖,一隻手讓我攙扶,确實像背明處的人走到日光下一樣。

    如今我仍在思考着:祖父不是已經消失了嗎?我孩提時不是仰望過祖父的白發嗎? 祖母是我小學那年夏天去世的。

    在這以前,祖父不知為什麼特别生我的氣,他抓起長方形火盆上的鐵壺追趕我,開水滴滴答答地灑落,祖母慌忙護着我,可祖父雙目失明,什麼也沒看見。

    祖母被逐到房間的犄角上蹲了下來。

    祖父泣不成聲,一邊用鐵壺連續打了祖母好幾下。

    祖母身上都冒熱氣了,她還是不輕易說出:“老頭子,是我啊!”這是她心疼我,還是她可憐祖父呢?我當時年幼,看到老人們的這般光景是什麼心情呢?現在我已經記不起來了。

    不過,我要揍妻子的時候,這種光景不由得又在我的腦子裡湧現出來,就像是要對抗祖父母憂郁的純真的感情。

    于是,我越發放肆,越想讓你們看見我那種無聊的惡作劇。

    我一次也不曾夢見你們的事,相反卻常常夢見祖父。

    不管夢見什麼,結局總是一樣好。

     “祖父是死了,要是沒死就好了。

    ”這種想法越來越熾烈,以緻破壞了我的夢,把我驚醒了。

    我外眼角湧出淚水,久久才醒悟過來:祖父早在十年、二十年前已離開了人世。

    我這才釋然于懷。

    與其為祖父似死非死而感到痛苦,不如讓祖父幹脆死去,然後領受悲傷,也許還好受得多呢。

     前些日子,我到一個少女的家裡去。

    她也是由她祖父母一手撫養長大的。

    她家祖父告訴我:她很任性,不太體貼老人。

    他說着說着,雙手顫抖,身子不停地搖晃,眼眶裡湧出了熱淚,話語也變得沉痛和激動了。

    “啊,這可不行!”我愕然失色。

    “他淨說 我的壞話,說我的壞話哩!”她霍地站了起來,動作顯得有點粗魯。

    她一邊痛哭,一邊跑到夜深人靜的大街上。

    祖父向别人說自己的壞話,這是她本人連想也沒想到的。

    她氣極了,失去了理智,毅然離開了家庭。

    應該說,她還是幸福的。

    她祖父早已超過我祖父的年齡,年已七十五歲,可身子骨還很硬朗,看不出這麼大歲數。

    她家的醫生說:讓老人氣得發抖,可能會威脅他的餘生,還是讓她謹慎點好。

    醫生這樣提醒我。

    我眼看老人這樣激動,覺得非同小可,支撐這位祖父的生命的東西,仿佛突然間變得十分脆弱了。

    我心裡很是難過。

    除了我以外,誰的話這個少女都是聽不進的。

    她祖母每回遇見我,都真誠地懇求我批評她一頓。

    可是,我教訓她“對待老人要體貼”的時候,我内心反應最強烈的是醫生所談的那番道理,可是不知怎的,我無論如何對她說不出口。

    豈止如此,我甚至想過:有朝一日她突然對老人态度和藹了,那不就是一種不祥之兆嗎?這可能是因為我自己想起了我自己祖母的緣故吧。

     祖母說冷,我給她穿上布襪子。

    祖母肚子疼痛鑽進被窩,我拍打幾下把襪子整理好。

    在我來說,這舉動是破天荒的。

    我平時撒嬌,連筷子也不願意拿,任性到别人看也不想看我一眼。

    我對待祖母如同使喚奴隸,使祖母大傷腦筋,而我那天竟表現得如此親切,是我有生以來頭一遭。

    誰知三個小時後,祖母猝然長逝。

    祖父和我都沒料到祖母生病,因而沒有在她身邊侍候。

    祖母不聲不響地就去世了。

    我隻見她動了兩個胳膊肘。

    心想:我這顆童心已預感到祖母的死,才在那天表現自己的親切吧。

    祖母肯定會原諒我平日的任性,我也就心安理得了。

     就說祖父吧,現在回想起來,他臨終時,頭腦确是古怪成了孩子和瘋子的混合體。

    要是别人的話,我會明白事理,會斟酌、揣度或适當對待,或多方安慰。

    然而,隻有我祖父兩個人日夜生活在一起,形成了我們兩個人的世界。

    在這個世界裡,我不能脫離這個世界去觀察這個世界。

    祖父的年齡我也已忘卻,既然是正面朝着他,我在寂寞時就故意糾纏着他,弄得他要麼氣鼓鼓的,要麼失聲痛哭。

    我自己也跟着深感哀痛。

    在外人看來,我這個孩子是不體貼老人,甚至是折磨老人的吧。

    可是在我來說,我覺得我是最孝順了。

    試想如果有個孩子,在人煙稀少的深山老林裡,同一個瘋子的父親住在一起,又不知父親是瘋了,自己也可能會發瘋,這樣與其把父親推出去護理,不如同父親一起作出瘋态,不是更能表現出他對父親深摯的愛嗎?其間,越過父母,由祖父母同孫子結合組成家庭,這個家庭遠離村落,孤門獨戶,充滿了孤寂的氣氛。

    這樣的孫子,比父母撫育的孩子會純潔得多。

    不過,一旦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