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卷 老門生三世報恩

關燈
側家家屬訴冤,鮮于同亦佯為不理。

    密差的當捕人訪緝查家小厮,務在必獲。

    約過兩月有餘,那小厮在杭州拿到,餌于大守當堂審明,的系自逃,與聞家無于。

    當将小厮責取查家領狀。

    測氏家屬,即行釋放。

    炯會一日,親往墳所踏看疆界。

    查家見小厮已出,白知所訟理虛,恐結訟之日必然吃虧。

    一面央大分上到大守處說方便,,一面又央人到刺家,情願把墳界相讓講和。

    酬家事已得白,也不願結冤家。

    鮮于大守準了和息,将查家薄加罰治,申詳上司,兩家莫不心服。

    正是:隻愁堂上無明鏡,下怕民間有鬼好。

     鮮于大守乃寫書信一通,差人往雲南府回覆房師砌公,删公大喜,想道:“‘樹荊棘得刺,樹桃李得蔭’,若不曾中得這個老門生,今日身家也難促,”遂寫懇切謝啟一姻,遣兒千刎敬兒資回,到府拜謝。

    鮮于同道:“下宮暮年淹素,為世所棄,受尊公老師三番知遇,得掇科目,常恐身先溝壑,大德下報。

    今日恩兄被誣,理當暴白。

    下官因風吹火,小效區區,止可少酬老師鄉試提拔之德,尚欠情多多也!”因為閉公子經紀家事,勸他阈戶讀書,自此無話。

     鮮千同在台州做了三年知府,聲名大振,升在徽甯道做兵憲,累升河南廉使,勤于官職”年至八旬,精力比少年兀自有餘,推升了浙江巡撫。

    鮮于同想道:“我六十一歲登第,且喜儒途淹賽,仕途到順溜,并不曾有風波。

    今官至撫台,恩榮極矣。

    一向清勤自矢,不負朝廷。

    今日急流勇退,斑之當然。

    但受刺公三番知遇之恩,報之未盡,此任正在房師地方,或可少效涓埃。

    ”乃擇日起程赴任。

    一路迎送榮耀,自不必說。

    下一日,到了浙江省城。

    此時側公也曆任做到大參地位,因病目不能理事,緻政在家。

    聞得鮮于“先輩”又做本省開府,乃領了十二歲孫兒,親到杭州谒見。

    肉公雖是房師,到小于鮮于公二十餘歲。

    今日耐公緻政在家,又有了目疾,尤錘可憐。

    鮮于公年已八旬,健如壯年,位至開府。

    可見發達不在于遲早,側公歎息了許多。

    正是:松柏何頓羨桃豐,請君點檢歲寒枝。

     且說鮮于同到任以後,正拟遣人問候例公,聞說例參政到門,喜不自勝,倒展而迎,直請到私宅,以師生禮相見。

    恻公喚十二歲孫兒:“見了老公祖。

    ”鮮于公間,“此位是老師何人?刺公道:“老夫受公祖活命之恩,大子昔日難中,又蒙昭雪,此恩直如覆載。

    今天幸福墾又照吾省。

    老夫衰病,不久于世,大子讀書無成,隻有此孫,名曰删悟,資性頗敏,特攜來相托,求老公祖青目鮮于公道:“門生年齒,己非仕途人物,正為師恩酬報未盡,所以強顔而來。

    今日承老師以令孫相托,此乃門生報德之會也。

    鄙意欲留令孫在敝衙同小孫輩課業,未審老師放心否?”砌公道:“若蒙老公祖教訓,老夫死亦瞑目!”遂留兩個書童服事例悟在都撫衙内讀書,恻公自别去了。

    那鬧悟資性過人,文章日進。

    就是年之秋,學道按臨,鮮于公力薦神童,進學補凜,依舊留在衙門中勤學。

     三年之後,學業已成。

    鮮于公道:“此子可取科第,我亦可以報老師之恩矣。

    ”乃将俸銀三百兩贈與閉悟為筆硯之資,親送到台州仙居縣,适值刺公二日前一病身亡,鮮子公哭奠已畢。

    間:“老師臨終亦有何言?”閉敬共道:“先父遺言,自己不幸少年登第,園而愛少賤老,偶爾暗中摸索,得了老公祖大人。

    後來許多年少的門生,賢愚不等,升沉下一,俱不得其氣力,全虧了老公祖大人一人,始終看觑。

    我子孫世世不可怠慢老成之士!”鮮于公呵呵大笑道:“下官今日三報師恩,正要天下人曉得扶持了老成人也有用處,不可愛少而賤老也!“罷,作别回省,草上去章,告老緻仕。

    得旨予告,馳驿還鄉,優悠林下。

    每日訓課兒孫之暇,同裡中父者飲酒賦詩。

    後八年,長孫鮮于涵鄉榜高魁,赴京會試,恰好仙居縣刺悟是年中舉,也到京中。

    兩人三世通家,又是少年同窗,并在一離讀書。

    比及會試掏曉,同年迸士,兩家互相稱賀。

     鮮于同自五十六歲登科,六十一歲登甲,曆仕二十三年,腰金衣紫,錫恩三代。

    告老回家,又看了孫兒科第、直活到九十六歲,整整的四十年晚運。

    至今浙江人肯讀書,下到六七十歲還不丢手,往往有晚達者。

    後人有詩歎雲: 利名何必苦奔忙,遲早須臾在上蒼。

     但學幡桃能結果,三千餘歲未為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