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卷 老門生三世報恩

關燈
做到丞相封侯。

    鮮于同後來六十一歲登第,人以為詩敞,此是後話。

     卻說鮮于同自吟了這八句詩,其志愈銳。

    怎奈時運不利,看看五十齊頭,“蘇幸還是舊蘇秦”,不能匈改換頭面。

    再過兒年,連小考都不利了。

    每到科學年分,第一個攔場告考的就是他,讨了多少人的厭賤。

    到天順六年,鮮于同五十七歲,鬓發都蒼然了,兀自擠在後生家隊裡,談文講藝,娓娓不倦。

    那些後生見了他,或以為怪物,望而避之;或以為笑具,就而戲之。

    這都不在話下。

     卻說興安縣知縣,姓刺名遇時,表字順之。

    浙江台州府仙居縣人氏。

    少年科甲,聲價甚高。

    喜的是談文講藝,商古論今。

    隻是有件毛病,愛少賤老,下肯一視同仁。

    見了後生英俊,加意獎借;若是年長老成的,視為朽物,口呼“先輩”,甚有戲侮之怠。

    其年鄉試屆期,宗師行文,命縣裡錄科。

    例知縣将合縣生員考試,彌封閱卷,自恃服力,從公品第,黑暗裡拔了一個第一,心中十分得意,向衆秀才面前誇獎道:“本縣拔得個首卷,其丈大有吳越中氣脈,必然連捷,通縣秀才,皆莫能及。

    ”衆人拱手聽命,卻似漢皇築壇拜将,正不知拜那一個有名的豪傑。

    比及拆号唱名,隻見一人應聲而出,從人叢中擠将上來,你道這人如何? 矮又矮,脾又胖,須鬓黑白各一半,破儒中,欠時樣,藍衫補孔重重綻。

    你也瞧,我也看,着還冠帶像胡判。

    不在誇,下在贊,“先輩”今朝說嘴慣。

    休羨他,莫自歎,少不得大家做老漢。

    不須營,不須于,序齒輪流做領案。

     那案首不是别人,正是那五十六歲的怪物、笑具,名叫鮮于同。

    合堂秀才哄然大笑;都道:“鮮于’先輩’,又起用了。

    連蒯公也自羞得滿面通紅,頓口無言。

    一時間看錯文字,今日衆人屬目之地,如何番悔!忍着一肚子氣,胡亂将試卷拆完。

    喜得除了第一名,此下一個個都是少年英俊,還有些咳中帶喜。

    是日删公發放諸生事畢,回衙悶悶不悅,下在話下。

     卻說鮮于同少年時本是個名士,因淹滞了數年,雖然志不曾灰,卻也是:澤釁屈原吟獨苦,洛陽季千面多慚。

    今日出其不意,考個案首,也自覺有些興頭。

    到學道考試,未必愛他文字,虧了縣家案首,就搭上一名科舉,喜孜孜去赴省試。

    衆朋友都在下處看經書,溫後場。

    隻有鮮于同平昔飽學,終日在街坊上遊玩。

    旁人看見,都猜道:“這位老相公,不知是送兒子孫兒進場的?事外之人,好不悠閑自在1”若曉得他是科舉的秀才,少不得要笑他幾聲。

     日居月諸,忽然八月初七日:街坊上大吹大擂,迎試官進貢院。

    鮮于同觀看之際,見興安縣闌公,主征聘做《禮記彭房考官。

    鮮于同自想,我與閉公同經,他考過我案首,必然愛我的文字,今番遇合,十有八九。

    誰知删公心裡不然,他又是一個見識道:“我取個少年門生,他後路悠遠,官也多做幾年,房師也靠得着他。

    那些老師宿儒,取之無益。

    ”又道:“我科考時下合昏廠眼,錯取了鮮于‘先輩’,在衆人前老大沒趣。

    今番再取中了他,卻不又是一場笑話。

    我今閱卷,但是三場做得齊整的,多應是夙學之上,年紀長了,不要取他。

    隻揀嫩嫩的口氣,亂亂的文法,歪歪的四六,怯怯的策論,饋債的判語,那定是少年初學。

    雖然學問未充,養他一兩科,年還不長,且脫了鮮于同這件幹紀。

    ”算汁已定,如法閱卷,取了幾個不整下齊,略略有些筆資的,大圈大點,呈上主司。

    主司都批了“中”字。

    到八月廿八日,主司同各經房在至公堂上拆号填榜。

    《禮記珍房首卷是桂林府興安縣學生,複姓鮮于,名同,習忻L記》,又是那五十六的怪物、笑具僥幸了。

    刺公好生驚異。

    主司見刺公有不樂之色,問其緣故。

    恻公道:“那鮮于同年紀已老,恐置之魁列,無以壓服後生,情願把一卷換他。

    ”主司指堂上匾額,道:“此堂既名為‘至公堂,,豈可以老少而私愛惜乎?自古龍頭屬于老成,也好把天下讀書人的志氣鼓舞一番。

    遂不含更換,判定廠第五名正魁,例公無可奈何。

    正是: 饒君用盡千般力,命裡安排動不得。

     本心拎取少年郎,依舊取将老怪物。

     制公立心不要中鮮于“先輩”,故此隻揀下整齊的文字才中。

    那鮮于同是宿學之上,文字必然整齊,如何反投其機?原來鮮于同為八月初七日看了例公入簾,自舊遇合十有八九。

    回歸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