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卷 蘇知縣羅衫再合
關燈
小
中
大
。
夜半移船僻處,縛雲抛水,幸遇救兔,教授糊口,行李一空,妻仆不知存亡。
勢宦養盜,非天莫剿,上告! 那操江林禦史,正是蘇爺的同年,看了狀詞,甚是憐們。
即刻行個文書,知會山東撫按,着落工尚書身上要強盜徐能、徐用等。
剛剛發了文書,刷卷禦史徐繼祖來拜。
操院偶然叙及此事。
徐繼祖有心,别了操院出門,即時叫聽事官已”将操院差人喚到本院衙門.有話分付。
”徐爺回衙門,聽事官喚到澡院差人進衙磕頭,享道:”老爺有何分付?”徐爺道:“那工尚書船上強盜,本院已知一二。
今本院賞你盤纏銀二兩,你可暫停兩三日,待本院喚你們時,你可便來,管你有處緝拿真贓真盜,不須到山東去得,”差人領命去了。
少頃,門上通報大爺到了。
徐爺出迎,就有局躇之意。
想着養育教訓之恩,恩怨也要分明,今日且盡個禮數。
當下差官往河下接取到衙。
原來侍能、徐用起身時,連這一班同夥趙三、翁鼻涕、楊辣嘴、範剝皮、沈胡于,都倚仗通家兄弟面上,備了百金賀禮,一齊來慶賀徐爺,這是天使其然,自來投死。
姚大先進衙磕頭。
徐爺教請大爺、二爺到衙,鋪氈拜見。
徐能端然而受。
次要拜徐用,侍用抵死推辭,下肯要徐爺下拜,隻是長揖。
趙三等一夥,向來在徐能家,把徐繼租當做子侄之輩,今日高官顯記,時勢不同,趙三等口稱“禦史公”,徐繼祖口稱“高親”,兩下賓主相見,備飯款待。
至晚,徐繼祖在書房中,密喚姚大,讨他的金權及帶血羅衫看了。
那羅衫花樣與汀州老婆婆所贈無二。
“那老婆婆又說我的面龐與他兒子一般,他分明是我的祖母,那慈湖庵中道姑是我親娘,更喜我爺下死,見在此間告狀,骨肉團圓,在此一舉。
” 次日大排筵宴在後堂,管待徐能一夥七人,大吹大擂介飲酒。
徐爺隻推公務,獨自出堂,先教聚集民壯快手五六十人,安排停當,聽候本院揮扇為号,一齊進後堂汕拿六盜。
又喚操院公差,快快請告狀的蘇爺,到行門相會。
下一時,蘇爺到了,一見徐爺便要下跪。
徐爺雙手扶住,彼此站立,問其情節,蘇爺含淚而語。
徐爺道:“老先生休得愁煩,後堂有許多貴相知在那裡,請去認一認!”蘇爺走入後堂。
一者此時蘇爺青衣小帽,二者年遠了,三者出其不意,徐能等已下認得蘇爺了。
蘇爺時到在念,到也還認得這班人的面貌,看得仔細,吃了一驚,倒身退出,對待爺道:“這一班人,正是船中的強盜,為何在此?”徐爺且不回活,舉扇一揮,五六十個做公的蜂擁而入,将徐能等七人,一齊捆縛。
徐能大叫道:“繼祖孩兒,救我則個!徐爺罵道:“死強盜,誰是你的孩兒?你認得這位十九年前蘇知縣老爺麼?”徐能就罵徐用道:”當初下聽吾言,隻叫他全屍而兀,今日悔之何及!”又叫姚大出來對證,各各無言。
徐爺分付巡捕官:“将這八人與我一總發監,明日本院自備文書,送到操院衙門去。
” 發放已畢,分付關門。
請蘇爺複入後堂。
蘇爺看見這一夥強賊,都在酒席上擒拿,正不知甚麼意故。
方欲待請間明白,然後叩謝。
隻見徐爺将一張交椅,置于面南,請蘇爺上坐,納頭便拜。
蘇爺慌忙扶住道:“老大人素無一面,何須過謙如此?徐爺道:“愚男一向不知父親蹤迹,有失迎養、望乞恕不孝之罪!”蘇爺還說道:”老大人不要錯了!學生并無兒子,”徐爺道:”下孝就是爹爹所生,如下信時,有羅衫為證。
”徐爺先取琢州老婆婆所贈羅衫,遞與蘇爺,蘇爺認得領上燈煤燒孔道:“此衫乃老母所制,從何而得?”徐爺道:“還有一件。
又将血漬的羅衫,及金釩取來。
蘇爺觀看,又認得:“此叙乃吾妻首飾,原何也在此?”徐爺将訂州遇見老母,及采石驿中道姑告狀,并姚大招出情由,備細說了一遍。
蘇爺方才省悟,抱頭而哭。
事有湊巧,這裡恰才文子相認,門外傳鼓報道:“慈湖觀音庵中鄭道姑已喚到。
”侍爺忙教請進後堂。
蘇爺與奶奶别了一十九年,到此重逢。
蘇爺又引孩兒拜見了母親。
痛定思痛,夫妻母子,哭做一堆,然後打掃後堂,重排個慶賀筵席。
正是:樹老抽枝重茂盛,雲開見月倍光明。
次早,南京五府六部六科十三道,及府縣官員,聞知徐爺骨肉團圓,都來拜賀。
操江禦史将蘇爺所告擴詞,奉還徐爺,聽其自審。
徐爺别了列位官員,分付手下,取大毛闆伺候。
于監中吊出衆盜,一個個腳鐐手扭,跪于階下。
徐爺在徐家生長,已熟知這班兇徒殺人劫财,非止一事,不消拷間。
隻有徐用平昔多曾谏訓,且蘇爺夫婦都受他活命之恩,叮囑兒子要出脫他。
徐爺一筆出豁了他,趕出衙門。
作用拜謝而去。
山東工尚書遙遠無幹,下須椎究。
你能、趙三首首惡,打八十。
楊辣喝、沈胡于在船上幫助,打六十。
姚大雖也在船丘出尖,其妻有乳哺之恩,與翁鼻涕、範剝皮各隻打四十闆。
雖有多寡,都打得皮開肉綻,鮮血迸流。
姚大受痛不過,叫道:“老爺親許免小人一刀,如何失信?”徐爺又兔十闆,隻打三十。
打完了,分付收監。
徐爺退于後堂,請命于父親,草下表章,将此段情由,具奏天子,先行出姓,改名蘇泰,取否極泰來之義。
次要将堵賊下時處決,各賊家财,合行籍沒為邊儲之用。
表尾又說:“臣父蘇雲,工甲出身,一官未赴,十九年患難之餘,宦情已淡。
臣祖母年逾八袁,獨屠故裡,未知存亡。
臣年十九未娶,繼把無望。
懇乞天恩給假,從臣父暫歸州,省親歸娶。
”雲雲。
奏章已發。
此時徐繼祖已改名蘇泰,将新名寫帖,遍拜南京各行門,又寫年侄帖子,拜謝了操江林禦史。
又記着祖母言語,寫書差人往蘭溪縣查問蘇雨下落。
蘭溪縣差人先來回報,蘇二爺十五年前曾到,因得病身死。
高知縣殡殓,棺寄在城隍廟中。
蘇爺父子痛哭一場,即差的當人,帝了盤費銀兩,重到蘭溪,十水路雇船裝載二爺靈楓回汾州祖墳女葬。
下一日,奏章準了下來、一一依準,仍封蘇泰為禦史之職,欽賜父于馳驿還鄉。
刑部請蘇爺父子同臨法場監斬諸盜。
蘇泰預先分付獄中,将姚大缢死,全屍也算免其一刀。
徐能歎口氣道:“我雖不曾與蘇奶奶成親,做了三年太爺,死亦甘心了。
”各盜面面相觑,延頸受死。
但見: 兩聲破鼓響,一棒碎鑼鳴。
監斬官如十殿閻王,劊子手似飛天羅刹。
刀斧劫來财帛,萬事皆空;江湖使盡英雄,一朝還報。
森羅殿前,個個盡驚兇鬼至;陽間地上,人人都慶賦人亡! 在先L本時,便有文書知會揚州府官,儀真縣官,将強盜六家,預先趕出人口,封鎖門戶、縱有主寶如111,都為官物。
家家女哭兒啼,人離财散,自下必說。
隻有姚大的老婆,原是蘇禦史的乳母。
一步一哭,到南京來求見禦史老爺。
蘇禦史囵有乳哺之恩,況且大夫已經正法,罪不及早。
又恐奶奶傷心,不好收留,把五十兩銀子賞他為終身養生送死之資,打發他随便安身。
京中無事,蘇大爺辭廠年兄林操江。
禦史公别了各官起馬,前站打兩面金字牌:一面寫着“奉旨省親”,一面寫着“欽賜歸娶”。
旗幡鼓吹,好不齊整,鬧嚷嚷的從揚州一路而回。
道經儀真,蘇大爺甚是傷感,卻老夫人又對兒子說起朱婆投井之事,又說虧了庵中老尼。
禦吏公差地方訪問義井。
居民有人說,十九年前,是曾有個兀屍,浮于井面。
衆人撈起三日,無人識認,隻得斂錢買館盛殓,埋千左近一箭之地。
地方回複了,禦史公備了祭禮,及紙錢冥錠,差官到義井墳頭,通名緻祭,又将白金百兩,送與庵中老尼,另封白銀十兩,付老尼啟建道場,超度蘇二爺、朱婆及蘇勝夫婦亡靈。
這叫做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蘇公父子親往拈香拜佛。
諸事已畢,下一日行到山東臨清,頭站先到渡口驿,驚動了地方上一位鄉宦,那人姓王名貴,官拜一品尚書,告老在家。
那徐能攬的山東王尚書船,正是他家。
徐能盜情發了,操院拿人,鬧動了儀真一縣,工尚書的小夫人家屬,恐怕連累,都搬到山東,依老尚書居住。
後來打聽得蘇禦史審明,船雖尚書府水牌,止是租賃,王府并不知情。
老尚書甚是感激。
今日見了頭行,親身在渡口驿迎接。
見了蘇公父于,滿口稱謝,設席款待。
席上問及:“禦史公欽賜歸娶,不知誰家老先兒的宅眷?”蘇雲答道:“小兒尚未擇聘。
王尚書道:老夫有一末堂幼女,年方二八,才貌頗頗,倘蒙禦史公不棄老朽,老夫願結絲蘿。
”蘇大爺謙讓下遂,隻得依允。
就于臨清暫住,擇吉行聘成親,有詩為證: 月下赤繩曾絡足,何須射中雀屏目。
當初恨殺尚書船,誰想尚書為眷屬。
三朝以後,蘇公便欲動身,王尚書苦留。
蘇大爺道:“久别老母,未知存亡,歸心己如箭矣!”王尚書不好擔閣。
過了七日,備下千金妝耷,别起夫馬,送小姐随夫衣錦還鄉。
一路無話,到了汀州故居,且喜老夫人尚然清健,見兒子媳婦俱已半者,不覺感傷。
又見孫兒就是向年汲水所遇的郎君,歡喜無限。
當初隻恨無子,今日抑且有孫。
兩代甲科,仆從甚衆,;日居火焚之餘,安頓不下,暫借察院居住。
起建禦史第,府縣都來助工,真個是“不日成之。
蘇雲在家,奉養大夫人直至九十分歲方終。
蘇泰曆宮至坐堂都禦史,夫人王氏,所生一子,将次十承繼為蘇雨之後,二子俱登第。
至今闾裡中傳說蘇娜縣報冤唱本。
後人有詩 月黑風高浪拂揚,黃天蕩裡賊猖狂。
平波往複皆天理,那見兇人壽命長?
夜半移船僻處,縛雲抛水,幸遇救兔,教授糊口,行李一空,妻仆不知存亡。
勢宦養盜,非天莫剿,上告! 那操江林禦史,正是蘇爺的同年,看了狀詞,甚是憐們。
即刻行個文書,知會山東撫按,着落工尚書身上要強盜徐能、徐用等。
剛剛發了文書,刷卷禦史徐繼祖來拜。
操院偶然叙及此事。
徐繼祖有心,别了操院出門,即時叫聽事官已”将操院差人喚到本院衙門.有話分付。
”徐爺回衙門,聽事官喚到澡院差人進衙磕頭,享道:”老爺有何分付?”徐爺道:“那工尚書船上強盜,本院已知一二。
今本院賞你盤纏銀二兩,你可暫停兩三日,待本院喚你們時,你可便來,管你有處緝拿真贓真盜,不須到山東去得,”差人領命去了。
少頃,門上通報大爺到了。
徐爺出迎,就有局躇之意。
想着養育教訓之恩,恩怨也要分明,今日且盡個禮數。
當下差官往河下接取到衙。
原來侍能、徐用起身時,連這一班同夥趙三、翁鼻涕、楊辣嘴、範剝皮、沈胡于,都倚仗通家兄弟面上,備了百金賀禮,一齊來慶賀徐爺,這是天使其然,自來投死。
姚大先進衙磕頭。
徐爺教請大爺、二爺到衙,鋪氈拜見。
徐能端然而受。
次要拜徐用,侍用抵死推辭,下肯要徐爺下拜,隻是長揖。
趙三等一夥,向來在徐能家,把徐繼租當做子侄之輩,今日高官顯記,時勢不同,趙三等口稱“禦史公”,徐繼祖口稱“高親”,兩下賓主相見,備飯款待。
至晚,徐繼祖在書房中,密喚姚大,讨他的金權及帶血羅衫看了。
那羅衫花樣與汀州老婆婆所贈無二。
“那老婆婆又說我的面龐與他兒子一般,他分明是我的祖母,那慈湖庵中道姑是我親娘,更喜我爺下死,見在此間告狀,骨肉團圓,在此一舉。
” 次日大排筵宴在後堂,管待徐能一夥七人,大吹大擂介飲酒。
徐爺隻推公務,獨自出堂,先教聚集民壯快手五六十人,安排停當,聽候本院揮扇為号,一齊進後堂汕拿六盜。
又喚操院公差,快快請告狀的蘇爺,到行門相會。
下一時,蘇爺到了,一見徐爺便要下跪。
徐爺雙手扶住,彼此站立,問其情節,蘇爺含淚而語。
徐爺道:“老先生休得愁煩,後堂有許多貴相知在那裡,請去認一認!”蘇爺走入後堂。
一者此時蘇爺青衣小帽,二者年遠了,三者出其不意,徐能等已下認得蘇爺了。
蘇爺時到在念,到也還認得這班人的面貌,看得仔細,吃了一驚,倒身退出,對待爺道:“這一班人,正是船中的強盜,為何在此?”徐爺且不回活,舉扇一揮,五六十個做公的蜂擁而入,将徐能等七人,一齊捆縛。
徐能大叫道:“繼祖孩兒,救我則個!徐爺罵道:“死強盜,誰是你的孩兒?你認得這位十九年前蘇知縣老爺麼?”徐能就罵徐用道:”當初下聽吾言,隻叫他全屍而兀,今日悔之何及!”又叫姚大出來對證,各各無言。
徐爺分付巡捕官:“将這八人與我一總發監,明日本院自備文書,送到操院衙門去。
” 發放已畢,分付關門。
請蘇爺複入後堂。
蘇爺看見這一夥強賊,都在酒席上擒拿,正不知甚麼意故。
方欲待請間明白,然後叩謝。
隻見徐爺将一張交椅,置于面南,請蘇爺上坐,納頭便拜。
蘇爺慌忙扶住道:“老大人素無一面,何須過謙如此?徐爺道:“愚男一向不知父親蹤迹,有失迎養、望乞恕不孝之罪!”蘇爺還說道:”老大人不要錯了!學生并無兒子,”徐爺道:”下孝就是爹爹所生,如下信時,有羅衫為證。
”徐爺先取琢州老婆婆所贈羅衫,遞與蘇爺,蘇爺認得領上燈煤燒孔道:“此衫乃老母所制,從何而得?”徐爺道:“還有一件。
又将血漬的羅衫,及金釩取來。
蘇爺觀看,又認得:“此叙乃吾妻首飾,原何也在此?”徐爺将訂州遇見老母,及采石驿中道姑告狀,并姚大招出情由,備細說了一遍。
蘇爺方才省悟,抱頭而哭。
事有湊巧,這裡恰才文子相認,門外傳鼓報道:“慈湖觀音庵中鄭道姑已喚到。
”侍爺忙教請進後堂。
蘇爺與奶奶别了一十九年,到此重逢。
蘇爺又引孩兒拜見了母親。
痛定思痛,夫妻母子,哭做一堆,然後打掃後堂,重排個慶賀筵席。
正是:樹老抽枝重茂盛,雲開見月倍光明。
次早,南京五府六部六科十三道,及府縣官員,聞知徐爺骨肉團圓,都來拜賀。
操江禦史将蘇爺所告擴詞,奉還徐爺,聽其自審。
徐爺别了列位官員,分付手下,取大毛闆伺候。
于監中吊出衆盜,一個個腳鐐手扭,跪于階下。
徐爺在徐家生長,已熟知這班兇徒殺人劫财,非止一事,不消拷間。
隻有徐用平昔多曾谏訓,且蘇爺夫婦都受他活命之恩,叮囑兒子要出脫他。
徐爺一筆出豁了他,趕出衙門。
作用拜謝而去。
山東工尚書遙遠無幹,下須椎究。
你能、趙三首首惡,打八十。
楊辣喝、沈胡于在船上幫助,打六十。
姚大雖也在船丘出尖,其妻有乳哺之恩,與翁鼻涕、範剝皮各隻打四十闆。
雖有多寡,都打得皮開肉綻,鮮血迸流。
姚大受痛不過,叫道:“老爺親許免小人一刀,如何失信?”徐爺又兔十闆,隻打三十。
打完了,分付收監。
徐爺退于後堂,請命于父親,草下表章,将此段情由,具奏天子,先行出姓,改名蘇泰,取否極泰來之義。
次要将堵賊下時處決,各賊家财,合行籍沒為邊儲之用。
表尾又說:“臣父蘇雲,工甲出身,一官未赴,十九年患難之餘,宦情已淡。
臣祖母年逾八袁,獨屠故裡,未知存亡。
臣年十九未娶,繼把無望。
懇乞天恩給假,從臣父暫歸州,省親歸娶。
”雲雲。
奏章已發。
此時徐繼祖已改名蘇泰,将新名寫帖,遍拜南京各行門,又寫年侄帖子,拜謝了操江林禦史。
又記着祖母言語,寫書差人往蘭溪縣查問蘇雨下落。
蘭溪縣差人先來回報,蘇二爺十五年前曾到,因得病身死。
高知縣殡殓,棺寄在城隍廟中。
蘇爺父子痛哭一場,即差的當人,帝了盤費銀兩,重到蘭溪,十水路雇船裝載二爺靈楓回汾州祖墳女葬。
下一日,奏章準了下來、一一依準,仍封蘇泰為禦史之職,欽賜父于馳驿還鄉。
刑部請蘇爺父子同臨法場監斬諸盜。
蘇泰預先分付獄中,将姚大缢死,全屍也算免其一刀。
徐能歎口氣道:“我雖不曾與蘇奶奶成親,做了三年太爺,死亦甘心了。
”各盜面面相觑,延頸受死。
但見: 兩聲破鼓響,一棒碎鑼鳴。
監斬官如十殿閻王,劊子手似飛天羅刹。
刀斧劫來财帛,萬事皆空;江湖使盡英雄,一朝還報。
森羅殿前,個個盡驚兇鬼至;陽間地上,人人都慶賦人亡! 在先L本時,便有文書知會揚州府官,儀真縣官,将強盜六家,預先趕出人口,封鎖門戶、縱有主寶如111,都為官物。
家家女哭兒啼,人離财散,自下必說。
隻有姚大的老婆,原是蘇禦史的乳母。
一步一哭,到南京來求見禦史老爺。
蘇禦史囵有乳哺之恩,況且大夫已經正法,罪不及早。
又恐奶奶傷心,不好收留,把五十兩銀子賞他為終身養生送死之資,打發他随便安身。
京中無事,蘇大爺辭廠年兄林操江。
禦史公别了各官起馬,前站打兩面金字牌:一面寫着“奉旨省親”,一面寫着“欽賜歸娶”。
旗幡鼓吹,好不齊整,鬧嚷嚷的從揚州一路而回。
道經儀真,蘇大爺甚是傷感,卻老夫人又對兒子說起朱婆投井之事,又說虧了庵中老尼。
禦吏公差地方訪問義井。
居民有人說,十九年前,是曾有個兀屍,浮于井面。
衆人撈起三日,無人識認,隻得斂錢買館盛殓,埋千左近一箭之地。
地方回複了,禦史公備了祭禮,及紙錢冥錠,差官到義井墳頭,通名緻祭,又将白金百兩,送與庵中老尼,另封白銀十兩,付老尼啟建道場,超度蘇二爺、朱婆及蘇勝夫婦亡靈。
這叫做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蘇公父子親往拈香拜佛。
諸事已畢,下一日行到山東臨清,頭站先到渡口驿,驚動了地方上一位鄉宦,那人姓王名貴,官拜一品尚書,告老在家。
那徐能攬的山東王尚書船,正是他家。
徐能盜情發了,操院拿人,鬧動了儀真一縣,工尚書的小夫人家屬,恐怕連累,都搬到山東,依老尚書居住。
後來打聽得蘇禦史審明,船雖尚書府水牌,止是租賃,王府并不知情。
老尚書甚是感激。
今日見了頭行,親身在渡口驿迎接。
見了蘇公父于,滿口稱謝,設席款待。
席上問及:“禦史公欽賜歸娶,不知誰家老先兒的宅眷?”蘇雲答道:“小兒尚未擇聘。
王尚書道:老夫有一末堂幼女,年方二八,才貌頗頗,倘蒙禦史公不棄老朽,老夫願結絲蘿。
”蘇大爺謙讓下遂,隻得依允。
就于臨清暫住,擇吉行聘成親,有詩為證: 月下赤繩曾絡足,何須射中雀屏目。
當初恨殺尚書船,誰想尚書為眷屬。
三朝以後,蘇公便欲動身,王尚書苦留。
蘇大爺道:“久别老母,未知存亡,歸心己如箭矣!”王尚書不好擔閣。
過了七日,備下千金妝耷,别起夫馬,送小姐随夫衣錦還鄉。
一路無話,到了汀州故居,且喜老夫人尚然清健,見兒子媳婦俱已半者,不覺感傷。
又見孫兒就是向年汲水所遇的郎君,歡喜無限。
當初隻恨無子,今日抑且有孫。
兩代甲科,仆從甚衆,;日居火焚之餘,安頓不下,暫借察院居住。
起建禦史第,府縣都來助工,真個是“不日成之。
蘇雲在家,奉養大夫人直至九十分歲方終。
蘇泰曆宮至坐堂都禦史,夫人王氏,所生一子,将次十承繼為蘇雨之後,二子俱登第。
至今闾裡中傳說蘇娜縣報冤唱本。
後人有詩 月黑風高浪拂揚,黃天蕩裡賊猖狂。
平波往複皆天理,那見兇人壽命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