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卷 俞仲舉題詩遇上皇
關燈
小
中
大
如尋個死處,免受窮苦!”當下推開檻窗,望着下面猢水,待要跳下去,争奈去岸又遠。
倘或跳下去不死,颠折了腿腳,如何是好?心生一計,解下腰間系的舊縧,一搭搭在閣兒裡梁上,做一個活落圈。
俞良歎了一口氣,卻待把頭鑽入那圈裡去。
你道好湊巧!那酒保見多時不叫他,走來閣兒前,見關着門,不敢敲,去那窗眼裡打一張,隻見俞良在内,正要鑽入圈裡去,又不舍得死。
酒保吃了一驚,火急向前推開門,人到裡面,一把抱住俞良道:“解元甚做作!你自死了,須連累我店中!”聲張起來,樓下掌管、師工、酒保、打雜人等,都上樓來,一時嚷動。
衆人看那俞良時,卻有八分酒,隻推醉,口裡胡言亂語不住聲。
酒保看那壁上時,茶盞來大小字寫了一壁,叫苦不疊:“我今朝卻不沒興,這一日事錢休了也!”道:“解元,吃了酒,便算了錢回去。
”俞良道:“做甚麼?你要便打殺了我!”酒保道:“解元,不要尋鬧。
你今日吃的酒錢,總算起來,共該五兩銀子。
”俞良道:“若要我五兩銀子,你要我性命便有,那得銀子還你!我自從門前走過,你家兩個着紫衫的邀住我,請我上樓吃酒。
我如今沒錢,隻是死了罷。
”便望窗檻外要跳,唬得酒保連忙抱住。
當下衆人商議:“不知他在那裡住,忍晦氣放他去罷。
不時,做出人命來,明日怎地分說?”便間俞良道:“解元,你在那裡住?”俞良道:“我住在貢院橋孫婆客店裡。
我是西川成都府有名的秀才,因科舉來此間。
若我回去,路上颠在河裡水裡,明日都放下過你們。
”衆人道:“若真個死了時下好。
”隻得忍晦氣,着兩個人送他去,有個下落,省惹官司。
當下教兩個酒保,攙扶他下樓。
出門迄逼上路,卻又天色晚了。
兩個人一路扶着,到得孫婆店前,那客店門卻關了。
酒保便把俞良放在門前,卻去敲門。
裡面隻道有甚客來,連忙開門。
酒保見開了門,撤了手便走。
俞良東倒西歪,踉踉跄跄,隻待要颠。
孫婆讨燈來一照,卻是俞良。
吃了一驚,沒奈何,叫兒子孫小二扶他入房裡去睡了。
孫婆便罵道:“昨日在我家蒿惱,白白裡送了他兩貫錢。
說道:‘還鄉去。
’卻元來将去買酒吃!”俞良隻推醉,由他罵,不敢則聲。
正是:人無氣勢精神減,囊少金錢應對難。
話分兩頭。
卻說南宋高字天于傳位孝宗,自為了太上皇,居于德壽宮。
孝宗盡事親之道,承顔順志,惟恐有違。
自朝賀問安,及良辰美景父子同遊之外,上皇在德壽宮閑暇,每同内侍官到西湖遊玩。
或有時恐驚擾百姓,微服潛行,以此為常。
忽一日,上皇來到靈隐寺冷泉亭閑坐。
怎見得冷泉亭好處,有張輿詩四句: 朵朵峰巒擁翠華,倚雲樓閣是僧家。
憑欄盡日無人語,濯足寒泉數落花。
上皇正坐觀泉,寺中住持憎獻茶。
有一行者,手托茶盤,高擎下跪。
上皇龍目觀看,見他相貌魁梧,且是執劄恭謹。
禦音問道:“朕看你不像個行者模樣,可實說是何等人?”那行者雙行流洞,拜告道:“臣姓李名直,原任南劍府大守。
得罪于監司,被誣贓罪,廢為庶人,家貧無以糊口。
本寺住持是臣母舅,權充行者,覓些粥亡,以延微命。
”上皇恻然不忍道:“待朕回官,當與皇帝言之。
”是晚回宮,恰好孝宗天子差太監到德壽宮問安,上皇就将甫劍大守李直分付去了,要皇帝複其原官。
過了數日,上皇再到靈隐寺中,那行者依舊來送茶。
上皇問道:“皇帝已複你的原官否?”那行者叩頭奏道:“還未。
”上皇面有愧容。
次日,孝字天子恭請太上皇、皇太後,幸聚景園。
上皇不言不笑,似有怨怒之意,孝宗奏道:“今日風景融和,願得聖情開悅。
”上皇嘿然不答,太後道:“孩兒好意招老夫婦遊玩,沒事惱做甚麼?”上皇歎口氣道:“‘樹老招風,人老招賤。
’朕今年老,說來的話,都沒人作準了。
”孝宗愕然,正不知為甚緣故,叩頭請罪”上皇道:“朕前日曾替南劍府大守李直說個分上,竟不作準。
昨日于寺中複見其人,令我愧殺。
”孝宗道:“前奉聖訓,次日即谕宰相。
宰相說:“李直贓污狼藉,難以複用。
’既承聖眷,此小事,來朝便行。
今日且開懷一醉。
”上皇方才回嗔作喜,盡醉方休。
第二日,孝宗再谕宰相,要起用李直。
宰相依舊推辭,孝宗道:“此是太上主意。
昨日發怒,朕無地縫可入。
便是大逆謀反,也須放他。
”遂盡複其原官。
此事閣起不題。
再說俞良在孫婆店借宿之夜,上皇忽得一夢,夢遊西湖之上,見毫光萬道之中,卻有兩條黑氣沖天,竦然驚覺。
至次早,宣個圓夢先生來,說其備細。
先生奏道:“乃是有一賢人流落此地,遊于西湖,口吐怨氣沖天,故托夢于上皇,必主朝廷得一賢人。
應在今日,不注吉兇。
”上皇聞之大喜,賞了圓夢先生。
遂入官中,更換衣裝,扮作文人秀才,帶幾個近侍官,都扮作斯丈模樣,一同信步出城。
行至豐樂樓前,正見兩個着紫衫的,又在門前邀請。
當下上皇與近侍官,一同入酒肆中。
走上樓去。
那一日樓上閣兒恰好都有人坐滿,隻有俞良夜來尋死的那閣兒關着。
上皇便揭開簾兒,卻待入去,隻見酒保告:“解元,不可入去,這
倘或跳下去不死,颠折了腿腳,如何是好?心生一計,解下腰間系的舊縧,一搭搭在閣兒裡梁上,做一個活落圈。
俞良歎了一口氣,卻待把頭鑽入那圈裡去。
你道好湊巧!那酒保見多時不叫他,走來閣兒前,見關着門,不敢敲,去那窗眼裡打一張,隻見俞良在内,正要鑽入圈裡去,又不舍得死。
酒保吃了一驚,火急向前推開門,人到裡面,一把抱住俞良道:“解元甚做作!你自死了,須連累我店中!”聲張起來,樓下掌管、師工、酒保、打雜人等,都上樓來,一時嚷動。
衆人看那俞良時,卻有八分酒,隻推醉,口裡胡言亂語不住聲。
酒保看那壁上時,茶盞來大小字寫了一壁,叫苦不疊:“我今朝卻不沒興,這一日事錢休了也!”道:“解元,吃了酒,便算了錢回去。
”俞良道:“做甚麼?你要便打殺了我!”酒保道:“解元,不要尋鬧。
你今日吃的酒錢,總算起來,共該五兩銀子。
”俞良道:“若要我五兩銀子,你要我性命便有,那得銀子還你!我自從門前走過,你家兩個着紫衫的邀住我,請我上樓吃酒。
我如今沒錢,隻是死了罷。
”便望窗檻外要跳,唬得酒保連忙抱住。
當下衆人商議:“不知他在那裡住,忍晦氣放他去罷。
不時,做出人命來,明日怎地分說?”便間俞良道:“解元,你在那裡住?”俞良道:“我住在貢院橋孫婆客店裡。
我是西川成都府有名的秀才,因科舉來此間。
若我回去,路上颠在河裡水裡,明日都放下過你們。
”衆人道:“若真個死了時下好。
”隻得忍晦氣,着兩個人送他去,有個下落,省惹官司。
當下教兩個酒保,攙扶他下樓。
出門迄逼上路,卻又天色晚了。
兩個人一路扶着,到得孫婆店前,那客店門卻關了。
酒保便把俞良放在門前,卻去敲門。
裡面隻道有甚客來,連忙開門。
酒保見開了門,撤了手便走。
俞良東倒西歪,踉踉跄跄,隻待要颠。
孫婆讨燈來一照,卻是俞良。
吃了一驚,沒奈何,叫兒子孫小二扶他入房裡去睡了。
孫婆便罵道:“昨日在我家蒿惱,白白裡送了他兩貫錢。
說道:‘還鄉去。
’卻元來将去買酒吃!”俞良隻推醉,由他罵,不敢則聲。
正是:人無氣勢精神減,囊少金錢應對難。
話分兩頭。
卻說南宋高字天于傳位孝宗,自為了太上皇,居于德壽宮。
孝宗盡事親之道,承顔順志,惟恐有違。
自朝賀問安,及良辰美景父子同遊之外,上皇在德壽宮閑暇,每同内侍官到西湖遊玩。
或有時恐驚擾百姓,微服潛行,以此為常。
忽一日,上皇來到靈隐寺冷泉亭閑坐。
怎見得冷泉亭好處,有張輿詩四句: 朵朵峰巒擁翠華,倚雲樓閣是僧家。
憑欄盡日無人語,濯足寒泉數落花。
上皇正坐觀泉,寺中住持憎獻茶。
有一行者,手托茶盤,高擎下跪。
上皇龍目觀看,見他相貌魁梧,且是執劄恭謹。
禦音問道:“朕看你不像個行者模樣,可實說是何等人?”那行者雙行流洞,拜告道:“臣姓李名直,原任南劍府大守。
得罪于監司,被誣贓罪,廢為庶人,家貧無以糊口。
本寺住持是臣母舅,權充行者,覓些粥亡,以延微命。
”上皇恻然不忍道:“待朕回官,當與皇帝言之。
”是晚回宮,恰好孝宗天子差太監到德壽宮問安,上皇就将甫劍大守李直分付去了,要皇帝複其原官。
過了數日,上皇再到靈隐寺中,那行者依舊來送茶。
上皇問道:“皇帝已複你的原官否?”那行者叩頭奏道:“還未。
”上皇面有愧容。
次日,孝字天子恭請太上皇、皇太後,幸聚景園。
上皇不言不笑,似有怨怒之意,孝宗奏道:“今日風景融和,願得聖情開悅。
”上皇嘿然不答,太後道:“孩兒好意招老夫婦遊玩,沒事惱做甚麼?”上皇歎口氣道:“‘樹老招風,人老招賤。
’朕今年老,說來的話,都沒人作準了。
”孝宗愕然,正不知為甚緣故,叩頭請罪”上皇道:“朕前日曾替南劍府大守李直說個分上,竟不作準。
昨日于寺中複見其人,令我愧殺。
”孝宗道:“前奉聖訓,次日即谕宰相。
宰相說:“李直贓污狼藉,難以複用。
’既承聖眷,此小事,來朝便行。
今日且開懷一醉。
”上皇方才回嗔作喜,盡醉方休。
第二日,孝宗再谕宰相,要起用李直。
宰相依舊推辭,孝宗道:“此是太上主意。
昨日發怒,朕無地縫可入。
便是大逆謀反,也須放他。
”遂盡複其原官。
此事閣起不題。
再說俞良在孫婆店借宿之夜,上皇忽得一夢,夢遊西湖之上,見毫光萬道之中,卻有兩條黑氣沖天,竦然驚覺。
至次早,宣個圓夢先生來,說其備細。
先生奏道:“乃是有一賢人流落此地,遊于西湖,口吐怨氣沖天,故托夢于上皇,必主朝廷得一賢人。
應在今日,不注吉兇。
”上皇聞之大喜,賞了圓夢先生。
遂入官中,更換衣裝,扮作文人秀才,帶幾個近侍官,都扮作斯丈模樣,一同信步出城。
行至豐樂樓前,正見兩個着紫衫的,又在門前邀請。
當下上皇與近侍官,一同入酒肆中。
走上樓去。
那一日樓上閣兒恰好都有人坐滿,隻有俞良夜來尋死的那閣兒關着。
上皇便揭開簾兒,卻待入去,隻見酒保告:“解元,不可入去,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