廟學典禮卷四
關燈
小
中
大
王禦史言六事
行禦史台,至元二十九年四月日劄付該:據監察禦史王龍澤呈:竊照卑職舊隐金華,專意書冊,地勢幽遠,人迹鮮至,不出門戶垂二十年,所見無名山大川之勝,所聞無偉人達士之言。
及今誤蒙拔擢,俾任察官,願效樸忠,深虞寡陋,既居職守,何敢不言?辄因書生之所深知,平日之所親見者,條為學校六事,陳述于左。
一曰定建學之規,以正風俗。
三代盛世,禮樂具舉,莫不有學,雖庠序、學校之名沿革不同,而勸民興學之意後先則一。
即目各道州、縣,有見設學校去處,或微有隳廢,失時修營,或舊曾欹傾,遂至覆壓,或初制淺陋,或舊無規矩,或為過客之館舍,或為軍伍之聚廬,借為設局,往來遊宴。
且如兩淮來安、清流諸縣,舊無學校,為日已久,其間頹廢局促十而八九。
卑職鄉郡之武義縣學,不修廢壞為甚,先聖廟宇,糞土堆積,明倫堂後,稅務指占,至于齋舍,稅官、鋪軍居止,上安下恬,官莫之禁。
即此推之,非所目見如此類者必多,甚非所以欽崇先聖、興吉士風之意。
謂宜令各處舊有廟學,遇有損壞,實時修營,舊無廟宇,随力建創,立以期限,務要完整,歲時朔望,行禮唯謹。
各處承流宣化之官及合廟谒人員,或有慢怠不至者,官吏罰俸,人士罰直,入學置冊,修理公支,庶幾震動民聽,新美善化之意。
二曰立養士之法,以育人材。
三曰設課試之程,以考行藝。
四曰黜浮薄之文,以明經理。
五曰隆樂善之禮,以崇有德。
六曰嚴教道之責,以勸小學。
又照得各道廉訪司以宣明教化為職,按行監臨之地,常切考驗成否,歲終逐項開申。
繼今而後,不緻玩弛,庶幾古昔之盛,複見今日。
呈乞鈞詳事。
憲台:除其餘四事,開坐移咨禦史台照驗外,照得近準禦史台咨,奏奉聖旨節該:屬孔夫子廟田地根?裡,不是官司底來,是秀才每置來底田地,同和尚、先生田地一般,分付各處孔夫子廟秀才每為□□出來底錢糧,修理孔夫子廟,春秋丁祭、朔望祭祀者,交教養人材者。
若窮寒年老、無倚靠底好秀才每呵,那的每根底養濟者。
欽此。
已經遍行合屬,依上施行去訖。
今據見呈武義縣學廢壞,明倫堂後,稅務指占,齋舍鋪兵居止等事,合下仰照驗,行移合屬,即便欽依所奉聖旨事意,将所指務官、軍人起移他處,應據舊有屬學堂舍地土,責付縣學,修整完備,春秋朔望,依例祭祀,勉勵學校,毋得違錯。
如有似此去處,依上禁治施行。
【劄付浙東海右道。
】 廟學田地錢糧分付與秀才每為主 禦史台,至元二十九年四月呈該:照得先為南人石國秀、尹應元陳獻江南諸路贍學田土,認辦課程三千定,官為收系,所在學校廢壞,文風陏土地,至元二十年有本台崔中丞言。
【自「三代、漢、唐」至「豈止百萬頃學田之比哉」雲雲,具在第一卷《複石國秀、尹應元所獻學田》條内。
】得此,呈準中書省劄付:江南贍學田産所收錢糧,合令所在官司明置文簿,另行收貯。
如遇修理廟宇,春秋釋奠,朔望祭祀,學官請俸,住學生員食供,申覆有司,照勘端的,依公支用。
若有耆宿名儒、實無依倚者,亦于上項錢内約量給付,毋令不應人員中間作弊。
除貢士莊錢糧系開選用度,合聽官為拘收外,贍學錢糧合令學官收貯,依公支用。
至元二十三年,中書省奏奉聖旨節該:江南立學校,贍學錢糧分付各學為主。
至元二十四年,南人葉李上言改鈔法,柄用王【[一] 王,當系王巨濟,見《元史》卷二○五《桑哥傳》。
】桑噶,設立尚書省,朋奸黨惡,專務聚斂,差詹玉等一十人分道前去江淮、荊湘、閩廣、兩浙等處,理算各路贍學錢糧,盡數起解,交付集賢院營運,以便其私。
所差人等,苦害儒生,南方學校極弊大壞。
至元二十八年,政化更新,奸黨誅斥,并尚書省為中書省,累準行禦史台咨節該:近年以來,為起解贍學錢糧公事,所差官如詹玉、楊勖等,皆以刻核聚斂為功,逼吉州路學教授劉夢薦自刎,淮海書院鄭山長、杭州路王學錄等自缢,諸學不勝其擾。
近承奉中書省劄付,備集賢院呈:江南學田錢糧,若依江淮行省并國子監所拟,令學校官管領,贍養生徒,官司不為理問相應,仰議拟呈省。
承此,本台因議得:江南路分貢士莊田地,照依已行合聽所在官司取勘見數,官為收系。
其各路元屬孔夫子廟贍學田地,每年所産錢糧,拟合聞奏分付廟學依舊為主。
如遇修理廟宇,春秋祭丁,朔望祭祀,學官請俸,住學生徒食供,及有耆宿名儒、貧無依倚者,于上項錢内依公養贍。
仍令肅政廉訪司常切監臨體察,無緻冒濫侵欺,違者究治。
如此似為相應。
于至元二十九年正月十一日,太傅禦史大夫裕噜諾延、崔中丞、慶安經曆奏過事内一件:江南屬孔夫子廟底田地有,那田地裡出來底錢糧,桑噶立尚書省呵,差歹人每前去取将這裡來也,多交秀才每生受來。
如今中書省官人每俺根底與将文字來,商量了拟定說者。
麼道與将來。
俺如今驗看文書,商量分揀拟定來:江南路分裡有底貢士莊名字底田地根?裡,不屬孔夫子廟,交行省、行台差人取勘數目,合教屬官者。
屬孔夫子廟底田土根?裡,不是官司底來,是秀才每置來底田地,同和尚、先生田地一般,已前中書省、禦史台奏奉聖旨,分付與秀才每來。
如今皇帝可憐見呵,依前體例裡,分付與各處孔夫子廟秀才每為主。
每年那田地裡出來底錢糧呵,修理孔夫子廟,春秋祭丁、朔望祭祀者,交教養人材者。
若有窮寒年老、無倚靠底好秀才每呵,那底每根底養贍者。
這般行呵,是底一般。
欽奉聖旨:那般者。
欽此。
本台除已移咨行台,并下各道肅政廉訪司欽依外,合行具呈中書省照詳,移咨各處行中書省欽依施行。
【前件系抄連禦史台元呈。
】江浙等處行中書省,至元二十九年五月劄付該:照得近為浙西道儒學提舉司等處申贍學田糧事,本省議得:至元二十三年,中書省奏奉聖旨與了秀才了當。
江南僧、道、秀才,自來各有置到養贍田畝産業,其僧、道産業,依舊隸屬寺、觀,秀才田土,已有欽奉聖旨與了秀才,即合與僧、道一般,聽從秀才修葺文廟,養贍生徒,官司不必理問,是為相應。
移咨中書省咨該:又據集賢院呈,亦為此事。
于至元二十九年正月十一日,太傅禦史大夫裕噜諾延、崔中丞、慶安經曆奏過事内一件:江南屬孔子廟底田地有,那田地裡出來底錢糧,桑噶立尚書省呵,差歹人每前去取将這
及今誤蒙拔擢,俾任察官,願效樸忠,深虞寡陋,既居職守,何敢不言?辄因書生之所深知,平日之所親見者,條為學校六事,陳述于左。
一曰定建學之規,以正風俗。
三代盛世,禮樂具舉,莫不有學,雖庠序、學校之名沿革不同,而勸民興學之意後先則一。
即目各道州、縣,有見設學校去處,或微有隳廢,失時修營,或舊曾欹傾,遂至覆壓,或初制淺陋,或舊無規矩,或為過客之館舍,或為軍伍之聚廬,借為設局,往來遊宴。
且如兩淮來安、清流諸縣,舊無學校,為日已久,其間頹廢局促十而八九。
卑職鄉郡之武義縣學,不修廢壞為甚,先聖廟宇,糞土堆積,明倫堂後,稅務指占,至于齋舍,稅官、鋪軍居止,上安下恬,官莫之禁。
即此推之,非所目見如此類者必多,甚非所以欽崇先聖、興吉士風之意。
謂宜令各處舊有廟學,遇有損壞,實時修營,舊無廟宇,随力建創,立以期限,務要完整,歲時朔望,行禮唯謹。
各處承流宣化之官及合廟谒人員,或有慢怠不至者,官吏罰俸,人士罰直,入學置冊,修理公支,庶幾震動民聽,新美善化之意。
二曰立養士之法,以育人材。
三曰設課試之程,以考行藝。
四曰黜浮薄之文,以明經理。
五曰隆樂善之禮,以崇有德。
六曰嚴教道之責,以勸小學。
又照得各道廉訪司以宣明教化為職,按行監臨之地,常切考驗成否,歲終逐項開申。
繼今而後,不緻玩弛,庶幾古昔之盛,複見今日。
呈乞鈞詳事。
憲台:除其餘四事,開坐移咨禦史台照驗外,照得近準禦史台咨,奏奉聖旨節該:屬孔夫子廟田地根?裡,不是官司底來,是秀才每置來底田地,同和尚、先生田地一般,分付各處孔夫子廟秀才每為□□出來底錢糧,修理孔夫子廟,春秋丁祭、朔望祭祀者,交教養人材者。
若窮寒年老、無倚靠底好秀才每呵,那的每根底養濟者。
欽此。
已經遍行合屬,依上施行去訖。
今據見呈武義縣學廢壞,明倫堂後,稅務指占,齋舍鋪兵居止等事,合下仰照驗,行移合屬,即便欽依所奉聖旨事意,将所指務官、軍人起移他處,應據舊有屬學堂舍地土,責付縣學,修整完備,春秋朔望,依例祭祀,勉勵學校,毋得違錯。
如有似此去處,依上禁治施行。
【劄付浙東海右道。
】 廟學田地錢糧分付與秀才每為主 禦史台,至元二十九年四月呈該:照得先為南人石國秀、尹應元陳獻江南諸路贍學田土,認辦課程三千定,官為收系,所在學校廢壞,文風陏土地,至元二十年有本台崔中丞言。
【自「三代、漢、唐」至「豈止百萬頃學田之比哉」雲雲,具在第一卷《複石國秀、尹應元所獻學田》條内。
】得此,呈準中書省劄付:江南贍學田産所收錢糧,合令所在官司明置文簿,另行收貯。
如遇修理廟宇,春秋釋奠,朔望祭祀,學官請俸,住學生員食供,申覆有司,照勘端的,依公支用。
若有耆宿名儒、實無依倚者,亦于上項錢内約量給付,毋令不應人員中間作弊。
除貢士莊錢糧系開選用度,合聽官為拘收外,贍學錢糧合令學官收貯,依公支用。
至元二十三年,中書省奏奉聖旨節該:江南立學校,贍學錢糧分付各學為主。
至元二十四年,南人葉李上言改鈔法,柄用王【[一] 王,當系王巨濟,見《元史》卷二○五《桑哥傳》。
】桑噶,設立尚書省,朋奸黨惡,專務聚斂,差詹玉等一十人分道前去江淮、荊湘、閩廣、兩浙等處,理算各路贍學錢糧,盡數起解,交付集賢院營運,以便其私。
所差人等,苦害儒生,南方學校極弊大壞。
至元二十八年,政化更新,奸黨誅斥,并尚書省為中書省,累準行禦史台咨節該:近年以來,為起解贍學錢糧公事,所差官如詹玉、楊勖等,皆以刻核聚斂為功,逼吉州路學教授劉夢薦自刎,淮海書院鄭山長、杭州路王學錄等自缢,諸學不勝其擾。
近承奉中書省劄付,備集賢院呈:江南學田錢糧,若依江淮行省并國子監所拟,令學校官管領,贍養生徒,官司不為理問相應,仰議拟呈省。
承此,本台因議得:江南路分貢士莊田地,照依已行合聽所在官司取勘見數,官為收系。
其各路元屬孔夫子廟贍學田地,每年所産錢糧,拟合聞奏分付廟學依舊為主。
如遇修理廟宇,春秋祭丁,朔望祭祀,學官請俸,住學生徒食供,及有耆宿名儒、貧無依倚者,于上項錢内依公養贍。
仍令肅政廉訪司常切監臨體察,無緻冒濫侵欺,違者究治。
如此似為相應。
于至元二十九年正月十一日,太傅禦史大夫裕噜諾延、崔中丞、慶安經曆奏過事内一件:江南屬孔夫子廟底田地有,那田地裡出來底錢糧,桑噶立尚書省呵,差歹人每前去取将這裡來也,多交秀才每生受來。
如今中書省官人每俺根底與将文字來,商量了拟定說者。
麼道與将來。
俺如今驗看文書,商量分揀拟定來:江南路分裡有底貢士莊名字底田地根?裡,不屬孔夫子廟,交行省、行台差人取勘數目,合教屬官者。
屬孔夫子廟底田土根?裡,不是官司底來,是秀才每置來底田地,同和尚、先生田地一般,已前中書省、禦史台奏奉聖旨,分付與秀才每來。
如今皇帝可憐見呵,依前體例裡,分付與各處孔夫子廟秀才每為主。
每年那田地裡出來底錢糧呵,修理孔夫子廟,春秋祭丁、朔望祭祀者,交教養人材者。
若有窮寒年老、無倚靠底好秀才每呵,那底每根底養贍者。
這般行呵,是底一般。
欽奉聖旨:那般者。
欽此。
本台除已移咨行台,并下各道肅政廉訪司欽依外,合行具呈中書省照詳,移咨各處行中書省欽依施行。
【前件系抄連禦史台元呈。
】江浙等處行中書省,至元二十九年五月劄付該:照得近為浙西道儒學提舉司等處申贍學田糧事,本省議得:至元二十三年,中書省奏奉聖旨與了秀才了當。
江南僧、道、秀才,自來各有置到養贍田畝産業,其僧、道産業,依舊隸屬寺、觀,秀才田土,已有欽奉聖旨與了秀才,即合與僧、道一般,聽從秀才修葺文廟,養贍生徒,官司不必理問,是為相應。
移咨中書省咨該:又據集賢院呈,亦為此事。
于至元二十九年正月十一日,太傅禦史大夫裕噜諾延、崔中丞、慶安經曆奏過事内一件:江南屬孔子廟底田地有,那田地裡出來底錢糧,桑噶立尚書省呵,差歹人每前去取将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