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錄 帕斯捷爾納克和他的紅顔知己

關燈
情面前卻黯然失色。

    為使伊文斯卡妞免遭迫害,帕斯捷爾納克一切都在所不惜。

     然而一切都晚了,聽命于領導的群衆在當時團中央第一書記謝米恰特内的煽動下,在帕斯捷爾納克住宅前示威,用石塊打碎門窗玻璃,呼喊把帕斯捷爾納克驅逐出境的口号。

    如果不是印度總理尼赫魯直接給赫魯曉夫打電話,聲稱他本人準備擔任保衛帕斯捷爾納克委員會主席的話,帕斯捷爾納克很可能被驅逐出境。

    在一連串猛烈的打擊下,帕斯捷爾納克身心交瘁,一做不振。

    他孤獨地住在作家村,心髒病不時發作,很難出門。

    奈豪斯不準伊文斯卡妞進他們家門,他們兩人極少見面,甚至無法互通消息。

    一九六O年五月三十日,帕斯捷爾納克濤然逝世。

    官方當然不會舉行任何追悼儀式,報上隻發了一條消息:“文學基金會會員帕斯捷爾納克逝世。

    ”連他是詩人、作家都不承認了。

    但他的詩歌愛好者們在作家村貼出訃告,民警揭掉後又重新貼上。

    帕斯捷爾納克下葬的那天,成千上萬的人到他的住宅同他告别。

    奈豪斯不準伊文斯卡妞同他告别,伊文斯卡妞在門前站了一夜,最後隻能在人群後面遠遠望着徐徐向前移動的靈樞。

    此時她五内俱焚,暈倒在地。

    但她萬萬沒料到等待着她的是更大的磨難。

    帕斯捷爾納克逝世後,伊文斯卡妞同二十歲的女兒伊琳娜同時被捕,罪名是向國外傳遞手稿并領取巨額稿酬。

    伊文斯卡妞除了在莫斯科給意大利出版商看過《日瓦戈醫生》手稿外,從未向國外傳遞過任何手稿,至于稿酬則更是一戈比也未領取過。

    當局把對帕斯捷爾納克的氣都撒在伊文斯卡妞身上,她被判處四年徒刑,伊琳娜兩年。

    赫魯曉夫下台後,伊文斯卡妞才被釋放。

    她同帕斯捷爾納克相愛了十三載,共同經曆了人生旅途的驚風駭浪。

    她把這一切都寫入了回憶利時間的俘虜》中。

    書名取自帕斯捷爾納克一九五六年所寫的抒情詩《夜》的最後一節: 别睡,别睡,藝術家, 不要被夢魂纏住, 你是永恒的人質, 你是時間的俘虜。

     帕斯捷爾納克小傳 藍英年 帕斯捷爾納克一八九o年二月十日生于莫斯科。

    父親列昂尼德·奧西波維奇是莫斯科美術,雕塑、建築學院教授,著名畫家,曾為托爾斯泰作品畫過插圖。

    母親是著名鋼琴家,魯賓斯坦的學生。

    與父母過從甚密的奧地利詩人裡爾克啟發了他對詩歌的愛好,是他一生喜愛的詩人。

    童年時代他受到鄰居、俄國著名作曲家斯克裡亞賓的影響,立志當音樂家,在音樂學院教授指導下學習音樂理論和作曲。

    一九O九年。

    他入莫斯科大學法律系,後轉入曆史哲學系,一九一二年夏赴德國馬爾堡大學,在科恩教授指導下攻讀德國哲學,研究新康德主義學說。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回國,因健康原因未服兵役,在烏拉爾一家工廠當辦事員。

    十月革命後他從烏拉爾返回莫斯科,任教育人民部圖書信職員。

    一九一三年,他開始同未來派詩人交往,在他們發行的雜志《抒情詩刊》上發表詩作,并結識了勒布洛夫和馬雅可夫斯基。

    他以後的創作受到未來派時的影響。

    一九一四年,第一部詩集《雲霧中的雙子星座炯世,一九一六年,他出版第二部詩集《在街壘之上》,步入詩壇。

    在一九二二年至一九三二年的十年中,出版了詩集《生活啊,我的姐妹》(1922)、《主題和變調})(1923)、叙事詩《施密特中尉》(1926)、一九o五年》(1927),還發表了中短篇小說《柳威爾斯的童年》(1922)、《空中路》(1924)、自傳體散文《安全證書》(1931)。

     二十年代後期,帕斯捷爾納克受到拉普攻擊,很難發表作品,轉而翻譯外國文學作品。

    他翻譯了許多西歐古典文學名著,如莎士比亞的《哈姆雷特》、《羅密歐與朱麗葉》、《安東尼與克莉奧佩特拉》、《麥克白》、《奧賽羅人《亨利四世》、《李爾王蔔歌德的《浮士德》,席勒的《瑪麗亞·斯圖亞特》等。

     一九三四年在蘇聯第一次作家代表大會上,布哈林樹帕斯捷爾納克為詩人的樣闆,以他取代馬雅可夫斯基和别德内。

    但帕斯捷爾納克并非時代弄潮兒那類作家,無法适應時代的需要,一年後又被逝世的馬難可夫斯基所取代。

     一九五八年,他因小說《日瓦戈醫生》受到嚴厲譴責,過着離群索居的生活。

    一九六0年五月三十日,他在莫斯科郊外彼列傑爾金諾寓所中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