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帶雕像房子的對面-5

關燈
維奇來看過他。

    他也帶來伏特加,并告訴他安季波娃帶着女兒同科馬羅夫斯基一起離開的經過。

    安菲姆·葉菲莫維奇是乘鐵路上的手搖車來的。

    他責罵醫生沒把馬照料好,把馬牽走了,盡管尤裡·安德烈耶維奇請求他再寬限三四天。

    他答應三四天之後再親自來接醫生,帶他永遠離開瓦雷金諾。

     有時,尤裡·安德烈耶維奇沉浸在寫作中的時候,會忽然極為清晰地想起那個已經遠行的女人,心中湧起一股柔情,心如刀割,痛苦得不知所措。

    就像在童年的時候,在夏天富饒的大自然中,在鳴禽的啼啥中他仿佛聽到死去母親的聲音,如此習慣于拉拉、聽熟了她的聲音的聽覺現在有時竟會欺騙他。

    他有時産生幻覺,仿佛她在隔壁的房間裡叫“尤羅奇卡”。

     這一星期裡他還産生過别的幻覺。

    周末的夜裡,他夢見屋子下面有龍穴,馬上驚醒了。

    他睜開眼睛。

    突然,峽谷底被火光照亮,啪地響了一聲,有人放了一槍。

    奇怪的是,發生了這種不平常的事之後,不到一分鐘醫生又睡着了。

    第二天早上,他認為這一切都是他做的夢。

     這就是那夜之後一天所發生的事。

    醫生終于聽從了理智的聲音。

    他對自己說,如果打定主意一定要弄死自己,他可以找到一種更為有效而痛苦更少的辦法。

    他暗自發誓,隻要安菲姆·葉菲莫維奇一來接他,他馬上就離開這裡。

     黃昏前,天還很亮的時候,他聽見有人踏雪的咯吱咯吱聲。

    有人邁着輕快而堅定的步子朝住宅走來。

     奇怪。

    這能是誰呢?安菲姆·葉菲莫維奇一定坐雪橇來。

    荒蕪的瓦雷金諾沒有過路的人。

    “找我的。

    ”尤裡·安德烈耶維奇暗自确定。

    “傳喚我回城裡。

    要不就是來逮捕我。

    但他們用什麼把我帶走呢?他們必定是兩個人。

    這是米庫利欽,阿韋爾基·斯捷潘諾維奇。

    他覺得他從腳步聲認出了來的客人是誰,便高興起來。

    暫時還是謎的那個人,停在扯掉插銷的門旁,因為沒在門上找到他所熟悉的鎖,但馬上又邁着自信的步子向前走來,用熟悉的動作,像主人似的打開路旁的大門,走了進來,又小心翼翼地帶上門。

     那人做出這些古怪動作的時候,醫生正背對着門口坐在桌前。

    當他從桌前站起來,轉過身去迎接陌生人的時候,那人已經站在門檻上,呆住了。

     “您找誰?”醫生無意識地脫口而出,沒有任何意義;當沒有聽到回答的時候,尤裡·安德烈耶維奇并不感到驚奇。

     進來的人身體強壯,體格勻稱,面容英俊,身着皮上衣和皮褲子,腳上穿着一雙暖和的羊皮靴,肩上背着一枝來複槍。

     讓醫生驚訝的隻是他出現的那一刹那,而不是他的到來。

    屋裡找到的東西和其他的迹象使尤裡·安德烈耶維奇有了這次會面的準備。

    顯然,屋裡儲備的東西是屬于這個人的。

    醫生覺得他的外表很熟,在哪兒見過。

    來訪者好像對于房子裡有人也有準備。

    房子裡有人居住并不使他感到特别驚訝。

    也許他也認識醫生。

     “這是誰?這是誰?”尤裡·安德烈耶維奇拼命回想。

    “生啊,我究竟在哪兒見過他呢?這可能嗎?記不清哪一年的一個炎熱的五月早上。

    拉茲維利耶火車站。

    兇多吉少的政委車廂。

    明确的概念,直率的态度,嚴厲的原則,正确的化身。

    對了,斯特列利尼科夫!” 他們已經談了很久,整整幾個小時,隻有在俄國的俄國人才會這樣談話,特别是那些驚恐和悲傷的人,那些發瘋和狂怒的人,而當時俄國所有的人都是那樣的人。

    黃昏來臨。

    天色漸漸黑了。

     除了同所有人都操心地談個沒完的習慣外,斯特列利尼科夫之所以喋喋不休還有另外的、自己的原因。

     他有說不完的話,全力抓住同醫生的談話,以免陷入孤獨。

    他懼怕良心的譴責還是懼怕追逐他的悲傷的回憶,還是對自己的不滿在折磨他?他對自己的不滿已經到了無法忍耐、仇恨自己、羞愧得準備自殺的地步了。

    或者他已作出了可怕的、不可更改的決定,因此他不願意一個人孤單單的,如果可能的話,他借同醫生談話和呆在一起的機會而推遲決定的執行? 不管怎麼說,斯特列利尼科夫隐藏着使他苦惱的重大秘密,而在其他的一切話題上傾吐肺腑。

     這是世紀病,時代的革命癫狂。

    心裡想的是一回事兒,說的和表現出來的又是另一回事兒。

    誰的良心都不幹淨。

    每個人都有理由認為完全是自己的過錯,自己是秘密的罪犯,尚未揭露的騙子。

    隻要一有借口,想象中就會掀起自我譴責的狂浪。

    人們幻想,人們诽謗自己不僅是出于畏懼,而且也是~種破壞性的病态的嗜好,自願地處于形而上學的恍惚狀态和自我譴責的狂熱中,而這種狂熱如果任其發展,便永遠無法遏止。

     作為高級将領,有時還擔任過軍事法庭成員的斯特列利尼科夫,曾經讀過或聽過多少次這類臨死前的供詞,書面的和口頭的。

    現在他自己的自我揭發症也同樣地發作了,對自己整個地作了重新的評價,對一切都做出總結,認為一切都是狂熱的、畸形的、荒誕的歪曲。

     斯特列利尼科夫講得語無倫次,從表白突然轉到坦白上去。

     “這發生在赤塔附近。

    我在這屋中的櫥櫃裡和抽屜裡塞滿了希奇古怪的東西,這大概讓您感到驚奇了吧?這些都是紅軍占領東西伯利亞時我們征用的軍事物資。

    當然不是我一個人拖到這裡來的。

    生活對我很厚愛,總有對我忠心耿耿的人。

    蠟燭、火柴、咖啡、茶、文具和其他的東西,一部分來自捷克軍用物資,另一部分是日本貨和英國貨。

    非常奇怪吧,我說得不對嗎?‘我說得不對嗎?’是我妻子的口頭禅,您大概注意到了。

    我當時不知道是否立刻告訴您,可現在我要向您承認了。

    我是到這兒來看她和我女兒的。

    人家很晚才告訴我,仿佛她們在這兒,所以我來遲了。

    當我從謠言中聽說您同她的關系親近,并頭一次聽說‘日瓦戈醫生’這個名字時,我從這些年在我眼前閃過的成千上萬的人當中,不可思議地回想起有一次帶來讓我審問的醫生叫這個名字。

    ” “您是不是後悔當初沒把他斃了?” 斯特列利尼科夫放過他這句插話。

    也許他根本沒發覺他的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