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不可免的事已臻成熟-4
關燈
小
中
大
亞曆山大這個名字的聲音成分。
尤裡·安德烈耶維奇并沒有猜錯。
後來知道當時正是薩申卡在哭。
這是他對兒子所了解的頭一樁事。
尤裡·安德烈耶維奇對他的進一步了解,是根據寄到前線的信裡附的照片。
在那上邊看到的是個活潑可愛的胖小子,頭很大,撅着小嘴,叉開兩腿站在鋪開的毯子上,兩隻小手向上舉着,仿佛是在做蹲跳動作。
那時他剛一周歲,剛學走路,如今已經滿了兩歲,開始學說話了。
尤裡·安德烈耶維奇從地闆上拿起皮箱,松開皮帶,把裡面的東西擺放到窗前的一張呢子鋪面的桌上。
從前這個房間是做什麼用的?醫生已經記不起來了。
看來東尼啞把裡面的家具搬走了,或者重新粉刷過了。
醫生打開箱子,想從裡邊找出刮臉用具。
窗口對面的教堂鐘樓的柱子當中,高懸起一輪明亮的圓月。
月光灑在放在箱子裡面的衣服、書和漱洗用具上,房間仿佛被照成另一種樣子,醫生這時卻認出了它。
這是空出來的去世的安娜·伊萬諾夫娜的儲藏室。
過去她把壞桌椅和沒用的過時的雜物都放在這兒。
這裡還存放着她家族的文件,有幾隻大木箱是夏天盛放冬季用品的。
死者在世的時候,屋裡四處的東西堆得幾乎碰到天花闆,而且一般是不讓人随便進來的。
不過在幾個大的節日,孩子們來做客的時候,允許他們在樓上到處玩耍,也把這個房間的門打開。
孩子們就在這兒玩捉強盜遊戲,躲在桌子下面,用燒焦的軟木塞把臉塗黑,仿照假面舞會的樣子化裝。
醫生在這兒站了一會兒,想起了這些,然後才到樓下的前室去取網籃。
在下面的廚房裡,腼腆的、怯生生的紐莎姑娘蹲在竈前,在攤開的一張報紙上收拾那隻野鴨。
一看到尤裡·安德烈耶維奇手裡提着很重的東西,她的臉一下子漲紅了,麻利地站起身,一面拂掉沾在圍裙上的鴨毛,招呼了一聲就要去幫忙。
但是醫生謝絕了她的好意,說他自己可以把籃子拿上去。
他剛剛走進安娜·伊萬諾夫娜過去的那間儲藏室,就聽到妻子在第二個或者第三個房間裡面喊他: “可以來啦,尤拉!” 他于是朝薩申卡的房間走去。
現在的兒童室就是早先他和東尼啞學習的地方。
睡在小床上的男孩子,原來并不像照片上那樣漂亮,不過他活脫脫就是尤裡·安德烈耶維奇已去世的母親瑪麗亞·尼古拉耶夫娜,比她身後留下來的所有肖像更酷似。
“這是爸爸,你的爸爸,把小手伸給爸爸。
”安東甯娜·亞曆山德羅夫娜說,一邊放下床旁的欄杆,讓做父親的更便于把孩子抱起來。
薩申卡讓這個陌生的、沒有刮臉的大人走到跟前,也許是由于後者驚吓和觸碰了他,所以當後者剛朝他彎下身的時候,這孩子猛地從床上站起來,抓住媽媽的短上衣,惡狠狠地照他臉上打了一巴掌。
薩申卡對自己的勇敢也害了怕,立刻撲到母親懷裡,把臉用衣服擋住,大聲哭起來,孩子氣的辛酸痛苦的眼淚奪眶而出。
“哦,哦,”安東甯娜·亞曆山德羅夫娜輕聲地責怪他,“不許這樣,薩申卡。
爸爸會想,薩沙不好,是個壞孩子。
來,讓人看看你會不會親,親親爸爸。
别哭啦,有什麼可哭的,傻孩子。
” “東尼娜,讓他安安靜靜呆着吧。
”醫生用請求的口氣說,“不要難為他啦,你自己也别不高興。
我知道你又會胡思亂想,覺得這不是好兆頭,一定是個不好的兆頭。
這都是無稽之談。
本來很自然嘛,孩子從來沒見過我。
明天和我一熟,用水都潑不開。
” 但是他自己也很沮喪,從屋子裡出去的時候,懷着某種不祥的預感。
在此後的幾天裡,他才領悟自己是多麼孤獨。
他并不責怪任何人。
顯然,這是他自己希望并且争取得到的。
朋友們都變得出奇的消沉了。
每個人似乎都失去了自己的天地、自己的見解。
在記憶中,他們的形象原本是更加鮮明的。
看來從前他對他們的評價過高了。
隻要清理上還允許有錢人靠剝削窮人而任性胡為,那麼,就很容易把這種怪事以及多數人受苦而少數人享樂的權力當成事物的本來面貌和天經地義的道理! 不過,一旦底層的人擡頭,上層的特權被取消,這一切就會黯然失色,大家也毫不可惜地徹底同任何人顯然都不曾有過的獨立思考分手了! 如今尤裡·安德烈耶維奇感到最親近的隻是那些可以無言相對和缺少激情的人,此外還有妻子、嶽父,再加上兩三個一起共事的醫生和幾位謙虛謹慎的普通職員。
按照事先的打算,準備了野鴨和酒精的晚餐聚會在他回來後的第二天或者第三天如期舉行了。
在這之前,他已經同所有被邀請的人都見了面,所以,這天晚上不能說是他們的初次會見。
在鬧饑荒的日子裡,這隻肥鴨變成了難得一見的奢侈品,可是搞不到能夠佐餐的面包,這又使出色的菜肴失去了意義,甚至令人感到憤意。
戈爾東拿來的酒精是盛在一個藥房用的帶磨口瓶塞的玻璃瓶裡。
當時,酒精是投機小販最喜歡使用的一種交換手段。
安東甯娜·亞曆山德羅夫娜牢牢地把瓶子掌握在手裡,根據需要滲上水,分成幾小份,随着情緒的變化有時調制得酒性過烈,有時又過淡。
原來,通過酒液的變化而使人産生不均勻的醉意,效果要比烈性酒和度數穩定的酒的作用更大。
這同樣也令人懊喪。
最引人傷感的莫過于他們的聚會和現時的條件完全不和諧。
不能設想街巷對面那一幢幢房子裡此時此刻人們也會有吃有喝。
窗外就是黝黑沉寂的、饑餓的莫斯科。
城裡的小吃店空空如也,像野味和伏特加這類東西,已從人們的記憶中消失了。
看來,隻有和周圍的生活相似并能不留痕迹地融合其中,才是真正的生活;單獨的幸福并不成其為幸福,因為鴨子和酒精在全市已經是獨一無二的東西,所以也就失去了鴨子和酒精的滋味。
這是最最令人煩惱的。
客人們同樣有了種種不愉快的思緒。
戈爾東的情緒還不錯。
他吃力地動着腦筋,憂郁而又不連貫地闡述自己的思想。
他是尤裡·安德烈耶維奇最好的朋友。
在中學的時候,大家都很喜歡他。
但是現在,他對自己也感到厭煩,于是就想對自己的精神面貌做些未見得成功的修正。
他強打起精神,硬着頭皮裝出無憂無慮的樣子,不停地講俏皮話,常常使用些“有意思”和“很有趣”這類并非他慣用的字眼,因為戈爾東從來不善于從消遣的意義上去理解生活。
在社多羅夫到來以前,他給大家講的就是自認為可笑的杜多羅夫的婚事。
這在朋友們當中已經有所傳聞,不過尤裡·安德烈耶維奇還不知道。
原因就是杜多羅夫婚後将近一年又和妻子分了手。
這件意外的事令人難以相信的症結是這樣的: 由于差錯,社多羅夫被征去當兵。
在服役和等待把問題搞清楚這段時間,又因為粗心大意和在街上不向上級敬禮,他大部分時間幹的是懲罰性的勤務。
解除兵役以後的很長時期,隻要一看到軍官,他的手便不由自主地還要舉起來,兩眼發花,仿佛到處都是閃亮的肩章。
那段時間,他無論做什麼都不順當,出了種種差錯和紙漏。
正是處于這種情況,他大概是在伏爾加河的一個碼頭上遇見了兩個姑娘。
她們是兩姐妹,和他等的是同一條船。
也許是因為周圍有數不清的軍人走來走去而引起精神恍惚,同時又勾起了當兵的時候和敬禮有關的感受,他看都沒有看仔細就愛上了那位年輕的妹妹,匆匆忙忙地向她求了婚。
“有意思吧,是木是?”戈爾東不止一次地問大家。
說到這裡,他不得不草草結束這段描述,因為門外傳來了故事主人公的聲音。
杜多羅夫走進房間。
在他身上發生的是相反的變化。
先前一個不穩重的、任性的輕浮人,變成了一個神情專注的學者。
少年時期由于參與一次政治犯的逃亡被中學開除以後,有一段時間他在幾個藝術學校之間轉來轉去,最後終于被嚴肅的專業吸引住了。
杜多羅夫在戰争年代才從大學畢業,比同伴們都晚多了,然後就留在俄國史和世界史兩個教研室裡。
他在俄國史方面寫過有關伊凡雷帝的土地政策的著作,在世界史方面從事聖茹斯特的研究。
如今他對一切問題都很有興緻,說話時聲音不高,略帶傷風似的喀啞,有所期待的目光凝視在一點上,眼睛既不低垂也不擡起,仿佛是在講課。
這次晚間聚會快結束的時候,舒拉·施萊辛格終于忍不住開始了抨擊性的談話,而大家的情緒正好也處于昂奮狀态,于是争先恐後地大聲喊叫起來。
從中學時期尤裡·安德烈耶維奇就以“您”相稱的因諾肯季,這時一連幾次地問他: “您讀過《戰争與和平》和《脊柱橫笛碑沒有?” 尤裡·安德烈耶維奇早就對他說過正在考慮這個問題,但是因為大家争論得厲害,社多羅夫并沒有聽清,所以過了一會兒,他又問: “您是不是讀過《脊柱橫笛》和《人》?” “我可是已經回答您了,因諾肯季。
沒聽清楚是您的過錯。
好吧,就依着你,我再說一遍。
我一向喜歡馬雅可夫斯基的作品。
這好像是陽思妥耶夫斯基的某種繼續。
更确切一點說,整個作品仿佛是由他創造的某一個年輕有為的人物所寫成的一部抒情詩,比如說伊波利特·拉斯科利尼科夫,或者《少年》裡的主人公。
天才的力量簡直所向披靡!這真是一語道破,說得多麼斬釘截鐵和直截了當!不過,最主要的還是他把這一切都那麼勇敢地一下子甩到社會的臉上,抛到更遙遠的宇宙空間!” 當然,聚會的中心人物還是舅舅。
安東甯娜·亞曆山德羅夫娜說錯了,尼古拉·尼古拉耶維奇并沒有到别墅去。
外甥到家的那天他就回到城裡。
尤裡·安德烈耶維奇已經見過他兩三次,兩個人說也說夠了,笑也笑夠了。
他們第一次見面是在灰蒙蒙的一個陰天的晚上,空中飄着細微的雨絲,尤裡·安德烈耶維奇徑直來到尼古拉·尼古拉耶維奇的房間。
當時的飯店已經隻能根據市政當局的指示接待客人
尤裡·安德烈耶維奇并沒有猜錯。
後來知道當時正是薩申卡在哭。
這是他對兒子所了解的頭一樁事。
尤裡·安德烈耶維奇對他的進一步了解,是根據寄到前線的信裡附的照片。
在那上邊看到的是個活潑可愛的胖小子,頭很大,撅着小嘴,叉開兩腿站在鋪開的毯子上,兩隻小手向上舉着,仿佛是在做蹲跳動作。
那時他剛一周歲,剛學走路,如今已經滿了兩歲,開始學說話了。
尤裡·安德烈耶維奇從地闆上拿起皮箱,松開皮帶,把裡面的東西擺放到窗前的一張呢子鋪面的桌上。
從前這個房間是做什麼用的?醫生已經記不起來了。
看來東尼啞把裡面的家具搬走了,或者重新粉刷過了。
醫生打開箱子,想從裡邊找出刮臉用具。
窗口對面的教堂鐘樓的柱子當中,高懸起一輪明亮的圓月。
月光灑在放在箱子裡面的衣服、書和漱洗用具上,房間仿佛被照成另一種樣子,醫生這時卻認出了它。
這是空出來的去世的安娜·伊萬諾夫娜的儲藏室。
過去她把壞桌椅和沒用的過時的雜物都放在這兒。
這裡還存放着她家族的文件,有幾隻大木箱是夏天盛放冬季用品的。
死者在世的時候,屋裡四處的東西堆得幾乎碰到天花闆,而且一般是不讓人随便進來的。
不過在幾個大的節日,孩子們來做客的時候,允許他們在樓上到處玩耍,也把這個房間的門打開。
孩子們就在這兒玩捉強盜遊戲,躲在桌子下面,用燒焦的軟木塞把臉塗黑,仿照假面舞會的樣子化裝。
醫生在這兒站了一會兒,想起了這些,然後才到樓下的前室去取網籃。
在下面的廚房裡,腼腆的、怯生生的紐莎姑娘蹲在竈前,在攤開的一張報紙上收拾那隻野鴨。
一看到尤裡·安德烈耶維奇手裡提着很重的東西,她的臉一下子漲紅了,麻利地站起身,一面拂掉沾在圍裙上的鴨毛,招呼了一聲就要去幫忙。
但是醫生謝絕了她的好意,說他自己可以把籃子拿上去。
他剛剛走進安娜·伊萬諾夫娜過去的那間儲藏室,就聽到妻子在第二個或者第三個房間裡面喊他: “可以來啦,尤拉!” 他于是朝薩申卡的房間走去。
現在的兒童室就是早先他和東尼啞學習的地方。
睡在小床上的男孩子,原來并不像照片上那樣漂亮,不過他活脫脫就是尤裡·安德烈耶維奇已去世的母親瑪麗亞·尼古拉耶夫娜,比她身後留下來的所有肖像更酷似。
“這是爸爸,你的爸爸,把小手伸給爸爸。
”安東甯娜·亞曆山德羅夫娜說,一邊放下床旁的欄杆,讓做父親的更便于把孩子抱起來。
薩申卡讓這個陌生的、沒有刮臉的大人走到跟前,也許是由于後者驚吓和觸碰了他,所以當後者剛朝他彎下身的時候,這孩子猛地從床上站起來,抓住媽媽的短上衣,惡狠狠地照他臉上打了一巴掌。
薩申卡對自己的勇敢也害了怕,立刻撲到母親懷裡,把臉用衣服擋住,大聲哭起來,孩子氣的辛酸痛苦的眼淚奪眶而出。
“哦,哦,”安東甯娜·亞曆山德羅夫娜輕聲地責怪他,“不許這樣,薩申卡。
爸爸會想,薩沙不好,是個壞孩子。
來,讓人看看你會不會親,親親爸爸。
别哭啦,有什麼可哭的,傻孩子。
” “東尼娜,讓他安安靜靜呆着吧。
”醫生用請求的口氣說,“不要難為他啦,你自己也别不高興。
我知道你又會胡思亂想,覺得這不是好兆頭,一定是個不好的兆頭。
這都是無稽之談。
本來很自然嘛,孩子從來沒見過我。
明天和我一熟,用水都潑不開。
” 但是他自己也很沮喪,從屋子裡出去的時候,懷着某種不祥的預感。
在此後的幾天裡,他才領悟自己是多麼孤獨。
他并不責怪任何人。
顯然,這是他自己希望并且争取得到的。
朋友們都變得出奇的消沉了。
每個人似乎都失去了自己的天地、自己的見解。
在記憶中,他們的形象原本是更加鮮明的。
看來從前他對他們的評價過高了。
隻要清理上還允許有錢人靠剝削窮人而任性胡為,那麼,就很容易把這種怪事以及多數人受苦而少數人享樂的權力當成事物的本來面貌和天經地義的道理! 不過,一旦底層的人擡頭,上層的特權被取消,這一切就會黯然失色,大家也毫不可惜地徹底同任何人顯然都不曾有過的獨立思考分手了! 如今尤裡·安德烈耶維奇感到最親近的隻是那些可以無言相對和缺少激情的人,此外還有妻子、嶽父,再加上兩三個一起共事的醫生和幾位謙虛謹慎的普通職員。
按照事先的打算,準備了野鴨和酒精的晚餐聚會在他回來後的第二天或者第三天如期舉行了。
在這之前,他已經同所有被邀請的人都見了面,所以,這天晚上不能說是他們的初次會見。
在鬧饑荒的日子裡,這隻肥鴨變成了難得一見的奢侈品,可是搞不到能夠佐餐的面包,這又使出色的菜肴失去了意義,甚至令人感到憤意。
戈爾東拿來的酒精是盛在一個藥房用的帶磨口瓶塞的玻璃瓶裡。
當時,酒精是投機小販最喜歡使用的一種交換手段。
安東甯娜·亞曆山德羅夫娜牢牢地把瓶子掌握在手裡,根據需要滲上水,分成幾小份,随着情緒的變化有時調制得酒性過烈,有時又過淡。
原來,通過酒液的變化而使人産生不均勻的醉意,效果要比烈性酒和度數穩定的酒的作用更大。
這同樣也令人懊喪。
最引人傷感的莫過于他們的聚會和現時的條件完全不和諧。
不能設想街巷對面那一幢幢房子裡此時此刻人們也會有吃有喝。
窗外就是黝黑沉寂的、饑餓的莫斯科。
城裡的小吃店空空如也,像野味和伏特加這類東西,已從人們的記憶中消失了。
看來,隻有和周圍的生活相似并能不留痕迹地融合其中,才是真正的生活;單獨的幸福并不成其為幸福,因為鴨子和酒精在全市已經是獨一無二的東西,所以也就失去了鴨子和酒精的滋味。
這是最最令人煩惱的。
客人們同樣有了種種不愉快的思緒。
戈爾東的情緒還不錯。
他吃力地動着腦筋,憂郁而又不連貫地闡述自己的思想。
他是尤裡·安德烈耶維奇最好的朋友。
在中學的時候,大家都很喜歡他。
但是現在,他對自己也感到厭煩,于是就想對自己的精神面貌做些未見得成功的修正。
他強打起精神,硬着頭皮裝出無憂無慮的樣子,不停地講俏皮話,常常使用些“有意思”和“很有趣”這類并非他慣用的字眼,因為戈爾東從來不善于從消遣的意義上去理解生活。
在社多羅夫到來以前,他給大家講的就是自認為可笑的杜多羅夫的婚事。
這在朋友們當中已經有所傳聞,不過尤裡·安德烈耶維奇還不知道。
原因就是杜多羅夫婚後将近一年又和妻子分了手。
這件意外的事令人難以相信的症結是這樣的: 由于差錯,社多羅夫被征去當兵。
在服役和等待把問題搞清楚這段時間,又因為粗心大意和在街上不向上級敬禮,他大部分時間幹的是懲罰性的勤務。
解除兵役以後的很長時期,隻要一看到軍官,他的手便不由自主地還要舉起來,兩眼發花,仿佛到處都是閃亮的肩章。
那段時間,他無論做什麼都不順當,出了種種差錯和紙漏。
正是處于這種情況,他大概是在伏爾加河的一個碼頭上遇見了兩個姑娘。
她們是兩姐妹,和他等的是同一條船。
也許是因為周圍有數不清的軍人走來走去而引起精神恍惚,同時又勾起了當兵的時候和敬禮有關的感受,他看都沒有看仔細就愛上了那位年輕的妹妹,匆匆忙忙地向她求了婚。
“有意思吧,是木是?”戈爾東不止一次地問大家。
說到這裡,他不得不草草結束這段描述,因為門外傳來了故事主人公的聲音。
杜多羅夫走進房間。
在他身上發生的是相反的變化。
先前一個不穩重的、任性的輕浮人,變成了一個神情專注的學者。
少年時期由于參與一次政治犯的逃亡被中學開除以後,有一段時間他在幾個藝術學校之間轉來轉去,最後終于被嚴肅的專業吸引住了。
杜多羅夫在戰争年代才從大學畢業,比同伴們都晚多了,然後就留在俄國史和世界史兩個教研室裡。
他在俄國史方面寫過有關伊凡雷帝的土地政策的著作,在世界史方面從事聖茹斯特的研究。
如今他對一切問題都很有興緻,說話時聲音不高,略帶傷風似的喀啞,有所期待的目光凝視在一點上,眼睛既不低垂也不擡起,仿佛是在講課。
這次晚間聚會快結束的時候,舒拉·施萊辛格終于忍不住開始了抨擊性的談話,而大家的情緒正好也處于昂奮狀态,于是争先恐後地大聲喊叫起來。
從中學時期尤裡·安德烈耶維奇就以“您”相稱的因諾肯季,這時一連幾次地問他: “您讀過《戰争與和平》和《脊柱橫笛碑沒有?” 尤裡·安德烈耶維奇早就對他說過正在考慮這個問題,但是因為大家争論得厲害,社多羅夫并沒有聽清,所以過了一會兒,他又問: “您是不是讀過《脊柱橫笛》和《人》?” “我可是已經回答您了,因諾肯季。
沒聽清楚是您的過錯。
好吧,就依着你,我再說一遍。
我一向喜歡馬雅可夫斯基的作品。
這好像是陽思妥耶夫斯基的某種繼續。
更确切一點說,整個作品仿佛是由他創造的某一個年輕有為的人物所寫成的一部抒情詩,比如說伊波利特·拉斯科利尼科夫,或者《少年》裡的主人公。
天才的力量簡直所向披靡!這真是一語道破,說得多麼斬釘截鐵和直截了當!不過,最主要的還是他把這一切都那麼勇敢地一下子甩到社會的臉上,抛到更遙遠的宇宙空間!” 當然,聚會的中心人物還是舅舅。
安東甯娜·亞曆山德羅夫娜說錯了,尼古拉·尼古拉耶維奇并沒有到别墅去。
外甥到家的那天他就回到城裡。
尤裡·安德烈耶維奇已經見過他兩三次,兩個人說也說夠了,笑也笑夠了。
他們第一次見面是在灰蒙蒙的一個陰天的晚上,空中飄着細微的雨絲,尤裡·安德烈耶維奇徑直來到尼古拉·尼古拉耶維奇的房間。
當時的飯店已經隻能根據市政當局的指示接待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