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卷 汪信之一死救全家
關燈
小
中
大
将理會得。
”李公又問道:“将軍此行,帶多少人去?”郭擇道:“隻親随十餘人足矣。
”李公道:“下官将一人幫助。
”即喚緝捕使臣王立到來。
王立朝上唱個喏,立于傍邊。
李公指着道:“此人膽力頗壯,将軍同他去時,緩急有用。
”原來郭擇與汪革素有交情,此行輕身而往,本要勸谕汪革,周全其事。
不期太守差王立同去,他倚着上官差遣,便要誇才賣智,七嘴八張,連我也不好做事了。
欲待推辭不要他去,又怕太守疑心。
隻得領諾,怏怏而别。
次早,王立抓紮停當,便去催促郭擇起身。
又向郭擇道:“郡中捕賊文書,須要帶去。
汪革這厮,來便來,不來時,小人帶着都監一條麻繩扣他頸皮。
王法無親,那怕他走上天去!” 郭擇早有三分不樂,便道:“文書雖帶在此,一時不可說破,還要相機而行。
”王立定要讨文書來看,郭擇隻得與他看了。
王立便要拿起,卻是郭擇不肯,自己收過,藏在袖裡。
當日郭擇和王立都騎了馬,手下跟随的,不上二十個人,離了郡城,望宿松而進。
卻說汪革自臨安回家,已知樞密院行文消息,正不知這場是非從何而起。
卻也自恃沒有反叛實迹,跟腳牢實,放心得下。
前番何縣尉領兵來捕,雖不曾到麻地,已自備細知道。
這番如何不打探消息?聞知郡中又差郭都監來,帶不滿二十人,隻怕是誘敵之計,預戒莊客,大作準備。
分付兒子汪世雄埋伏壯丁伺候,倘若官兵來時,隻索抵敵。
卻說世雄妻張氏,乃太湖縣鹽賈張四郎之女,平日最有智數。
見其夫裝束,問知其情,乃出房對汪革說道:“公公素以豪俠名,積漸為官府所忌。
若其原非反叛,官府亦自知之。
為今之計,不若挺身出辨,得罪猶小,尚可保全家門。
倘一有拒捕之名,弄假成真,百口難訴,悔之無及矣。
”汪革道:“郭都監,吾之故人,來時定有商量。
”遂不從張氏之言。
再說郭擇到了麻地,徑至汪革門首。
汪革早在門外迎候,說道:“不知都監駕臨,荒僻失于遠接。
”郭擇道:“郭某此來,甚非得已,信之必然相諒。
”兩個揖讓升廳,分賓坐定,各叙寒溫。
郭擇看見兩廂廊莊客往來不絕,明晃晃擺着刀槍,心下頗懷悚懼。
又見王立跟定在身旁,不好細談。
汪革開言問道:“此位何人?”郭擇道:“此乃太守相公所遣王觀察也。
”汪革起身,重與王立作揖,道:“失瞻,休罪!”便請王立在廳側小閣兒内坐下,差個主管相陪,其餘從人俱在門首空房中安紮。
一時間備下三席大酒:郭擇客位一席,汪革主位相陪一席,王立另自一席。
餘從滿盤肉,大甕酒,盡他醉飽。
飲酒中間,汪革又移席書房中小坐,卻細叩郭擇來意。
郭擇隐卻郡檄内言語,隻說道:“太守相公深知信之被誣,命郭某前來勸谕。
信之若藏身不出,便是無絲有線了;若肯至郡分辨,郭某一力擔當。
”汪革道:“且請寬飲,卻又理會。
”郭擇真心要周全汪革,乘王立不在眼前,正好說話,連次催并汪革決計。
汪革見逼得慌,愈加疑惑。
此時六月天氣,暑氣蒸人,汪革要郭擇解衣暢飲,郭擇不肯。
郭擇連次要起身,汪革也不放。
隻管斟着大觥相勸,自巳牌至申牌時分,席還不散。
郭擇見天色将晚,恐怕他留宿,決意起身,說道:“适郭某所言,出于至誠,并無半字相欺。
從與不從,早早裁決,休得兩相擔誤。
”汪革帶着半醉,喚郭擇的表字道:“希顔是我故人,敢不吐露心腹。
某無辜受謗,不知所由。
今即欲入郡參谒,又恐郡守不分皂白,阿附上官,強入人罪。
鼠雀貪生,人豈不惜命?今有楮券四百,聊奉希顔表意,為我轉眼兩三個月,我當向臨安借貴要之力,與樞密院讨個人情。
上面先說得停妥,方敢出頭。
希顔念吾平日交情,休得推委。
”郭擇本不欲受,隻恐汪革心疑生變,乃佯笑道:“平昔相知,自當效力,何勞厚賜?暫時領愛,容他日璧還。
”卻待舒手去接那楮券,誰知王觀察王立站在窗外,聽得汪革将楮券送郭擇,自己卻沒甚賄賂。
帶着九分九厘醉态,不覺大怒,拍窗大叫道:“好都監!樞密院奉聖旨着本郡取謀反犯人,乃受錢轉限,誰人敢擔這幹系?” 原來汪世雄率領壯丁,正伏在壁後。
聽得此語,即時躍出,将郭擇一索捆番,罵道:“吾父與你何等交情,如何藏匿聖旨文書,吃騙吾父入郡,陷之死地?是何道理?”王立在窗外聽見勢頭不好,早轉身便走。
正遇着一條好漢,提着樸刀攔祝那人姓劉名青,綽号“劉千斤”,乃汪革手下第一個心腹家奴,喝道:“賊子那裡走!”王立拔出腰刀厮鬥,奪路向前,早被劉青左臂上砍上一刀。
王立負痛而奔,劉青緊步趕上。
隻聽得莊外喊聲大舉,莊客将從人亂砍,盡皆殺死。
王立肩胛上又中了一樸刀,情知逃走不脫,便随刀仆地,妝做僵死。
莊客将撓鈎拖出,和衆死屍一堆兒堆向牆邊。
汪革當廳坐下,汪世雄押郭擇,當面搜出袖内文書一卷。
汪革看了大怒,喝教斬首。
郭擇叩頭求饒道:“此事非關小人,都因何縣尉妄禀拒捕,以緻太守發怒。
小人奉上官差委,不得已而來。
若得何縣尉面對明白,小人雖死不恨。
”汪革道:“留下你這驢頭也罷,省得那狗縣尉沒有了證見。
”分付權鎖在耳房中。
教汪世雄即時往炭山冶坊等處,凡壯丁都要取齊聽令。
卻說炭山都是村農怕事,聞說汪家造反,一個個都向深山中藏躲。
隻有冶坊中大半是無賴之徒,一呼而集,約有三百餘人。
都到莊上,殺牛宰馬,權做賞軍。
莊上原有駿馬三匹,日行數百裡,價值千金。
那馬都有名色,叫做:惺惺骝,小骢骒,番婆子。
又平日結識得四個好漢,都是膽勇過人的,那四個:龔四八,董三,董四,錢四二。
其時也都來莊上,開懷飲酒,直吃到四更盡,五更初。
衆人都醉飽了,汪革紮縛起來,真像個好漢:頭總旋風髻,身穿白錦袍。
聬鞋兜腳緊,裹肚系身牢。
多帶穿楊箭,高擎斬鐵刀。
雄威真罕見,麻地顯英豪。
汪革自騎着番婆子,控馬的用着劉青,又是一個不良善的。
怎生模樣,剛須環眼威風凜,八尺長軀一片錦。
千斤鐵臂敢相持,好漢逢他打寒噤。
汪革引着一百人為前鋒。
董三、董四、錢四二共引三百人為中軍。
汪世雄騎着小骢骒,卻教龔四八騎着惺惺骝相随,引一百餘人,押着郭都監為後隊。
分發已定,連放三個大硋,一齊起身,望宿松進發,要拿何縣尉。
正是: 人無害虎心,虎有傷人意。
離城約五裡之近,天色大明。
隻見錢四二跑上前向汪革說道:“要拿一個縣尉,何須驚天動地,隻消數人突然而入,縛了他來就是。
”汪革道:“此言有理。
”就教錢四二押着大隊屯住,單領董三、董四、劉青和二十餘人前行,望見城濠邊一群小兒連臂而歌,歌曰:“二六佳人姓汪,偷個船兒過江。
過江能幾日? 一杯熱酒難當。
” 歌之不已。
汪革策馬近前叱之,忽然不見,心下甚疑。
到縣前時,已是早衙時分,隻見靜悄悄地,絕無動靜。
汪革卻待下馬,隻見一個直宿的老門子,從縣裡面唱着哩花兒的走出,被劉青一把拿住回道:“何縣尉在那裡?”老門子答道:“昨日往東村勾攝公事未回。
”汪革就教他引路,徑出東門。
約行二十餘裡,來到一所大廟,喚做福應侯廟,乃是一邑之香火,本邑奉事甚謹,最有靈應。
老門子指道:“每常官府下鄉,隻在這廟裡歇宿,可以問之。
”汪革下馬入廟,廟祝見人馬雄壯,刀仗鮮明正不知甚人,唬得尿流屁滾,跪地迎接。
汪革問他縣尉消息,廟祝道:“昨晚果然在廟安歇,今日五更起馬,不知去向。
”汪革方信老門子是實話,将他放了。
就在廟裡打了中火,遣人四下蹤迹縣尉,并無的信。
看看挨至申牌時分,汪革心中十分焦燥,教取火來,把這福應侯廟燒做白地,引衆仍回舊路。
劉青道:“縣尉雖然不在,卻有妻小在官廨中。
若取之為質,何愁縣尉不來。
”汪革點頭道是。
行至東門,尚未昏黑,隻見城門已閉。
卻是王觀察王立不曾真死,負痛逃命入城,将事情一一禀知巡檢。
那巡檢唬得面如土色,一面分付閉了城門,防他羅唣;一面申報郡中,說汪革
”李公又問道:“将軍此行,帶多少人去?”郭擇道:“隻親随十餘人足矣。
”李公道:“下官将一人幫助。
”即喚緝捕使臣王立到來。
王立朝上唱個喏,立于傍邊。
李公指着道:“此人膽力頗壯,将軍同他去時,緩急有用。
”原來郭擇與汪革素有交情,此行輕身而往,本要勸谕汪革,周全其事。
不期太守差王立同去,他倚着上官差遣,便要誇才賣智,七嘴八張,連我也不好做事了。
欲待推辭不要他去,又怕太守疑心。
隻得領諾,怏怏而别。
次早,王立抓紮停當,便去催促郭擇起身。
又向郭擇道:“郡中捕賊文書,須要帶去。
汪革這厮,來便來,不來時,小人帶着都監一條麻繩扣他頸皮。
王法無親,那怕他走上天去!” 郭擇早有三分不樂,便道:“文書雖帶在此,一時不可說破,還要相機而行。
”王立定要讨文書來看,郭擇隻得與他看了。
王立便要拿起,卻是郭擇不肯,自己收過,藏在袖裡。
當日郭擇和王立都騎了馬,手下跟随的,不上二十個人,離了郡城,望宿松而進。
卻說汪革自臨安回家,已知樞密院行文消息,正不知這場是非從何而起。
卻也自恃沒有反叛實迹,跟腳牢實,放心得下。
前番何縣尉領兵來捕,雖不曾到麻地,已自備細知道。
這番如何不打探消息?聞知郡中又差郭都監來,帶不滿二十人,隻怕是誘敵之計,預戒莊客,大作準備。
分付兒子汪世雄埋伏壯丁伺候,倘若官兵來時,隻索抵敵。
卻說世雄妻張氏,乃太湖縣鹽賈張四郎之女,平日最有智數。
見其夫裝束,問知其情,乃出房對汪革說道:“公公素以豪俠名,積漸為官府所忌。
若其原非反叛,官府亦自知之。
為今之計,不若挺身出辨,得罪猶小,尚可保全家門。
倘一有拒捕之名,弄假成真,百口難訴,悔之無及矣。
”汪革道:“郭都監,吾之故人,來時定有商量。
”遂不從張氏之言。
再說郭擇到了麻地,徑至汪革門首。
汪革早在門外迎候,說道:“不知都監駕臨,荒僻失于遠接。
”郭擇道:“郭某此來,甚非得已,信之必然相諒。
”兩個揖讓升廳,分賓坐定,各叙寒溫。
郭擇看見兩廂廊莊客往來不絕,明晃晃擺着刀槍,心下頗懷悚懼。
又見王立跟定在身旁,不好細談。
汪革開言問道:“此位何人?”郭擇道:“此乃太守相公所遣王觀察也。
”汪革起身,重與王立作揖,道:“失瞻,休罪!”便請王立在廳側小閣兒内坐下,差個主管相陪,其餘從人俱在門首空房中安紮。
一時間備下三席大酒:郭擇客位一席,汪革主位相陪一席,王立另自一席。
餘從滿盤肉,大甕酒,盡他醉飽。
飲酒中間,汪革又移席書房中小坐,卻細叩郭擇來意。
郭擇隐卻郡檄内言語,隻說道:“太守相公深知信之被誣,命郭某前來勸谕。
信之若藏身不出,便是無絲有線了;若肯至郡分辨,郭某一力擔當。
”汪革道:“且請寬飲,卻又理會。
”郭擇真心要周全汪革,乘王立不在眼前,正好說話,連次催并汪革決計。
汪革見逼得慌,愈加疑惑。
此時六月天氣,暑氣蒸人,汪革要郭擇解衣暢飲,郭擇不肯。
郭擇連次要起身,汪革也不放。
隻管斟着大觥相勸,自巳牌至申牌時分,席還不散。
郭擇見天色将晚,恐怕他留宿,決意起身,說道:“适郭某所言,出于至誠,并無半字相欺。
從與不從,早早裁決,休得兩相擔誤。
”汪革帶着半醉,喚郭擇的表字道:“希顔是我故人,敢不吐露心腹。
某無辜受謗,不知所由。
今即欲入郡參谒,又恐郡守不分皂白,阿附上官,強入人罪。
鼠雀貪生,人豈不惜命?今有楮券四百,聊奉希顔表意,為我轉眼兩三個月,我當向臨安借貴要之力,與樞密院讨個人情。
上面先說得停妥,方敢出頭。
希顔念吾平日交情,休得推委。
”郭擇本不欲受,隻恐汪革心疑生變,乃佯笑道:“平昔相知,自當效力,何勞厚賜?暫時領愛,容他日璧還。
”卻待舒手去接那楮券,誰知王觀察王立站在窗外,聽得汪革将楮券送郭擇,自己卻沒甚賄賂。
帶着九分九厘醉态,不覺大怒,拍窗大叫道:“好都監!樞密院奉聖旨着本郡取謀反犯人,乃受錢轉限,誰人敢擔這幹系?” 原來汪世雄率領壯丁,正伏在壁後。
聽得此語,即時躍出,将郭擇一索捆番,罵道:“吾父與你何等交情,如何藏匿聖旨文書,吃騙吾父入郡,陷之死地?是何道理?”王立在窗外聽見勢頭不好,早轉身便走。
正遇着一條好漢,提着樸刀攔祝那人姓劉名青,綽号“劉千斤”,乃汪革手下第一個心腹家奴,喝道:“賊子那裡走!”王立拔出腰刀厮鬥,奪路向前,早被劉青左臂上砍上一刀。
王立負痛而奔,劉青緊步趕上。
隻聽得莊外喊聲大舉,莊客将從人亂砍,盡皆殺死。
王立肩胛上又中了一樸刀,情知逃走不脫,便随刀仆地,妝做僵死。
莊客将撓鈎拖出,和衆死屍一堆兒堆向牆邊。
汪革當廳坐下,汪世雄押郭擇,當面搜出袖内文書一卷。
汪革看了大怒,喝教斬首。
郭擇叩頭求饒道:“此事非關小人,都因何縣尉妄禀拒捕,以緻太守發怒。
小人奉上官差委,不得已而來。
若得何縣尉面對明白,小人雖死不恨。
”汪革道:“留下你這驢頭也罷,省得那狗縣尉沒有了證見。
”分付權鎖在耳房中。
教汪世雄即時往炭山冶坊等處,凡壯丁都要取齊聽令。
卻說炭山都是村農怕事,聞說汪家造反,一個個都向深山中藏躲。
隻有冶坊中大半是無賴之徒,一呼而集,約有三百餘人。
都到莊上,殺牛宰馬,權做賞軍。
莊上原有駿馬三匹,日行數百裡,價值千金。
那馬都有名色,叫做:惺惺骝,小骢骒,番婆子。
又平日結識得四個好漢,都是膽勇過人的,那四個:龔四八,董三,董四,錢四二。
其時也都來莊上,開懷飲酒,直吃到四更盡,五更初。
衆人都醉飽了,汪革紮縛起來,真像個好漢:頭總旋風髻,身穿白錦袍。
聬鞋兜腳緊,裹肚系身牢。
多帶穿楊箭,高擎斬鐵刀。
雄威真罕見,麻地顯英豪。
汪革自騎着番婆子,控馬的用着劉青,又是一個不良善的。
怎生模樣,剛須環眼威風凜,八尺長軀一片錦。
千斤鐵臂敢相持,好漢逢他打寒噤。
汪革引着一百人為前鋒。
董三、董四、錢四二共引三百人為中軍。
汪世雄騎着小骢骒,卻教龔四八騎着惺惺骝相随,引一百餘人,押着郭都監為後隊。
分發已定,連放三個大硋,一齊起身,望宿松進發,要拿何縣尉。
正是: 人無害虎心,虎有傷人意。
離城約五裡之近,天色大明。
隻見錢四二跑上前向汪革說道:“要拿一個縣尉,何須驚天動地,隻消數人突然而入,縛了他來就是。
”汪革道:“此言有理。
”就教錢四二押着大隊屯住,單領董三、董四、劉青和二十餘人前行,望見城濠邊一群小兒連臂而歌,歌曰:“二六佳人姓汪,偷個船兒過江。
過江能幾日? 一杯熱酒難當。
” 歌之不已。
汪革策馬近前叱之,忽然不見,心下甚疑。
到縣前時,已是早衙時分,隻見靜悄悄地,絕無動靜。
汪革卻待下馬,隻見一個直宿的老門子,從縣裡面唱着哩花兒的走出,被劉青一把拿住回道:“何縣尉在那裡?”老門子答道:“昨日往東村勾攝公事未回。
”汪革就教他引路,徑出東門。
約行二十餘裡,來到一所大廟,喚做福應侯廟,乃是一邑之香火,本邑奉事甚謹,最有靈應。
老門子指道:“每常官府下鄉,隻在這廟裡歇宿,可以問之。
”汪革下馬入廟,廟祝見人馬雄壯,刀仗鮮明正不知甚人,唬得尿流屁滾,跪地迎接。
汪革問他縣尉消息,廟祝道:“昨晚果然在廟安歇,今日五更起馬,不知去向。
”汪革方信老門子是實話,将他放了。
就在廟裡打了中火,遣人四下蹤迹縣尉,并無的信。
看看挨至申牌時分,汪革心中十分焦燥,教取火來,把這福應侯廟燒做白地,引衆仍回舊路。
劉青道:“縣尉雖然不在,卻有妻小在官廨中。
若取之為質,何愁縣尉不來。
”汪革點頭道是。
行至東門,尚未昏黑,隻見城門已閉。
卻是王觀察王立不曾真死,負痛逃命入城,将事情一一禀知巡檢。
那巡檢唬得面如土色,一面分付閉了城門,防他羅唣;一面申報郡中,說汪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