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卷 木綿庵鄭虎臣報冤
關燈
小
中
大
題目。
乃自薦素谙韬略,願往淮揚招兵破賊,為天子保障東南。
理宗大喜,遂封為兩淮制置大使,建節淮揚。
賈似道謝恩辭朝,攜了妻妾賓客,來淮揚赴任。
三日後,密差門下心腹訪問生母胡氏,果然跟個石匠,在廣陵驿東首住居。
訪得親切,回複了似道,似道即差轎馬人夫擺着儀從去迎接。
本衙門聽事官率領人夫,向胡氏磕頭,到把胡氏險些唬倒。
聽事官緻了制使之命,方才心下安穩。
胡氏道:“身既從夫,不可自專。
”急教人去尋石匠回家,對他說了。
石匠也要跟去,胡氏不能阻當,隻得同行。
胡氏乘轎在前,石匠騎馬在後,前呼後擁,來到制使府。
似道請母親進私衙相見,抱頭而哭。
算來母子分散時,似道止三歲,胡氏二十餘歲,到今又三十多年了,方才會面相識,豈不傷感? 似道聞得石匠也跟随到來,不好相見。
即将白金三百兩,差個心腹人伴他往江上興販。
暗地授計,半途中将石匠灌醉,推墜江中,隻将病死回報,胡氏也感傷了一常自此母子團圓,永無牽帶。
似道鎮守淮揚六年,僥幸東南無事。
天子因貴妃思想兄弟,乃欽取似道還朝,加同樞密院事。
此時丁大全罷相,吳潛代之。
那吳潛号履齋,為人豪隽自喜,引進兄弟,俱為顯職。
賈似道忌他位居己上,乃造成飛謠,教宮中小内侍于天子面前歌之。
謠雲:大蜈公,小娛公,盡是人間業毒蟲。
夤緣攀附百蟲叢,若使飛天便食龍。
天子聞得,乃問似道雲:“聞街坊小兒盡歌此謠,主何兇吉?”似道奏道:“謠言皆熒惑星化為小兒,教人間童子歌之。
此乃天意,不可不察。
‘蜈’與‘吳’同,以臣愚見推之,‘大娛公,小娛公’,乃指吳潛兄弟,專權亂國。
若使養成其志,必為朝廷之害。
陛下飛龍在天,故天意以食龍示警。
為今之計,不若罷其相位,另擇賢者居之,可以免咎。
”天子聽信了,即命翰林草制,貶吳潛循州安置,弟兄都削去官職。
似道即代吳潛為右丞相,又差心腹人命循州知州劉宗申,日夜拾摭其短。
吳潛被逼不過,伏毒而死。
此乃似道狠毒處。
卻說蒙古主蒙哥屯合州城下,遣太弟忽必烈,分兵圍鄂州、襄陽一帶,人情洶懼。
樞密院一日間連接了三道告急文書,朝廷大驚,乃以賈似道兼樞密使京湖宣撫大使,進師漢陽,以救鄂州之圍。
似道不敢推辭,隻得拜命。
聞得大學生鄭隆文武兼全,遣人招緻于門下。
鄭隆素知似道奸邪,怕他難與共事,乃具名刺,先獻一詩雲:收拾乾坤一擔擔,上肩容易下肩難。
勸君高着擎天手,多少傍人冷眼看。
這首詩明說似道位高望重,要他虛己下賢,小心做事。
他若見了詩欣然聽納,不枉在他門下走動一番。
誰知似道見詩中有規谏之意,罵為狂生,把詩扯得粉碎,不在話下。
再說賈似道同了門下賓客,文有廖瑩中、趙分如等,武有夏貴、孫虎臣等,精選羽林軍二十萬,器仗铠甲,任意取辦,擇日辭朝出師,真個是威風凜凜,殺氣騰騰。
不一日,來到漢陽駐紮。
此時,蒙古攻城甚急,鄂州将破,似道心膽俱裂,那敢上前?乃與廖瑩中諸人商議,修書一封,密遣心腹人宋京詣蒙古營中,求其退師,情願稱臣納币。
忽必烈不許,似道遣人往複三、四次。
适值蒙古主蒙哥死于合州釣魚山下,太弟忽必烈一心要篡大位,無心戀戰,遂從似道請和,每年納币稱臣奉貢。
兩下約誓已定,遂拔寨北去,奔喪即位。
賈似道打聽得蒙古有事北歸,鄂州圍解,遂将議和稱臣納币之事瞞過不題,上表誇張己功。
隻說蒙古懼己威名,聞風遠遁,使廖瑩中撰為露布,又撰《福華編》,以記鄂州之功。
蒙古差使人來議歲币,似道怕他破壞己事,命軟監于真州地方。
隻要蒙蔽朝廷,那顧失信夷虜?理宗皇帝謂似道有再造之功,下诏褒美,加似道少師,賜予金帛無算,又賜葛嶺周圍田地,以廣其居,母胡氏封兩國夫人。
似道偃然以中興功臣自任,居之不疑。
日夕引歌姬舞妾,于湖上取樂。
四方貢獻,絡繹不絕。
凡門客都布置顯要,或為大郡,掌握兵權。
真個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每年八月八日,似道生辰,作詞頌美者,以數千計。
似道一一親覽,第其高下,一時傳誦謄寫,為之紙貴。
時陸景思《八聲甘州》一詞,稱為絕唱。
詞雲:滿清平世界,慶秋成,看鬥米三錢。
論從來,活國掄功第一,無過豐年。
辦得民間安飽,餘事笑談間。
若問平戎策,微妙難傳。
玉帝要留公住,把西湖一曲,分入林園。
有茶爐丹竈,更有釣魚船。
覺秋風未曾吹着,但砌蘭長倚北堂萱。
千千歲,上天将相。
平地神仙。
其他谄谀之詞,不可盡述。
一日,似道同諸姬在湖上倚樓閑玩,見有二書生,鮮衣羽扇,豐緻翩翩,乘小舟遊湖登岸。
傍一姬低聲贊道:“美哉,二少年!”似道聽得了,便道:“汝願嫁彼二人,當使彼聘汝。
” 此姬惶恐謝罪。
不多時,似道喚集諸姬,令一婢捧盒至前。
似道說道:“适間某姬愛湖上書生,我已為彼受聘矣。
”衆姬不信,啟盒視之,乃某姬之首也,衆姬無不股栗。
其待姬妾慘毒,悉如此類。
又常差人販鹽百般,至臨安發賣。
太學生有詩雲:昨夜江頭長碧波,滿船都載相公鹾。
雖然要作調羹用,未必調羹用許多。
似道又欲行富國強兵之策,禦史陳堯道獻計,要措辦軍饷,便國便民,無如限田之法。
怎叫做限田之法?如今大戶田連阡陌,小民無立錐之地,有田者不耕,欲耕者無田。
宜以官品大小,限其田數。
某等官戶止該田若幹,其民戶止該田若幹。
餘在限外者,或回買,或派買,或官買。
回買者,原系其人所賣,不拘年遠,許其回贖。
派買者,揀殷實人戶,不滿限者派去,要他用價買之。
官買者,官出價買之,名為“公田”,顧人耕種,收租以為軍饷之費。
先行之浙右,候有端緒,然後各路照式舉行。
大率回買、派買的都是下等之田,又要照價抽稅入官;其上等好田,官府自買,又未免虧損原價。
浙中大擾,無不破家者,其時怨聲載道。
太學生又詩雲:胡塵暗日鼓鼙鳴,高卧湖山不出征。
不識咽喉形勢地,公田枉自害蒼生。
賈似道恐其法不行,先将自己浙田萬餘畝入官為公田。
朝中官員要奉承宰相,人人聞風獻産。
翰林院學士徐經孫條具公田之害,似道諷禦史舒有開劾奏罷官。
又有著作郎陳著亦上疏論似道欺君瘠民之罪,似道亦尋事黜之于外。
公田官陳茂濂目擊其非,棄官而去。
又有錢塘人葉李者,字太白,素與似道相知,上書切谏。
似道大怒,黥其面流之于漳州。
自此滿朝鉗口,誰敢道個不字! 似道又立推排打量之法。
何為推排打量之法?假如一人有田若幹,要他契書查勘買賣來曆,及質對四址明白。
若對不來時,即系欺诳,沒入其田。
這便是推排。
又去丈量尺寸,若是有餘,即名隐匿田數,也要沒入,這便是打量。
行了這法,白白的沒入人産,不知其數。
太學生又有詩雲:三分天下二分亡,猶把山河寸寸量。
縱使一丘添一畝,也應不似舊封疆。
又有人作《沁園春》詞雲: 道過江南,泥牆粉壁,右具在前。
述何縣何鄉裡,住何人地,佃何人田。
氣象蕭條,生靈憔悴,經界從來未必然。
惟何甚,為官為己,不把人憐? 思量幾許山川,況土地、分張又百年。
西蜀壥岩,雲迷鳥道;兩淮清野,日警狼煙。
宰相弄權,奸人罔上,誰念幹戈未息肩?掌大地,何須經理,萬取千焉。
似道屢聞太學生譏讪,心中大怒,與禦史陳伯大商議,奏立士籍。
凡科場應舉及免舉人,州縣給曆一道,親書年貌世系及所肆業于曆首,執以赴舉。
過省參對筆迹異同,以防僞濫。
乃密令人四下查訪,凡有詞華文采,能詩善詞者,便疑心他造言生謗,就于參對時尋其過誤,故意黜罷。
由是谄谀進身。
文人喪氣。
時人有詩雲:戎馬掀天動地來,荊襄一路哭聲哀。
平章束手全無策,卻把科場惱秀才。
又有人作《沁園春》詞雲: 士籍令行,條件分明,逐一排連。
問子孫何習? 父兄何業?明經詞賦?右具如前,最是中間,娶妻某氏,試問于妻何與焉?鄉保舉,那堪着押,開口論錢。
祖宗立法于前,又何必、更張萬萬千 算行關改會,限田放籴;生民調瘁,膏血俱--f。
隻有士心,僅存一脈,今又艱難最可憐。
誰作俑?陳伯大附勢專權! 陳伯大收得此詞,獻與似道。
似道密訪其人不得,知是秀才輩所為,乘理宗皇帝晏駕,奏停是年科舉。
自此太學、武學、宗學三處秀才,恨入骨髓。
其中又有一班無恥的,倡率衆人,稱功頌德。
似道欲結好學校,
乃自薦素谙韬略,願往淮揚招兵破賊,為天子保障東南。
理宗大喜,遂封為兩淮制置大使,建節淮揚。
賈似道謝恩辭朝,攜了妻妾賓客,來淮揚赴任。
三日後,密差門下心腹訪問生母胡氏,果然跟個石匠,在廣陵驿東首住居。
訪得親切,回複了似道,似道即差轎馬人夫擺着儀從去迎接。
本衙門聽事官率領人夫,向胡氏磕頭,到把胡氏險些唬倒。
聽事官緻了制使之命,方才心下安穩。
胡氏道:“身既從夫,不可自專。
”急教人去尋石匠回家,對他說了。
石匠也要跟去,胡氏不能阻當,隻得同行。
胡氏乘轎在前,石匠騎馬在後,前呼後擁,來到制使府。
似道請母親進私衙相見,抱頭而哭。
算來母子分散時,似道止三歲,胡氏二十餘歲,到今又三十多年了,方才會面相識,豈不傷感? 似道聞得石匠也跟随到來,不好相見。
即将白金三百兩,差個心腹人伴他往江上興販。
暗地授計,半途中将石匠灌醉,推墜江中,隻将病死回報,胡氏也感傷了一常自此母子團圓,永無牽帶。
似道鎮守淮揚六年,僥幸東南無事。
天子因貴妃思想兄弟,乃欽取似道還朝,加同樞密院事。
此時丁大全罷相,吳潛代之。
那吳潛号履齋,為人豪隽自喜,引進兄弟,俱為顯職。
賈似道忌他位居己上,乃造成飛謠,教宮中小内侍于天子面前歌之。
謠雲:大蜈公,小娛公,盡是人間業毒蟲。
夤緣攀附百蟲叢,若使飛天便食龍。
天子聞得,乃問似道雲:“聞街坊小兒盡歌此謠,主何兇吉?”似道奏道:“謠言皆熒惑星化為小兒,教人間童子歌之。
此乃天意,不可不察。
‘蜈’與‘吳’同,以臣愚見推之,‘大娛公,小娛公’,乃指吳潛兄弟,專權亂國。
若使養成其志,必為朝廷之害。
陛下飛龍在天,故天意以食龍示警。
為今之計,不若罷其相位,另擇賢者居之,可以免咎。
”天子聽信了,即命翰林草制,貶吳潛循州安置,弟兄都削去官職。
似道即代吳潛為右丞相,又差心腹人命循州知州劉宗申,日夜拾摭其短。
吳潛被逼不過,伏毒而死。
此乃似道狠毒處。
卻說蒙古主蒙哥屯合州城下,遣太弟忽必烈,分兵圍鄂州、襄陽一帶,人情洶懼。
樞密院一日間連接了三道告急文書,朝廷大驚,乃以賈似道兼樞密使京湖宣撫大使,進師漢陽,以救鄂州之圍。
似道不敢推辭,隻得拜命。
聞得大學生鄭隆文武兼全,遣人招緻于門下。
鄭隆素知似道奸邪,怕他難與共事,乃具名刺,先獻一詩雲:收拾乾坤一擔擔,上肩容易下肩難。
勸君高着擎天手,多少傍人冷眼看。
這首詩明說似道位高望重,要他虛己下賢,小心做事。
他若見了詩欣然聽納,不枉在他門下走動一番。
誰知似道見詩中有規谏之意,罵為狂生,把詩扯得粉碎,不在話下。
再說賈似道同了門下賓客,文有廖瑩中、趙分如等,武有夏貴、孫虎臣等,精選羽林軍二十萬,器仗铠甲,任意取辦,擇日辭朝出師,真個是威風凜凜,殺氣騰騰。
不一日,來到漢陽駐紮。
此時,蒙古攻城甚急,鄂州将破,似道心膽俱裂,那敢上前?乃與廖瑩中諸人商議,修書一封,密遣心腹人宋京詣蒙古營中,求其退師,情願稱臣納币。
忽必烈不許,似道遣人往複三、四次。
适值蒙古主蒙哥死于合州釣魚山下,太弟忽必烈一心要篡大位,無心戀戰,遂從似道請和,每年納币稱臣奉貢。
兩下約誓已定,遂拔寨北去,奔喪即位。
賈似道打聽得蒙古有事北歸,鄂州圍解,遂将議和稱臣納币之事瞞過不題,上表誇張己功。
隻說蒙古懼己威名,聞風遠遁,使廖瑩中撰為露布,又撰《福華編》,以記鄂州之功。
蒙古差使人來議歲币,似道怕他破壞己事,命軟監于真州地方。
隻要蒙蔽朝廷,那顧失信夷虜?理宗皇帝謂似道有再造之功,下诏褒美,加似道少師,賜予金帛無算,又賜葛嶺周圍田地,以廣其居,母胡氏封兩國夫人。
似道偃然以中興功臣自任,居之不疑。
日夕引歌姬舞妾,于湖上取樂。
四方貢獻,絡繹不絕。
凡門客都布置顯要,或為大郡,掌握兵權。
真個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每年八月八日,似道生辰,作詞頌美者,以數千計。
似道一一親覽,第其高下,一時傳誦謄寫,為之紙貴。
時陸景思《八聲甘州》一詞,稱為絕唱。
詞雲:滿清平世界,慶秋成,看鬥米三錢。
論從來,活國掄功第一,無過豐年。
辦得民間安飽,餘事笑談間。
若問平戎策,微妙難傳。
玉帝要留公住,把西湖一曲,分入林園。
有茶爐丹竈,更有釣魚船。
覺秋風未曾吹着,但砌蘭長倚北堂萱。
千千歲,上天将相。
平地神仙。
其他谄谀之詞,不可盡述。
一日,似道同諸姬在湖上倚樓閑玩,見有二書生,鮮衣羽扇,豐緻翩翩,乘小舟遊湖登岸。
傍一姬低聲贊道:“美哉,二少年!”似道聽得了,便道:“汝願嫁彼二人,當使彼聘汝。
” 此姬惶恐謝罪。
不多時,似道喚集諸姬,令一婢捧盒至前。
似道說道:“适間某姬愛湖上書生,我已為彼受聘矣。
”衆姬不信,啟盒視之,乃某姬之首也,衆姬無不股栗。
其待姬妾慘毒,悉如此類。
又常差人販鹽百般,至臨安發賣。
太學生有詩雲:昨夜江頭長碧波,滿船都載相公鹾。
雖然要作調羹用,未必調羹用許多。
似道又欲行富國強兵之策,禦史陳堯道獻計,要措辦軍饷,便國便民,無如限田之法。
怎叫做限田之法?如今大戶田連阡陌,小民無立錐之地,有田者不耕,欲耕者無田。
宜以官品大小,限其田數。
某等官戶止該田若幹,其民戶止該田若幹。
餘在限外者,或回買,或派買,或官買。
回買者,原系其人所賣,不拘年遠,許其回贖。
派買者,揀殷實人戶,不滿限者派去,要他用價買之。
官買者,官出價買之,名為“公田”,顧人耕種,收租以為軍饷之費。
先行之浙右,候有端緒,然後各路照式舉行。
大率回買、派買的都是下等之田,又要照價抽稅入官;其上等好田,官府自買,又未免虧損原價。
浙中大擾,無不破家者,其時怨聲載道。
太學生又詩雲:胡塵暗日鼓鼙鳴,高卧湖山不出征。
不識咽喉形勢地,公田枉自害蒼生。
賈似道恐其法不行,先将自己浙田萬餘畝入官為公田。
朝中官員要奉承宰相,人人聞風獻産。
翰林院學士徐經孫條具公田之害,似道諷禦史舒有開劾奏罷官。
又有著作郎陳著亦上疏論似道欺君瘠民之罪,似道亦尋事黜之于外。
公田官陳茂濂目擊其非,棄官而去。
又有錢塘人葉李者,字太白,素與似道相知,上書切谏。
似道大怒,黥其面流之于漳州。
自此滿朝鉗口,誰敢道個不字! 似道又立推排打量之法。
何為推排打量之法?假如一人有田若幹,要他契書查勘買賣來曆,及質對四址明白。
若對不來時,即系欺诳,沒入其田。
這便是推排。
又去丈量尺寸,若是有餘,即名隐匿田數,也要沒入,這便是打量。
行了這法,白白的沒入人産,不知其數。
太學生又有詩雲:三分天下二分亡,猶把山河寸寸量。
縱使一丘添一畝,也應不似舊封疆。
又有人作《沁園春》詞雲: 道過江南,泥牆粉壁,右具在前。
述何縣何鄉裡,住何人地,佃何人田。
氣象蕭條,生靈憔悴,經界從來未必然。
惟何甚,為官為己,不把人憐? 思量幾許山川,況土地、分張又百年。
西蜀壥岩,雲迷鳥道;兩淮清野,日警狼煙。
宰相弄權,奸人罔上,誰念幹戈未息肩?掌大地,何須經理,萬取千焉。
似道屢聞太學生譏讪,心中大怒,與禦史陳伯大商議,奏立士籍。
凡科場應舉及免舉人,州縣給曆一道,親書年貌世系及所肆業于曆首,執以赴舉。
過省參對筆迹異同,以防僞濫。
乃密令人四下查訪,凡有詞華文采,能詩善詞者,便疑心他造言生謗,就于參對時尋其過誤,故意黜罷。
由是谄谀進身。
文人喪氣。
時人有詩雲:戎馬掀天動地來,荊襄一路哭聲哀。
平章束手全無策,卻把科場惱秀才。
又有人作《沁園春》詞雲: 士籍令行,條件分明,逐一排連。
問子孫何習? 父兄何業?明經詞賦?右具如前,最是中間,娶妻某氏,試問于妻何與焉?鄉保舉,那堪着押,開口論錢。
祖宗立法于前,又何必、更張萬萬千 算行關改會,限田放籴;生民調瘁,膏血俱--f。
隻有士心,僅存一脈,今又艱難最可憐。
誰作俑?陳伯大附勢專權! 陳伯大收得此詞,獻與似道。
似道密訪其人不得,知是秀才輩所為,乘理宗皇帝晏駕,奏停是年科舉。
自此太學、武學、宗學三處秀才,恨入骨髓。
其中又有一班無恥的,倡率衆人,稱功頌德。
似道欲結好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