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卷 史弘肇龍虎君臣會
關燈
小
中
大
起,惡向膽邊生。
雄威動,風眼圓睜;烈性發,龍眉倒豎。
兩條忿氣,從腳底闆賃到頂門。
心頭一把無明火,高一千丈,按撩不下。
郭部署向前與尚衙内道:“凡人要存仁義,暗室欺心,神目如電。
尊官不可以女色而失正道。
郭威言輕,請尊官上馬若何?”衙内焦躁道:“你是何人?”貴人道:“姓郭,名威,乃是河南府符令公手下大部署。
”衙内說:“各無所轄,焉能管我?左右,為我毆打這厮!”貴人大怒道:“我好意勸你,卻教左右打我,你不識我性!”用左手押住尚衙内,右手就身邊拔出壓衣刀在手,手起刀落,尚衙内性命如何?欲除天下不平事,方顯人間大丈夫。
郭部署路見不平,殺了尚衙内,一行人從都走。
貴人徑來河南府内自首。
符令公出廳,貴人複道:“告令公,郭威殺了欺壓良善之賊,特來請罪。
”符令公問了起末,喝左右取長枷枷了,押下間理院問罪。
怎見得間理院的利害? 古名“廷尉”,亦号“推宮”果然是事不通風,端的底令人喪膽。
龐眉節級,執黃荊伊似牛頭;努目押牢,持鐵索渾如羅刹。
枷分一等,取勘情重情輕;牢眼四方,分别當生當死。
風聲緊急,烏鴉鳴嗓勘官廳;日影參差,綠柳遮籠蕭相廟。
轉頭逢五道,開眼見閻王。
當日,那承吏王琇承了這件公事。
罪人入獄,教獄子拼在廓上,一面勘問。
不多時,符令公鈞自,叫王琇來偏廳上。
令公見王琇,遂分付幾句,又把筆去桌子面上寫四宇。
王瑤看時,乃是:“寬容郭威。
”王琇道:“律有明條,領鈞自。
”今公焦躁,遂轉屏風入府堂去。
王琇急慌唱了喏,悶悶不己,徑回來間房,伏案而睡。
見一條小赤蛇兒,戲于案上。
王琇道:“作怪!”遂趕這蛇。
急趕急走,慢趕慢走;趕到東乙牢,這蛇入牢眼去,走上貴人枷上,入鼻内從七竅中穿過。
王琇看這個貴人時,紅光罩定,紫霧遮身。
理會未下,就間房裡,飒然睡覺。
元來人困後,多是肚中不好了,有那與決不下的事;或是手頭窘迫,憂愁思慮。
故“困”字着個“貧”字,謂之“貧困”。
“愁”字,謂之“愁困”。
“憂”字,謂之“困”。
不成“喜困”、“歡困”。
王琇得了這一夢,肚裡道:“可知符令公教我寬容他,果然好人識好人。
”王琇思量半晌,隻是未有個由頭出脫他。
不知這貴人直有許多颠撲:自幼便沒了親爹,随母嫁潞州常家;後來因事離了河北,築築磕磕,受了萬千不易;甫能得符令公周全,做大部署,又去閑管事,惹這場橫禍。
至夜,居民遺漏。
王琇眉頭一縱,計從心上來。
隻就當夜,教這貴人出牢獄。
當時王琇思量出甚計來?正是:袖中伸出拿雲手,提起天羅地網人。
當夜黃昏後,忽居民遺漏。
王琇急去禀令公,要就熱亂裡放了這貴人,隻做因火獄中走了。
令公大喜!元來令公日間己寫下書,隻要做道理放他,遂付書與王琇。
王琇接了書,來獄中疏了貴人戴的枷;拿頂頭巾,教貴人裹了;把持令公的書與貴人。
分付道:“令公教你去汗京見劉太尉,可便去,不宣遲。
”貴人得放出,火尚未滅。
趁那撩亂之際,急走去部署房裡,收拾些錢物,當夜迤逦奔那汗京開封府路上來。
不則一日,到開封府,讨了安歇處。
明日早,徑往殿間衙門候候下書。
等候良久,劉太尉朝殿而回。
隻見:青涼傘招颭如雲,馬領下珠纓拂火。
乃是侍衛親軍、左金吾衛、上将軍、殿前都指揮使劉知遠。
貴人走向前,應聲喏,覆道:“西京符令公有書拜呈,乞賜台覽。
”劉太尉教人接了書,陷人衙。
劉大尉拆開書看了,教下書人來廳前參拜了。
劉太尉見郭威生得清秀,是個發迹的人,留在帳前作牙将使喚,郭威拜謝訖。
自後過來得數日,劉太尉因操軍回衙,打從桑維翰丞相府前過。
是日,桑維翰與夫人在看街裡,觀看往來軍民。
劉知遠頭踏,約有一百餘人,真是威嚴可畏。
夫人看着桑維翰道:“相公見否?”桑維翰道:“此是劉太尉”。
夫人說:“此人威嚴若此,想官大似相公。
”桑維翰笑曰:“此一武夫耳,何足道哉?看我呼至簾前,使此人鞠躬聽命。
”夫人道:“果如是,妄當奉勸;如不應其言,相公當勸妄一杯酒。
”桑維翰即時令左右呼召劉太尉,又令人安靴在簾裡,傳鈞自趕上劉太尉,取覆道:“相公呼召太尉。
”劉知遠随即到府前下馬,至堂下躬身應喏。
正是:直饒百萬将軍費,也須堂下拜靴尖。
劉太尉在堂下俟候,擔閣了半日,不聞鈞自。
桑維翰與夫人飲酒,忘了發付,又沒人敢去察覆。
到晚,劉太尉隻得且歸,到衙内焦躁道:“大丈夫功名,自以弓馬得之,今反被腐懦相侮。
”到明日五更,至朝見處,見桑維翰下馬,入閣子裡去。
劉知遠心中大怒:“昨日侮我,教我看靴尖唱喏,今日有何面目相見?”因此懷忿,在朝見處,有犯桑維翰,晉帝遂令劉知遠出鎮太原府。
那裡是劉知遠出鎮太原府?則是那史弘肇合當出來,發迹變泰!正是:特意種花栽不活,等閑攜酒卻成歡。
劉知遠出鎮太原府為節度使,日下朝辭出國門。
擇了日,進發赴任。
劉太尉先同帳下官屬,帶行親随起發,前往太原府。
留郭牙将在後,管押鈞眷。
行李擔仗,當日起發。
朱旗颭颭,彩幟飄飄。
帶行軍卒,人人腰跨劍和刀;将佐親随,個個腕懸鞭與簡。
晨雞蹄後,束裝曉别孤村;紅日斜時,策馬暮登高嶺。
經野市,過溪橋;歇郵亭,宿旅驿。
早起看浮雲陷曉翠,晚些見落日伴殘霞。
指那萬水幹山,迤逦前進。
劉知遠方行得一程,見一所大林: 幹聳幹尋,根盤百裡。
掩映綠陰似障,搓牙怪木如龍。
下長靈芝,上巢彩風。
柔條微動,生四野寒風;嫩葉初開,鋪半天雲影。
闊遮十裡地,高拂九霄雲。
劉太尉方欲持過,隻見前面走出一隊人馬,攔住路。
劉太尉吃一驚,将為道是強人,卻持教手下将佐安排去抵敵。
隻見衆人擺列在前,齊唱一聲喏。
為首一人禀複道:“侍衛司差軍校史弘肇,帶領軍兵,接太尉節使上太原府。
”劉知遠見史弘肇生得英雄,遂留在手下為牙将。
史弘肇不則一日,随太尉到太原府。
後面鈞眷到,史弘肇見了郭牙将,撲翻身體便拜。
兄弟兩人再厮見,又都遭際劉太尉,兩人為左右牙将。
後因契丹滅了石晉,劉太尉起兵入汗,史、郭二人為先鋒,驅除契丹,代晉家做了皇帝,國号後漢。
史弘肇自此直發迹,做到單、滑、宋、汴四鎮令公。
富貴榮華,不可盡述。
碧油幢擁,皂纛旗開。
壯士攜鞭,佳人捧扇。
冬眠紅錦帳,夏卧碧紗廚。
兩行紅袖引,一對美人扶。
這話本是京師老郎流傳。
若按歐陽文忠公所編的《五代史》正傳上載道:粱末調民,七戶出一兵。
弘肇為兵,隸開道指揮,選為禁軍,漢高祖典禁軍為軍校。
其後漢高祖鎮太原,使将武節左右指揮,領雷州刺史。
以功拜忠武軍節度使,侍衛步軍都指揮使。
再遷侍衛親軍馬步軍都指揮使,領歸德軍節度使,同中書門下乎章事。
後拜中書令。
周太祖郭威即位之日,弘肇己死,追封鄭王。
詩曰: 結交須結英與豪,勸君君莫結兒女曹。
英豪際會皆有用,兒女柔脆空煩勞。
雄威動,風眼圓睜;烈性發,龍眉倒豎。
兩條忿氣,從腳底闆賃到頂門。
心頭一把無明火,高一千丈,按撩不下。
郭部署向前與尚衙内道:“凡人要存仁義,暗室欺心,神目如電。
尊官不可以女色而失正道。
郭威言輕,請尊官上馬若何?”衙内焦躁道:“你是何人?”貴人道:“姓郭,名威,乃是河南府符令公手下大部署。
”衙内說:“各無所轄,焉能管我?左右,為我毆打這厮!”貴人大怒道:“我好意勸你,卻教左右打我,你不識我性!”用左手押住尚衙内,右手就身邊拔出壓衣刀在手,手起刀落,尚衙内性命如何?欲除天下不平事,方顯人間大丈夫。
郭部署路見不平,殺了尚衙内,一行人從都走。
貴人徑來河南府内自首。
符令公出廳,貴人複道:“告令公,郭威殺了欺壓良善之賊,特來請罪。
”符令公問了起末,喝左右取長枷枷了,押下間理院問罪。
怎見得間理院的利害? 古名“廷尉”,亦号“推宮”果然是事不通風,端的底令人喪膽。
龐眉節級,執黃荊伊似牛頭;努目押牢,持鐵索渾如羅刹。
枷分一等,取勘情重情輕;牢眼四方,分别當生當死。
風聲緊急,烏鴉鳴嗓勘官廳;日影參差,綠柳遮籠蕭相廟。
轉頭逢五道,開眼見閻王。
當日,那承吏王琇承了這件公事。
罪人入獄,教獄子拼在廓上,一面勘問。
不多時,符令公鈞自,叫王琇來偏廳上。
令公見王琇,遂分付幾句,又把筆去桌子面上寫四宇。
王瑤看時,乃是:“寬容郭威。
”王琇道:“律有明條,領鈞自。
”今公焦躁,遂轉屏風入府堂去。
王琇急慌唱了喏,悶悶不己,徑回來間房,伏案而睡。
見一條小赤蛇兒,戲于案上。
王琇道:“作怪!”遂趕這蛇。
急趕急走,慢趕慢走;趕到東乙牢,這蛇入牢眼去,走上貴人枷上,入鼻内從七竅中穿過。
王琇看這個貴人時,紅光罩定,紫霧遮身。
理會未下,就間房裡,飒然睡覺。
元來人困後,多是肚中不好了,有那與決不下的事;或是手頭窘迫,憂愁思慮。
故“困”字着個“貧”字,謂之“貧困”。
“愁”字,謂之“愁困”。
“憂”字,謂之“困”。
不成“喜困”、“歡困”。
王琇得了這一夢,肚裡道:“可知符令公教我寬容他,果然好人識好人。
”王琇思量半晌,隻是未有個由頭出脫他。
不知這貴人直有許多颠撲:自幼便沒了親爹,随母嫁潞州常家;後來因事離了河北,築築磕磕,受了萬千不易;甫能得符令公周全,做大部署,又去閑管事,惹這場橫禍。
至夜,居民遺漏。
王琇眉頭一縱,計從心上來。
隻就當夜,教這貴人出牢獄。
當時王琇思量出甚計來?正是:袖中伸出拿雲手,提起天羅地網人。
當夜黃昏後,忽居民遺漏。
王琇急去禀令公,要就熱亂裡放了這貴人,隻做因火獄中走了。
令公大喜!元來令公日間己寫下書,隻要做道理放他,遂付書與王琇。
王琇接了書,來獄中疏了貴人戴的枷;拿頂頭巾,教貴人裹了;把持令公的書與貴人。
分付道:“令公教你去汗京見劉太尉,可便去,不宣遲。
”貴人得放出,火尚未滅。
趁那撩亂之際,急走去部署房裡,收拾些錢物,當夜迤逦奔那汗京開封府路上來。
不則一日,到開封府,讨了安歇處。
明日早,徑往殿間衙門候候下書。
等候良久,劉太尉朝殿而回。
隻見:青涼傘招颭如雲,馬領下珠纓拂火。
乃是侍衛親軍、左金吾衛、上将軍、殿前都指揮使劉知遠。
貴人走向前,應聲喏,覆道:“西京符令公有書拜呈,乞賜台覽。
”劉太尉教人接了書,陷人衙。
劉大尉拆開書看了,教下書人來廳前參拜了。
劉太尉見郭威生得清秀,是個發迹的人,留在帳前作牙将使喚,郭威拜謝訖。
自後過來得數日,劉太尉因操軍回衙,打從桑維翰丞相府前過。
是日,桑維翰與夫人在看街裡,觀看往來軍民。
劉知遠頭踏,約有一百餘人,真是威嚴可畏。
夫人看着桑維翰道:“相公見否?”桑維翰道:“此是劉太尉”。
夫人說:“此人威嚴若此,想官大似相公。
”桑維翰笑曰:“此一武夫耳,何足道哉?看我呼至簾前,使此人鞠躬聽命。
”夫人道:“果如是,妄當奉勸;如不應其言,相公當勸妄一杯酒。
”桑維翰即時令左右呼召劉太尉,又令人安靴在簾裡,傳鈞自趕上劉太尉,取覆道:“相公呼召太尉。
”劉知遠随即到府前下馬,至堂下躬身應喏。
正是:直饒百萬将軍費,也須堂下拜靴尖。
劉太尉在堂下俟候,擔閣了半日,不聞鈞自。
桑維翰與夫人飲酒,忘了發付,又沒人敢去察覆。
到晚,劉太尉隻得且歸,到衙内焦躁道:“大丈夫功名,自以弓馬得之,今反被腐懦相侮。
”到明日五更,至朝見處,見桑維翰下馬,入閣子裡去。
劉知遠心中大怒:“昨日侮我,教我看靴尖唱喏,今日有何面目相見?”因此懷忿,在朝見處,有犯桑維翰,晉帝遂令劉知遠出鎮太原府。
那裡是劉知遠出鎮太原府?則是那史弘肇合當出來,發迹變泰!正是:特意種花栽不活,等閑攜酒卻成歡。
劉知遠出鎮太原府為節度使,日下朝辭出國門。
擇了日,進發赴任。
劉太尉先同帳下官屬,帶行親随起發,前往太原府。
留郭牙将在後,管押鈞眷。
行李擔仗,當日起發。
朱旗颭颭,彩幟飄飄。
帶行軍卒,人人腰跨劍和刀;将佐親随,個個腕懸鞭與簡。
晨雞蹄後,束裝曉别孤村;紅日斜時,策馬暮登高嶺。
經野市,過溪橋;歇郵亭,宿旅驿。
早起看浮雲陷曉翠,晚些見落日伴殘霞。
指那萬水幹山,迤逦前進。
劉知遠方行得一程,見一所大林: 幹聳幹尋,根盤百裡。
掩映綠陰似障,搓牙怪木如龍。
下長靈芝,上巢彩風。
柔條微動,生四野寒風;嫩葉初開,鋪半天雲影。
闊遮十裡地,高拂九霄雲。
劉太尉方欲持過,隻見前面走出一隊人馬,攔住路。
劉太尉吃一驚,将為道是強人,卻持教手下将佐安排去抵敵。
隻見衆人擺列在前,齊唱一聲喏。
為首一人禀複道:“侍衛司差軍校史弘肇,帶領軍兵,接太尉節使上太原府。
”劉知遠見史弘肇生得英雄,遂留在手下為牙将。
史弘肇不則一日,随太尉到太原府。
後面鈞眷到,史弘肇見了郭牙将,撲翻身體便拜。
兄弟兩人再厮見,又都遭際劉太尉,兩人為左右牙将。
後因契丹滅了石晉,劉太尉起兵入汗,史、郭二人為先鋒,驅除契丹,代晉家做了皇帝,國号後漢。
史弘肇自此直發迹,做到單、滑、宋、汴四鎮令公。
富貴榮華,不可盡述。
碧油幢擁,皂纛旗開。
壯士攜鞭,佳人捧扇。
冬眠紅錦帳,夏卧碧紗廚。
兩行紅袖引,一對美人扶。
這話本是京師老郎流傳。
若按歐陽文忠公所編的《五代史》正傳上載道:粱末調民,七戶出一兵。
弘肇為兵,隸開道指揮,選為禁軍,漢高祖典禁軍為軍校。
其後漢高祖鎮太原,使将武節左右指揮,領雷州刺史。
以功拜忠武軍節度使,侍衛步軍都指揮使。
再遷侍衛親軍馬步軍都指揮使,領歸德軍節度使,同中書門下乎章事。
後拜中書令。
周太祖郭威即位之日,弘肇己死,追封鄭王。
詩曰: 結交須結英與豪,勸君君莫結兒女曹。
英豪際會皆有用,兒女柔脆空煩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