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關燈
小
中
大
村人來吃喝。
不怕,他金俊武有的是糧食! 金家灣這面許多家戶都在替金老太太的喪事碾米磨面。
光輝家的院子裡,五六個人在殺豬宰羊。
從米家鎮請來的陰陽先生,正在金俊海家做紙火。
金波他媽忙着一天五頓飯侍候這位“聖人”,他們家的炕上和箱蓋上,擺滿紙糊的房子、院落、碾磨、課幡、引魂幡和童男童女。
與此同時,在金家祖墳那裡,打墓人掘開了金先生的墳堆,把先生的骨骸裝進一個小木棺裡中,準備和老太太合葬。
金老太太裝穿好七八身綢緞壽衣後,便入了早年間做好的镂花柏木棺中。
棺木停放在院子搭起的靈棚裡。
長明燈從屋裡移出,放在棺木前。
靈案上擺滿供果和一頭褪洗得白白胖胖的整豬,一隻活公雞綁住瓜子,擱在棺木之上。
棺木兩邊的長條凳上,老太太的直系親屬輪流坐着守靈。
吊唁的人川流不息。
親戚們過一會就輪着來一批,跪在靈棚前唱歌一般哭訴一番,但真正流眼淚的是少數人。
哭得最傷心的是大媳婦張桂蘭——她多半借此哭自己的命運。
前來吊唁的村民隻是送點香火,燒燒紙;輩數小的跪下磕兩個頭。
入葬的前一天,親戚、金家全族的大人娃娃和所有被邀請的賓客,從早到晚一直不斷地輪流吃兩頓非吃不可的飯。
第一頓是合烙油糕;第二頓是“八碗”和燒酒。
隔壁金光亮弟兄三家的窯洞全都擺滿了宴席。
下午,雇用的一班吹鼓手來了——進村以後,先放了一聲铳炮。
所有的孝子都到村頭去跪迎五個穿開花破棉襖的樂人。
夜幕一降臨,隆重的撒路燈儀式開始。
吹鼓手前面引路,孝子們一律身穿白孝衣,頭戴白孝帽,手拄哭喪棒,真假哭聲響成一片;他們跟在吹鼓手後面,從金俊武家的院門裡出來,沿着哭咽河邊的小路,向金家祖墳那裡走去。
許多人手裡都拿着白面捏成的燈盞,走一段,便往右邊的雪地上放一盞,并且随手抛撒着紙錢。
返回來時,又向路的另一邊間隔擱置面燈。
入夜,雪地上的路燈如同流螢一般閃閃爍爍,其陣勢蔚為壯觀。
雙水村的老人們紛紛羨慕地議論感歎:金老太太生了個真孝子,把喪事辦得多體面啊! 第二天大出殡以前,又進行了著名的“遊食上祭”儀式。
全體男女孝子,手拄哭喪棒,披麻戴孝在老太太靈前間隔按輩數跪成方陣。
仍然由吹鼓手領路,後跟兩個三指托供果盤的村民,在孝子們的方陣中繞着穿行。
托盤人為田五和一隊原會計田平娃。
這兩個人左手舉盤,右手拿着白毛巾,邁着扭秧歌一般的步伐,輕巧地走着,象是在表演一個節目。
接下來是“商話”。
一般說來,這是孝子們最心驚的一個關口。
這實際上意味着老人能不能順利入土。
所謂“商話”,就是由死者娘家的人審問孝子們在老人生前是否對她孝順;或者她死後的葬禮是否得到盡心操辦?這時候,死者娘家門上來的人,哪怕是三歲娃娃,在孝子面前都是權威人士,象君主立憲國的皇室成員,神聖不可侵犯。
如果他們中任何一個人從中作梗,孝子們就别想讓老人入土! 現在,俊武兩個七十來歲的老舅舅盤腿坐在炕頭,身後是其他小輩的“皇室成員”,一個個都不由自主擺出高高在上的架式。
金俊武領頭跪在炕欄下的腳地上。
他身後跪着自己的妻子李玉玲和大嫂張桂蘭。
按下來是金強和俊武兩個上學的兒女。
其他孝子們從腳地上一直跪到了門外的院子裡。
其陣勢真有點象群臣跪拜新登基的皇上。
俊武先概要地向娘舅家的人彙報了他們生前照顧老人的情況,其中當然也有一些必要的檢讨。
接着,他又詳細叙說這次是如何操辦母親喪事的。
最後,他請求舅舅們提出意見;如有不滿足,他将盡力彌補缺憾。
接下來,孝子們就斂聲屏氣,等待娘舅家的質詢了。
在這種情況下,死者娘家的人多少總要提點意見,向孝子們發難:俗稱“抖虧欠”。
為首的大舅莊嚴地盤腿坐在炕頭,搭拉着松馳的眼皮,象老法官一般沉吟着說:“其它嘛,也就不說了。
我姐和我姐夫東拉河一道溝誰不知道他們的好名聲?如今,他們入土合葬,你們為什麼不給他們做個道場,讓禮生來唱唱禮呢?” 所有孝子們的心都在咚咚跳着,他們想不到這老家夥竟提出了如此高的要求。
俊武的媳婦李玉玲頭叩在地上,心裡罵道:“老不死的東西!看你死了還耍個什麼花子!”俊武給大舅磕了三頭,回話說:“本該按你老說的這樣做,隻是咱們周圍請不下和尚道士,要做道場,隻能到白雲山去請禮生,但路太遠,還不知人家來不來……” 他大舅合住眼一言不發——這等于拒絕了外甥的理由。
事情眼看着陷入了僵局。
這
不怕,他金俊武有的是糧食! 金家灣這面許多家戶都在替金老太太的喪事碾米磨面。
光輝家的院子裡,五六個人在殺豬宰羊。
從米家鎮請來的陰陽先生,正在金俊海家做紙火。
金波他媽忙着一天五頓飯侍候這位“聖人”,他們家的炕上和箱蓋上,擺滿紙糊的房子、院落、碾磨、課幡、引魂幡和童男童女。
與此同時,在金家祖墳那裡,打墓人掘開了金先生的墳堆,把先生的骨骸裝進一個小木棺裡中,準備和老太太合葬。
金老太太裝穿好七八身綢緞壽衣後,便入了早年間做好的镂花柏木棺中。
棺木停放在院子搭起的靈棚裡。
長明燈從屋裡移出,放在棺木前。
靈案上擺滿供果和一頭褪洗得白白胖胖的整豬,一隻活公雞綁住瓜子,擱在棺木之上。
棺木兩邊的長條凳上,老太太的直系親屬輪流坐着守靈。
吊唁的人川流不息。
親戚們過一會就輪着來一批,跪在靈棚前唱歌一般哭訴一番,但真正流眼淚的是少數人。
哭得最傷心的是大媳婦張桂蘭——她多半借此哭自己的命運。
前來吊唁的村民隻是送點香火,燒燒紙;輩數小的跪下磕兩個頭。
入葬的前一天,親戚、金家全族的大人娃娃和所有被邀請的賓客,從早到晚一直不斷地輪流吃兩頓非吃不可的飯。
第一頓是合烙油糕;第二頓是“八碗”和燒酒。
隔壁金光亮弟兄三家的窯洞全都擺滿了宴席。
下午,雇用的一班吹鼓手來了——進村以後,先放了一聲铳炮。
所有的孝子都到村頭去跪迎五個穿開花破棉襖的樂人。
夜幕一降臨,隆重的撒路燈儀式開始。
吹鼓手前面引路,孝子們一律身穿白孝衣,頭戴白孝帽,手拄哭喪棒,真假哭聲響成一片;他們跟在吹鼓手後面,從金俊武家的院門裡出來,沿着哭咽河邊的小路,向金家祖墳那裡走去。
許多人手裡都拿着白面捏成的燈盞,走一段,便往右邊的雪地上放一盞,并且随手抛撒着紙錢。
返回來時,又向路的另一邊間隔擱置面燈。
入夜,雪地上的路燈如同流螢一般閃閃爍爍,其陣勢蔚為壯觀。
雙水村的老人們紛紛羨慕地議論感歎:金老太太生了個真孝子,把喪事辦得多體面啊! 第二天大出殡以前,又進行了著名的“遊食上祭”儀式。
全體男女孝子,手拄哭喪棒,披麻戴孝在老太太靈前間隔按輩數跪成方陣。
仍然由吹鼓手領路,後跟兩個三指托供果盤的村民,在孝子們的方陣中繞着穿行。
托盤人為田五和一隊原會計田平娃。
這兩個人左手舉盤,右手拿着白毛巾,邁着扭秧歌一般的步伐,輕巧地走着,象是在表演一個節目。
接下來是“商話”。
一般說來,這是孝子們最心驚的一個關口。
這實際上意味着老人能不能順利入土。
所謂“商話”,就是由死者娘家的人審問孝子們在老人生前是否對她孝順;或者她死後的葬禮是否得到盡心操辦?這時候,死者娘家門上來的人,哪怕是三歲娃娃,在孝子面前都是權威人士,象君主立憲國的皇室成員,神聖不可侵犯。
如果他們中任何一個人從中作梗,孝子們就别想讓老人入土! 現在,俊武兩個七十來歲的老舅舅盤腿坐在炕頭,身後是其他小輩的“皇室成員”,一個個都不由自主擺出高高在上的架式。
金俊武領頭跪在炕欄下的腳地上。
他身後跪着自己的妻子李玉玲和大嫂張桂蘭。
按下來是金強和俊武兩個上學的兒女。
其他孝子們從腳地上一直跪到了門外的院子裡。
其陣勢真有點象群臣跪拜新登基的皇上。
俊武先概要地向娘舅家的人彙報了他們生前照顧老人的情況,其中當然也有一些必要的檢讨。
接着,他又詳細叙說這次是如何操辦母親喪事的。
最後,他請求舅舅們提出意見;如有不滿足,他将盡力彌補缺憾。
接下來,孝子們就斂聲屏氣,等待娘舅家的質詢了。
在這種情況下,死者娘家的人多少總要提點意見,向孝子們發難:俗稱“抖虧欠”。
為首的大舅莊嚴地盤腿坐在炕頭,搭拉着松馳的眼皮,象老法官一般沉吟着說:“其它嘛,也就不說了。
我姐和我姐夫東拉河一道溝誰不知道他們的好名聲?如今,他們入土合葬,你們為什麼不給他們做個道場,讓禮生來唱唱禮呢?” 所有孝子們的心都在咚咚跳着,他們想不到這老家夥竟提出了如此高的要求。
俊武的媳婦李玉玲頭叩在地上,心裡罵道:“老不死的東西!看你死了還耍個什麼花子!”俊武給大舅磕了三頭,回話說:“本該按你老說的這樣做,隻是咱們周圍請不下和尚道士,要做道場,隻能到白雲山去請禮生,但路太遠,還不知人家來不來……” 他大舅合住眼一言不發——這等于拒絕了外甥的理由。
事情眼看着陷入了僵局。
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