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一方之強
關燈
小
中
大
皮袍。
頭上照例戴一頂入門不脫垂邊醬色舊呢帽,而呢帽裡面還用一條手絹包着頭,這可以說頭上是雙重保護,而下面呢,卻是赤了雙腳,踏着一雙新草鞋。
他手上捧了一疊紅紙帖,口裡叫着&ldquo保長&rdquo,徑直向裡面走來。
亞英想這又是新鮮,且看看是什麼玩意。
立刻聽到宗保長笑了出來,連道:&ldquo王老闆,你來得正好,你來得正好。
我帶你來請教我老師。
&rdquo說着,把那個老頭直引到亞英面前來。
亞英站起來讓坐時,宗保長道:&ldquo區先生,不要客氣,我正要向你請教哩。
&rdquo那王老闆手捧着紅紙帖兒連連地拱了幾下手道:&ldquo請教,請教!&rdquo亞英笑着望了宗保長道:&ldquo貴地方上的事情,我可百分之百的外行。
&rdquo宗保長拉了亞英的手坐下,又遞上一支紙煙,然後笑道:&ldquo不是區先生來了,我硬是不曉得怎樣下筆咯。
這個月十六日,是我祖老太太一百歲生日,地方上一班朋友,硬要替我熱鬧一下,我朗格都辭不脫。
&rdquo亞英不由把身子向上升了一升,問道:&ldquo一百歲,那應當熱鬧一下子呀。
這是陪都的人瑞,不但朋友們要熱鬧一下子,而且還應當呈請政府給獎呢。
&rdquo宗保長道:&ldquo不對頭,要是我祖老太太還活在世上,那還用說,自然要向政府請獎。
他們是替我老太太作陰壽,為啥子要作陰壽呢?我這位祖母二十多歲守寡,守到七十歲,硬是苦了一輩子,朋友說趁她老人家這一百歲的日子,請請菩薩,念一堂經,讓她早升天界。
我想,我現在混得有一碗飯吃,也是這位過世的祖母保佑的,她在世的日子很喜歡我,等我長大成人,她又去世了。
我沒得機會盡我的孝心,如今給她作個百歲陰壽也好,我這樣一點頭,朋友們就駕試起來羅。
這位王老闆,是前面這條街上的甲長,他就最熱心。
&rdquo 亞英聽了他這番解釋,已知他和祖母辦一百歲陰壽是怎麼回事,便笑道:&ldquo那算我趕到了這場熱鬧,到那天我一定前來拜賀。
&rdquo宗保長笑道:&ldquo我先請教了再說,他們都教我下請帖,我說那要不得,作陰壽究竟和作陽壽不同。
去年年底,我自己就作過一次生日,還不到一年,又來一趟,那有點招搖。
我辦這件事是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鈎,我就隻下一張知單。
知單是預備了,硬是一句也不說明,那又不妥當,别個曉得啥子事請客?所以我想在這知單前面寫上幾句話,區先生請教請教。
&rdquo說着又遞了一支煙過來。
亞英自也不便推卻,笑道:&ldquo這也是酬世錦囊上所找不到的例子,好在宗保長剛才和我所說的那段話,理由就很充足,就把這段話寫在知單前面就是。
&rdquo宗保長聽這話,表示着很得意,向王甲長笑道:&ldquo我就說過,我那個辦法要得,果然如此,快拿筆硯來。
&rdquo他突然昂起頭來,在人叢中喊叫了出去。
幺師随聲捧着筆硯來。
原來那兩個長衣人和一個短衣人,也跟着過來。
短衣人笑道:宗保長,請不請我們吃酒?宗保長把口角裡銜的短旱煙袋,取了出來,指着他道:&ldquo你們三位嗎,隻要在公事上少和我扯兩回拐,我的私事倒是不敢煩勞大駕咯。
&rdquo那短衣人抱着拳頭就連連拱了幾下,笑着說:&ldquo言重,言重。
&rdquo 宗保長對于這三個人,似乎有些感到興趣,雖是和亞英正有要事商量,他還是抽出身子來和他們辦交涉。
因道:我并不是說笑話,在這地面上為公家服務,公事要大家幫忙,私事也要大家幫忙,大家在私交上盡管對我很好,公事上讓我脫不得手&hellip&hellip他說話,一句的聲浪比一句高,說到這裡,已經是透着一點生氣的樣子。
三人中一個年紀大些的攔着笑道:&ldquo就是就是,都照宗保長辦,請過來我和你說。
&rdquo宗保長繃了臉道:&ldquo咬啥子耳朵,别個不曉得,說是開包袱①。
&rdquo他說是說了,可是人依然走了過去。
這次不在茶館裡說話,到街上一同轉進一條冷巷子裡去了。
①開包袱:川語,行賄之意。
亞英這就想到,别看他僅僅是作了個保長,在這幾條街上施展得開的,那還隻有他。
為作陰壽而請酒受賀,在中國社會上,雖有這個可笑的習慣,但必須風氣極閉塞的地方才會存在,這不過是打秋風。
至于繁華開通地面,打秋風的辦法有的是,借做陰壽為名的,卻漸漸地少了。
而宗保長呢,新之舊之,左之右之,盡可随便。
他心裡這樣想着,臉上就不住發出微笑。
王甲長看了,宗保長已經走遠,便低聲笑道:&ldquo區先生,你說這件事笑人嗎?&rdquo亞英笑了笑。
王甲長道:&ldquo這件事瞞上不瞞下,說明了也不生啥子關系。
你想嗎,在保甲上作事,這條身子就賣給公家了。
由早晨到天黑,沒得一下子空,有時天不亮就要起來,這樣的忙,你說自己的生活,朗格管得過來,為公家作事,就要在公家打點主意過生活,這是天公地道的事嗎!所以一年之内,我們總要想點辦法。
宗保長自己還年輕,自己剛作生日,他又沒得老太爺老太太,我們想來想去,沒得相因的法子,隻有把他祖老太太請出來作陰壽。
好在大家明白,就是這麼回事,作陰壽作陽壽,那是個名堂,不生關系。
&rdquo 亞英看這位王老闆,手不住摸理着胡子說話,分明是他對于他們的地位表示着一分得意,因笑道:&ldquo當一名保長,在地面上無異當了一個小縣官,你說對不對?&rdquo王甲長道:&ldquo朗格不是。
你看那三個和宗保長辦交涉的人,就不容易得到他一句話。
若是得了他一句話,那就要省好多事了。
本來他們三家鋪子,要推三個人出來,隻要保長肯和他擔一點擔子,三家出一個人就要得了。
你看,這一句話要值多少錢嗎?&rdquo亞英點點頭道:&ldquo保長自然有這種權利,但是果然答應少出兩個人,又豈不耽誤了公事?&rdquo王甲長将右手伸在嘴巴上向下一抹,齊根理了一下胡子,表示着他那分得意。
這就笑道:&ldquo公事也不是定價不二的事情。
俗言道,保甲長到門,不是要錢,就是要人。
要好多,出好多,老百姓朗格擔待得起?出錢出人,根本就有個折頭,譬如說,要出一百個人,我們保甲上就說要兩百個人,根本就可以還價。
&rdquo亞英笑道:&ldquo那麼,要錢呢。
&rdquo王甲長笑道:&ldquo還不是一樣?我想這一類的事情,區先生你不會不曉得,你不過故意這樣問就是了。
&rdquo亞英笑道:&ldquo曉是曉得一點,不過我想這一類的事情,應該出在鄉下,不會出在這戰時的重慶。
&rdquo 王甲長隻說了句&ldquo城裡比鄉下好得多&rdquo,便擡眼看到宗保長笑嘻嘻地走了過來,就把話停止了。
和他商量事情的人,已走了兩個,隻有那個年紀大些的随着走過來。
那人向王甲長笑道:&ldquo十五這天的酒席,我去找人來包做,一定要比别個做的相因。
&rdquo王甲長冷眼看了他一下,淡淡的道:&ldquo你把你自己的事辦好了再說吧。
&rdquo那個笑着連連地點了頭道:&ldquo辦好了,辦好了,都是自己人,有啥子辦不好。
&rdquo王甲長道:&ldquo你找人來談談嗎?大概要三十桌到四十桌,沒有見過場面的人,你不是駕試。
&rdquo那人連說&ldquo曉得曉得&rdquo。
宗保長一面坐下,一面望了他道:&ldquo不用再說了,我給你負責就是。
&rdquo他看了宗保長的眼色,便不多言,笑着點頭而去。
亞英想着,别看宗保長這地位低小得可憐,坐在這茶館裡,真也有頤指氣使的樂趣。
來打聽黃青萍的下落,沒有得着什麼結果,倒是看到了不少的保甲長老爺派頭。
于是就取着拿來的筆硯,替他寫了一張為&ldquo祖妣作百歲陰壽小啟&rdquo的草稿。
并請他别忙填上紅紙貼上去,最好還是請教一兩位社會上的老前輩再作定妥。
宗保長坐在桌子邊,看到亞英拿起筆來,文不加點的,絲毫沒猶豫,就把這小啟寫完。
寫完了,亞英站起來,握住宗保長的手道:&ldquo我看這樣子,茶錢是付不出去了,我也不必客氣。
你是忙,我不必打攪了。
你可不
頭上照例戴一頂入門不脫垂邊醬色舊呢帽,而呢帽裡面還用一條手絹包着頭,這可以說頭上是雙重保護,而下面呢,卻是赤了雙腳,踏着一雙新草鞋。
他手上捧了一疊紅紙帖,口裡叫着&ldquo保長&rdquo,徑直向裡面走來。
亞英想這又是新鮮,且看看是什麼玩意。
立刻聽到宗保長笑了出來,連道:&ldquo王老闆,你來得正好,你來得正好。
我帶你來請教我老師。
&rdquo說着,把那個老頭直引到亞英面前來。
亞英站起來讓坐時,宗保長道:&ldquo區先生,不要客氣,我正要向你請教哩。
&rdquo那王老闆手捧着紅紙帖兒連連地拱了幾下手道:&ldquo請教,請教!&rdquo亞英笑着望了宗保長道:&ldquo貴地方上的事情,我可百分之百的外行。
&rdquo宗保長拉了亞英的手坐下,又遞上一支紙煙,然後笑道:&ldquo不是區先生來了,我硬是不曉得怎樣下筆咯。
這個月十六日,是我祖老太太一百歲生日,地方上一班朋友,硬要替我熱鬧一下,我朗格都辭不脫。
&rdquo亞英不由把身子向上升了一升,問道:&ldquo一百歲,那應當熱鬧一下子呀。
這是陪都的人瑞,不但朋友們要熱鬧一下子,而且還應當呈請政府給獎呢。
&rdquo宗保長道:&ldquo不對頭,要是我祖老太太還活在世上,那還用說,自然要向政府請獎。
他們是替我老太太作陰壽,為啥子要作陰壽呢?我這位祖母二十多歲守寡,守到七十歲,硬是苦了一輩子,朋友說趁她老人家這一百歲的日子,請請菩薩,念一堂經,讓她早升天界。
我想,我現在混得有一碗飯吃,也是這位過世的祖母保佑的,她在世的日子很喜歡我,等我長大成人,她又去世了。
我沒得機會盡我的孝心,如今給她作個百歲陰壽也好,我這樣一點頭,朋友們就駕試起來羅。
這位王老闆,是前面這條街上的甲長,他就最熱心。
&rdquo 亞英聽了他這番解釋,已知他和祖母辦一百歲陰壽是怎麼回事,便笑道:&ldquo那算我趕到了這場熱鬧,到那天我一定前來拜賀。
&rdquo宗保長笑道:&ldquo我先請教了再說,他們都教我下請帖,我說那要不得,作陰壽究竟和作陽壽不同。
去年年底,我自己就作過一次生日,還不到一年,又來一趟,那有點招搖。
我辦這件事是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鈎,我就隻下一張知單。
知單是預備了,硬是一句也不說明,那又不妥當,别個曉得啥子事請客?所以我想在這知單前面寫上幾句話,區先生請教請教。
&rdquo說着又遞了一支煙過來。
亞英自也不便推卻,笑道:&ldquo這也是酬世錦囊上所找不到的例子,好在宗保長剛才和我所說的那段話,理由就很充足,就把這段話寫在知單前面就是。
&rdquo宗保長聽這話,表示着很得意,向王甲長笑道:&ldquo我就說過,我那個辦法要得,果然如此,快拿筆硯來。
&rdquo他突然昂起頭來,在人叢中喊叫了出去。
幺師随聲捧着筆硯來。
原來那兩個長衣人和一個短衣人,也跟着過來。
短衣人笑道:宗保長,請不請我們吃酒?宗保長把口角裡銜的短旱煙袋,取了出來,指着他道:&ldquo你們三位嗎,隻要在公事上少和我扯兩回拐,我的私事倒是不敢煩勞大駕咯。
&rdquo那短衣人抱着拳頭就連連拱了幾下,笑着說:&ldquo言重,言重。
&rdquo 宗保長對于這三個人,似乎有些感到興趣,雖是和亞英正有要事商量,他還是抽出身子來和他們辦交涉。
因道:我并不是說笑話,在這地面上為公家服務,公事要大家幫忙,私事也要大家幫忙,大家在私交上盡管對我很好,公事上讓我脫不得手&hellip&hellip他說話,一句的聲浪比一句高,說到這裡,已經是透着一點生氣的樣子。
三人中一個年紀大些的攔着笑道:&ldquo就是就是,都照宗保長辦,請過來我和你說。
&rdquo宗保長繃了臉道:&ldquo咬啥子耳朵,别個不曉得,說是開包袱①。
&rdquo他說是說了,可是人依然走了過去。
這次不在茶館裡說話,到街上一同轉進一條冷巷子裡去了。
①開包袱:川語,行賄之意。
亞英這就想到,别看他僅僅是作了個保長,在這幾條街上施展得開的,那還隻有他。
為作陰壽而請酒受賀,在中國社會上,雖有這個可笑的習慣,但必須風氣極閉塞的地方才會存在,這不過是打秋風。
至于繁華開通地面,打秋風的辦法有的是,借做陰壽為名的,卻漸漸地少了。
而宗保長呢,新之舊之,左之右之,盡可随便。
他心裡這樣想着,臉上就不住發出微笑。
王甲長看了,宗保長已經走遠,便低聲笑道:&ldquo區先生,你說這件事笑人嗎?&rdquo亞英笑了笑。
王甲長道:&ldquo這件事瞞上不瞞下,說明了也不生啥子關系。
你想嗎,在保甲上作事,這條身子就賣給公家了。
由早晨到天黑,沒得一下子空,有時天不亮就要起來,這樣的忙,你說自己的生活,朗格管得過來,為公家作事,就要在公家打點主意過生活,這是天公地道的事嗎!所以一年之内,我們總要想點辦法。
宗保長自己還年輕,自己剛作生日,他又沒得老太爺老太太,我們想來想去,沒得相因的法子,隻有把他祖老太太請出來作陰壽。
好在大家明白,就是這麼回事,作陰壽作陽壽,那是個名堂,不生關系。
&rdquo 亞英看這位王老闆,手不住摸理着胡子說話,分明是他對于他們的地位表示着一分得意,因笑道:&ldquo當一名保長,在地面上無異當了一個小縣官,你說對不對?&rdquo王甲長道:&ldquo朗格不是。
你看那三個和宗保長辦交涉的人,就不容易得到他一句話。
若是得了他一句話,那就要省好多事了。
本來他們三家鋪子,要推三個人出來,隻要保長肯和他擔一點擔子,三家出一個人就要得了。
你看,這一句話要值多少錢嗎?&rdquo亞英點點頭道:&ldquo保長自然有這種權利,但是果然答應少出兩個人,又豈不耽誤了公事?&rdquo王甲長将右手伸在嘴巴上向下一抹,齊根理了一下胡子,表示着他那分得意。
這就笑道:&ldquo公事也不是定價不二的事情。
俗言道,保甲長到門,不是要錢,就是要人。
要好多,出好多,老百姓朗格擔待得起?出錢出人,根本就有個折頭,譬如說,要出一百個人,我們保甲上就說要兩百個人,根本就可以還價。
&rdquo亞英笑道:&ldquo那麼,要錢呢。
&rdquo王甲長笑道:&ldquo還不是一樣?我想這一類的事情,區先生你不會不曉得,你不過故意這樣問就是了。
&rdquo亞英笑道:&ldquo曉是曉得一點,不過我想這一類的事情,應該出在鄉下,不會出在這戰時的重慶。
&rdquo 王甲長隻說了句&ldquo城裡比鄉下好得多&rdquo,便擡眼看到宗保長笑嘻嘻地走了過來,就把話停止了。
和他商量事情的人,已走了兩個,隻有那個年紀大些的随着走過來。
那人向王甲長笑道:&ldquo十五這天的酒席,我去找人來包做,一定要比别個做的相因。
&rdquo王甲長冷眼看了他一下,淡淡的道:&ldquo你把你自己的事辦好了再說吧。
&rdquo那個笑着連連地點了頭道:&ldquo辦好了,辦好了,都是自己人,有啥子辦不好。
&rdquo王甲長道:&ldquo你找人來談談嗎?大概要三十桌到四十桌,沒有見過場面的人,你不是駕試。
&rdquo那人連說&ldquo曉得曉得&rdquo。
宗保長一面坐下,一面望了他道:&ldquo不用再說了,我給你負責就是。
&rdquo他看了宗保長的眼色,便不多言,笑着點頭而去。
亞英想着,别看宗保長這地位低小得可憐,坐在這茶館裡,真也有頤指氣使的樂趣。
來打聽黃青萍的下落,沒有得着什麼結果,倒是看到了不少的保甲長老爺派頭。
于是就取着拿來的筆硯,替他寫了一張為&ldquo祖妣作百歲陰壽小啟&rdquo的草稿。
并請他别忙填上紅紙貼上去,最好還是請教一兩位社會上的老前輩再作定妥。
宗保長坐在桌子邊,看到亞英拿起筆來,文不加點的,絲毫沒猶豫,就把這小啟寫完。
寫完了,亞英站起來,握住宗保長的手道:&ldquo我看這樣子,茶錢是付不出去了,我也不必客氣。
你是忙,我不必打攪了。
你可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