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回 擁佳人提督吹号角 訓驕子教讀建高牆
關燈
小
中
大
聽了這話很着急。
自念老夫妻兩人,早已沒有恩情,量來自己去求,是不中用的。
便想起家中的教書先生王涵春,是年羹堯最敬重的人,凡是先生的話,他沒有不依的。
當下婆媳兩人,匆匆跑到書房,見了王先生,雙雙跪倒,不住的求着他去救年斌的一性一命。
王先生一時摸不着頭腦,還是于夫人先說了幾句,王函春聽了,拔起腳來便走。
趕到大廳上,隻見那大公子正被四個家将押着,垂頭喪氣地出去。
王涵春忙上前攔住,一面走進大廳去,見年羹堯氣憤憤地坐在上面。
誰知他一見了王涵春,卻又滿面堆下笑來,起身迎接。
王涵春坐下,先說了些套話,再慢慢談起年斌的事,用極和順的口氣反複勸說了一番。
又說大公子是一位孝子,他怕大将軍中了部下暗算,才敢直言進谏。
年羹堯平日是十分信這位王先生的,如今被他再三勸說,不覺恍然大悟,忙傳下令去叫把大公子放了。
那年斌進來,謝了父親的恩典,退入後院,拜見母親去了。
這裡年羹堯吩咐上酒菜來,和王先生開懷暢飲。
看官,你道這樣一個天不怕地不怕的人,為何卻敬重這位教讀老夫子。
原來,這裡邊卻有一個緣故。
年羹堯的父親年遐齡,家赀百萬,在三十歲上,生了一個兒子名希堯。
到了四十歲,又生下一個年羹堯來。
把個年遐齡快活到不知什麼似的。
老人少子,自然倍加一寵一愛一。
看看到了八歲年紀,還不曾上學,年遐齡便去請一位飽學先生來教他。
誰知年羹堯自小生一性一粗蠻,不願讀書。
見了老師,開口便罵,那老師生氣便辭館回去。
一連換了五六個師傅,他總是不肯上課。
他年紀慢慢的長大起來,又天生就一副銅筋鐵骨,後來不但見老師要罵,且還要打。
許多老師都被他氣走。
從此以後,沒有人敢上門來做他的教師。
年羹堯見沒有人管束,樂得放膽遊玩。
直到十二歲,還是一個大字也不識,年遐齡心中十分煩悶。
有一天,他帶着兒子在門外閑玩,忽然一個走方郎中,搖着串鈴兒踱來,走到年家的門口,向年羹堯臉上一看,便對年遐齡說道:“這位小孩子,将來有大将軍的福命。
光大門楣是他,險遭滅門大禍也是他,須要多讀些詩書,才可免得這場禍事。
” 年遐齡聽說提起他的兒子讀書的事體,正打動他的心事,歎了一口氣,說道:“這孩子就是壞在不肯讀書。
” 那郎中說道:“老先生倘然信托脫生,包在晚生身上,教導他成個文武全才。
” 年遐齡聽他說話有幾分道理,便邀他進府,住了一宵,那郎中便把自己的來曆,和教導的方法,細說一番。
說得年遐齡非常佩服。
到了第二天,便要請他做教師。
他說道:“且慢,老先生先拿出二萬銀子來,交給晚生晚生自有辦法。
” 年遐齡聽了,毫不猶豫,立刻取出一扣錢莊摺子交給先生,任憑先生取用此後合家上下,都稱他做先生。
那先生拿了銀摺,依舊不去管教他,隻在年府後面買了一方空地,雇了許多工匠,蓋造一座花園,樓閣曲折,花木重疊,中間又造一所一精一美的書室園的四周圍,高高的打一重圍牆,獨留着西南方一個缺口。
待到花園落成,便揀定吉日為年羹堯上學的日子。
到了這日,年遐齡備辦酒席,請了許多親友來陪先生吃酒。
吃完了酒,年遐齡親送年羹堯上學去。
向先生作了三個揖,說了種種拜托的慶,轉身便走。
先生把年遐齡送出了那圍牆的缺口,吩咐工匠把那缺口堵塞起來,隻留下一個小小窗洞為遞茶水之用。
年羹堯住在園牆裡面,隻因花園蓋得曲折美麗,一天到晚玩着,卻也不覺得氣悶。
那先生終日坐在書房裡,手不釋卷,隻是看書,也不問年羹堯的功課。
年羹堯也樂得自一由自在,在花園中遊來玩去,從不願意踏進書房一步,也不曾和先生交談一句。
一年四季,盡有他消遣的事體。
玩了一年,好好一座花園,被他弄得牆坍壁倒,花謝水幹。
甚至于那牆角石根,都被他弄得斷碎剝落。
那先生眼看着他翻江倒海的胡鬧,也不哼一聲兒。
後來年羹堯實在玩得膩煩了,便進房去,惡狠狠地對先生喝道:“快替俺開一個門兒,俺要出去了。
” 先生冷冷地說道:“這園中沒有門的,你如要出去,須從牆上跳過。
” 年羹堯見不給他開門,便擎着小拳頭,向先生門面上打去。
先生又眼一瞪,伸手把他臂膀接住,年羹堯不覺哎唷連聲。
先生喝他跪下,他怕痛,隻得依了。
先生一放手,他一溜煙就逃出房門去。
一連十幾天,不敢踏進房來。
看看又到了秋天,園中景象一天蕭索一天。
年羹堯實在玩不出新鮮花樣來了,便悄悄地走進書房,見先生低着頭在那裡看書。
他去站在書桌邊,默默地看了半天,忽然對先生問道:“這樣一座大園子,也被俺玩厭了,這小小一本書,朝看到夜,夜看到朝,有什麼好玩?” 那先生聽了,呵呵笑道:“小孩子懂得什麼。
這書裡面,有比園子好千百倍大的景子終生終世也玩不完,可惜你不懂得。
正是:讀盡詩書成大器權将心血授頑徒欲知這位先生和年羹堯情形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自念老夫妻兩人,早已沒有恩情,量來自己去求,是不中用的。
便想起家中的教書先生王涵春,是年羹堯最敬重的人,凡是先生的話,他沒有不依的。
當下婆媳兩人,匆匆跑到書房,見了王先生,雙雙跪倒,不住的求着他去救年斌的一性一命。
王先生一時摸不着頭腦,還是于夫人先說了幾句,王函春聽了,拔起腳來便走。
趕到大廳上,隻見那大公子正被四個家将押着,垂頭喪氣地出去。
王涵春忙上前攔住,一面走進大廳去,見年羹堯氣憤憤地坐在上面。
誰知他一見了王涵春,卻又滿面堆下笑來,起身迎接。
王涵春坐下,先說了些套話,再慢慢談起年斌的事,用極和順的口氣反複勸說了一番。
又說大公子是一位孝子,他怕大将軍中了部下暗算,才敢直言進谏。
年羹堯平日是十分信這位王先生的,如今被他再三勸說,不覺恍然大悟,忙傳下令去叫把大公子放了。
那年斌進來,謝了父親的恩典,退入後院,拜見母親去了。
這裡年羹堯吩咐上酒菜來,和王先生開懷暢飲。
看官,你道這樣一個天不怕地不怕的人,為何卻敬重這位教讀老夫子。
原來,這裡邊卻有一個緣故。
年羹堯的父親年遐齡,家赀百萬,在三十歲上,生了一個兒子名希堯。
到了四十歲,又生下一個年羹堯來。
把個年遐齡快活到不知什麼似的。
老人少子,自然倍加一寵一愛一。
看看到了八歲年紀,還不曾上學,年遐齡便去請一位飽學先生來教他。
誰知年羹堯自小生一性一粗蠻,不願讀書。
見了老師,開口便罵,那老師生氣便辭館回去。
一連換了五六個師傅,他總是不肯上課。
他年紀慢慢的長大起來,又天生就一副銅筋鐵骨,後來不但見老師要罵,且還要打。
許多老師都被他氣走。
從此以後,沒有人敢上門來做他的教師。
年羹堯見沒有人管束,樂得放膽遊玩。
直到十二歲,還是一個大字也不識,年遐齡心中十分煩悶。
有一天,他帶着兒子在門外閑玩,忽然一個走方郎中,搖着串鈴兒踱來,走到年家的門口,向年羹堯臉上一看,便對年遐齡說道:“這位小孩子,将來有大将軍的福命。
光大門楣是他,險遭滅門大禍也是他,須要多讀些詩書,才可免得這場禍事。
” 年遐齡聽說提起他的兒子讀書的事體,正打動他的心事,歎了一口氣,說道:“這孩子就是壞在不肯讀書。
” 那郎中說道:“老先生倘然信托脫生,包在晚生身上,教導他成個文武全才。
” 年遐齡聽他說話有幾分道理,便邀他進府,住了一宵,那郎中便把自己的來曆,和教導的方法,細說一番。
說得年遐齡非常佩服。
到了第二天,便要請他做教師。
他說道:“且慢,老先生先拿出二萬銀子來,交給晚生晚生自有辦法。
” 年遐齡聽了,毫不猶豫,立刻取出一扣錢莊摺子交給先生,任憑先生取用此後合家上下,都稱他做先生。
那先生拿了銀摺,依舊不去管教他,隻在年府後面買了一方空地,雇了許多工匠,蓋造一座花園,樓閣曲折,花木重疊,中間又造一所一精一美的書室園的四周圍,高高的打一重圍牆,獨留着西南方一個缺口。
待到花園落成,便揀定吉日為年羹堯上學的日子。
到了這日,年遐齡備辦酒席,請了許多親友來陪先生吃酒。
吃完了酒,年遐齡親送年羹堯上學去。
向先生作了三個揖,說了種種拜托的慶,轉身便走。
先生把年遐齡送出了那圍牆的缺口,吩咐工匠把那缺口堵塞起來,隻留下一個小小窗洞為遞茶水之用。
年羹堯住在園牆裡面,隻因花園蓋得曲折美麗,一天到晚玩着,卻也不覺得氣悶。
那先生終日坐在書房裡,手不釋卷,隻是看書,也不問年羹堯的功課。
年羹堯也樂得自一由自在,在花園中遊來玩去,從不願意踏進書房一步,也不曾和先生交談一句。
一年四季,盡有他消遣的事體。
玩了一年,好好一座花園,被他弄得牆坍壁倒,花謝水幹。
甚至于那牆角石根,都被他弄得斷碎剝落。
那先生眼看着他翻江倒海的胡鬧,也不哼一聲兒。
後來年羹堯實在玩得膩煩了,便進房去,惡狠狠地對先生喝道:“快替俺開一個門兒,俺要出去了。
” 先生冷冷地說道:“這園中沒有門的,你如要出去,須從牆上跳過。
” 年羹堯見不給他開門,便擎着小拳頭,向先生門面上打去。
先生又眼一瞪,伸手把他臂膀接住,年羹堯不覺哎唷連聲。
先生喝他跪下,他怕痛,隻得依了。
先生一放手,他一溜煙就逃出房門去。
一連十幾天,不敢踏進房來。
看看又到了秋天,園中景象一天蕭索一天。
年羹堯實在玩不出新鮮花樣來了,便悄悄地走進書房,見先生低着頭在那裡看書。
他去站在書桌邊,默默地看了半天,忽然對先生問道:“這樣一座大園子,也被俺玩厭了,這小小一本書,朝看到夜,夜看到朝,有什麼好玩?” 那先生聽了,呵呵笑道:“小孩子懂得什麼。
這書裡面,有比園子好千百倍大的景子終生終世也玩不完,可惜你不懂得。
正是:讀盡詩書成大器權将心血授頑徒欲知這位先生和年羹堯情形如何,且聽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