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回 皇言如綸太後下嫁 屬邦有美睿王求婚

關燈
太後穿着吉服,皇帝率領一班王公大臣,到内宮行三跪九叩首禮請皇太後升辇。

    十六位女官,三十二名内監,負辇出宮。

    陪送的福晉夫人命婦,各各坐着彤輿,跟在後面。

    攝政王的金辇,在右面護行。

    到了王邸門口,儀仗站住。

    到儀門口,大小辟員站住。

    到了正院,金辇停下,女官上去把太後扶出來,進西院暫息。

    到了合卺吉時女官扶太後出來,跪獻合卺酒。

    攝政王和太後行了合卺禮,送進洞房。

    第二天,順治帝登太和殿,百官上表慶賀。

    傳谕在東西兩偏殿賜宴群臣。

    從此以後,皇帝下旨稱睿王為皇父攝政王。

    每日早朝,皇父攝政王坐在皇帝右面,同受百官跪拜。

    太後自從嫁了攝政王後,終日在新房裡尋一歡取樂,忘了自己是快四十歲的人,還是和二八新一娘一一般。

    好在她生成一副嬌一嫩皮膚,妍媚容貌,望去好似二十許少一婦。

    多爾衮因為兩人定了名份,沒有什麼顧忌地方,這恩情自然覺得格外濃厚。

    待到滿月以後,不知不覺又漸漸的冷淡起來。

    這是什麼原因,從來有一句俗話,家花不及野花香,他叔嫂兩人,從前幽期密會,倍覺恩一愛一,如今定了名分,毫無顧忌,反覺得平淡無奇。

    再加一個是半老徐一娘一,一個正在壯年,便漸漸的有點不對勁了。

    因此多爾衮常常溜到侄兒媳婦房一中去尋樂。

    給太後知道了,未免掀起醋海風波。

    這時那位大學士洪承疇,原是太後的舊相識,太後常常把他召進府中。

    攝政王不在跟前的時候,和他談談解解悶兒。

    後來給攝政王知道了,心裡又十分不快,兩人各懷着鬼胎,又不便說破。

    隻可馬馬虎虎,過得一時,便算一時。

    且說豫王多铎自從帶兵南下,打平了南邊各省,享用繁華。

    他手下軍官,知道他甚好女色,擄得美貌婦女,便來獻納。

    那江南女子,細膩柔媚,另有一種風态。

    豫王府中,粉一白黛綠,卷着四五十個,都是絕世佳人。

    内有一位寡一婦劉三秀,年已半老,卻長得玉一肌花貌,妍媚動人,最得豫王龐一愛一,封她做王妃。

    恰巧端一陽一佳節,豫王帶着劉三秀在江邊看龍舟,想起太後在宮中,雖享盡榮華,卻不曾見過這水上的玩意兒,便定造了十隻龍舟,選了二十個美貌女子,連同船戶樂隊,一齊獻進北京,孝敬太後。

    太後吩咐在三海裡開龍舟大會,邀集許多福晉夫人命婦,在水道路看龍舟。

    順治帝坐在正中,攝政王陪在一旁。

    那十條龍舟,打起十番羅鼓,在水面上搖來搖去,做出許多花樣來。

    後來那十條龍舟,一齊駛近水閣,那二十個女孩兒,讨皇太後皇上的賞。

    太後看她們有趣,使吩咐太監,把預備下的二十籮碎銀衣服玩具果品,送上船去。

    大家正看女孩兒的時候,忽然一個大漢,從船頭上跳過閣來,手擎鋼刀,直向攝政王殺來。

    攝政王眼快,忙走避時,鋼刀也下去得快,斬死了一個小太監。

    閣子裡頓時大亂起來。

    禦林軍一擁上前,把這刺客捉住,發下刑部審問。

    那剌客直認是有一位天下第一個大人,叫他來行刺的。

    問他這位大人叫什麼名字,他又不肯說。

    第二天,再從牢裡提出來審問,那刺客早已自刎死了。

    攝政王知道,十分動怒,把刑部尚書和一班承審官員,一齊革職。

    又想那刺客是從江南來的,豫王卻與自己原有宿怨,說不定是他指使。

    想到這裡,又十分生氣,立刻和太後說明,下一道聖旨,把江南總督革職派洪承疇去繼任。

    暗暗囑咐他多立兵隊,慢慢地收伏豫王的兵權。

    這一來,把洪承疇調開拔去一個眼中釘。

    這都是保洛會的計策,惟是攝政王自從遇刺之後,不免時有戒心,太後雖說下嫁,在攝政王府中,隻住了兩個月,仍回慈甯宮去住着。

    攝政王宮中府中,跑來跑去,怕遭人暗算,也不常進宮去。

    隻在府中和侄兒媳婦尋一歡作樂。

    日子久了,又覺得膩煩起來。

    這時朝鮮派大臣金玉聲來進貢,住在客館裡。

    攝政王派何洛會去招待他。

    那金玉聲偶然說起他國王兩位公主,長得如何美麗娉婷。

    何洛會悄悄地告訴攝政王,攝政王在府中正住得乏味,聽了這個消息,頓時神采奕奕,吩咐何洛會如此如此去行一事。

    何洛會得了命令便和金玉聲商量,那金玉聲聽是攝政王的意思,忙回國去奏明國王。

    那國王李溟,聽說攝政王要娶他兩位公主去做妃子。

    他正要仰攀上國,便一口答應。

    一面對兩位公主說明,還是這兩位公主有主意,她姊妹二人說,到大國去做王妃,原沒有什麼不願意。

    但是聽說大清國皇太後下嫁攝政王,一寵一擅長房,我姊妹二人嫁過去,萬一受她欺侮,那時後悔無及。

    不若請那攝政王到俺國中來成親,替俺姊妹蓋造一座高大的邸第,俺姊妹永遠在邸中住着。

    這一來,不緻離開親生父母,又不緻遠離異邦,任人簸弄。

    朝鮮王見她言之成理,便打發人照她們的意思,回複攝政王。

    攝政王也很願意避開皇太後的耳目,但是堂堂一個攝政王,到屬國裡去做親,不免太不成體統。

    想來想去,總想不出一個妥善的辦法。

    正是:刻意安排忙撮合個中周折費商量欲知多爾衮婚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