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回 皇言如綸太後下嫁 屬邦有美睿王求婚
關燈
小
中
大
卻說順治帝和太後進了北京城,多爾衮日夜在宮中商量大計,擇定十月初一日登極。
是日黎明,順治帝坐武英殿,文武百官,一齊拜倒在地,三呼萬歲。
當下傳下三道谕旨。
第一道,是把明朝改稱大清,大赦天下,蠲免全國賦稅一年;第二道,是令天下臣民,限定在十日内,一律剃發;第三道,是封阿濟格為靖遠大将軍,會同吳三桂尚可喜等,由大同邊外,會合蒙古兵士,入榆林延安,攻陝西背後,去剿滅李自成一班賊寇。
又封多铎為定國大将軍,會同孔有德一班降将,直下江南,去收複明朝天下。
單說這剃發一道上谕,當時也不知死了多少忠臣義士。
這且不去說他。
如今再說多爾衮分發各路兵馬已畢,便天天在宮裡陪伴着太後取樂。
這時小玉妃和豪格的福晉,已随着太後進京。
多爾衮因别有所戀,不常回府,小玉妃這口酸氣,實在按捺不住。
一天清早起來,頭也不梳,衣服也不換,坐着府裡的車子,直闖進慈甯宮來。
那把守宮門的太監和宮女們,見她來勢洶洶,上前攔住。
小玉妃一肚子怨氣,無處發洩,便在外院指天畫地地大罵起來。
口口聲聲要喚多爾衮出來,和他評評理。
她罵到十分氣惱的時候,把皇太後和多爾衮兩人的私情事體,統統喊了出來。
吓得那班太監宮女們,掩着耳朵,不想聽她的話。
後來有幾個宮女,上前說了許多好話,拉她到西書房去坐。
一面又打發人到裡面去通報。
停了一會,宮女傳出話來,請福晉先回,王一爺今夜一定回府。
小玉妃無可奈何,隻得上車回去。
到了傍晚時候,多爾衮果然回府來了。
小玉妃一見他,便把日間的氣憤,一齊抛在九霄雲外,眉飛目笑的把他接進房去。
多爾衮也并不提起日間的事體。
用過了晚膳,便宿在小玉妃房裡。
侍妾們看了這情形,十分詫異,到了第二天早起,大家到小玉妃房裡伺候,隻見那小玉妃直一挺一挺地躺在一床一上,七孔流血,早已死去。
這明明是被多爾衮謀殺的,誰也不敢聲張。
多爾衮傳了兩個差官來,囑咐他購辦衣衾棺廓,草草收殓。
外面隻知道睿王福晉是害急病死的,照常開吊出喪。
事過之後,多爾衮依舊向宮裡一溜,十天八天不見他出來。
他叔嫂兩人的秘密,自從那天給小玉妃揭穿,鬧得宮裡宮外,人人知道。
這個風聲傳到順治帝耳朵裡,雖然他年紀幼小,卻也覺得十分難受,肚子裡又羞又氣。
誰知那時有一位禮部尚書錢謙益,早已看出攝政王和皇後的心病,便大膽上了一本奏章。
說皇太後正在盛年,獨處深宮,必多傷感,攝政王功高位尊,又值斷弦,不如請太後下嫁攝政王。
既足以解太後之孤寂,又借以酬皇叔之大功。
這個奏章,原是多爾衮看的,他看了不由得心花怒放,當即帶了奏章進宮,和太後商量。
太後到了這時,卻害起羞來,溜了多爾衮一眼,笑說道:“俺不知道,你和他們商量去。
” 多爾衮回到自己的府中,把錢謙益請來。
兩人商量了一一夜,第二天,錢謙益上朝,把這個意思奏明皇上。
又說從此皇太後攝和政王,定了名分,免得外人多說閑話。
順治帝當即準奏,發下一道上谕來。
說道:朕以沖齡踐祚,定鼎燕京。
表正萬方。
廓清四海,藐躬涼德。
曷克臻斯,幸内禀聖母皇太後訓迪之賢,外仗皇叔攝政王匡扶之力,一心一德。
斯能奠此丕基。
顧念皇太後自皇考殡天之後,攀龍髯而望帝,未免傷心,和熊膽以教兒,難開笑口。
幸以攝政王托股肱之任,寄心腹之司,一寵一沐慈恩,優承懿眷。
功成逐鹿,抒赤膽以推誠。
望重揚鷹,掬丹心而輔翼。
金騰靖亂。
立姬公負之勳,鐵券酬庸。
乏邱嫂羹之怨,借此觀胪萱室。
用纾别鹄之悲。
從教喜溢椒宮,免唱離鸾之曲。
與使守經執禮。
何如通變行權,既全夫夫婦婦之倫,益慰長長親一親之念。
嗚呼,禮經具在,不廢再醮之文。
家法相沿,讵有重婚之律。
聖人何妨達節,大孝尤貴順親,朕之苦衷,當為天下臣民所共諒。
其大婚儀典,着禮部核議奏聞,候朕施行。
欽此。
禮部接了聖旨,便議定太後下嫁的禮節。
派和碩親王充欽派大婚正使。
饒馀郡王充大婚副使,先揀定下聘吉日,正副使引道攝政王到午門外行納采禮。
那禮單上寫着:文馬二十匹、甲胄二十副、緞二百疋、布四百疋、黃金四百兩、銀二萬兩、金茶具兩副、銀茶具四副、銀盆四隻、間馬四十匹、駝甲四十副,禮物陳列于太和殿。
在乾清宮賜攝政王筵宴宴畢,到壽甯宮行三跪九叩首謝禮。
到了大婚這一天,攝政王排齊全副執事,什麼旌旗錦幟扇燈華蓋等,種種色一色,應有盡有。
共用内監一千二百四十六人拿着,從大清門進接到壽甯宮門口。
沿路鋪着黃沙,站滿了執事。
攝政王多爾衮端坐辇裡,後面六百名禦林軍,各各掮着豹尾槍、儀刀、弓、矢。
騎在馬上,耀武揚威。
最後面豎着一面黃龍大,慢慢地走進宮門去。
宮裡面早有一班親王福晉,貝勒貝子夫人,内務大臣命婦,内管領命婦等,在内院伺候。
到了吉時,皇
是日黎明,順治帝坐武英殿,文武百官,一齊拜倒在地,三呼萬歲。
當下傳下三道谕旨。
第一道,是把明朝改稱大清,大赦天下,蠲免全國賦稅一年;第二道,是令天下臣民,限定在十日内,一律剃發;第三道,是封阿濟格為靖遠大将軍,會同吳三桂尚可喜等,由大同邊外,會合蒙古兵士,入榆林延安,攻陝西背後,去剿滅李自成一班賊寇。
又封多铎為定國大将軍,會同孔有德一班降将,直下江南,去收複明朝天下。
單說這剃發一道上谕,當時也不知死了多少忠臣義士。
這且不去說他。
如今再說多爾衮分發各路兵馬已畢,便天天在宮裡陪伴着太後取樂。
這時小玉妃和豪格的福晉,已随着太後進京。
多爾衮因别有所戀,不常回府,小玉妃這口酸氣,實在按捺不住。
一天清早起來,頭也不梳,衣服也不換,坐着府裡的車子,直闖進慈甯宮來。
那把守宮門的太監和宮女們,見她來勢洶洶,上前攔住。
小玉妃一肚子怨氣,無處發洩,便在外院指天畫地地大罵起來。
口口聲聲要喚多爾衮出來,和他評評理。
她罵到十分氣惱的時候,把皇太後和多爾衮兩人的私情事體,統統喊了出來。
吓得那班太監宮女們,掩着耳朵,不想聽她的話。
後來有幾個宮女,上前說了許多好話,拉她到西書房去坐。
一面又打發人到裡面去通報。
停了一會,宮女傳出話來,請福晉先回,王一爺今夜一定回府。
小玉妃無可奈何,隻得上車回去。
到了傍晚時候,多爾衮果然回府來了。
小玉妃一見他,便把日間的氣憤,一齊抛在九霄雲外,眉飛目笑的把他接進房去。
多爾衮也并不提起日間的事體。
用過了晚膳,便宿在小玉妃房裡。
侍妾們看了這情形,十分詫異,到了第二天早起,大家到小玉妃房裡伺候,隻見那小玉妃直一挺一挺地躺在一床一上,七孔流血,早已死去。
這明明是被多爾衮謀殺的,誰也不敢聲張。
多爾衮傳了兩個差官來,囑咐他購辦衣衾棺廓,草草收殓。
外面隻知道睿王福晉是害急病死的,照常開吊出喪。
事過之後,多爾衮依舊向宮裡一溜,十天八天不見他出來。
他叔嫂兩人的秘密,自從那天給小玉妃揭穿,鬧得宮裡宮外,人人知道。
這個風聲傳到順治帝耳朵裡,雖然他年紀幼小,卻也覺得十分難受,肚子裡又羞又氣。
誰知那時有一位禮部
說皇太後正在盛年,獨處深宮,必多傷感,攝政王功高位尊,又值斷弦,不如請太後下嫁攝政王。
既足以解太後之孤寂,又借以酬皇叔之大功。
這個奏章,原是多爾衮看的,他看了不由得心花怒放,當即帶了奏章進宮,和太後商量。
太後到了這時,卻害起羞來,溜了多爾衮一眼,笑說道:“俺不知道,你和他們商量去。
” 多爾衮回到自己的府中,把錢謙益請來。
兩人商量了一一夜,第二天,錢謙益上朝,把這個意思奏明皇上。
又說從此皇太後攝和政王,定了名分,免得外人多說閑話。
順治帝當即準奏,發下一道上谕來。
說道:朕以沖齡踐祚,定鼎燕京。
表正萬方。
廓清四海,藐躬涼德。
曷克臻斯,幸内禀聖母皇太後訓迪之賢,外仗皇叔攝政王匡扶之力,一心一德。
斯能奠此丕基。
顧念皇太後自皇考殡天之後,攀龍髯而望帝,未免傷心,和熊膽以教兒,難開笑口。
幸以攝政王托股肱之任,寄心腹之司,一寵一沐慈恩,優承懿眷。
功成逐鹿,抒赤膽以推誠。
望重揚鷹,掬丹心而輔翼。
金騰靖亂。
立姬公負之勳,鐵券酬庸。
乏邱嫂羹之怨,借此觀胪萱室。
用纾别鹄之悲。
從教喜溢椒宮,免唱離鸾之曲。
與使守經執禮。
何如通變行權,既全夫夫婦婦之倫,益慰長長親一親之念。
嗚呼,禮經具在,不廢再醮之文。
家法相沿,讵有重婚之律。
聖人何妨達節,大孝尤貴順親,朕之苦衷,當為天下臣民所共諒。
其大婚儀典,着禮部核議奏聞,候朕施行。
欽此。
禮部接了聖旨,便議定太後下嫁的禮節。
派和碩親王充欽派大婚正使。
饒馀郡王充大婚副使,先揀定下聘吉日,正副使引道攝政王到午門外行納采禮。
那禮單上寫着:文馬二十匹、甲胄二十副、緞二百疋、布四百疋、黃金四百兩、銀二萬兩、金茶具兩副、銀茶具四副、銀盆四隻、間馬四十匹、駝甲四十副,禮物陳列于太和殿。
在乾清宮賜攝政王筵宴宴畢,到壽甯宮行三跪九叩首謝禮。
到了大婚這一天,攝政王排齊全副執事,什麼旌旗錦幟扇燈華蓋等,種種色一色,應有盡有。
共用内監一千二百四十六人拿着,從大清門進接到壽甯宮門口。
沿路鋪着黃沙,站滿了執事。
攝政王多爾衮端坐辇裡,後面六百名禦林軍,各各掮着豹尾槍、儀刀、弓、矢。
騎在馬上,耀武揚威。
最後面豎着一面黃龍大,慢慢地走進宮門去。
宮裡面早有一班親王福晉,貝勒貝子夫人,内務大臣命婦,内管領命婦等,在内院伺候。
到了吉時,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