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者序

關燈
,書籍還能教給人們什麼呢&rdquo&ldquo文章的目的,是讓讀者更好地欣賞生活或更好地渡過難關&rdquo。

    他教人們從書本走向生活,如《拉賽拉斯王子漫遊記》中的王子那樣做出自己&ldquo生活的選擇&rdquo。

    他以&ldquo死亡&rdquo勸誡人們,正是因為人人都将不可避免地面對死亡,任何人都無理由不擺脫他暫時的個人得失或生老病死帶來的一切煩惱悲傷,教人積極生活。

    這幾乎是所有文化傳承的目的和意義。

    就此而言,約翰生作品集也是非常值得一讀的。

     &ldquo我寫詩/是為了看見我自己/讓黑暗發出回聲。

    &rdquo(《個人的詩源》)&mdash&mdash愛爾蘭詩人謝默斯·希尼這首詩,也可借用來看書讀文。

    他在1995年獲諾貝爾文學獎的獲獎詞中提到《漫步者》,稱其&ldquo有耐久的吸引力&rdquo,他的思想一直長久地依靠約翰生自信聲稱的&ldquo真理的穩定性&rdquo。

     《漫步者》及其他 約翰生從1750年起,每周二和周六,在《紳士雜志》的&ldquo漫步者&rdquo專欄(刊載時間為1750年3月20日至1752年3月14日)發表關于人生問題的讨論文章,專欄主題集中,内容廣泛。

    每周兩篇,稿酬為四個基尼①。

    每期字數在1200&mdash1700字。

    專欄文章一共208篇,其中有4篇為其他人寫作,另有3篇為與他人合作。

    在這些文章中,有63篇用讀者給編者寫信的形式闡述問題,31篇談文學及文學批評,12篇傳奇故事,其他是對道德信仰、生死痛苦、妒忌憐憫、悲傷快樂等抽象命題進行哲學思考和論述。

    有人曾統計,約翰生共使用了380個哲學術語。

    深奧晦澀與簡明定義合為一體。

    每篇文章開頭都引用一段語錄,成為《漫步者》最引人注目的特征之一。

    這些語錄大都從讀書記憶中随手寫出,如思羅爾夫人回憶,有些疏漏的引語,他當時就能補上。

    在715條引語中,406條為古希臘文,302條為古拉丁文,隻有7條出自《聖經》。

    約翰生最常引用的作家是賀拉斯(103條)、尤維納利斯(37條)、奧維德(29條)、維吉爾(27條)、荷馬(25條)。

    有251條出自文藝複興開始後,37條為18世紀作家的,如蒲柏(12條)、斯威夫特(6條)、艾迪生(5條)。

    總體上,他給人一種不喜歡引用同時代人和本國人作品的印象。

    約翰生曾對1752年和1756年出版的合集做了修訂。

    有人強調,這是約翰生思想和文體的代表作。

    盡管很多人喜愛《拉賽拉斯王子漫遊記》,但約翰生本人更滿意《漫步者》這部作品。

    他說:&ldquo其他文章像酒摻了水,《漫步者》是純酒。

    &rdquo 《冒險者》是約翰生幫助霍克斯沃思博士新創的同名期刊撰寫的文章合輯(刊載時間為1752年11月7日至1754年3月9日),收錄有29篇,其中23篇用&ldquoT&rdquo作代号。

    它們在文筆風格方面繼承了《漫步者》。

     風格明顯轉變的是《懶散者》(刊載時間為1758年4月15日至1760年4月5日),發表在《宇宙期刊》,或稱《周刊》(即周六出版的文藝副刊,與現在的報紙副刊類似)。

    蘭頓先生回憶約翰生在牛津大學訪問期間,有天晚上,他得知還有半個小時郵局停止送信,便匆忙寫出稿件寄出,如此&ldquo神來之筆&rdquo可謂其寫作常态。

    《懶散者》目錄編号共為105篇,實際為104篇(有兩個22期),其中12篇由他人代筆。

    比較以前的文章,它們的特點是,篇幅簡短,很少用多音節詞,風格簡明。

    由于更多寫當時感興趣的話題,寫作速度更快,給人缺乏集中分析、草率匆忙之感。

    同時,明顯缺少或不用引語,似乎是為了與以前風格有所不同而故意&ldquo回避&rdquo。

    1761年出版了第一版,作者對1767年第二版做了校勘。

     這部作品集,參考了格林《約翰生重要作品選》(牛津大學出版社,1984年版)、沃默斯利《約翰生文選》(企鵝出版社,2003年版)、布朗森《約翰生:小說、詩歌和散文說》(萊茵哈特公司,1952年版)、查普曼《約翰生:文選和批評》(牛津克拉登出版社,1922年版)、裡德《約翰生散文選》(沃特·斯格特出版公司,出版年不詳)、麥克亞當和米爾恩合編《約翰生的讀者》(現代圖書,1966年版)、馬丁《約翰生文選》(哈佛大學出版社,2009年版)等選集本,選了約翰生部分的散文、前言、詩歌、書信,還節選了遊記和詩人評傳,本不應該缺少最具有代表性的小說《拉賽拉斯王子漫遊記》,因已有後浪出版公司出版的單行本,就不再選入。

    這裡應提到,鮑斯威爾在其《約翰生傳》中僅談及《漫步者》中的14篇(第7、19、32、34、54、82、88、110、179、182、194、195、197、198期),筆者查看幾個選本,第32篇為公認選文,第19篇部分入選,其餘都未見入選,可見選文實受一時風氣、一代潮流影響。

    原《周刊》的散文部分隻有期刊号和日期,主題詞為譯者根據文本内容而添加。

    本應有以拉丁字母為序的人名、地名、書名譯文對照表,便于對照和檢索,在這裡把它們作為腳注處理。

    釋義力求簡明扼要,還包括一些選文的背景内容提示。

    這些取舍都由譯者主觀安排,盡量客觀上達到閱讀理解的方便順暢。

    但難免挂一漏萬,顧此失彼。

    除此之外,還有約翰生這些有抗譯性的散文,怎樣在&ldquo直譯&rdquo&ldquo意譯&rdquo&ldquo模拟&rdquo(德萊頓的譯文理論,見本書《詩人評傳》的德萊頓部分)之間相互配合,盡力在譯文與原文上減少錯位,做到融合可信,敬請大家指教。

    若能為新世紀讀者提供有用的生活藝術和知識,提高價值判斷和重估文化的智力,那麼故去近三百年的約翰生在當代也依然有他的價值。

     &ldquo先生,我敢說,每個作者最光輝的一面,在他的書裡都能找到。

    &rdquo ①一種英國貨币,1基尼合1.05英鎊或21先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