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晉演義》第四十八回 斬敵将進滅宇文部 違朝議徙鎮襄陽城

關燈
一陽一,亦欲外出為繼,作翼聲援。

    康帝乃使冰都督江荊甯益梁交廣七州,及豫州四郡軍事,領江州刺史,出鎮武昌,為翼援應,且加翼都督征讨諸軍事。

    征徐州刺史何充入朝輔政,錄尚書事,調琅琊内史桓溫,都督青兖徐三州軍事,領徐州刺史,召還江州刺史褚裒,入為衛将軍,領中書令。

    轉眼間已是一年,翼有衆四萬,駐節襄一陽一,六會僚佐,具陳旌甲,親授各将弓矢,分給後尚餘三箭,遂奮身起座道:“我今日引衆北行,有如此矢。

    左右可取正鹄至百步外,由我疊射,試看我能命中否?”說着,已有軍吏擺好箭靶。

    翼三射三中,頓時大衆喝采,喧聲如雷。

    當下檄令梁州刺史桓宣,往擊丹水。

    宣奉檄出兵,行至丹水附近,正與趙将李罴相值。

    罴骁勇過人,部下亦多一精一銳,竟将宣軍殺敗。

    宣失利奔回,翼奏貶宣為建威将軍。

    宣慚憤成疾,竟緻謝世。

    翼令長子方之為義城太守,代領宣衆,又授司馬應誕為襄一陽一太守,參軍司馬勳為梁州刺史,并戍西城。

     時趙王石虎,方大興土木,連築台觀四十餘所,又營洛一陽一長安二宮,工役多至四十餘萬人,并欲自邺城起造閣道,直達襄國,一面饬河南四州,整備舟械,為南侵計;并朔秦雍,籌集兵馬,為西略計;青冀幽州,儲積刍粟,為東攻計。

    諸州軍趕造甲胄,共集五十餘萬人,還有舟夫篙工,又多至十七萬名。

    再加公侯牧宰,競營私利,暴斂橫征,民不堪命。

    貝邱人李弘,乘勢為亂,自言姓名應谶,号召一黨一羽,署置百僚。

    經石虎派兵剿捕,始得誅滅,連坐至數千家。

    虎以為亂一黨一立平,無人敢侮,索一性一日日畋遊,縱一情一婬一樂。

    又嘗微服出行,觇察工役。

    侍中韋悛,婉言規谏,虎厚賜谷帛,似重善言,其實是并不少悛,荒誕如故。

    秦公韬為虎庶子,常得虎一寵一,獨太子宣隐加豬忌,與韬有嫌。

    右仆射張離,向宣獻媚,謂宜減削諸公府吏,免緻侵一逼一東宮,宣聞言大悅,即令張離上書奏請,得虎允許,遂饬秦燕義一陽一樂平四公府,隻準置吏百九十七人,兵二百人。

    四公以下,三成減二,為這一番裁減,得騰出兵士四萬,悉配東宮。

    諸公相率含怨,遂生暗釁。

    石虎尚似睡在夢中,一些兒沒有察覺。

     會青州守吏報稱濟南平陵城北,有一石頭雕制的老虎,忽然活動,走至城東南,後有狼狐千餘頭跟着,所過腳迹,統皆成蹊。

    石虎大喜道:“石虎便是朕名。

    自西北徙至東南,大約天意欲使朕蕩平東南呢。

    天意不可違,應敕諸州兵悉集,明年當由朕親率六軍,奉天南讨便了。

    ”全是妄想。

    于是群臣皆賀。

    就中有一百七人,上皇德頌,說得石虎功德巍巍,盡情谀媚。

    虎益加歡忭,遂制令民家五戶,出車一乘,牛二頭,米十五斛,絹十匹,違令者斬,不足亦斬。

    可憐百姓無從籌給,甚至賣男鬻女,上供軍需,尚不滿數,沒奈何自缢道旁。

    鄉村林麓,遺骸累累,一方怨氣,釀成變異。

    泰山上面,有石自燃,八日乃滅。

    東海有大石自立,旁有血流。

    邺西山石間出一血,流十餘步,延袤二尺餘。

    太武殿初成,壁上多繪古聖先賢,忠臣孝子,貞夫烈婦,忽皆變做異狀,猙獰可怖,過了旬日,頭皆縮入肩中,僅餘冠巾露出。

    虎也覺驚異,秘不使宣。

    惟佛圖澄為虎所信,呼令入視。

    澄但欷歔流涕,不發一言。

    澄為奇僧,何不借端規谏?乃徒以流涕了事!已而虎禦太武前殿,宴飨群臣,見有白雁數百翔集,虎命群臣起射,無一得中,複由自己射雁,亦無所得,不由的驚詫起來,乃召問太史令趙攬。

    攬密白道:“白雁集庭,是宮室将空的預兆。

    陛下但靜鎮宮城,不可南行,便足隐弭此變了。

    ”還是攬能善谏。

    虎因往至宣武觀,大閱軍士,各軍已會集百餘萬,候命南下,當由虎校閱一番,饬令散歸,全體解嚴。

    嗣是虎無意南下,但饬各戍将嚴守本汛,不得擅離,所以晉朝的庾翼庾冰,主張北伐,調兵遣将,瞎鬧了一年有餘,雖然不見成功,還算是未經大敵,不至大敗。

    至康帝建元二年九月,帝忽寝疾,日甚一日,險些兒要歸天了。

    小子有詩歎道: 國喪才了又遭喪,兩載君王一旦亡。

     畢竟丘山容易倒,谶文未必盡荒唐。

     谶文見前回。

    欲知康帝曾否崩逝,且看下回再表。

     慕容翰之智,足以料涉奕幹,并足以料逸豆歸,獨于慕容廆之雄猜好忌,反不能逆料,卒至自一殺其身,豈明能燭遠,而昧于察近耶?蓋喜功之心一深,往往忽近圖遠,能料敵人于千裡之外,而于蕭牆之間,轉輕心掉之。

    文種見誅于勾踐,韓信被殺于呂後,皆類是耳。

    彼晉之庾翼庾冰,亦未始非喜功之士,才不逮慕容翰,而權且過于慕容翰。

    幸而趙虎荒虐,将士離心,晉康庸弱,主權旁落。

    兩庾得張皇其詞,違衆自行,丹水一戰而桓宣敗還,先機已挫,假令石氏之百萬雄師,長驅南牧,試問兩庾将如何對待乎?謀之未臧,乃欲以僥幸圖功,雖曰名正言順,其如才力之未逮何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