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晉演義》第五十八回 圍廣固慕容恪善謀 戰東河諸葛攸敗績

關燈
遇敵,先将親弟殺死,安得不亡。

    那慕容恪方屯兵河上,安排舟楫,好幾日不敢渡河,也恐龛遣兵掩擊,格外持重。

    至探得殺罴消息,才知龛無能為,麾兵急渡,陸續東進,行至淄水南岸,方見龛自來拒戰。

    恪與骛分軍為二,包抄龛兵,龛左右遇敵,招架不住,遂至敗退。

    龛弟欽被擒,右長史袁範等,統皆戰死。

    恪追龛至廣固城下,龛閉門固守,恪但令軍士築栅,四面兜圍,另分兵招撫旁郡。

    龛所有諸城,依次附燕。

    恪或仍令故吏居守,或請派新官往署,從容布置,進退鹹宜;獨未嘗督攻圍城,鎮日裡按兵不動。

    諸将莫名其妙,群請速攻。

    恪乃與語道:“用兵不宜執一,或宜緩行,或宜急取,若彼我勢均,外有強援,一或頓兵,腹背受敵,自應急攻為是,冀速大利;倘我強彼弱,又無外援,不如羁住守兵,靜待彼斃,兵法所謂十圍五攻,便是此意。

    龛恩結賊一黨一,衆未離心,前此淄南一戰,彼非不銳,不過用兵未善,為我所敗;今我得憑阻天險,上下戮力,攻守勢倍,行軍常法,必欲急攻,諒亦數旬可克,但恐困獸猶鬥,必須惡戰,傷我士衆,定在意中。

    我國家連年用兵,未得休息,我每念士卒瘡痍,幾忘寝食,奈何再輕殘民命哩?故我意持久以取,勿貪近功。

    ”諸将始皆下拜,自稱未及。

    我亦佩服。

    就是軍士聞言,亦皆悅服。

    于是嚴固圍壘,屯田課耕。

    齊民亦争運糧刍,饋傍燕軍。

     好容易過了半年,城中糧儲已盡,樵采路絕,甚至人自相食,龛不得已悉衆出戰。

    恪早防到此著,開壘接仗,潛令騎兵抄到龛兵背後,截他歸路。

    龛兵統皆枵腹,怎能殺得過燕軍?一經交鋒,便即敗卻,龛隻好退回。

    不意到了城邊,又被燕騎截住,弄得進退兩難,沒奈何拚死殺入,才得沖開走路,踉跄入城。

    燕騎也不去追一逼一,唯驅殺龛衆,斬馘殆盡,守兵從此奪氣,莫有固志。

    龛窮蹙萬分,因使部将段蘊,缒城夜出,詣晉乞援。

    晉遣北中郎将荀羨,率兵往救,進次琅琊,探得燕軍強盛,不敢輕進。

    一陽一郡守将王騰,方背龛降燕,他想讨好恪前,立些功績,遂不待恪命,欲乘虛襲晉鄄城。

    将士方調發出去,誰知晉軍已掩到城下,原來晉将荀羨,自恐逗留得罪,正思進攻一陽一郡,求功補過,湊巧一陽一郡出兵,城内空虛,遂引軍撲城,日夜不休。

    老天有意做人美,連宵下雨,沖坍城牆,羨即乘隙攻入,把騰擒住,殺死了事。

    欲侮人者反為人侮,可見貪足殺身。

    騰所遣赴鄄将士,中途聞耗,當然駭散,不消細叙。

    惟段龛待援不至,無法支持,且經恪許他不死,乃面縛出降。

    恪入城安民,禁止侵掠,人民大悅,遂定齊地。

    命龛為伏順将軍,同返薊城。

    留鎮南将軍慕容塵居守廣固。

    龛後為俊所殺。

     晉将荀羨,聞廣固失陷,退還下邳,留泰山太守諸葛攸,及高平太守劉莊,率兵三千守琅琊。

    參軍戴逯,率兵二千守泰山。

    燕将慕容蘭屯汴城。

    羨順道進擊,斬蘭而去。

    越年燕太子晔病逝,谥曰獻懷。

    俊立第三子暐為太子,改元光焘。

    是年即晉穆帝升平元年。

    晉泰山太守諸葛攸,攻燕東郡,進兵武一陽一。

    俊按遣慕容恪一陽一骛,及樂安王臧,俊之子。

    引兵拒攸。

    攸才略有限,哪裡是慕容恪的對手,一戰即敗,逃回泰山,恪遂進兵渡河,連陷汝颍谯沛諸郡縣,分置守宰,振旅北歸,還據上一黨一,收降河内太守馮鴦,略定河北全境。

    燕主俊遂自薊城徙都邺中,繕修宮殿,複作銅雀台。

    注見前。

    命昌黎遼東二郡,建廟祀廆。

    範一陽一燕郡,建廟祀皝,即派護軍平熙,領将作大匠,監造二廟。

    獨吳王垂素遭俊忌,垂妃段氏,為故鮮卑單于段末柸女,才高一性一烈,自恃貴姓,又不肯尊事俊後。

    後可足渾氏引為深恨,遂與中常侍涅浩密謀,誣稱段氏為巫盅事,收付廷尉訊驗。

    虧得段氏抵死不認,垂始得免連坐。

    段氏不堪箠楚,竟死獄中。

    俊頗加悔憫,乃授垂為東夷校尉,領平州刺史,出鎮遼東。

    幸有此婦,應該終身頂禮。

     秦右将軍張平,複叛秦降燕,據有并州壁壘三百餘所,得胡晉遺民十餘萬衆。

    會燕調降将馮鴦為京兆太守,改令别将呂護代任。

    鴦與護一陰一相聯絡,通款晉廷,就是張平亦模棱兩可,意欲聯晉。

    俊遣上庸王慕容評讨鴦,鴦固守不下,再由燕領軍将軍慕輿根,奉命助評,合兵急攻。

    鴦乃開城夜遁,奔投呂護。

    評又移兵往攻張平,平正與兖州刺史李曆,安西将軍高昌,通使連盟,一陽一事燕主,暗通秦晉。

    張平曆見前文,李曆高昌見五十四回中。

    評偵實報聞,燕主俊使一陽一骛讨昌,樂安王臧讨曆。

    曆從濮一陽一奔荥一陽一,昌從東燕奔樂陵,平勢日孤,所署征西将軍諸葛骧,鎮東将軍蘇象,甯東将軍喬庶,鎮南将軍石賢等,又舉并州壁壘百餘所,降順燕軍。

    那時平支撐不住,也率衆三千奔平一陽一,竟遣使向晉乞降。

     俊因晉屢納叛将,遂思大舉南下,并拟經略關西,當下命州郡校閱現丁,詳核隐漏,每戶隻準留一丁,餘悉充當兵役,定額一百五十萬,約期來春大集,進臨洛一陽一。

    武邑人劉貴上書,極陳民力雕敝,不應過事征調,并陳時政失宜十三事。

    俊乃寬限征發,改來春為來冬,但中使仍然四出,募兵征饷,絡繹道旁。

    郡縣不堪供億,相率咨嗟。

    太尉封弈,謂:“調發事宜,盡可責成州郡,不必另行遣使,所有從前使臣,概請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