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詩卷二

關燈
兮。

    )翩翩。

    (《詩紀》不疊翩字。

    )集洲渚兮優恣。

    啄蝦矯翮兮雲間。

    任厥性(《吳越春秋》缺性字。

    注雲。

    此阙一字。

    )兮往還。

    妾無罪兮負地。

    有何辜兮譴天。

    颿颿(《詩紀》不疊颿字。

    昆陽子按,颿為帆之繁體字之一)獨兮西往。

    孰知返兮何年。

    心惙惙兮若割。

    淚泫泫兮雙懸。

    (○《吳越春秋》七。

    《詩紀前集》二作烏鸢歌。

    ) 彼(《書鈔》作兩。

    《禦覽》同。

    )飛鳥兮鸢(《禦覽》誤作載。

    )烏。

    已回翔(《書鈔》誤作哭回鄉。

    )兮翕蘇。

    心在專兮素蝦。

    何居食兮江湖。

    徊複翔兮遊颺。

    (《書鈔》作水中蟲兮白蝦。

    《禦覽》作水中蟲子曰蝦。

    )去複返(《書鈔》作還。

    )兮於乎。

    (《書鈔》作嗚呼。

    《禦覽》同。

    )始事君兮去家。

    終我命兮君都。

    終來遇(《禦覽》作中年過。

    是。

    )兮何辜。

    (《吳越春秋》作幸。

    注雲。

    幸當作辜。

    )離我國兮去(《禦覽》作入。

    )吳。

    妻衣褐兮為婢。

    夫去冕兮為奴。

    (二句《禦覽》作妻為婢兮夫為奴。

    )歲遙遙(《禦覽》作昭昭。

    )兮難極。

    冤悲痛(《禦覽》作痛悲。

    )兮心恻。

    腸千結兮服膺。

    於乎(《禦覽》作嗚呼。

    )哀兮忘(《禦覽》作不。

    )食。

    願我身兮如鳥。

    身翺翔兮矯翼。

    去我國兮心搖。

    (《詩紀》作遙。

    )情憤惋兮誰識。

    (○《吳越春秋》七。

    《詩紀前集》二。

    又《書鈔》百六引烏、蘇、湖、蝦、呼五韻五句。

    《禦覽》五百七十一引烏、湖、蝦、呼、家、都、辜、吳、奴、極、側、食十二韻十二句。

    ○《詩紀》引風雅逸篇注曰:《吳越春秋》作於後漢人。

    所載事多不實。

    此歌依□無疑。

    ) 【采葛婦歌】 〖《吳越春秋》曰:越王句踐歸越。

    念複吳仇。

    苦身勞心。

    夜以接日。

    懸膽於戶。

    出入嘗之。

    乃使國中男女入山采葛。

    以作黃絲之布。

    吳王得葛布之獻。

    乃增越之封。

    賜羽毛之飾機杖諸侯之服。

    越國大悅。

    采葛之婦傷越王用心之苦。

    乃作苦何之《詩》曰:〗 葛不連(《詩紀》雲。

    一作延。

    )蔓棻(《禦覽》或作葉。

    )台台。

    我君心苦命更之。

    嘗膽不苦甘如(《禦覽》作味若。

    事類賦同。

    )饴。

    令(《禦覽》或作今。

    事類賦作今。

    )我采葛以作絲。

    女工織兮不敢遲。

    弱於羅兮輕霏霏。

    号絺素兮将獻之。

    越王悅兮忘罪除。

    吳王歡兮飛尺書。

    增封益地賜羽奇。

    機杖茵蓐諸侯儀。

    群臣拜舞天顔舒。

    我王何憂能不移。

    (○《吳越春秋》八作苦之詩。

    《詩紀前集》二。

    又《禦覽》五百七十一引饴、絲二韻。

    九百九十五引台、饴、絲三韻。

    又事類賦十一作若何之歌。

    引饴、絲二韻。

    )饑不遑食四體疲。

    (○《文選》二十曹植應召詩注引吳越記采葛婦人詩。

    ○佚句。

    ) 【離别相去辭】  〖《吳越春秋》曰:越王伐吳。

    國人各送其子弟於郊境之上。

    作離别相去之辭曰:〗 跞躁摧長恧兮擢戟馭殳。

    所離不降兮以洩我王氣蘇。

    三軍一飛降兮所向皆殂。

    一士判死兮而當百夫。

    道佑有德兮吳卒自屠。

    雪我王宿恥兮威振八都。

    軍伍難更兮勢如貔貙。

    行行各努力兮於乎于乎。

    (○《吳越春秋》十。

    《詩紀前集》二。

    ) 【河梁歌】 〖《吳越春秋》曰:句踐已滅吳。

    乃以兵北渡江淮。

    與齊、晉諸侯會于徐州。

    緻貢於周。

    号令齊、楚、秦、晉皆輔周室。

    血盟而去。

    秦桓公不如越王之命。

    句踐乃選吳越将士西渡河以攻秦。

    軍士苦之。

    會秦怖懼。

    逆自引咎。

    越乃還車。

    軍人悅樂。

    遂作河梁之《詩》曰:〗 渡河梁兮渡河梁。

    舉兵所伐攻秦王。

    孟冬十月多雪霜。

    隆寒道路誠難當。

    陣兵未濟秦師降。

    諸侯怖懼皆恐惶。

    聲傳海内威遠邦。

    稱霸穆桓齊楚莊。

    天下安甯壽考長。

    悲去歸兮河無梁。

    (○《吳越春秋》十。

    《詩紀前集》二。

    ○逯案。

    《吳越春秋》原注雲。

    案《史記》年表。

    句踐二十五年。

    是為秦厲共公六年。

    此書為秦桓公不如越王之命。

    非也。

    由句踐二十五年上距秦桓公之卒。

    蓋一百有六年矣。

    桓公當作曆共公雲雲。

    《詩紀》即據此直改秦厲公。

    ○逯案。

    《吳越春秋》。

    後漢時短書小說。

    本不注意年限。

    勿庸為之改正。

    今仍照原文作秦桓公。

    ) 【豐歌】 〖《尚書中候》曰:周文王作豐。

    一朝扶老至者八十萬戶。

    草居陋然。

    歌曰:〗 鳳皇下豐。

    (○詩經大雅文王篇疏。

    《禦覽》九百一十五。

    ) 【秦始皇時民歌】  〖楊泉《物理論》曰:秦築長城。

    死者相屬。

    民歌曰:〗 生男慎勿舉。

    生女哺用脯。

    (意林作□。

    )不見長城下。

    屍骸(意林作白骨。

    )相支拄。

    (意林作撐拄。

    注雲。

    一作枨拄。

    ○水經河水注三。

    意林五。

    《詩紀前集》二。

    ) 【甘泉歌】 〖三秦記曰:始皇作骊山陵。

    周回跨陰盤縣界。

    水背陵障。

    使東西流。

    運大石於渭北渚。

    民怨之。

    作甘泉之歌曰:○逯案。

    二酉堂叢書本辛氏三秦記載此。

    張氏謂出太平《禦覽》。

    今檢《禦覽》無此條。

    〗 運石甘泉口。

    渭水不敢(關中記作為不。

    博物志同。

    )流。

    千人唱。

    (關中記唱上有一字。

    )萬人讴。

    (博物志作鈎。

    關中記讴作相鈎。

    《禦覽》同。

    )金陵馀石(關中記馀石上有下字。

    )大如塸。

    (關中記作大如塸土屋。

    ○逯案。

    土屋二字博物志屬下文。

    ○博物志四。

    關中記。

    《禦覽》五百五十九引流、鈎二韻。

    《詩紀前集》二。

    )  【琴女歌】 〖燕丹子曰:荊轲刺秦王。

    右手執匕首。

    左手把其袖。

    秦王曰:乞聽琴聲而死。

    琴女奏曲雲雲。

    王從其計。

    轲不解。

    故及於難。

    〗 羅縠單衣。

    可裂(燕丹子作掣。

    《詩紀》同。

    )而絕。

    三(燕丹子作八。

    《書鈔》、《類聚》、《史記》正義、《禦覽》同。

    )尺屏風。

    可超而越。

    鹿盧(意林作辘轳。

    )之劍。

    可負而拔。

    (《類聚》作伏。

    ○燕丹子下。

    《類聚》八十五。

    《史記》刺客列傳正義引燕太子篇。

    意林二。

    《禦覽》三百四十四。

    《禦覽》五百七十七引《史記》。

    《詩紀前集》四。

    又《書鈔》百二十八引絕一韻。

    又《禦覽》七百一引三秦記引三尺羅衣何不掣。

    四面屏風何不越二句。

    與本辭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