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篇 巧遇馬爾賓

關燈
既不顯得愚笨又不是那種退化了的低能兒。

    一般情況下,我們在大森林裡碰到的都是那号人。

    有些神經病患者跑到森林裡,赤身露體過着非人的生活,周圍的農民都管他們叫‘野人’。

    可是這個小夥子跟他們全然不同。

    他簡直太可怕了。

    我雖然也願意一槍把他打死,可我更希望他遠遠地離開我們,井水不犯河水。

    假如他真的領一群狒狒來襲擊我們,我們又不能在他沖過來之前把他打死,恐怕就很難逃脫他的魔掌了。

    ” 不過白種人猿并沒有領狒狒來襲擊他們。

    後來那群憤怒的狒狒到叢林别的地方轉悠去了,吓壞了的“遠征隊”才不再提心吊膽。

     第二天,瑞典人領着“遠征隊”向康哇杜的村莊進發,目的是把康哇杜的“信使”講的那個被他們捕獲的白人姑娘弄到手。

    如何實現這個目的,眼下卡爾·詹森和斯文·馬爾賓心裡還沒底。

    訴諸于武力似乎不在考慮之列。

    自然,如果真有這樣一支“武力”,使用起來他們也絕不會手軟。

    早些年,他們的鐵蹄曾經蹂躏過許多地區,即使施以“仁政”或者通過“外交”途徑可以取得更大的成果,他們也還是喜歡動武。

    可是現在,瑞典人的處境十分窘迫。

    一年裡大概也隻有三兩次可以抖一下威風。

    前提是碰到偏僻的小村莊,村民人數不多,膽子不大。

     康哇杜則不屬此列。

    僅管他的村莊與北邊那些人口較為稠密的地區相比可以說很偏僻。

    但他對周圍的村莊擁有人們公認的‘宗主權”,并且通過這些村莊和北部地區野蠻的“領主”們保持着密切的聯系。

    瑞典人倘敢和他作對絕沒有好下場。

    那就意味着,他們将永遠不能通過北邊那條路回到文明世界。

    如果從西邊走也将是“此路不通”。

    阿拉伯酋長的村莊正好在那條路上,對于他們将是無法逾越的障礙。

    往東去的路他們不認識,往南幹脆就沒路。

    因此,這兩個瑞典人去康哇杜的村莊時将采取典型的“口蜜腹劍”的策略。

     他們的計劃安排得很周密,不準備提白人俘虜的事。

    他們将裝作對康哇杜抓了個白人俘虜的事一無所知。

    他們和老酋長交換禮物,并且和他的“全權大使”就相互之間禮品價值最否對等争論不休。

    因為如果來客不是别有用心,隻有這樣才顯得恰如其分,同時也合乎禮儀。

    過分慷慨很容易引起主人的懷疑。

     随後進行的談話過程中,他們就把沿路聽來的傳聞講給酋長聽。

    作為交換,康哇杜也把自己知道的新聞和盤托出與客人們分享。

    這種談話又臭又長,索然無味,因為土著居民不過拿這種儀式作為對付歐洲人的手段。

    康哇杜一直沒提梅瑞姆的事兒。

    但他積極提供向導,禮物也送得慷慨大方,看樣子很希望客人盡快離開他的領地。

    “會談”快要結束的時候,馬爾賓好像漫不經心地提了一句阿拉伯酋長已經去世的事兒。

    康哇杜聽了大吃一驚。

     “你莫非不知道這個消息?”馬爾賓問。

    “這可太奇怪了。

    老頭子上個月就死了。

    他的坐騎踩在一個窟窿上摔了個跟頭,他摔下來正好被馬壓在下面。

    等村兒裡的人跑來救他,酋長早就斷氣兒了。

    ” 康哇杜搔了搔頭,十分失望。

    酋長死了就意味着沒有人花錢贖那個白人姑娘了。

    現在她已經一錢不值,除非拿她擺一次“筵席”,或者給她找個男人賣幾文小錢。

    後面這個想法倒是提醒了他。

    有一隻小甲蟲在他面前的塵土裡爬行,他朝它吐了一口唾沫,叙睨了馬爾賓一眼。

    這些白人很特别。

    他們遠離家鄉,到很遠的地方旅行,從來不帶女人。

    而實際上他們又很喜歡女人。

    當然究竟喜歡到什麼程度康哇杜就說不上了。

     “我這兒有個白人姑娘,”他冷不防說。

    “如果你們想買她,價錢可以便宜點兒。

    ” 馬爾賓聳了聳肩。

    “我們自己的麻煩事兒就夠多了,康哇杜,”他說。

    哪有心思再弄個老女人增加負擔呢?至于錢嘛……”馬爾賓撚了一下手指。

     “她還年輕呢,”康哇杜忙說,“而且長得也不錯。

    ” 瑞典人笑了起來,“叢林裡沒有好看的白種女人,康哇杜,”詹森說。

    “你跟老朋友開玩笑不害臊嗎?” 康哇杜跳了起來。

    “跟我走,”他說,“我會讓你明白,我的話一點兒也不假。

    ” 馬爾賓和詹森站起來會心地看了一眼,跟在康哇杜身後向他的茅屋走去。

    屋裡光線昏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