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拿破侖大勢已去

關燈
正在簽署時,拿破侖率領約七萬大軍到達了楓丹白露。

    他決定破釜沉舟,向反法同盟軍發動攻擊。

    此時的反法同盟軍自信能确保勝利,便随意地将軍隊散布在塞納河上。

    然而,拿破侖的副将們抗議這個可能摧毀巴黎的計劃,甚至認為如果拿破侖堅持到最後,仍會有一線希望。

    一個叫馬爾蒙的副将不贊同拿破侖的計劃,率領自己的部隊投靠了反法同盟軍。

    偉大征服者的力量分裂了。

    現在,拿破侖被敵軍團團圍住,毫無防守之力。

    幾天後,拿破侖退位了。

    盡管士兵們仍忠于這位領袖,但這位曾統治着占歐洲面積六分之五的國家和地區的主人,被那些曾經将他捧上神壇的人們孤立、嘲弄、漠視。

    我們不得不承認,人心是多變的,肆無忌憚的野心是會遭到懲罰的。

    拿破侖離開了法蘭西王國,被放逐到厄爾巴島。

    與法蘭西第一帝國軍隊也就是&ldquo現代恺撒&rdquo第十軍團深情告别後,拿破侖出發前往他個那小小的王國。

    途中,沿海城鎮的平民不止一次地圍困他、咒罵他,這使他感受到了大陸封鎖體系帶來的苦難。

    就這樣,近代世界史上最偉大的人物、19世紀初的激烈沖突和法蘭西大革命的宏偉産物、曾在某種程度上被公正地稱為&ldquo路西法&rdquo[1]的人,從最崇高的神壇跌落了。

    有些人視拿破侖為破壞性的、殘忍的、不人道的、自私的暴君,那是因為他們隻看到了他性格的一小部分,并将其錯誤地放大,以偏概全了。

    拿破侖盡管有很多缺點甚至罪行,但為法蘭西帶來的好處值得永恒記憶。

    且不看從一開始就充滿邪惡并且注定帶來災難的專制統治,也不看總是蘊藏危機的勃勃野心,至少法蘭西第一帝國的政府在某段時期内是穩健實幹的,何況拿破侖沾滿鮮血的征服事業也并非沒有為歐洲帶來好處。

    拿破侖的沒落并非偶然事件,自古以來,所有掌握着無限權力之人的結局大多如此。

    《提爾西特和約》簽訂之後,這位君主違反曆史規律,以卑鄙手段侵略西班牙,與歐洲列強一起密謀并侵入俄國的冰封沙漠地帶,并以自身優勢迫使他國臣服。

    相較于以德服人,他更喜歡以武力挑戰全世界。

    與《呂内維爾條約》《羅馬協定》《拿破侖法典》産生時的拿破侖相比,他已然判若兩人。

    拿破侖在實現自己的目标時毫無顧忌、冷酷無情,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當時社會的道德混亂造成的。

    無論别人怎麼說他以個人為中心,他都将個人與國家偉業緊密聯系在了一起。

    作為将軍,拿破侖為近代軍事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作為軍事首領,盡管戰鬥激情和大膽的想象力使他過于自信,但他超群的智慧是不可磨滅的。

    盡管他的入侵策略并不總是萬無一失,但無論從哪個方面來說,拿破侖堪稱軍事藝術的大師。

    在解決最複雜的軍事科學問題方面,他的能力少有人及。

    作為政治家,拿破侖所犯的最大錯誤就是蔑視民族感情和民族本能,以至于後來釀成許多失誤。

    他也許并沒有展示出作為高級政治家的天賦,但有充分的理由鄙視和不信任從前的法蘭西人民運動。

    他擁有最高行政管理權,甚至政府權力。

    此外,他的專制統治在法蘭西當時的條件下是不可避免的,并且多年來一直是法蘭西人的榮耀。

    在某種程度上,崇高的制度和偉大的措施證明專制統治在某些方面是正确的,将永留史冊。

    拿破侖既是革命的産物,也是革命的控制者。

    他被曆史潮流推到崇高的位置上,成了那個美好時代裡最出色的人物。

    随着時間的流逝,他與被統治地區的民族的相悖觀點終将淡化,隻有那個偉大的名字仍閃耀光芒。

     複辟波旁王朝的協議簽署時,拿破侖尚在楓丹白露 拿破侖簽署退位诏書,正式退位 拿破侖與帝國軍隊深情告别 法蘭西人迅速無情地抛棄了拿破侖,再次印證了這個民族的性格。

    國家官員和政要抛棄了賦予他們所擁有的一切的主人,這與耶拿戰役和奧斯特利茨戰役後他們對拿破侖所表現出的忠貞以及反法同盟軍在1813年至1814年間的團結一緻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不過,我們在一緻譴責法蘭西人之前,必須考慮全面,而且一定要有理有據。

    法軍雖然已經做出極大的努力&mdash&mdash比歐洲任何其他國家所做出的努力都要多,但仍在入侵來臨時徹底崩潰了。

    在這種情況下,法蘭西人抛棄了君主,因為此時的君主是這個國家痛苦的源泉。

    對此,我們絲毫不感到奇怪。

    至于拿破侖的元帥和官員們在他遭遇不幸時棄他而去,這種行為對新&ldquo貴族&rdquo來說實屬慣常,因為他們是新興的權力政府,缺乏真正的貴族應該具備的傳統精神和榮譽感。

    然而,除了削弱民族氣質之外,革命的另一個必然結果就是切斷了将國家和整個社會聯系在一起的每一條紐帶。

    因此,當拿破侖的權威突然崩潰、國家無法承受災難的重壓時,政府和人民迎來了真正的考驗。

    我們不能認為所有階層都對法蘭西第一帝國的衰落漠不關心,至少軍隊的殘餘士兵為其首領感到難過。

    拿破侖的名字在法蘭西王國的一些地方仍極具影響力。

    我們也不能把導緻拿破侖的統治不穩固的原因全部歸結于革命,因為波旁王朝被推翻時比法蘭西第一帝國還要強大并且追随者更多。

    事實上,在1789年事件之前,舊秩序的腐敗已經摧毀了法蘭西人的忠誠和信仰。

    我們不應把在這個國家建立政權的一切困難都歸咎于随後的混亂時代,盡管這确實是個主要原因。

    我們還必須補充一點,不僅是那些新階層或新官員背叛或抛棄了拿破侖,就連他的皇後也輕蔑地甩開了他,猶如甩掉一個不愉快的噩夢。

    至于他那被貶為平民的妻子,一聽到他被擊敗的消息後,就因傷心過度離世了。

     *** [1]路西法出自《舊約·以賽亞書》第14章第12節,意為&ldquo明亮之星&rdquo。

    此處指軍功卓越耀眼但最終淪落的拿破侖。

    &mdash&mdash譯者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