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1813年前的法蘭西帝國
關燈
小
中
大
訂後,俄國曾按照約定向英國提出調解,并在被拒絕後對英宣戰。
征得沙皇亞曆山大一世的同意後,拿破侖提議英俄共同攻占并控制丹麥。
此時,英國方面已經預計到拿破侖這一計劃。
最終,由于丹麥艦隊英勇抵抗,哥本哈根遇襲。
此舉的後果遠比當時的情況嚴重得多。
緊接着,拿破侖進軍裡斯本,并宣布布拉幹薩王朝滅亡。
不久之後,拿破侖率大軍進入西班牙,占領邊境要塞,并最終越過了馬德裡。
愚蠢的西班牙波旁王朝竟在此時出現了内部分歧,這無疑助長了拿破侖原本就肆無忌憚的野心。
名義上的西班牙國王查理四世拒絕退位,而西班牙王子企圖篡位,于是,拿破侖誘使西班牙王室接受自己成為權力仲裁者。
拿破侖把西班牙王室召集到巴約讷,令老國王查理四世放棄了王位。
拿破侖卻随即把王位交給了自己的長兄約瑟夫·波拿巴。
這一背信棄義的行徑雖然為西班牙帶來了新的憲法,并結束了許多惡劣的暴行,但導緻了許多意想不到的嚴重後果。
西班牙人深受刺激,于是團結一緻,武裝起來抵制這個陌生人的令人厭惡的枷鎖。
西班牙人在各省組織起義,一遇到入侵者,就用盡渾身解數将其包圍。
一時間,大量西班牙起義軍像正規軍一樣勇猛,其規模遠超在山區一無是處的法軍。
起義得到了英國的大力支持,其影響力很快變得不容小觑。
平時對民衆情緒嗤之以鼻的拿破侖對此感到十分驚訝。
西班牙境内的法軍如同一盤散沙,根本無力打敗西班牙起義軍。
盡管法軍在平原上輕而易舉獲得了幾次勝利,但法軍中尉杜邦卻不得不在莫雷納山口率大軍投降,而另一個法軍将領則被屈辱地趕出了卡斯提爾。
同時,注定名震四方的阿瑟·韋爾斯利率領一支英國軍隊在葡萄牙擊敗了一支法軍,并迫使法軍投降。
一支位于加迪斯灣的法君艦隊也被迫投降。
1808年秋到來之前,損失慘重的&ldquo帝國之鷹&rdquo[3]被迫朝着本土進行大規模的撤退,消失在埃布羅河以南。
哥本哈根遇襲 西班牙國王查理四世 至此,拿破侖憤慨不已,而歐洲其他國家的人民則非常震驚和興奮。
拿破侖非常清楚,軍事名聲是自己權力的支柱。
于是,他繼續派遣部隊前往西班牙,去鎮壓所謂的&ldquo暴民的暴動&rdquo。
訓練有素的法軍将企圖冒險通過法軍陣線的西班牙軍隊打得四散逃竄。
順利通過索莫謝拉山隘口後,拿破侖在馬德裡為他的長兄約瑟夫·波拿巴舉行了盛大的任命儀式。
然而,西班牙的民族抵抗依然存在。
于是,在這個非常适合打遊擊戰的國家,野蠻的遊擊戰争爆發了。
薩拉戈薩的成功防禦為其他城市樹立了榜樣,成了其他城市競相模仿的對象。
然而,拿破侖固執地繼續着鎮壓活動。
當拿破侖從裡昂進軍西班牙時,就有一小支英國軍隊威脅着他的退路。
不久之後,拿破侖再次越過瓜達拉馬山脈并最終以壓倒性優勢逼退了英軍。
就在這時,奧地利态度大變的消息傳來,打斷了拿破侖的進軍。
于是,拿破侖退出半島,回到了法蘭西第一帝國。
他本以為能夠摧毀英軍,不料反被英軍逼到了海裡,而且強有力地牽制了法軍最優秀的中尉杜邦。
所謂&ldquo屋漏偏逢連夜雨&rdquo,另一場戰鬥又拉開了新戰争的序幕。
受西班牙近期事件的鼓舞,奧地利在英國的财政支持下突然起義,對法宣戰。
1809年4月,卡爾大公卡爾·路德維希·約翰·洛倫茨率奧地利軍隊從因河行至尹瑟爾河,奧軍遍布多瑙河兩岸。
然而,從巴黎趕來的拿破侖預測到了這個行動。
他精準、迅速、極具技巧地将分散的法軍聚集到一起,并從奧軍左翼直搗其中心。
這是拿破侖戰争生涯中最精彩的一個戰術。
奧軍被徹底擊敗,被迫躲在波希米亞附近的山裡。
法軍再次以勝利姿态從多瑙河谷流域傾瀉而下,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再次控制了維也納。
然而,拿破侖并沒有像1805年那樣掌握住西班牙首都附近的橋梁。
他跨越多瑙河北岸,試圖将對手引入早已設置好的陷阱中,但在阿斯佩恩遭遇重創。
法軍在河上分散開來,就連法軍建造的人造通道也被突如其來的洪水沖走了。
盡管如此,拿破侖堅韌不拔的毅力和高超的戰術技巧彌補了這場災難。
到1809年7月5日,一部分從意大利和萊茵河派出的法軍已經越過多瑙河,經由一座島嶼[4]進入了馬奇菲爾德的廣袤平原。
随之而來的戰鬥血腥而可怕。
卡爾大公卡爾·路德維希·約翰·洛倫茨成功打擊了法軍左翼,但奧地利軍隊的中心和右翼也被破壞了。
這場孤注一擲的戰鬥共有三十萬士兵參戰。
最終拿破侖以勝利的姿态站在了瓦格拉姆山頭。
雖然法軍在這次戰役中的表現不如奧斯特利茨戰役、耶拿戰役和弗裡德蘭戰役那樣勢不可擋,但還是給奧地利帶來了無法承受的沉重打擊。
1809年秋季,法奧兩國通過土地割讓的方式在維也納達成了和平。
西班牙人抵禦法軍 杜邦在莫雷納山口率
征得沙皇亞曆山大一世的同意後,拿破侖提議英俄共同攻占并控制丹麥。
此時,英國方面已經預計到拿破侖這一計劃。
最終,由于丹麥艦隊英勇抵抗,哥本哈根遇襲。
此舉的後果遠比當時的情況嚴重得多。
緊接着,拿破侖進軍裡斯本,并宣布布拉幹薩王朝滅亡。
不久之後,拿破侖率大軍進入西班牙,占領邊境要塞,并最終越過了馬德裡。
愚蠢的西班牙波旁王朝竟在此時出現了内部分歧,這無疑助長了拿破侖原本就肆無忌憚的野心。
名義上的西班牙國王查理四世拒絕退位,而西班牙王子企圖篡位,于是,拿破侖誘使西班牙王室接受自己成為權力仲裁者。
拿破侖把西班牙王室召集到巴約讷,令老國王查理四世放棄了王位。
拿破侖卻随即把王位交給了自己的長兄約瑟夫·波拿巴。
這一背信棄義的行徑雖然為西班牙帶來了新的憲法,并結束了許多惡劣的暴行,但導緻了許多意想不到的嚴重後果。
西班牙人深受刺激,于是團結一緻,武裝起來抵制這個陌生人的令人厭惡的枷鎖。
西班牙人在各省組織起義,一遇到入侵者,就用盡渾身解數将其包圍。
一時間,大量西班牙起義軍像正規軍一樣勇猛,其規模遠超在山區一無是處的法軍。
起義得到了英國的大力支持,其影響力很快變得不容小觑。
平時對民衆情緒嗤之以鼻的拿破侖對此感到十分驚訝。
西班牙境内的法軍如同一盤散沙,根本無力打敗西班牙起義軍。
盡管法軍在平原上輕而易舉獲得了幾次勝利,但法軍中尉杜邦卻不得不在莫雷納山口率大軍投降,而另一個法軍将領則被屈辱地趕出了卡斯提爾。
同時,注定名震四方的阿瑟·韋爾斯利率領一支英國軍隊在葡萄牙擊敗了一支法軍,并迫使法軍投降。
一支位于加迪斯灣的法君艦隊也被迫投降。
1808年秋到來之前,損失慘重的&ldquo帝國之鷹&rdquo[3]被迫朝着本土進行大規模的撤退,消失在埃布羅河以南。
哥本哈根遇襲 西班牙國王查理四世 至此,拿破侖憤慨不已,而歐洲其他國家的人民則非常震驚和興奮。
拿破侖非常清楚,軍事名聲是自己權力的支柱。
于是,他繼續派遣部隊前往西班牙,去鎮壓所謂的&ldquo暴民的暴動&rdquo。
訓練有素的法軍将企圖冒險通過法軍陣線的西班牙軍隊打得四散逃竄。
順利通過索莫謝拉山隘口後,拿破侖在馬德裡為他的長兄約瑟夫·波拿巴舉行了盛大的任命儀式。
然而,西班牙的民族抵抗依然存在。
于是,在這個非常适合打遊擊戰的國家,野蠻的遊擊戰争爆發了。
薩拉戈薩的成功防禦為其他城市樹立了榜樣,成了其他城市競相模仿的對象。
然而,拿破侖固執地繼續着鎮壓活動。
當拿破侖從裡昂進軍西班牙時,就有一小支英國軍隊威脅着他的退路。
不久之後,拿破侖再次越過瓜達拉馬山脈并最終以壓倒性優勢逼退了英軍。
就在這時,奧地利态度大變的消息傳來,打斷了拿破侖的進軍。
于是,拿破侖退出半島,回到了法蘭西第一帝國。
他本以為能夠摧毀英軍,不料反被英軍逼到了海裡,而且強有力地牽制了法軍最優秀的中尉杜邦。
所謂&ldquo屋漏偏逢連夜雨&rdquo,另一場戰鬥又拉開了新戰争的序幕。
受西班牙近期事件的鼓舞,奧地利在英國的财政支持下突然起義,對法宣戰。
1809年4月,卡爾大公卡爾·路德維希·約翰·洛倫茨率奧地利軍隊從因河行至尹瑟爾河,奧軍遍布多瑙河兩岸。
然而,從巴黎趕來的拿破侖預測到了這個行動。
他精準、迅速、極具技巧地将分散的法軍聚集到一起,并從奧軍左翼直搗其中心。
這是拿破侖戰争生涯中最精彩的一個戰術。
奧軍被徹底擊敗,被迫躲在波希米亞附近的山裡。
法軍再次以勝利姿态從多瑙河谷流域傾瀉而下,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再次控制了維也納。
然而,拿破侖并沒有像1805年那樣掌握住西班牙首都附近的橋梁。
他跨越多瑙河北岸,試圖将對手引入早已設置好的陷阱中,但在阿斯佩恩遭遇重創。
法軍在河上分散開來,就連法軍建造的人造通道也被突如其來的洪水沖走了。
盡管如此,拿破侖堅韌不拔的毅力和高超的戰術技巧彌補了這場災難。
到1809年7月5日,一部分從意大利和萊茵河派出的法軍已經越過多瑙河,經由一座島嶼[4]進入了馬奇菲爾德的廣袤平原。
随之而來的戰鬥血腥而可怕。
卡爾大公卡爾·路德維希·約翰·洛倫茨成功打擊了法軍左翼,但奧地利軍隊的中心和右翼也被破壞了。
這場孤注一擲的戰鬥共有三十萬士兵參戰。
最終拿破侖以勝利的姿态站在了瓦格拉姆山頭。
雖然法軍在這次戰役中的表現不如奧斯特利茨戰役、耶拿戰役和弗裡德蘭戰役那樣勢不可擋,但還是給奧地利帶來了無法承受的沉重打擊。
1809年秋季,法奧兩國通過土地割讓的方式在維也納達成了和平。
西班牙人抵禦法軍 杜邦在莫雷納山口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