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提爾西特和約》簽訂前的法蘭西帝國

關燈
處于真正的危險中。

    神聖羅馬帝國雖然被征服了,卻憤怒地阻斷了拿破侖的退路。

    但拿破侖堅定不移,集中全力去修整部隊。

    拿破侖從法蘭西第一帝國各地征集了成千上萬的軍隊,并運用超群的指揮才能統領着&ldquo大軍&rdquo。

    幾個月内,戰争造成的破壞得到了修複,&ldquo大軍&rdquo也比以前更強大了。

    1807年6月,法俄戰争再次開始。

    萊溫·奧古斯特·馮·本甯森不慎向比他強大的對手發起了進攻,于是俄軍很快被趕出了帕薩格。

    為了回到邊界,萊溫·奧古斯特·馮·本甯森草率地越過了阿勒河。

    就在這時,拿破侖的大軍全力襲來,将他逼至阿勒河邊,并于1807年6月14日把他趕到了離弗裡德蘭鎮不遠的地方。

    這次戰鬥是決定性的。

    一個星期内,大軍到達尼曼河畔,普魯士剩餘的所有省份與格丹斯克一同落入了征服者手中。

    在不到兩年的時間裡,從不列颠的海上到橫跨德意志,再到遙遠的俄國邊境,法軍的鷹旗四處飄揚。

    由于戰争規模空前宏偉,大部分人被勝利迷了眼,隻有一些睿智的思想者注意到,拿破侖的作戰并非沒有風險。

     耶拿戰役後,普魯士軍隊傷亡慘重、士氣低落 耶拿戰役後,拿破侖率法軍抵達柏林 拿破侖在埃勞沉重打擊俄國軍隊 萊溫·奧古斯特·馮·本甯森 在這一系列的勝利中,1796年的戰略被大範圍地重複運用,并取得了驕人的成果。

    抓住戰場的關鍵點、投入優勢力量、分裂敵人并迅速各個擊破,是拿破侖戰略戰術的主要特征。

    拿破侖通過大膽的攻擊和令軍隊急行至敵軍戰線最脆弱的位置,取得了這些戰役的勝利。

    同時,拿破侖也充分利用了敵人的失誤,總是能對敵軍進行毀滅性的打擊。

    而正如我們所看到的,拿破侖的戰争藝術在自然障礙的壓力下已經顯示出衰敗的迹象,但由于他所領導的軍隊在各個方面比反法同盟軍都要好得多,所以也許不如在曼圖亞和阿迪傑河所獲得的功績那麼出彩,但他還是勝利了。

    于是,歐洲的将領們抛棄了過時的作戰方法&mdash&mdash行軍緩慢、行動怯懦、戰線綿長、從不越過未占領的堡壘等。

    如此,與在其他領域一樣,法蘭西大革命引起了戰争領域的變化,開創了世界史上的一個新時代。

    拿破侖的戰略在某些方面表現了法蘭西大革命所産生的能量及引起的後續影響。

    法軍在弗裡德蘭取得勝利後,歐洲局勢不再像從前那麼死闆,而是充滿了奇特的浪漫氣息。

    沙皇亞曆山大一世無力抗拒,隻好呼籲和平。

    拿破侖視沙皇亞曆山大一世為朋友,希望沙皇亞曆山大一世踐行自己的政策。

    在法俄軍隊的見證下,兩位君主在尼曼河上的船中進行了幾次會談後,在普魯士北部邊境的提爾西特簽訂了著名的《提爾西特和約》。

    根據和約,普魯士一半以上的疆土被剝奪,成為法蘭西第一帝國的附庸國。

    在易北河省成立的威斯特伐利亞王國被歸入萊茵邦聯。

    波蘭領地則以華沙公國的奇怪名義被劃歸薩克森州,并在後期的戰役中加入法軍。

    同時,法俄結為親密盟友。

    沙皇亞曆山大一世承認法蘭西第一帝國,承諾維護它的權力,保證調解英法兩國的關系,一旦被拒絕就與英國交戰。

    這個合作似乎能為拿破侖在西方的統治權提供保證。

    作為回報,拿破侖承諾協助俄國在北方和東方的野心計劃,支持俄國吞并芬蘭以及多瑙河以北的土耳其各省,但仍堅持認為君士坦丁堡應無可争議地歸俄國所有。

    通過引用1792年的《布侖斯威克宣言》,拿破侖合理地瓦解了普魯士。

     拿破侖在弗裡德蘭戰役中取得決定性勝利 拿破侖制定這個條約是為了在歐洲大陸建成一套完整的、持久的法蘭西第一帝國霸權統治體系,徹底分裂神聖羅馬帝國,并在各方面加強法蘭西第一帝國的影響,形成一股對抗英國的新勢力。

    如果不存在民族激情和統治者間的嫉妒等擾亂的因素,那《提爾西特和約》無疑展示了拿破侖非凡的治國藝術。

    此時,由于拿破侖的力量正處于巅峰,幾乎無人發現隐藏在歐洲版圖新布局下的法蘭西第一帝國的戰後危機。

    拿破侖統治之下的疆域不斷擴大,從赫拉克勒斯之柱一直延伸到神聖羅馬帝國東部最遠的邊境。

    英國盡管仍然以武力表示反對,但在歐洲大陸上已經沒有公開的盟友。

    法蘭西第一帝國的強大實力不斷吸引着北方大國與之結盟,形成了神聖羅馬帝國淪陷以來範圍最廣、最穩固的統治,從而威脅到整個文明世界。

    法蘭西第一帝國統治着從斯凱爾特河到比利牛斯山脈的地區,而意大利統治着從阿爾卑斯山到台伯河的地區。

    這樣一來,拿破侖直接控制着歐洲大陸最有價值的土地,而這還隻是巨大權力的中心。

    拿破侖的四弟路易·波拿巴統治着巴達維亞共和國,也就是後來的荷蘭王國。

    他的長兄約瑟夫·波拿巴成為古老的那不勒斯王國的國王。

    他最年輕的弟弟傑羅姆·波拿巴則坐上了威斯特伐利亞國王的寶座。

    随着西班牙被降為附屬國、奧地利變得微不足道、普魯士被分割,在從萊茵河到維斯瓦河的德意志地區,法蘭西第一帝國成了至高無上的存在。

    這個龐大的帝國及其附屬國依靠強大的常勝軍隊,擁有了從尼曼河到阿迪傑河和加倫河的每一寸優沃的土地,證明自己是無法抵抗的。

    随着神聖羅馬帝國、荷蘭、波蘭和意大利的大規模部隊的加入,法蘭西第一帝國的實力迅速膨脹,整個征服體系似乎已經堅不可摧。

    當然,法蘭西第一帝國也不僅僅是靠純蠻力和刀劍創建起來的,在某種程度上,拿破侖試圖通過更好和更持久的影響力來鞏固它。

    的确,拿破侖壓制了法蘭西人民1789年的思想,将《拿破侖法典》和大規模的社會改革引入大多數附屬國和同盟國。

    他完成了由法蘭西大革命大膽破壞封建主義的使命,在歐洲曆史上留下了無數物質繁榮的永久印記。

    這些影響力遠比法蘭西第一共和國的影響更為深遠。

    因此,拿破侖創立的很多事情都超越了他短暫的統治時代而長留于世。

    拿破侖的影響力也許要歸因于他所建立的社會體系,即使是那些因忌憚他的實力而奮起反抗其統治的國家,也不得不對這位&ldquo現代恺撒&rdquo的統治心懷敬意。

     路易·波拿巴 約瑟夫·波拿巴 傑羅姆·波拿巴 無論是在國外還是在已經成為歐洲大陸主人的本土境内,此時的法蘭西第一帝國的統治基礎看起來似乎已經非常穩固。

    法蘭西第一帝國的大部分地區日趨繁榮。

    國家财政由于戰争的貢獻似乎充沛且不斷增長。

    即使偶爾有不滿的聲音出現,也會被湮沒在對偉大的國家創建者、社會秩序和财富的重建者的普遍贊譽聲中。

    由于雅各賓派已經銷聲匿迹很長時間,關于大革命和恐怖統治的記憶似乎成了一場愚蠢的噩夢。

    在法蘭西第一帝國的輝煌時代,社會安定,人民安居樂業,過去的敵意和分歧都消失了,呈現出一派民族大團結的态勢。

    盡管法蘭西第一帝國為征服歐洲付出了血的代價,但法軍所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