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督政府和拿破侖
關燈
小
中
大
大利國家及其主權為自身的目标或直接政治利益,而不是基于對共和理念的考慮,但據研究,他并不贊同被他蔑稱為&ldquo群衆&rdquo的人,并完全鄙視他們的希望和激情。
同時,拿破侖的軍隊大部分是從法蘭西各地招募來的,已經變得非常強大。
1797年春,拿破侖再次出征。
盡管卡爾大公卡爾·路德維希·約翰·洛倫茨做了勇敢的抵抗,但奧地利沒有足夠的力量反抗拿破侖的進攻,拿破侖橫掃了意大利的阿爾卑斯山脈地區,并迅速越過神聖羅馬帝國的山丘地帶趕赴維也納。
1797年10月18日,在奧地利首都人民的見證下,拿破侖與奧地利簽署了停戰協議。
在以相當少的兵力征服了從瓦爾省到多瑙河的地區并破壞了奧地利君主制的力量後,拿破侖在幾個月内就制定了和平條款。
根據《坎波福爾米奧條約》,奧地利将比利時割讓給法蘭西第一共和國。
作為帝國首腦的拿破侖同意割讓坐落在萊茵河法蘭西沿岸的神聖羅馬帝國各地區,同意倫巴第和幾個毗鄰的國家組成法屬奇薩爾皮尼共和國。
盡管遭到了督政府的抗議,但作為回報,拿破侖還是放棄了威尼斯。
他的這種行為極具個性。
在阿迪傑河時,威尼斯的寡頭統治就已經是拿破侖的眼中釘肉中刺。
當拿破侖兵赴神聖羅馬帝國阿爾卑斯山時,威尼斯曾在後方發動起義。
不過,早在《坎波福爾米奧條約》簽訂之前,法蘭西第一共和國就已經成了一個服從權威的民主國家。
盡管如此,拿破侖故意犧牲了曾經是法蘭西第一共和國盟友的國家和人民,以便如他所宣稱的那樣,在過去的歐洲反法同盟之間播撒分歧。
除了那些實力增強了的國家之外,反法同盟反對将威尼斯劃歸奧地利。
這一行為并不像有些曆史學家描述的那麼不堪,但這個政策盡管富有成效,卻詭計多端、自私利己,違背了所有的革命誓言。
這樣一來,這位二十七歲的青年擊敗了法蘭西第一共和國在歐洲大陸上所畏懼的唯一敵人奧地利,鞏固并極大地擴張了領地,為法軍赢得了前所未有的榮耀。
被認為已達權力巅峰的法蘭西第一共和國已然得到了對手神聖羅馬帝國的承認。
法蘭西第一共和國的影響從阿迪傑擴大到特塞爾,黎塞留公爵阿爾芒·普萊西曾經認為不可能實現的夢想終于徹底地實現了。
民衆熱情洋溢,向在戰場上做出偉大貢獻的士兵緻敬。
以前幾乎無人知曉的拿破侖,如今成了每個法蘭西人口中的奇迹。
歐洲對這位年輕的征服者所取得的非凡成就也感到驚訝不已,驚訝中還混合着真誠的贊美。
皮埃蒙特、奧地利和神聖羅馬帝國的外交家在拿破侖身上看到一種對歐洲古老大國和舊秩序的同情。
這些外交家中有人曾說,瀕臨毀滅的法蘭西第一共和國的将軍不會那麼溫和。
拿破侖以優雅、禮貌的态度對待被擊敗的對手,曾向士兵們和想要取悅的政治家們展示了他那如有魔力的迷人魅力。
因此,即使是法蘭西第一共和國最堅定的敵人,也尊重他、贊揚他。
解放了的意大利人将他視為拯救者,他所屬的民族更是對他愛戴有加。
被榮譽的光環包圍的拿破侖,離開了意大利回到法蘭西第一共和國。
神聖羅馬帝國的各成員國正在拉施塔特讨論《坎波福爾米奧條約》之後必然迎來的和平。
在拉施塔特稍作停留之後,拿破侖悄悄地回到了巴黎那個溫暖的家。
當初,他離開家時還是個無名小卒;如今,他受到了路易十四時代以來從未見過的熱烈歡迎。
但不知是個人喜好還是事先策劃,拿破侖避開了公衆的目光,似乎在尋求安甯。
一連串的輝煌照耀着首都,與前幾年的榮譽形成鮮明對比。
洶湧的人潮慶祝拿破侖的偉大功績,人們眼中隻有一個人,那就是阿爾科萊和裡沃利的征服者&mdash&mdash拿破侖。
這一情景如同羅馬共和國古老節日的盛況,隻是多了幾分現代的奢華。
這位年輕的英雄似乎能用他的利劍改變國運。
面對拿破侖的強大影響力,一個分裂的、虛弱的革命政府及昏庸的首腦們還能抵抗多久呢?這個光榮的化身在法蘭西第一共和國徘徊已久,他們還能共存多久呢? 拿破侖橫掃意大利 *** [1]這裡是指法蘭西第一共和國時期的督政府。
它是由五人組成的委員會,從1795年開始取代救國委員會統治法蘭西。
1799年11月9日,拿破侖在霧月18日的政變中推翻了它,取而代之的是執政府。
&mdash&mdash譯者注 [2]拿破侖從1796年到1797年的政策見于他的《評論》。
朗弗雷在其《拿破侖史》中極具才華地描述了這些政策,但帶有過于苛刻的色彩。
&mdash&mdash原注 [3]果月是法蘭西共和曆法中的第12個月,開始于8月18日或8月19日,結束于9月16日或9月17日。
&mdash&mdash譯者注
同時,拿破侖的軍隊大部分是從法蘭西各地招募來的,已經變得非常強大。
1797年春,拿破侖再次出征。
盡管卡爾大公卡爾·路德維希·約翰·洛倫茨做了勇敢的抵抗,但奧地利沒有足夠的力量反抗拿破侖的進攻,拿破侖橫掃了意大利的阿爾卑斯山脈地區,并迅速越過神聖羅馬帝國的山丘地帶趕赴維也納。
1797年10月18日,在奧地利首都人民的見證下,拿破侖與奧地利簽署了停戰協議。
在以相當少的兵力征服了從瓦爾省到多瑙河的地區并破壞了奧地利君主制的力量後,拿破侖在幾個月内就制定了和平條款。
根據《坎波福爾米奧條約》,奧地利将比利時割讓給法蘭西第一共和國。
作為帝國首腦的拿破侖同意割讓坐落在萊茵河法蘭西沿岸的神聖羅馬帝國各地區,同意倫巴第和幾個毗鄰的國家組成法屬奇薩爾皮尼共和國。
盡管遭到了督政府的抗議,但作為回報,拿破侖還是放棄了威尼斯。
他的這種行為極具個性。
在阿迪傑河時,威尼斯的寡頭統治就已經是拿破侖的眼中釘肉中刺。
當拿破侖兵赴神聖羅馬帝國阿爾卑斯山時,威尼斯曾在後方發動起義。
不過,早在《坎波福爾米奧條約》簽訂之前,法蘭西第一共和國就已經成了一個服從權威的民主國家。
盡管如此,拿破侖故意犧牲了曾經是法蘭西第一共和國盟友的國家和人民,以便如他所宣稱的那樣,在過去的歐洲反法同盟之間播撒分歧。
除了那些實力增強了的國家之外,反法同盟反對将威尼斯劃歸奧地利。
這一行為并不像有些曆史學家描述的那麼不堪,但這個政策盡管富有成效,卻詭計多端、自私利己,違背了所有的革命誓言。
這樣一來,這位二十七歲的青年擊敗了法蘭西第一共和國在歐洲大陸上所畏懼的唯一敵人奧地利,鞏固并極大地擴張了領地,為法軍赢得了前所未有的榮耀。
被認為已達權力巅峰的法蘭西第一共和國已然得到了對手神聖羅馬帝國的承認。
法蘭西第一共和國的影響從阿迪傑擴大到特塞爾,黎塞留公爵阿爾芒·普萊西曾經認為不可能實現的夢想終于徹底地實現了。
民衆熱情洋溢,向在戰場上做出偉大貢獻的士兵緻敬。
以前幾乎無人知曉的拿破侖,如今成了每個法蘭西人口中的奇迹。
歐洲對這位年輕的征服者所取得的非凡成就也感到驚訝不已,驚訝中還混合着真誠的贊美。
皮埃蒙特、奧地利和神聖羅馬帝國的外交家在拿破侖身上看到一種對歐洲古老大國和舊秩序的同情。
這些外交家中有人曾說,瀕臨毀滅的法蘭西第一共和國的将軍不會那麼溫和。
拿破侖以優雅、禮貌的态度對待被擊敗的對手,曾向士兵們和想要取悅的政治家們展示了他那如有魔力的迷人魅力。
因此,即使是法蘭西第一共和國最堅定的敵人,也尊重他、贊揚他。
解放了的意大利人将他視為拯救者,他所屬的民族更是對他愛戴有加。
被榮譽的光環包圍的拿破侖,離開了意大利回到法蘭西第一共和國。
神聖羅馬帝國的各成員國正在拉施塔特讨論《坎波福爾米奧條約》之後必然迎來的和平。
在拉施塔特稍作停留之後,拿破侖悄悄地回到了巴黎那個溫暖的家。
當初,他離開家時還是個無名小卒;如今,他受到了路易十四時代以來從未見過的熱烈歡迎。
但不知是個人喜好還是事先策劃,拿破侖避開了公衆的目光,似乎在尋求安甯。
一連串的輝煌照耀着首都,與前幾年的榮譽形成鮮明對比。
洶湧的人潮慶祝拿破侖的偉大功績,人們眼中隻有一個人,那就是阿爾科萊和裡沃利的征服者&mdash&mdash拿破侖。
這一情景如同羅馬共和國古老節日的盛況,隻是多了幾分現代的奢華。
這位年輕的英雄似乎能用他的利劍改變國運。
面對拿破侖的強大影響力,一個分裂的、虛弱的革命政府及昏庸的首腦們還能抵抗多久呢?這個光榮的化身在法蘭西第一共和國徘徊已久,他們還能共存多久呢? 拿破侖橫掃意大利 *** [1]這裡是指法蘭西第一共和國時期的督政府。
它是由五人組成的委員會,從1795年開始取代救國委員會統治法蘭西。
1799年11月9日,拿破侖在霧月18日的政變中推翻了它,取而代之的是執政府。
&mdash&mdash譯者注 [2]拿破侖從1796年到1797年的政策見于他的《評論》。
朗弗雷在其《拿破侖史》中極具才華地描述了這些政策,但帶有過于苛刻的色彩。
&mdash&mdash原注 [3]果月是法蘭西共和曆法中的第12個月,開始于8月18日或8月19日,結束于9月16日或9月17日。
&mdash&mdash譯者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