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嶽全傳 第一十回 大相國寺閑聽評話 小校場中私搶狀元

關燈
一同出門。

    來到大街上走了一回,看着那些刀店内挂着的都是些平常的貨色,并無好鋼火的,況且那些來往行人擁擠得很。

    嶽大爺道:“我們不如往小街去看看,或者倒有好的,也未可定。

    ”就同衆兄弟們轉進一個小胡同内來,見有好些店面,也有熱鬧的,也有清淡的。

    看到一家店内擺列着幾件古董,壁上挂着名人書畫與五六口刀劍。

    嶽大爺走進店中,那店主就連忙站起身來拱手道:“衆位相公請坐,敢是要踢顧些什麼東西?”嶽大爺道:“我們非買别物,若有好刀或是好劍,乞借一觀。

    ”店主道:“有,有,有!”即忙取下一口劍來,揩抹于淨送将過來。

    嶽大爺接在手中,完把劍匣一看,然後把劍抽将出來一看,便道:“此等劍卻用不着,若有好的取來看。

    ” 店主又取下一把劍來,也不中意。

    一連看了數口,總是一樣。

    嶽大爺道:“若有好的,可拿出來;若沒有,就告辭了,不必費手。

    ”店主心上好生不悅,便道:“尊駕看了這幾口劍,還是那一樣不好?倒要請教。

    ”嶽大爺道:“若是賣與王孫公子富宦之家,希圖好看,怎說得不好?在下們買去,卻是要上陣防身、安邦定國的,如何用得?倘果有好的,悉憑尊價便是。

    ”牛臯接口道:“憑你要多少銀子,決不少你的,可拿出來看,不要是這等寒抖抖的。

    ” 那店主又舉眼将衆兄弟看了一看;便道:“果然要好的,隻有一口,卻是在舍下。

    待我叫舍弟出來,引相公們到寒舍去看,何如?”嶽大爺道:“到府上有多少路?”店主道:“不多遠,就在前面。

    ”嶽大爺道:“既有好劍,便走幾步也不妨。

    ”主人便叫小使:“你進去請二相公出來。

    ”小使答應進去。

    不多時,裡邊走出一個人來,叫道:“哥哥,有何吩咐?”店主道:“這幾位相公要買劍,看過好幾口都不中意,諒來是個識貨的。

    你可陪衆位到家中去,看那一口看。

    ”那人答應一聲,便向衆人把手一拱說:“列位相公請同步。

    ”嶽大爺也說一聲:“請前。

    ”遂别了店主,一同出門行走。

    嶽大爺細看那人時,隻見: 頭帶一頂晉陽巾,面前是一塊羊脂白玉;身穿一領藍道袍,腳登一雙大紅朱履。

    手執湘妃金扇,風流俊雅超然。

     行來卻有二裡多路,來到一座莊門,門外一帶俱是垂楊,低低石牆,兩扇籬門。

    那人輕輕把門扣了一下,裡邊走出一個小童,把門開了,就請衆位進入草堂,行禮坐下。

    小童就送出茶來,用過了。

    嶽大爺道:“不敢動問先生尊姓?”那人道:“先請教列位尊姓大名,貴鄉何處?”嶽大爺道:“在下相州湯陰縣人氏,姓嶽名飛,字鵬舉。

    ”那人道:“久仰,久仰!”嶽大爺又道:“這位乃大名府内黃縣湯懷,這位姓張名顯,這位姓王名貴,都是同鄉好友。

    ”牛臯接口道:“我叫作牛臯,陝西人氏。

    我自家有嘴的,不須大哥代說。

    ”嶽大爺道:“先生休要見怪!我這兄弟性子雖然暴躁,最好相與的。

    ”那人道:“這也難得。

    ” 嶽大爺正要問那人的姓名,那人卻已站起身來道:“列位且請坐,待學生去取劍來請教。

    ”一直望内去了。

    嶽大爺擡頭觀看,說道:“此乃好古之家,才有這古畫挂着。

    ”又看到兩旁對聯,便道:“這個人原來姓周。

    ”湯懷道:“一路同哥哥到此,并未問他姓名,何以知他姓周?”嶽大爺道:“你看對聯就明白了。

    ”衆人一齊看了道:“并沒有個‘周’字在上邊呀!”嶽大爺道:“你們隻看那上聯是‘柳營春試馬’,下聯是‘虎将夜談兵’。

    如今不論營伍中皆貼着此對,卻不知此乃是唐朝李晉王贈與周德威的,故此我說他是姓周。

    ”牛臯道:“管他姓周不姓周,等他出來問他,便知道了。

    ” 正說間,隻見那人取了一口寶劍走将出來,放在桌上,複身坐下道:“夫陪,有罪了!”嶽大爺道:“豈敢!請教先生尊姓貴表?”那人道:“在下姓周,賤字三畏。

    ”衆皆吃驚道:“大哥真個是仙人!”三畏起身道:“請嶽兄看劍。

    ”嶽大爺就立起身來,接劍在手,左手拿定,右手把劍鋒抽出才三四寸,覺得寒氣逼人。

    再抽出細看了一看,連忙推進,便道:“周先生,請收了進去罷!”三畏道:“嶽兄既然看了,為何不還價錢?難道還未中意麼?”嶽大爺道:“周先生,此乃府上之寶,價值連城。

    諒小子安敢妄想,休得取笑!”三畏接劍,仍放在桌上,叫聲:“請坐。

    ”嶽大爺道:‘不消,要告辭了。

    ”三畏道:“嶽兄既識此劍,還要請教,那有就行之理?” 嶽大爺無奈,隻得坐下。

    三畏道:“學生祖上原系世代武職,故遺下此劍。

    今學生已經三代改習文學,此劍并無甚用。

    祖父曾囑咐子孫道:‘若後人有識得此劍出處者,便可将此劍贈之,分文不可取受。

    ’今嶽兄既知是寶劍,必須請教,或是此劍之主,亦未可定。

    ”嶽大爺道:“小生意下卻疑是此劍,但說來又恐不是,豈不贻笑大方?今先生必要下問,倘若錯了,幸勿見笑。

    ”三畏道:“幸請見教,學生洗耳恭聽!”那嶽大爺選兩個指頭,講一番言語,直說得: 報仇孝于千秋仰,節婦賢名萬古留。

     不知這劍委是何等出處,且聽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