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關燈
小
中
大
p&hellip啊!他從這句有力量的話裡引起了紛亂的回憶與難言的憤感。
略為靜默之後,他用右手又拍了一下大腿道: &ldquo是啊,這都是由于外國鬼子作弄的!&hellip&hellip可也怪,咱們的官老是學他,不知道他們有什麼手法會迷惑了大家。
&rdquo &ldquo這就是國家的運氣了!&rdquo另一個在編席子的農人慨歎着。
&ldquo你小時念過幾句書就會發這些又酸又臭的議論。
&rdquo宋大傻若有新發見似的又彎起腰來,&ldquo什麼運氣!這些年鬼子作弄了人,當官的,當兵官的,有錢有勢的,卻更比從前會摟了。
難道這壞運氣就隻是咱們當老百姓的應分吃虧?&rdquo 陳大爺用力吸了兩口青煙,又從鼻孔裡噴出,他沉着說:&ldquo你老是好說摸不着頭腦的怪話,真是&lsquo一杆槍&rsquo,隻圖口快。
當官的會摟錢,是呀!現在的玩意太多,左一個辦法,右一個告示,大洋錢便從各處都被吞了下去。
但為什麼這些官兒有這麼多的主意?難道說現在的人都聰明了,都壞了?&hellip&hellip&rdquo 宋大傻瞪了瞪他那雙帶着紅絲的大眼,嘴唇方在翕動,陳大爺趕快接着說去:&ldquo誰不明白這裡頭是什麼玄虛,誰就得糊塗到底。
&rdquo 這又是一個關子,全地窖子中的聽衆沒得插問的力量了。
陳大爺爽性向斜對面的賭鬼直說下去:&ldquo人總是一樣的人,怎麼這些年壞人多?不用提土匪了,管幹什麼的再沒有以前的忠厚樣兒,耍滑,取巧,求小便宜,打人家的悶棍。
國家的運氣壞了,國家的運氣壞了,到底也有個根苗?告訴你們一句吧,這全是由鬼子傳過來的洋教堂,學堂教壞了的!&rdquo 在這群質樸農民中,經過多少事情的陳莊長算得善于言談,他懂得說話時的筋絡,應分的快利,與引動人去喝采的遲緩,他很自然地滿有把握。
因為他與縣官,練長,鎮董,會長,校長,以及各種的小官吏談話的時候多,雖然人還老實,卻也學會了一些說話取巧的訣竅。
于是他又截住了自己的語鋒。
首先贊同這話的是奚二叔,他覺得陳老頭在平常往往與自己說話不很合得來,獨有對于這些大事他是有高明見解的。
&ldquo陳大爺,你這算一針見血!鬼子修鐵路,辦教堂,是一回事,對于咱們從根就沒安好心。
辦學堂也是跟他們一模一樣地學,好好的書不念,先生不請,教書的還犯法。
可是打鼓,吹号,戴眼鏡,念外國書,&mdash&mdash譬如鎮上,自從光緒二十幾年安下根辦學堂,現在更多了。
識字,誰還不贊成?不過為什麼非改學堂不可?本來就不是好規矩;學堂是教員站着,學生卻老是坐着,這就是使小孩子學着目無大人的壞法子。
所以啦,那些學生到底出來幹什麼?從前念過書的當當先生也不行了。
這些孩子不願扛鋤,擡筐,更不能當鋪店的小夥,吃還罷了,穿得也要講究些。
不就拿着家裡的錢向外跑,又有幾個是跑得起?&hellip&hellip&rdquo 他這一套&ldquo感慨系之&rdquo的話一時說不清楚,積存在胸中的話他恨不得一氣說完,然而在牆角上的那個黃病的佃農卻輕輕地道: &ldquo奚二叔,話不要盡從一面講,學堂也發福了一些人家呢。
後村的李家現在不是在那裡?那裡是關東呢,做官!他家的大少爺若不是從宣統年間到省去上學堂,雖然是秀才,怕輪不到官位給他。
&hellip&hellip還有鎮上吳家的少爺們,一些能夠在外面耀武揚威,人家不是得了辦學堂與上學堂的光嗎?&rdquo 宋大傻從鼻孔裡哼了哼道:&ldquo原來啊,達子哥你淨瞧得見人家的好處,卻也一樣要破工本。
即使學生能學會做官,可也不是咱這裡小學堂出身便辦得到。
&rdquo 蕭達子從沒想到這裡,确實使他窘于回答。
他呆呆地将黃色的眼珠對着土牆上的燈影直瞧,仿佛要更往深處去想,好駁複對方送來的攔路話。
&ldquo還是傻子有點鬼滑頭。
奚二哥的話不免太過分了。
人
略為靜默之後,他用右手又拍了一下大腿道: &ldquo是啊,這都是由于外國鬼子作弄的!&hellip&hellip可也怪,咱們的官老是學他,不知道他們有什麼手法會迷惑了大家。
&rdquo &ldquo這就是國家的運氣了!&rdquo另一個在編席子的農人慨歎着。
&ldquo你小時念過幾句書就會發這些又酸又臭的議論。
&rdquo宋大傻若有新發見似的又彎起腰來,&ldquo什麼運氣!這些年鬼子作弄了人,當官的,當兵官的,有錢有勢的,卻更比從前會摟了。
難道這壞運氣就隻是咱們當老百姓的應分吃虧?&rdquo 陳大爺用力吸了兩口青煙,又從鼻孔裡噴出,他沉着說:&ldquo你老是好說摸不着頭腦的怪話,真是&lsquo一杆槍&rsquo,隻圖口快。
當官的會摟錢,是呀!現在的玩意太多,左一個辦法,右一個告示,大洋錢便從各處都被吞了下去。
但為什麼這些官兒有這麼多的主意?難道說現在的人都聰明了,都壞了?&hellip&hellip&rdquo 宋大傻瞪了瞪他那雙帶着紅絲的大眼,嘴唇方在翕動,陳大爺趕快接着說去:&ldquo誰不明白這裡頭是什麼玄虛,誰就得糊塗到底。
&rdquo 這又是一個關子,全地窖子中的聽衆沒得插問的力量了。
陳大爺爽性向斜對面的賭鬼直說下去:&ldquo人總是一樣的人,怎麼這些年壞人多?不用提土匪了,管幹什麼的再沒有以前的忠厚樣兒,耍滑,取巧,求小便宜,打人家的悶棍。
國家的運氣壞了,國家的運氣壞了,到底也有個根苗?告訴你們一句吧,這全是由鬼子傳過來的洋教堂,學堂教壞了的!&rdquo 在這群質樸農民中,經過多少事情的陳莊長算得善于言談,他懂得說話時的筋絡,應分的快利,與引動人去喝采的遲緩,他很自然地滿有把握。
因為他與縣官,練長,鎮董,會長,校長,以及各種的小官吏談話的時候多,雖然人還老實,卻也學會了一些說話取巧的訣竅。
于是他又截住了自己的語鋒。
首先贊同這話的是奚二叔,他覺得陳老頭在平常往往與自己說話不很合得來,獨有對于這些大事他是有高明見解的。
&ldquo陳大爺,你這算一針見血!鬼子修鐵路,辦教堂,是一回事,對于咱們從根就沒安好心。
辦學堂也是跟他們一模一樣地學,好好的書不念,先生不請,教書的還犯法。
可是打鼓,吹号,戴眼鏡,念外國書,&mdash&mdash譬如鎮上,自從光緒二十幾年安下根辦學堂,現在更多了。
識字,誰還不贊成?不過為什麼非改學堂不可?本來就不是好規矩;學堂是教員站着,學生卻老是坐着,這就是使小孩子學着目無大人的壞法子。
所以啦,那些學生到底出來幹什麼?從前念過書的當當先生也不行了。
這些孩子不願扛鋤,擡筐,更不能當鋪店的小夥,吃還罷了,穿得也要講究些。
不就拿着家裡的錢向外跑,又有幾個是跑得起?&hellip&hellip&rdquo 他這一套&ldquo感慨系之&rdquo的話一時說不清楚,積存在胸中的話他恨不得一氣說完,然而在牆角上的那個黃病的佃農卻輕輕地道: &ldquo奚二叔,話不要盡從一面講,學堂也發福了一些人家呢。
後村的李家現在不是在那裡?那裡是關東呢,做官!他家的大少爺若不是從宣統年間到省去上學堂,雖然是秀才,怕輪不到官位給他。
&hellip&hellip還有鎮上吳家的少爺們,一些能夠在外面耀武揚威,人家不是得了辦學堂與上學堂的光嗎?&rdquo 宋大傻從鼻孔裡哼了哼道:&ldquo原來啊,達子哥你淨瞧得見人家的好處,卻也一樣要破工本。
即使學生能學會做官,可也不是咱這裡小學堂出身便辦得到。
&rdquo 蕭達子從沒想到這裡,确實使他窘于回答。
他呆呆地将黃色的眼珠對着土牆上的燈影直瞧,仿佛要更往深處去想,好駁複對方送來的攔路話。
&ldquo還是傻子有點鬼滑頭。
奚二哥的話不免太過分了。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