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僧虔傳

關燈
日是個盡頭。

    它們排斥雅正的樂曲,崇尚繁富和一婬一靡一。

    士人有士人的等級規矩,無故是不能撤去音樂的;禮有禮的秩序,年長者和年幼者是不能同聽一個樂曲的。

    所以這種噪雜粗鄙的作品在民間日益盛行,那麼正統的典雅音樂就會從官員和文化人那裡消失。

    應當指示有關部門,勤奮工作,搜集整理遺失的雅正音樂,不斷地公布出來,如有遺漏,都要修補完整。

    對那些整理樂曲完全的人,應給予優厚的俸祿,對那些樂藝一精一妙的人,應給予較好的地位。

    用利益刺激,人們就願意下功夫。

    這樣或許能夠返本還原,繼承往古。

    ”這個建議被采納了。

     建元元年(479),王僧虔轉任侍中,撫軍将軍,丹陽尹。

    建元二年,晉升左衛将軍,他堅決辭讓不接受。

    改任左光祿大夫,侍中、尹等職仍舊。

    郡縣的監獄中一直沿用的辦法中有一種是用中藥的湯劑殺死囚犯,王僧虔上疏皇上說:“藥湯本是用來救病的,現在有人用它來實施暴行,甚至有人用它來洩私忿。

    如果犯人罪當重刑,則國家自有正當的刑法;如果說為了治病用醫也應事先啟奏上頭。

    豈有死生大事,由下面偷着處理的道理?我以為給囚犯治病,必須先打報告向郡裡請示,找有關負責人和醫生共同會診确認;偏遠的縣份,則由家人來省視後,再作處理。

    這樣可以使死者不恨,生者無怨。

    ”皇上采納了這個建議。

     王僧虔一直留心雅樂,升明年間他所奏請的辦法被采用後,雖然稍有改變,但還有很多遺失。

    當時皇上開始想和鄰國互通使節,王僧虔給其兄長之子王儉寫信說:“古語講‘中國失禮,問之四夷’。

    我想音樂也應如此。

    苻堅失敗後,東晉開始備置金石之樂,因此可知不能一筆抹殺嘛。

    北國也許有遺存的音樂,即使不能立即拿來補中原華夏音樂的缺失,隻要能知道其存亡情況,也是合乎上述道理的。

    但《鼓吹》過去有二十一曲,如今所能演奏的僅十一首而已,我以為北去的使節可能會搜集到些散佚的音樂,所以現在應從音樂機關裡找一個大體能分别異同的人,充當北去使節才是。

    雖然延州難追,但他能得知他所知道的,也應有所不同。

    如果你認為我這話有道理,不知能否把此意轉呈皇上?你可以考慮一下。

    ”此事後來沒能成。

     太祖也長于書法,直到做皇帝以後,仍然酷一愛一不已。

    有一次和王僧虔比賽後對他說:“誰是第一?”王僧虔說:“臣下我為第一,陛下您南齊書也為第一。

    ”皇上笑道:“你真算是善于為自己謀劃了。

    ”于是拿出十一帙古人書迹給王僧虔看,并讓王僧虔開列擅長書法的人名。

    僧虔又從民間獲得了十一帙中沒有的十二卷奏上,他們是:吳大皇帝、景帝、歸命侯所書,桓玄所書,以及王導丞相、領軍王洽、中書令王珉、張芝、索靖、衛伯儒、張翼。

    又呈上羊欣所撰寫的《能書人名》一卷。

     這年冬天,王僧虔遷任持節、都督湘州諸軍事、征南将軍、湘州刺史,侍中仍舊。

    僧虔為官清簡,無所欲求,也不經營财産,老百姓很安甯。

    世祖(蕭赜)做皇帝後,王僧虔由于患風疾打算上表請求解職,正趕上皇上任他為侍中、左光祿大夫、開府儀同三司。

    有一回,王僧虔和少年時代的朋友随從及宗族人相聚會,有客人相面說:“僧虔爵位最高,官可以做到三公,其他人都趕不上呢。

    ”後來果然被授予三公,僧虔對兄子王儉說:“你在朝中受到重任,不久将會享受三公一級的待遇,我如果再接受這個職位,一門中便有二個高級大臣,實在可怕呀。

    ”于是堅決辭讓不接受,皇上特别照顧允許了他的請求。

    改任他為侍中、特進、左光祿大夫。

    賓客中有人問他堅決辭讓的動機,王僧虔說:“君子擔心的是沒有德行,而不是擔心沒有一寵一幸。

    我衣食滿足,榮位已過,隻慚愧平庸淺薄沒什麼好報答國家的,豈能再接受更高的爵位,在官職上遭人指罵呢?”兄子王儉作為朝廷宰臣,建造長梁齋,規模稍有過分,王僧虔看了就不高興,怎麼也不進他的門,王儉便立即将此齋拆除了。

     永明三年(485),王僧虔去世。

    僧虔對星象也很一精一通,那天夜裡他坐在那兒看到豫章上空的星域顯示該發生事故,當時他的兒子王慈正做豫章内史,僧虔便擔心他會在公事方面有麻煩。

    不多時,僧虔便去世了,王慈便放下郡裡的工作回來奔喪。

    王僧虔死時六十歲。

    朝廷追贈他為司空,侍中仍舊。

    谥号為“簡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