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孝嗣傳
關燈
小
中
大
徐孝嗣字始昌,是東海郯縣人。
其祖徐湛之,在宋朝官至司空;其父徐聿之,官著作郎,都被太初(劉劬)殺害。
徐孝嗣當時還在母腹中,故幸免于難。
孝嗣少年時便很能自立,風儀端莊清簡。
八歲時,襲爵為枝江縣公,谒見宋孝帝,一上台階就流淚,直到就坐都不止。
皇帝甚加憐一愛一。
将康樂公主許配給他。
泰始二年(466),西讨解除戒嚴後,皇上還宮,孝嗣上殿沒穿韋未,受到治書禦史蔡準的劾奏,罰金二兩。
拜官驸馬都尉,授職著作郎,因母喪辭官。
後為司空、太尉二府參軍,安成王文學。
徐孝嗣有姑嫁給東莞的劉舍,舍兄劉藏任尚書左丞,孝嗣前往拜見他。
劉藏退下後對劉舍說:“徐郎可是要做令仆一級大官的人哪,三十來歲時就差不多做上了,你要好好和他相處。
” 升明年間(477~479),孝嗣遷任太祖(蕭道成)骠騎從事中郎,帶南彭城太守,随府轉任太尉谘議參軍,太守仍舊。
齊王府設立建制後,孝嗣任世子庶子。
建元初年,齊王國撤銷。
徐孝嗣出任晉陵太守,領長水校尉。
沒上任,又被任命為甯朔将軍、聞喜公蕭子良征虜長史,遷任尚書吏部郎,太子右衛率,轉任長史。
徐孝嗣禮儀中趨步走得很好,容止閑雅,可以和太宰褚淵比美。
世祖(蕭赜)對他深加優待。
尚書令王儉對人說:“徐孝嗣将來一定是宰相。
”不久轉充禦史中丞。
世祖曾問王儉:“誰适合繼承你的職位?”王儉說:“臣下我退休之時,大概隻有徐孝嗣适合接替了。
”後來孝嗣出任吳興太守,王儉贈給孝嗣四言詩道:“方軌叔茂,追清彥輔。
柔亦不茹,剛亦不吐。
”當時人拿孝嗣和蔡子尼的行狀相比。
在郡裡主持工作時,孝嗣很有能力。
趕上王儉去世,皇上便調孝嗣任五兵尚書。
這一年,皇上下敕令儀曹令史陳淑、王景之、朱玄真、陳義民等編撰東晉以來的朝儀典章,并讓他們向徐孝嗣請教。
次年,孝嗣遷官太子詹事。
随從世祖行幸方山。
皇上說:“我曾在此山之南經營大業,又要在這兒建造離宮,其規模應當比靈丘還要宏大。
”靈丘山湖,就是新林苑。
孝嗣回答說:“繞黃山、圈牛首,那已是盛漢的事情喽。
如今江南還不太平,老百姓也很疲憊,盼望陛下在這方面更加用心。
”皇上終究也沒在這裡修建什麼。
竟陵王蕭子良對徐孝嗣十分稱許。
蕭子良喜好佛教,讓徐孝嗣和廬江何胤負責齋講和衆僧的安排事宜。
後轉任吏部尚書。
不久加右軍将軍,轉領太子左衛率。
中央許多工作都交給他處理。
世祖駕崩,遺诏中轉任徐孝嗣為右仆射。
隆昌元年(494),遷任散騎常侍、前将軍、丹陽尹。
高宗(蕭鸾)謀劃廢除郁林王時,曾把計劃告訴了徐孝嗣,孝嗣奉旨但沒有表态。
高宗入殿時,徐孝嗣身着軍裝随後。
郁林王死後,高宗正等待太後令到,徐孝嗣便從袖中取出太後令來奏上,高宗大喜。
由于廢立有功,徐孝嗣被封為枝江縣侯,食邑一千戶。
朝廷配給他鼓吹一部,甲仗五十人入殿。
不久轉任左仆射,常侍仍舊。
明帝做皇帝以後,加任他為侍中、中軍大将軍,由于南齊書定策勳高,晉封公爵,增封食邑二千戶。
配給班劍儀仗二十人,加侍衛兵百人。
按照老規矩拜授三公要行臨軒之禮,此時皇上特下诏和陳顯達、王晏一同臨軒拜授。
北虜将要來犯,皇上下诏命徐孝嗣假節駐兵新亭。
當時王晏為尚書令,但他的威望不如孝嗣,王晏被誅殺後,孝嗣轉任尚書令,領本州中正,其他官職爵位都仍舊。
徐孝嗣一愛一好文學,賞識清勝。
器量弘雅,從不以權勢自居,因而能在建武時代保持平安。
他能夠恭己自保,朝廷對此都很稱道。
其祖徐湛之,在宋朝官至司空;其父徐聿之,官著作郎,都被太初(劉劬)殺害。
徐孝嗣當時還在母腹中,故幸免于難。
孝嗣少年時便很能自立,風儀端莊清簡。
八歲時,襲爵為枝江縣公,谒見宋孝帝,一上台階就流淚,直到就坐都不止。
皇帝甚加憐一愛一。
将康樂公主許配給他。
泰始二年(466),西讨解除戒嚴後,皇上還宮,孝嗣上殿沒穿韋未,受到治書禦史蔡準的劾奏,罰金二兩。
拜官驸馬都尉,授職著作郎,因母喪辭官。
後為司空、太尉二府參軍,安成王文學。
徐孝嗣有姑嫁給東莞的劉舍,舍兄劉藏任
劉藏退下後對劉舍說:“徐郎可是要做令仆一級大官的人哪,三十來歲時就差不多做上了,你要好好和他相處。
” 升明年間(477~479),孝嗣遷任太祖(蕭道成)骠騎從事中郎,帶南彭城太守,随府轉任太尉谘議參軍,太守仍舊。
齊王府設立建制後,孝嗣任世子庶子。
建元初年,齊王國撤銷。
徐孝嗣出任晉陵太守,領長水校尉。
沒上任,又被任命為甯朔将軍、聞喜公蕭子良征虜長史,遷任尚書吏部郎,太子右衛率,轉任長史。
徐孝嗣禮儀中趨步走得很好,容止閑雅,可以和太宰褚淵比美。
世祖(蕭赜)對他深加優待。
尚書令王儉對人說:“徐孝嗣将來一定是宰相。
”不久轉充禦史中丞。
世祖曾問王儉:“誰适合繼承你的職位?”王儉說:“臣下我退休之時,大概隻有徐孝嗣适合接替了。
”後來孝嗣出任吳興太守,王儉贈給孝嗣四言詩道:“方軌叔茂,追清彥輔。
柔亦不茹,剛亦不吐。
”當時人拿孝嗣和蔡子尼的行狀相比。
在郡裡主持工作時,孝嗣很有能力。
趕上王儉去世,皇上便調孝嗣任五兵尚書。
這一年,皇上下敕令儀曹令史陳淑、王景之、朱玄真、陳義民等編撰東晉以來的朝儀典章,并讓他們向徐孝嗣請教。
次年,孝嗣遷官太子詹事。
随從世祖行幸方山。
皇上說:“我曾在此山之南經營大業,又要在這兒建造離宮,其規模應當比靈丘還要宏大。
”靈丘山湖,就是新林苑。
孝嗣回答說:“繞黃山、圈牛首,那已是盛漢的事情喽。
如今江南還不太平,老百姓也很疲憊,盼望陛下在這方面更加用心。
”皇上終究也沒在這裡修建什麼。
竟陵王蕭子良對徐孝嗣十分稱許。
蕭子良喜好佛教,讓徐孝嗣和廬江何胤負責齋講和衆僧的安排事宜。
後轉任吏部尚書。
不久加右軍将軍,轉領太子左衛率。
中央許多工作都交給他處理。
世祖駕崩,遺诏中轉任徐孝嗣為右仆射。
隆昌元年(494),遷任散騎常侍、前将軍、丹陽尹。
高宗(蕭鸾)謀劃廢除郁林王時,曾把計劃告訴了徐孝嗣,孝嗣奉旨但沒有表态。
高宗入殿時,徐孝嗣身着軍裝随後。
郁林王死後,高宗正等待太後令到,徐孝嗣便從袖中取出太後令來奏上,高宗大喜。
由于廢立有功,徐孝嗣被封為枝江縣侯,食邑一千戶。
朝廷配給他鼓吹一部,甲仗五十人入殿。
不久轉任左仆射,常侍仍舊。
明帝做皇帝以後,加任他為侍中、中軍大将軍,由于南齊書定策勳高,晉封公爵,增封食邑二千戶。
配給班劍儀仗二十人,加侍衛兵百人。
按照老規矩拜授三公要行臨軒之禮,此時皇上特下诏和陳顯達、王晏一同臨軒拜授。
北虜将要來犯,皇上下诏命徐孝嗣假節駐兵新亭。
當時王晏為尚書令,但他的威望不如孝嗣,王晏被誅殺後,孝嗣轉任尚書令,領本州中正,其他官職爵位都仍舊。
徐孝嗣一愛一好文學,賞識清勝。
器量弘雅,從不以權勢自居,因而能在建武時代保持平安。
他能夠恭己自保,朝廷對此都很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