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貢類
關燈
小
中
大
岱是其地,可補《爾雅》註也。
葉爾羌辦事大臣嘗奏進大玉,運緻頗艱。
嘉慶己未,方弛採玉之禁,並命勿進此大玉,令於所至之地烏沙克塔克台棄之,此即密爾岱所產者也。
徐星伯行經其處,見有大者重萬斤,次者重八千斤,又次者重三千斤,初覆以屋,年久屋圮,玉之面南者為風日所燥,剝落起皮。
輦此大玉時,用馬數百。
回人不善禦,前卻不一,鞭箠交下,積沙盈尺,軸動則膠固,回人持大瓶灌油以脂之,日纔行數裡。
奇豐額奏稱回民聞棄此玉,無不歡欣鼓舞也。
宣宗禦用筆硯 宣宗即位,內府循例備禦用硯四十方,背鐫「道光禦用」四字。
上以所備過多,閒置足惜,因命分賜諸臣。
禦用筆,向皆選紫毫之最硬者,方得奏進,筆管鐫「天章雲漢」等字。
上以其不合用,命英和以外間習用者進,試之,取純羊毫、兼毫二種,命仿此製造。
復以管上鐫字多虛飾,命以後各視其筆,但鐫純羊毫、兼毫字而已。
顏檢奏罷福建貢荔 福建例貢荔枝,道光辛巳,經閩浙總督顏檢奏罷。
緬甸進平定回疆賀表 道光己醜十月,緬甸國王遣人進金葉表,因奉朝廷平定回疆,生俘首逆,恭進皇太後徽號之詔,畏服歡喜而來賀,經雲貴總督代為奏進。
琉球四年入貢 故事,琉球國間歲一貢,道光己亥,詔改每四年遣使入貢。
是歲,中山國王尚育咨達閩撫,謂琉球地濱海,最患多風,惟朝貢以時,則風雨和順,每遇貢年,歲必大熟。
又貢舶出入閩疆,歲頒時憲書,得以因時趨事,庶務合宜。
又琉球不產藥材,賴貢舶載回應用,至航海鍼法,全賴隨時學習,番休更替,若四年一朝,則豐歉不齊,人時莫授,藥品缺乏,鍼盤荒疏,請奏復舊制。
時撫閩使者為吳文鎔,疏聞。
宣宗手敕報曰:「據奏情辭真摯,如所請行。
」 廣東貢化州橘紅 化州屬廣東高州府,多橘樹,在州署者最著名,其結實與尋常異,皮厚肉酸,不適於口,分其皮為五角或七角,治痰病如神。
相傳橘樹下有礞石,每年結實後,州官循例驗明,遣役駐守,熟後派員督採,入貢者長須七寸。
鹹、同間,粵寇擾亂,州署被兵,樹為火逼,大株遂枯,僅留孫枝,結實不及貢式。
經大吏入告,嗣後所貢乃不拘分寸。
凡近州治,得聞譙樓更鼓者,其皮均佳。
橘蒂形凹,賴家園種者,往往亂真,州官每於皮上加印以別之。
廣橘貢費十數萬 同治時,有海軍將領王姓者,談者忘其名字。
其所率兵艦自粵至北洋,饋某權要以廣橘數筐。
時海道初通,京師素無此物,某以其一筐轉贈恭王。
王之少子,袖數枚入宮,穆宗食之而甘,使內監至恭邸索之,會已罄,問所從得,以饋自某對,復索之某處,則亦投贈盡矣。
以既經禦賞,急遣王以兵艦至粵,盡購市上所有以來,費銀數萬。
比上呈,內監索賂,某不應,內監銜之,剖其潰敗者以進。
穆宗覺味遜於前,以詢某,某大恐,偵知其故,亟賄內監,乃以良者進。
他日見某,偶言及之,某叩頭謝,冠索忽絕,觸階而墜,為內監所持,將糾其失儀,又賄數萬金,始免。
是役也,以一果餌之微,而某之所費已十數萬金矣。
曾文正貢石盂 曾文正公國藩初藏奇石一座,色潔白如璧,置日光中,石心隱隱有血紋無數。
文正相度其形,製為水盂一隻,兩耳各虬頭上仰,有環,置滴水,明日即盈盈滿矣。
此盂能知晴雨,每當天將雨時,盂邊緣上垂露,滴滴如珠,色愈蒼潤,水忽現微紅色。
若大雨數日,將晴之時,則盂珠頓落,一潔如故,而盂水忽復現淡綠色,一望深碧而有光。
文正在軍中,每以此盂相隨,嘗言寧失兵丁一翼,必不可失此盂,蓋以其有益軍事也。
同治甲子,粵寇平,文正獻於朝,入內庫。
琉球貢使 同治乙醜,有琉球貢使過常州,使舟泊西門外接官亭下,久之,二役舁一方箱至,一騎持名帖隨之,立岸上,高呼曰:「使臣接供應!」即見使舟有二人出,跪船首,向岸叩頭,亦高呼曰:「謝天朝賞!」於是二役即舁箱入舟中。
須臾,舁空箱,隨騎者匆匆去。
久之,武、陽兩縣令呵殿來,輿立河幹,兩令端坐不動,執帖者以名帖兩手高舉,高呼使臣接帖,於是正副二使臣出,向岸長跪,以兩手各捧一令名帖,戴於頂。
口中自述職名焉。
兩令但於輿中拱手,令人傳免而已,不下輿也。
禮畢,使者入艙,兩令亦呵殿歸署矣。
郡守位尊,不往拜也。
兩令名帖,以紅紙為之,長二尺,寬八寸,雙摺,居中一行,大書「天朝文林郎知常州府某某縣某某頓首拜」,字大徑二寸許。
琉球貢道,僅許收福建海口,至閩後,即須由內地前進。
抵閩,浙閩總督有驗貢之例。
是日,總督坐大堂,司道旁坐,府縣立侍案側。
兩貢使手捧表文貢單,至頭門,即跪,報名,膝行而進,至公案前,以表文貢單呈驗。
總督略閱一過,傳詢數語,命賜食,即有一役以矮桌二,置大堂口,酒肴亦續續至,二使叩頭謝,就堂口席地,坐而食之,各官仍坐堂上也。
須臾食畢,復向上九叩首謝恩畢,乃鳴礮作樂掩門。
琉球貢使衣寬博,腰繫大帶,寬尺許,以顏色分貴賤,冠亦如之,其僕役則似戲劇中之蒼頭。
豐臺花匠貢盆菊 光緒中,順天豐臺花匠進呈盆菊,有一枝作深赭色者,名曰壽星袍。
孝欽後至為愛惜,與天津查氏之黃金印並列禦榻前。
張樵野進人參酒 德宗體弱,張樵野侍郎嘗進人參酒,飲之甚適。
其色如琥珀,香似麝蘭也。
志家進籠餅 德宗瑾嬪,為志銳妹。
一日,志家庖丁自製籠餅,饋進宮中。
德宗食而甘之,謂瑾嬪曰:「汝家自製點心,乃若是精美乎?胡不常川進奉也。
」不知宮門守監,異常需索,即此次呈進籠餅,得達內廷,所費已逾百金矣。
緬甸貢象 象房在京師宣武門內,仍明舊也。
朝會大典,如獻俘宣赦等事,以馴象馱寶瓶,立朝班前。
鹹豐以來,越南、緬甸相繼屬於英、法,朝班無象者十餘年。
至同治戊辰,雲南底定,緬甸始復貢象七隻。
光緒甲申春,一象忽瘋,擲玉輅於空中,碎之,逸出西長安門,物遭之碎,人遇之傷,擲奄人某於皇城壁上。
西城人家閉戶竟日。
至晚,始獲之。
從此象不復入仗,而宣武門象坊之象亦多老死,此制遂廢。
廓爾喀貢使 光緒乙亥冬,廓爾喀使來貢,由安定門大街過天橋,入正陽門,至四譯館止焉。
護送貢品行李隨從及兵役約四五百人。
使臣二人,衣糝金寬博之衣,紅紫色,冠如僧所戴者,中較高,上有金繡。
各手素珠,乘四人肩輿,無蓋無帷,如廟中神轎狀。
四譯館通事能廓語者僅一人,幸廓使能英語,遂以英語相酬答焉。
光緒乙巳,猶遣使入貢也。
孝欽後好貢獻 孝欽後好貢獻,自軍機大臣以下,月必有進,而太監索宮門費往往過其物價。
孝欽時有賚,中涓因亦奢求,一食品亦索數十金,故軍機大臣雖年俸四五萬金,不足供需索之資。
某大臣貢傻白金魚 孝欽後喜蓄金魚,有傻白者,為某大臣所進。
孝欽每侵晨往視,內監以掌拍其缸蓋曰:「傻白,老佛爺來瞧汝矣。
」即揚鬐而起,唼喋有聲,否則潛藏荇藻間,無從窺見。
宮人以是目為靈物。
藩王入貢 沙木胡索特王因逢孝欽後七旬萬壽,親賫貢物入京,凡三十箱,為金沙、金豆、珊瑚、瑪瑙、狐豹皮、哈密瓜等物,均呈交理藩院,由理藩院轉交內務府,照單收納。
外臣進日本開國五十年史 日本大隈重信所著《日本開國五十年史》,曾於宣統己酉遣員賫送至京師,由外務部代奏進呈。
卷首有大隈上奏文,純用漢文奏疏形式,摺首書「外臣伯爵大隈重信跪奏」字樣,蓋出青柳篤恒之筆也。
青柳乃早稻田大學講師,為日本最著名之精通我國官話者。
葉爾羌辦事大臣嘗奏進大玉,運緻頗艱。
嘉慶己未,方弛採玉之禁,並命勿進此大玉,令於所至之地烏沙克塔克台棄之,此即密爾岱所產者也。
徐星伯行經其處,見有大者重萬斤,次者重八千斤,又次者重三千斤,初覆以屋,年久屋圮,玉之面南者為風日所燥,剝落起皮。
輦此大玉時,用馬數百。
回人不善禦,前卻不一,鞭箠交下,積沙盈尺,軸動則膠固,回人持大瓶灌油以脂之,日纔行數裡。
奇豐額奏稱回民聞棄此玉,無不歡欣鼓舞也。
宣宗禦用筆硯 宣宗即位,內府循例備禦用硯四十方,背鐫「道光禦用」四字。
上以所備過多,閒置足惜,因命分賜諸臣。
禦用筆,向皆選紫毫之最硬者,方得奏進,筆管鐫「天章雲漢」等字。
上以其不合用,命英和以外間習用者進,試之,取純羊毫、兼毫二種,命仿此製造。
復以管上鐫字多虛飾,命以後各視其筆,但鐫純羊毫、兼毫字而已。
顏檢奏罷福建貢荔 福建例貢荔枝,道光辛巳,經閩浙總督顏檢奏罷。
緬甸進平定回疆賀表 道光己醜十月,緬甸國王遣人進金葉表,因奉朝廷平定回疆,生俘首逆,恭進皇太後徽號之詔,畏服歡喜而來賀,經雲貴總督代為奏進。
琉球四年入貢 故事,琉球國間歲一貢,道光己亥,詔改每四年遣使入貢。
是歲,中山國王尚育咨達閩撫,謂琉球地濱海,最患多風,惟朝貢以時,則風雨和順,每遇貢年,歲必大熟。
又貢舶出入閩疆,歲頒時憲書,得以因時趨事,庶務合宜。
又琉球不產藥材,賴貢舶載回應用,至航海鍼法,全賴隨時學習,番休更替,若四年一朝,則豐歉不齊,人時莫授,藥品缺乏,鍼盤荒疏,請奏復舊制。
時撫閩使者為吳文鎔,疏聞。
宣宗手敕報曰:「據奏情辭真摯,如所請行。
」 廣東貢化州橘紅 化州屬廣東高州府,多橘樹,在州署者最著名,其結實與尋常異,皮厚肉酸,不適於口,分其皮為五角或七角,治痰病如神。
相傳橘樹下有礞石,每年結實後,州官循例驗明,遣役駐守,熟後派員督採,入貢者長須七寸。
鹹、同間,粵寇擾亂,州署被兵,樹為火逼,大株遂枯,僅留孫枝,結實不及貢式。
經大吏入告,嗣後所貢乃不拘分寸。
凡近州治,得聞譙樓更鼓者,其皮均佳。
橘蒂形凹,賴家園種者,往往亂真,州官每於皮上加印以別之。
廣橘貢費十數萬 同治時,有海軍將領王姓者,談者忘其名字。
其所率兵艦自粵至北洋,饋某權要以廣橘數筐。
時海道初通,京師素無此物,某以其一筐轉贈恭王。
王之少子,袖數枚入宮,穆宗食之而甘,使內監至恭邸索之,會已罄,問所從得,以饋自某對,復索之某處,則亦投贈盡矣。
以既經禦賞,急遣王以兵艦至粵,盡購市上所有以來,費銀數萬。
比上呈,內監索賂,某不應,內監銜之,剖其潰敗者以進。
穆宗覺味遜於前,以詢某,某大恐,偵知其故,亟賄內監,乃以良者進。
他日見某,偶言及之,某叩頭謝,冠索忽絕,觸階而墜,為內監所持,將糾其失儀,又賄數萬金,始免。
是役也,以一果餌之微,而某之所費已十數萬金矣。
曾文正貢石盂 曾文正公國藩初藏奇石一座,色潔白如璧,置日光中,石心隱隱有血紋無數。
文正相度其形,製為水盂一隻,兩耳各虬頭上仰,有環,置滴水,明日即盈盈滿矣。
此盂能知晴雨,每當天將雨時,盂邊緣上垂露,滴滴如珠,色愈蒼潤,水忽現微紅色。
若大雨數日,將晴之時,則盂珠頓落,一潔如故,而盂水忽復現淡綠色,一望深碧而有光。
文正在軍中,每以此盂相隨,嘗言寧失兵丁一翼,必不可失此盂,蓋以其有益軍事也。
同治甲子,粵寇平,文正獻於朝,入內庫。
琉球貢使 同治乙醜,有琉球貢使過常州,使舟泊西門外接官亭下,久之,二役舁一方箱至,一騎持名帖隨之,立岸上,高呼曰:「使臣接供應!」即見使舟有二人出,跪船首,向岸叩頭,亦高呼曰:「謝天朝賞!」於是二役即舁箱入舟中。
須臾,舁空箱,隨騎者匆匆去。
久之,武、陽兩縣令呵殿來,輿立河幹,兩令端坐不動,執帖者以名帖兩手高舉,高呼使臣接帖,於是正副二使臣出,向岸長跪,以兩手各捧一令名帖,戴於頂。
口中自述職名焉。
兩令但於輿中拱手,令人傳免而已,不下輿也。
禮畢,使者入艙,兩令亦呵殿歸署矣。
郡守位尊,不往拜也。
兩令名帖,以紅紙為之,長二尺,寬八寸,雙摺,居中一行,大書「天朝文林郎知常州府某某縣某某頓首拜」,字大徑二寸許。
琉球貢道,僅許收福建海口,至閩後,即須由內地前進。
抵閩,浙閩總督有驗貢之例。
是日,總督坐大堂,司道旁坐,府縣立侍案側。
兩貢使手捧表文貢單,至頭門,即跪,報名,膝行而進,至公案前,以表文貢單呈驗。
總督略閱一過,傳詢數語,命賜食,即有一役以矮桌二,置大堂口,酒肴亦續續至,二使叩頭謝,就堂口席地,坐而食之,各官仍坐堂上也。
須臾食畢,復向上九叩首謝恩畢,乃鳴礮作樂掩門。
琉球貢使衣寬博,腰繫大帶,寬尺許,以顏色分貴賤,冠亦如之,其僕役則似戲劇中之蒼頭。
豐臺花匠貢盆菊 光緒中,順天豐臺花匠進呈盆菊,有一枝作深赭色者,名曰壽星袍。
孝欽後至為愛惜,與天津查氏之黃金印並列禦榻前。
張樵野進人參酒 德宗體弱,張樵野侍郎嘗進人參酒,飲之甚適。
其色如琥珀,香似麝蘭也。
志家進籠餅 德宗瑾嬪,為志銳妹。
一日,志家庖丁自製籠餅,饋進宮中。
德宗食而甘之,謂瑾嬪曰:「汝家自製點心,乃若是精美乎?胡不常川進奉也。
」不知宮門守監,異常需索,即此次呈進籠餅,得達內廷,所費已逾百金矣。
緬甸貢象 象房在京師宣武門內,仍明舊也。
朝會大典,如獻俘宣赦等事,以馴象馱寶瓶,立朝班前。
鹹豐以來,越南、緬甸相繼屬於英、法,朝班無象者十餘年。
至同治戊辰,雲南底定,緬甸始復貢象七隻。
光緒甲申春,一象忽瘋,擲玉輅於空中,碎之,逸出西長安門,物遭之碎,人遇之傷,擲奄人某於皇城壁上。
西城人家閉戶竟日。
至晚,始獲之。
從此象不復入仗,而宣武門象坊之象亦多老死,此制遂廢。
廓爾喀貢使 光緒乙亥冬,廓爾喀使來貢,由安定門大街過天橋,入正陽門,至四譯館止焉。
護送貢品行李隨從及兵役約四五百人。
使臣二人,衣糝金寬博之衣,紅紫色,冠如僧所戴者,中較高,上有金繡。
各手素珠,乘四人肩輿,無蓋無帷,如廟中神轎狀。
四譯館通事能廓語者僅一人,幸廓使能英語,遂以英語相酬答焉。
光緒乙巳,猶遣使入貢也。
孝欽後好貢獻 孝欽後好貢獻,自軍機大臣以下,月必有進,而太監索宮門費往往過其物價。
孝欽時有賚,中涓因亦奢求,一食品亦索數十金,故軍機大臣雖年俸四五萬金,不足供需索之資。
某大臣貢傻白金魚 孝欽後喜蓄金魚,有傻白者,為某大臣所進。
孝欽每侵晨往視,內監以掌拍其缸蓋曰:「傻白,老佛爺來瞧汝矣。
」即揚鬐而起,唼喋有聲,否則潛藏荇藻間,無從窺見。
宮人以是目為靈物。
藩王入貢 沙木胡索特王因逢孝欽後七旬萬壽,親賫貢物入京,凡三十箱,為金沙、金豆、珊瑚、瑪瑙、狐豹皮、哈密瓜等物,均呈交理藩院,由理藩院轉交內務府,照單收納。
外臣進日本開國五十年史 日本大隈重信所著《日本開國五十年史》,曾於宣統己酉遣員賫送至京師,由外務部代奏進呈。
卷首有大隈上奏文,純用漢文奏疏形式,摺首書「外臣伯爵大隈重信跪奏」字樣,蓋出青柳篤恒之筆也。
青柳乃早稻田大學講師,為日本最著名之精通我國官話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