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家鄉早春
關燈
小
中
大
幕,連幾裡以外的村莊都看不見。
大媽的腿腳一向很好,連年輕人都跟不上她,這是她在遊擊戰争年代,經常随着部隊行軍轉移練出來的。
但是,今天一陣陣撲面的風沙,打得她睜不開眼,她不得不走走停停,有時還得背着臉倒着邁步。
足足走了兩個小時,才聽見飛龍鎮嘈雜的市聲。
這飛龍鎮有兩千多戶,光街道就有二三裡長,是方圓幾十裡有名的大鎮;今天又逢大集,人特别衆多,大媽一時哪裡找得見他。
她在人叢裡擠擁着,串街過巷,直到傍午時分,還沒有找到李能。
大媽究竟上了幾歲年紀,早上又沒吃飯,覺得又累又餓,有點心慌。
想買點東西充饑,身上又沒有帶錢。
隻好找到一個有井的去處,扶着人家的桶錾兒喝了一肚涼水,坐下歇了歇,才覺得心裡安定了些。
大媽心中氣惱,正想回返,這時遇見鳳凰堡一夥鄉親,說李能在牲口市買牲口哩,就立時站起身,向村北走。
大媽走了不遠,望見李能牽着匹明光锃亮的大黑騾子笑嘻嘻地迎面走來。
他一走一晃,十分洋洋自得,連腳步都有些輕飄飄的。
“我的嬸子,你怎麼也趕集來啦?”他愉快地打着招呼。
大媽心裡十分不滿,反問了一句: “你說我為什麼來啦?” “唉唉,我的嬸子,你就多包涵着點兒!”他嘻嘻地笑着,又回過頭去瞅了大黑騾子一眼,“我是實實在在來不及啦。
我早就聽說龐各莊這匹騾子要出手,要是晚到一步,過了這個村兒可就沒有這個店兒啦!” 說着,他把大黑騾子往大媽身邊牽了牽,拍了拍它那肥墩墩圓滾滾的屁股蛋子,滿臉是笑地說: “你瞧瞧這身架!這膘!渾身連根雜毛都沒有,簡直像黑緞子似的!你說咱全鳳凰堡有沒有這樣一匹騾子? 一依我看,比當年謝家拉轎車兒的那一匹還顯着威勢。
你估估看,得值多少?” 大媽斜了一眼,沒有答言。
“你估不準吧,”他笑了一笑,用手指比了個“八”字,“就這個數兒!我給他750萬(當時一萬元,相當于币制改革後一元),那小子非要900萬不行。
直嚷嚷了這麼半天。
說心裡話,950萬也值。
要是一塊兒套上我那匹大青騾子、小黃騾子,拉一千多斤貨,簡直就像鬧着玩似的。
用不了幾趟就掙回來了。
……呃,你再看看這口!” 他一邊說,一邊去掰大騾子的嘴,大騾子高高地仰着脖子抵抗着,回避着。
“娘的,你還不老實哩!”他罵了一句,終于使勁拉住嚼子。
用強而有力的手把牲口嘴掰開,指着說,“你看,一點不錯,還剛剛五歲口哪!用上個十年八年不成問題。
你,你再看……” “李能!”大媽截住他的話頭,忍住氣說,“咱計劃那會,你倒是開不開?” “開呀!開呀!”李能一連聲說,“我再買根鞭梢兒,咱們馬上就回。
” 大媽隻好忍着氣跟着他。
跑了好幾個小攤兒,試驗了好半天,才買了一根鞭梢兒,這時已經晌午錯了。
大媽催李能快回,李能仰起臉看看太陽,眼珠兒骨碌骨碌轉了幾轉,笑着說: “嬸子,你是不是先走一步,我保證随後趕到。
” “你還要幹什麼?” “我跟你實說,你出來得晚,我出來得早,我一早起吃了兩張小餅兒就起身啦。
我這肚子餓得咕咕直叫。
我先随便點補點補去,随後就到。
” 大媽怕他再耍什麼花招兒,就說: “你吃去吧,我等着你。
” 兩人來到飯鋪門前,李能在一棵樹上拴好騾子。
李能虛假地笑笑,用一種既不失禮貌,而又決不是邀請的口吻讓了一讓: “嬸子,你不進去吃上一點兒!?” 說完這話,不等大媽回言,就走進去了。
大媽帶着滿頭滿臉的黃塵,饑腸辘辘地坐在店鋪門外的石階上。
裡面是鍋勺的乒乓亂響,和一片嘈雜的說笑。
她從眼角裡掃見,李能滿面紅光高踞在座位上,守着一大盤肉,一錫壺酒,正在細斟慢酌。
不慌不忙地吃着,一面津津有味地同一夥熟人談着他今天再也離不開的關于大黑騾子的話題。
大媽不由一陣難過,低下頭去。
她想起,土改以前一個風雪交加的夜晚,有人來告知說,村裡有一個貧農餓倒在炕上不能動彈。
那是誰?那就是在店鋪裡守着酒肉細嚼慢咽的李能。
當時大媽立時取下饽饽籃子
大媽的腿腳一向很好,連年輕人都跟不上她,這是她在遊擊戰争年代,經常随着部隊行軍轉移練出來的。
但是,今天一陣陣撲面的風沙,打得她睜不開眼,她不得不走走停停,有時還得背着臉倒着邁步。
足足走了兩個小時,才聽見飛龍鎮嘈雜的市聲。
這飛龍鎮有兩千多戶,光街道就有二三裡長,是方圓幾十裡有名的大鎮;今天又逢大集,人特别衆多,大媽一時哪裡找得見他。
她在人叢裡擠擁着,串街過巷,直到傍午時分,還沒有找到李能。
大媽究竟上了幾歲年紀,早上又沒吃飯,覺得又累又餓,有點心慌。
想買點東西充饑,身上又沒有帶錢。
隻好找到一個有井的去處,扶着人家的桶錾兒喝了一肚涼水,坐下歇了歇,才覺得心裡安定了些。
大媽心中氣惱,正想回返,這時遇見鳳凰堡一夥鄉親,說李能在牲口市買牲口哩,就立時站起身,向村北走。
大媽走了不遠,望見李能牽着匹明光锃亮的大黑騾子笑嘻嘻地迎面走來。
他一走一晃,十分洋洋自得,連腳步都有些輕飄飄的。
“我的嬸子,你怎麼也趕集來啦?”他愉快地打着招呼。
大媽心裡十分不滿,反問了一句: “你說我為什麼來啦?” “唉唉,我的嬸子,你就多包涵着點兒!”他嘻嘻地笑着,又回過頭去瞅了大黑騾子一眼,“我是實實在在來不及啦。
我早就聽說龐各莊這匹騾子要出手,要是晚到一步,過了這個村兒可就沒有這個店兒啦!” 說着,他把大黑騾子往大媽身邊牽了牽,拍了拍它那肥墩墩圓滾滾的屁股蛋子,滿臉是笑地說: “你瞧瞧這身架!這膘!渾身連根雜毛都沒有,簡直像黑緞子似的!你說咱全鳳凰堡有沒有這樣一匹騾子? 一依我看,比當年謝家拉轎車兒的那一匹還顯着威勢。
你估估看,得值多少?” 大媽斜了一眼,沒有答言。
“你估不準吧,”他笑了一笑,用手指比了個“八”字,“就這個數兒!我給他750萬(當時一萬元,相當于币制改革後一元),那小子非要900萬不行。
直嚷嚷了這麼半天。
說心裡話,950萬也值。
要是一塊兒套上我那匹大青騾子、小黃騾子,拉一千多斤貨,簡直就像鬧着玩似的。
用不了幾趟就掙回來了。
……呃,你再看看這口!” 他一邊說,一邊去掰大騾子的嘴,大騾子高高地仰着脖子抵抗着,回避着。
“娘的,你還不老實哩!”他罵了一句,終于使勁拉住嚼子。
用強而有力的手把牲口嘴掰開,指着說,“你看,一點不錯,還剛剛五歲口哪!用上個十年八年不成問題。
你,你再看……” “李能!”大媽截住他的話頭,忍住氣說,“咱計劃那會,你倒是開不開?” “開呀!開呀!”李能一連聲說,“我再買根鞭梢兒,咱們馬上就回。
” 大媽隻好忍着氣跟着他。
跑了好幾個小攤兒,試驗了好半天,才買了一根鞭梢兒,這時已經晌午錯了。
大媽催李能快回,李能仰起臉看看太陽,眼珠兒骨碌骨碌轉了幾轉,笑着說: “嬸子,你是不是先走一步,我保證随後趕到。
” “你還要幹什麼?” “我跟你實說,你出來得晚,我出來得早,我一早起吃了兩張小餅兒就起身啦。
我這肚子餓得咕咕直叫。
我先随便點補點補去,随後就到。
” 大媽怕他再耍什麼花招兒,就說: “你吃去吧,我等着你。
” 兩人來到飯鋪門前,李能在一棵樹上拴好騾子。
李能虛假地笑笑,用一種既不失禮貌,而又決不是邀請的口吻讓了一讓: “嬸子,你不進去吃上一點兒!?” 說完這話,不等大媽回言,就走進去了。
大媽帶着滿頭滿臉的黃塵,饑腸辘辘地坐在店鋪門外的石階上。
裡面是鍋勺的乒乓亂響,和一片嘈雜的說笑。
她從眼角裡掃見,李能滿面紅光高踞在座位上,守着一大盤肉,一錫壺酒,正在細斟慢酌。
不慌不忙地吃着,一面津津有味地同一夥熟人談着他今天再也離不開的關于大黑騾子的話題。
大媽不由一陣難過,低下頭去。
她想起,土改以前一個風雪交加的夜晚,有人來告知說,村裡有一個貧農餓倒在炕上不能動彈。
那是誰?那就是在店鋪裡守着酒肉細嚼慢咽的李能。
當時大媽立時取下饽饽籃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