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七柳下惠為士師

關燈
拙宦浮沉濁世中,補天經畫有誰崇。

    存心恺悌何慚德,化女刑于不負躬。

     圭避自珍廊廟器,風花甯結歲寒衷。

    從教史帙标名氏,仰止芳徽歎不窮。

     凡人不能笃志勵行,進德修業,惟嗟遇合之難,以得失之感,橫諸胸中,以性命之尊,置諸膜外。

    如是之人,天下恥之。

    所以,人倫卓絕之士内無機心,外無機事,同乎流俗,合乎污世,坦然以往,一言一行處常處變,必合乎天理,審乎人心。

    稍有不安,便明發動容,口食興慮,務要不負其所本,不欺其所與,不昧其所學,不易其所操,往往不離忠厚笃實。

    當時莫惡其非,後世想聞其化,試究其故,皆繇正大自居,神明自号。

    雖在暗室之中,屋漏之際,惟恐有天神鑒察,勿敢逞其聰明。

    及于荒謬、不經之處,肫肫懇懇,立極至誠,不使一毫之智術機巧,開罪于士君子名教之中,既能厚重少文。

    設有所遭之不幸,亦未嘗有毫厘震動,旦夕妄為,求之古昔。

    獨東魯之國有一男子,不知其姓名為誰。

    但此男子生平知義達理,讀書避俗,嘗獨居一室之中,以琴樽自适。

    年當弱冠,尚不曾近着女色。

    因此,容度翩翩,猶如傅粉。

    适有一女子也不知其姓氏,裡居窺見男子風流濟楚,一表人材,遂動懷春之感,便深薦枕之思,無計可施。

    偶然一日天寒煙暝,風雨凄零,男子緊掩上門,挑燈危坐,因吟詩以消清夜。

    其詩道: 彈琴讀書,性真愉樂。

    何必慕富貴,神枯瘁,顔銷铄。

    味道澤吾軀,乘時見吾長。

    日證顔氏在,筆酡中,通世外。

     男子吟詩剛畢,忽聽得門外有剝啄之聲,男子心甚駭然。

    黑夜黃昏,誰人到此?又吟兩句詩以代相同。

    男子朗吟道: 疇叩我籬,将焉營哉。

    夜漏丁兮,夕口口行。

     你道這敲門者乃是何人?就是懷春的女子,便也應聲吟道: 林之曲兮,口聲凄零。

    聊寄子廬,息影竛竮。

     男子聽其詩句,已知是一個淫奔的女子。

    那女子吟罷詩,便叫開門。

    男子答道:“我方才聽你所答之詩,決然是個女子聲音。

    此時夜深人靜,況我又是個孤男,怎好與你開門相見?”女子道:“妾非私奔之女,因往母家被這不做美的風雨所阻,路滑形單,敢乞官人發個恻隐之心,放我進門,寄宿一宵,以免虎狼盜賊之苦。

    ”男子訝然說道:“娘子差了,自古有言,男女授受不親。

    又詩經有雲,豈不夙夜,謂行多露,如何教我容留?趁此雨未滂沱,還往别處投宿,不必在此苦纏,枉勞唇舌。

    ”女子泣道:“賤妾行了許多曠野,受了無數驚惶,方能望見官人門内燈火熒熒,決然憐憫,因此相投。

    誰知又如此堅拒不納,賤妾何命薄至此。

    ”說畢,費弄香喉,度出嬌聲,啼哭起來。

    男子若是不畏四知的人,幹柴遇了烈火,未有不攜手相将,尤雲殢雨。

    他卻以禮自持,曉得他佯啼假哭,無非要入門的計策。

    男子聽見這女子在門外作為,便冷笑幾聲說道:“好笑你這個女子,倒也來得奇怪,還不快快回去,倘有柝軍過此,看你何言抵對?”女子道:“畢竟要妾說麼,止不過實情供告,妾說是官人相約來的,有何妨礙?”男子聽了此言,咋舌大駭道:“卻原來如此,令人聞之恨不得掘泉洗耳。

    女子你須知我魯男子平日所為,果是何等樣人,把這歹言污我。

    你好好往别處去了,我須養你廉恥,不與人說。

    ”女子道:“官人,事已到此,賤妾也怕這許多不得,你可開了門,借我一燈回去罷。

    ”男子搖頭道:“任你說得天花亂墜,我決不信你。

    既乘夜而來,豈不能冒雨而去。

    我非吝這一燈,倘若開門被你纏得不了,如何是好?魯男子決不為此狗彘之行。

    ”那女子聽了此話,自知沒理,滿面羞慚,歎了一口氣,罵道:“癡男子薄幸人,自恨錯認了你,可笑你現成福不會享,明是初世為人的了。

    ”便怫然而去,男子猶恐他假意,将這兩扇門兒牢牢拴上,秉燭直到天明,方才就寝。

    男子獨居之時于不意中有此奇遇,若稍無所持,未必能免。

    他卻堅守不移,也算是個有行之士。

    有詩為證: 閉門不學偷香侶,矢志勿谖洵遐舉。

    暗室神明有也無,魯連真不愧斯語。

     如今再說一個坐懷不亂的故事,比這閉門不納勝于十倍。

    你道為何?女子來在門外,不見其貌,但聞其聲音啼泣,如有涵養的還可勉強支吾。

    假如傾城傾國之人,口然相遇不為所惑,才叫做有德有道、有守有見的聖人。

     卻說這故事也就出于魯國。

    其時有一公族賜姓展氏,名獲,字季禽,官拜魯國士師,就是如今大理寺的獄官。

    其父喚做無駭,又有兩個兄弟,一個名喚展喜,一個名喚盜跖。

    因展禽食邑柳下,後谥曰惠,人都以柳下惠相稱。

    這柳下惠平日相貌雍容,言辭堅确,不肯枉道從人,以正守己,以和處世。

    其為士師之官,也是擯于下寮。

    所可惜者,魯之僖公不識賢愚,如柳下惠者不能擢以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