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六臧文仲居蔡
關燈
小
中
大
日望風懷想,心至福靈。
偶然見此天色,大喜道:今夜此龜必定出來,吾願遂矣。
帶了從人入山尋覓。
不多時,隻見此龜從岩穴中出,昂頭掉尾,緩步行來。
文仲遠遠望見,随着從人上前,照頭沖破。
那龜把頭縮了進去,四足全然不動,就如一隻大浴盆覆于地上的模樣,有百餘斤重,推也推不動,趕也趕不起,死的一般,像這班人做弄。
文仲得了這龜滿心歡喜,叫衆人把索子絡了,擡到寓所,點起火來,細看其甲上之文,真個是奇珍異物,世不常有者也。
但見: 隐含綠字,外具赤文。
吐五行之秀,生克動靜俱全。
列八卦之義,奇偶陰陽悉備。
實是地氣呈祥,河圖再出。
後人又有詩贊道: 本是先天六甲師,吉兇禍福有前知。
隻因人世迷趨避,重教當途問蔔筮。
文仲既得此龜,勝如得珍寶,心滿意足。
次日拜辭蔡君,帶回本國。
思想大夫之家,藏龜有戒,若論名分原不該藏在家裡。
古昔先王命告,凡是所藏的龜,都有等級。
公龜九寸,侯龜七寸,子男之龜五寸,惟獨元龜尺有二寸。
今龜如許之大,豈不是個元龜,非大夫家所藏也。
但當國家的重任,得失憂危時當預防。
有此大龜凡事一一取決于他自無差錯,那裡拘得這些古法。
然而欲藏此龜,必須安頓得他好。
比如虎兕猛獸可以木柙陷阱絷伏得他,這龜本是天生神物,能知過去未來,不可亵慢,萬一有些不到之處,他也未必責及于我,我心裡終是不安。
思想起來,自己有一個家臣,名喚漆雕馬人,為人笃實,小心謹慎,況且平生極是尊敬鬼神的。
将此龜托他守管,諒不亵慢,可謂得人。
就命他構起茅屋數椽,将龜藏在此中,朝日焚香虔誠供養,所蔔之事無不靈驗。
文仲時常親來觀望。
不知此龜原在山林岩壑之間,餐霞吸霧,弄月迎風,受了許多清趣。
今居此鬥室中猶如桎梏,雖有明窗淨幾,争如綠水青山,看他似有不安的光景。
文仲又喚漆雕馬人與之商量,說道:“龜性素愛山水,市井之内,城郭之中,焉有真山真水?無此兩樣,就養他這裡,他也是不安穩的。
”于是,特造一所大屋,廣闊數楹,廊腰缦回,檐牙高琢,看來也極巍麗。
想将起來此處雖無山水,也尋個有趣的所在,可以待彼娛樂。
特命工匠把那柱上的鬥拱都要刻出山來,終日雕镂,猶如真山。
又要叫畫工彩畫,便商議道:花木亦隻尋常,與龜也不相宜,不若那水中的物件到是清潔。
龜之所喜,把那梁上的短柱都畫出水草來,細細描繪猶如真的水草。
就是王公大人之家,堂高數仞,榱題數尺,也沒有這般齊整。
文仲不過要這大龜顯靈,故此竭其自己的心機,盡人間的巧妙以造此室,規制已畢,将此大龜藏于其中,凡有謀為必誠必敬以奉之,然後敢去蔔問,如此尊禮可謂極矣。
文仲又道:一家之人稱他為龜,甚是亵慢,不若别立名色,取一個号。
假如取得不妙反被人笑,還是把他生身之地名之。
他原出自蔡國,因呼為蔡倒也不差,又避了大龜二字。
從此以後,人人叫他做蔡,豈不是尊奉他?文仲奉蔡之心固如此,那蔡受命如響,把那圖書中雨霁蒙繹克,七十二兆,一一剖斷,絲毫不亂,真如鬼神之在目。
想将起來,也是一段因緣。
這龜生于蔡國,蔡國之人尚不能得,反被文仲得之。
且造這等大房屋安頓他,好不尊重。
凡有蔔問吉兇休咎,禍福祯祥,或趨或避,曆有應驗。
文仲亦得龜的功力,人皆以其父放龜之報,亦應于此。
有詩為證: 先年夢兆果為真,異國相遭自有因。
蔔兆有靈多有驗,從來人物感精神。
文仲居蔡在家,柒房滿屋,并無形迹,外人也有曉得的,也有不曉得的。
隻是漆雕馬人素與孔子善,一日相遇,孔子曉得他在臧孫氏家,遽得已久,必深知他家中所作所為的事,因以問及。
漆雕馬人見了聖人動問,不敢隐瞞,便把居蔡,事直言無隐一一告說。
此時孔子方作春秋,筆則筆,削則削,毫不假借,其于賢人猶要求全責備,故把臧文仲居蔡一事直說何如其知。
看來文仲也非不知,隻為救民利物,在魯國行了無數善政,就是居蔡,雖要趨吉避兇,嫌他奉之太過些了。
當初河圖洛書,群聖則之,為天下萬世利。
易經上說,定天下之吉兇,成天下之亶亶者,莫大乎蓍龜。
如使龜不可寶,聖人何故說此?但孔子苛責了他一分,說道文仲居蔡,山節藻棁,不務名義,鬼神焉得為知?後人觀此,不可因這一言之貶遂掩了他的全美。
徒知物類具靈明,卻羨吾心自至誠。
試問誰為先覺者,聖人睿知有權衡。
總評:大譽所歸毀或集之,文仲素有智名,一經孔子品題遂成瑕玷。
然則龜豈枯甲也邪,藏龜者豈真愚人也邪。
又評:末段不把文仲淹沒,甚得抑揚之法。
不然人之所為知者,看他竟是個養烏龜的阿呆。
千載而下,文仲亦當叫屈。
偶然見此天色,大喜道:今夜此龜必定出來,吾願遂矣。
帶了從人入山尋覓。
不多時,隻見此龜從岩穴中出,昂頭掉尾,緩步行來。
文仲遠遠望見,随着從人上前,照頭沖破。
那龜把頭縮了進去,四足全然不動,就如一隻大浴盆覆于地上的模樣,有百餘斤重,推也推不動,趕也趕不起,死的一般,像這班人做弄。
文仲得了這龜滿心歡喜,叫衆人把索子絡了,擡到寓所,點起火來,細看其甲上之文,真個是奇珍異物,世不常有者也。
但見: 隐含綠字,外具赤文。
吐五行之秀,生克動靜俱全。
列八卦之義,奇偶陰陽悉備。
實是地氣呈祥,河圖再出。
後人又有詩贊道: 本是先天六甲師,吉兇禍福有前知。
隻因人世迷趨避,重教當途問蔔筮。
文仲既得此龜,勝如得珍寶,心滿意足。
次日拜辭蔡君,帶回本國。
思想大夫之家,藏龜有戒,若論名分原不該藏在家裡。
古昔先王命告,凡是所藏的龜,都有等級。
公龜九寸,侯龜七寸,子男之龜五寸,惟獨元龜尺有二寸。
今龜如許之大,豈不是個元龜,非大夫家所藏也。
但當國家的重任,得失憂危時當預防。
有此大龜凡事一一取決于他自無差錯,那裡拘得這些古法。
然而欲藏此龜,必須安頓得他好。
比如虎兕猛獸可以木柙陷阱絷伏得他,這龜本是天生神物,能知過去未來,不可亵慢,萬一有些不到之處,他也未必責及于我,我心裡終是不安。
思想起來,自己有一個家臣,名喚漆雕馬人,為人笃實,小心謹慎,況且平生極是尊敬鬼神的。
将此龜托他守管,諒不亵慢,可謂得人。
就命他構起茅屋數椽,将龜藏在此中,朝日焚香虔誠供養,所蔔之事無不靈驗。
文仲時常親來觀望。
不知此龜原在山林岩壑之間,餐霞吸霧,弄月迎風,受了許多清趣。
今居此鬥室中猶如桎梏,雖有明窗淨幾,争如綠水青山,看他似有不安的光景。
文仲又喚漆雕馬人與之商量,說道:“龜性素愛山水,市井之内,城郭之中,焉有真山真水?無此兩樣,就養他這裡,他也是不安穩的。
”于是,特造一所大屋,廣闊數楹,廊腰缦回,檐牙高琢,看來也極巍麗。
想将起來此處雖無山水,也尋個有趣的所在,可以待彼娛樂。
特命工匠把那柱上的鬥拱都要刻出山來,終日雕镂,猶如真山。
又要叫畫工彩畫,便商議道:花木亦隻尋常,與龜也不相宜,不若那水中的物件到是清潔。
龜之所喜,把那梁上的短柱都畫出水草來,細細描繪猶如真的水草。
就是王公大人之家,堂高數仞,榱題數尺,也沒有這般齊整。
文仲不過要這大龜顯靈,故此竭其自己的心機,盡人間的巧妙以造此室,規制已畢,将此大龜藏于其中,凡有謀為必誠必敬以奉之,然後敢去蔔問,如此尊禮可謂極矣。
文仲又道:一家之人稱他為龜,甚是亵慢,不若别立名色,取一個号。
假如取得不妙反被人笑,還是把他生身之地名之。
他原出自蔡國,因呼為蔡倒也不差,又避了大龜二字。
從此以後,人人叫他做蔡,豈不是尊奉他?文仲奉蔡之心固如此,那蔡受命如響,把那圖書中雨霁蒙繹克,七十二兆,一一剖斷,絲毫不亂,真如鬼神之在目。
想将起來,也是一段因緣。
這龜生于蔡國,蔡國之人尚不能得,反被文仲得之。
且造這等大房屋安頓他,好不尊重。
凡有蔔問吉兇休咎,禍福祯祥,或趨或避,曆有應驗。
文仲亦得龜的功力,人皆以其父放龜之報,亦應于此。
有詩為證: 先年夢兆果為真,異國相遭自有因。
蔔兆有靈多有驗,從來人物感精神。
文仲居蔡在家,柒房滿屋,并無形迹,外人也有曉得的,也有不曉得的。
隻是漆雕馬人素與孔子善,一日相遇,孔子曉得他在臧孫氏家,遽得已久,必深知他家中所作所為的事,因以問及。
漆雕馬人見了聖人動問,不敢隐瞞,便把居蔡,事直言無隐一一告說。
此時孔子方作春秋,筆則筆,削則削,毫不假借,其于賢人猶要求全責備,故把臧文仲居蔡一事直說何如其知。
看來文仲也非不知,隻為救民利物,在魯國行了無數善政,就是居蔡,雖要趨吉避兇,嫌他奉之太過些了。
當初河圖洛書,群聖則之,為天下萬世利。
易經上說,定天下之吉兇,成天下之亶亶者,莫大乎蓍龜。
如使龜不可寶,聖人何故說此?但孔子苛責了他一分,說道文仲居蔡,山節藻棁,不務名義,鬼神焉得為知?後人觀此,不可因這一言之貶遂掩了他的全美。
徒知物類具靈明,卻羨吾心自至誠。
試問誰為先覺者,聖人睿知有權衡。
總評:大譽所歸毀或集之,文仲素有智名,一經孔子品題遂成瑕玷。
然則龜豈枯甲也邪,藏龜者豈真愚人也邪。
又評:末段不把文仲淹沒,甚得抑揚之法。
不然人之所為知者,看他竟是個養烏龜的阿呆。
千載而下,文仲亦當叫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