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四宰予晝寝

關燈
續懸絲之命,吾恐慕先生之義者,皆裹足于先生之門矣。

    ”鸱夷子皮道:“甚矣!田成子之請也。

    吾終不言,是示子以無謀也。

    雖然,吾姑為子言之。

    子畏君,君亦畏子,盍使一人往說之。

    如從則子之福也。

    不從然後再計,猶未晚也。

    ”田常敬諾,乃促駕歸。

    正是: 可行可止誰為主,時醒時迷君自參。

     田常歸,閉門謝事,靜以俟罪。

    思得行說之客,而門下者皆無足與謀,乃選諸族子名鞅者而授意焉。

    一日,簡公出,田鞅為禦,因說簡公道:“田宰不可并也,君其擇焉。

    況田氏能得民心,不可棄也。

    ”公不應,退以斯言告子我。

    子我道:“常實畏君,故以鞅為說客邪。

    今為政有其機矣。

    君益修德,則田氏之黨必敗。

    ”簡公道:“善。

    ”正是: 話不投機半句多,人逢知己千言少。

     田常因簡公不聽田鞅之說,乃複往見鸱夷子皮道:“常之使人說君者,非不婉且善也,而君卒不見采,奈何?”鸱夷子皮道:“齊自喪師于吳,而高國、鮑晏之徒皆咋舌退矣。

    誰則為子敵者?”田常道:“魯中宰子我,實鼾睡于常卧榻之側,常是以不敢即安。

    ”鸱夷子皮因俯而思,複仰而歎道:“宰予魯之聞人,子非其敵,盍往從之。

    ”田常道:“常非不欲從,勢不可也。

    ”鸱夷子皮道:“姑緩,吾為子圖之。

    ”遂暗自思道:“昔吾在越時,子貢實蓋吾功,吾腐心切齒不能忘。

    況子貢每稱宰予,今吾得殺宰予勝于殺子貢多矣。

    殺宰予則魯國之士,皆不敢正目而觑吾。

    ”田常再四促道:“願聞妙計。

    ”鸱夷子皮道:“姑且緩,吾終為子圖之。

    ”田常不得已抑郁而歸。

    有詩為證: 當時舊恨未能除,假手朋侪綽有餘。

    今日殺機先已動,預知一似釜中魚。

     簡公謀于子我道:“田常雖謝政事,志終不悛,外托待罪之名而中懷機械,為之奈何?子可為寡人率兵攻之否?”子我道:“田常詭詐百出,且當緩圖。

    ”簡公道:“彼既稱待罪,士卒懈體,不疾誅之更待何日?”随令子我當夜以甲士千人,伏于朝門外,俟其來朝擒之。

    子我再三力谏,簡公決意要行。

    子我隻得勉奉令旨,集兵千人伏在朝外,以俟田常進朝。

    分明是: 安排陷阱尋兇豹,整頓絲鈎覓巨鲸。

     說那鸱夷子皮懷恨子貢,因此遷怒在子我身上。

    自從聽了田常那句話,也不待田常去請教,他自口着門客日日在子我前後左右,探聽消息。

    口口子我隻是睡在那裡,毫無動靜,就有些商量,又是密密與簡公說的。

    這是簡公合該數盡,鸱夷子皮寓所門首,湊巧有一軍家居住,未免有警覺。

    鸱夷子皮疑惑,頓然省悟,乘夜進城,到田常門首,那兩扇大門早已緊閉了。

    鸱夷子皮想道:“他想也知些風聲,或者關了門在裡面做些手腳,不然世上那有這等昏暗的人?”遂去喚醒了門上人,叫他禀道:“鸱夷子皮為機密事,特來求見。

    ”管門人進去禀時,那田常正在睡夢之中,聽得說了鸱夷子皮四字,又聽得說了機密二字,驚得魂不附體,癡呆了半晌,方才叫“開門快請。

    ”田常迎接鸱夷子皮進去,見禮坐定,鸱夷子皮問道:“成子知今夜之利害乎?”田常道:“其實不知。

    ”鸱夷子皮道:“子與宰予勢不兩立也,子不謀人,人必謀子。

    今聞宰予伏甲士于朝門之外,必為殺子。

    尚不思所以禦之,喪無日矣。

    ”田常再拜道:“常之再生,先生之賜也。

    敢問計将安出?”鸱夷子皮道:“彼雖設伏,但朝臣頗多,難以辨别。

    齊國惟子獨貴,入朝旌節在前,彼必見節以起伏兵。

    子可弗往,須先使一健士持節前去,以起其卒,然後率家丁往攻之,則破之必矣。

    ”田常忙集家徒及衛從者,得五百人,先令族人田逆持節以起子我之卒。

    果然簡公之令竟被鸱夷子皮猜破,衆士一見節至,紛然而起,又寂無一人,衆皆驚愕,莫知所措。

    不一時,田常之兵沖突而來,便混戰于朝門之外。

    但見: 燈火齊明,劍戟森列,亂紛紛馬驟人馳,都成汗血之迹。

    鬧嚷嚷槍來刀往,無非金鐵之聲。

    頭顱已落,口口口口口口手足半連,反自暈昏不醒。

    個個是焦頭爛額之客,人人受天羅地網之災。

     子我之卒大敗,田逆率衆圍子我于庭,殘其左臂,田常遂弑簡公于徐州。

    此齊君自取,非子我無謀。

    子我聞之大恸道:“吾聞‘德不充者,不可以經世;學不至者,不可以濟人。

    ’今予身困于魯,謀屈于齊,是亦道義之辱也。

    吾務修吾德而已矣。

    ”遂逃歸魯,卧隐于東山之下。

    後世習子我之學者,獨宋陳希夷得其嫡派雲。

     叛逆黨義士寒心,言語科桃園結義。

    宰予氏李代桃僵,鸱夷子張公掇李。

     總評:太史公雲:“宰我為臨淄大夫,與田常作亂,以夷其族,孔子恥之。

    ”而《呂氏春秋》及《說苑》俱雲宰予攻田常。

    不韋在馬遷之前,其時較近,劉向出馬遷之後,而亦不從其說。

    可見,子我之事,當以攻田常者為正。

     又評:子貢惹出禍來,卻教子我去承當,豈不冤哉!可見今世之受好友推許者,皆種禍根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