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二子路問強

關燈
公乃命從人用繩索吊二人下台。

    那二人見了子路,隻是慌做了一堆,動也不敢動。

    子路把石乞刺了一槍,狐黡乘空也把子路砍一刀,砍是不曾砍着。

    子路回身急了,自己裂斷了冠纓。

    子路遂大笑道:“斷纓不祥之兆也。

    今主君已去,賊臣又不得誅,冠纓無故而斷,是天命我以死也。

    ”又道:“君子雖死必正其冠。

    ”遂結了纓,乃拔劍自刎。

    那石乞被槍刺了不敢上前,狐黡假裝大膽,正待去殺子路,隻見子路複揚而呼道:“賊子不得無禮。

    ”狐黡望見子路目如明星,光耀奪日,正拜于地道:“吾其畏子之目,願少閉之。

    ”子路自以衣袂覆目,狐黡才敢向前,将子路砍了一刀,還怕子路又活起來,遂加上幾刀。

    停了一回又思想道:在生時甚是畏他,如今死了,也好出一出氣,又去砍了幾刀。

    狐黡自想:素稱勇士,今日見子路不知怎麼怕懼得緊,實可慚愧。

    隻為這一點慚愧的念頭沒安身處,到向前去,把子路的身上橫砍豎砍,不知砍了多少刀數,将一個屍首,砍做肉醬一般。

    衛人都說子路被醢了,史官有詩一首,單表子路的好處: 狂徒妄筮技局長,仗劍勤王反受殃。

    一片義聲天地動,三分俠氣姓名香。

     後賢亦有詩一首,吊子路道: 曾将頸血染龍文,誰向荒郊奠酒尊。

    惟有衛宮雲際月,千年萬載吊忠魂。

     那時,出公恰好奔魯。

    魯國的人,那一個不說衛國反亂事體?孔子聞知,遂長歎道:“子路必死矣!”一日,中饋食醢,适然使者自衛來至。

    孔子問其備細,使者道:“醢之矣。

    ”孔子遂把所食之醢都覆了,遂叫從者駕了小車,到子路家中去吊唁。

    他的妻子乃顔氏,顔仇繇之妹也。

    當日顔仇繇有二妹,一個剛明貞靜,一個柔媚陰險。

    那顔仇繇與孔子相好,聞得孔子常贊美子路,就把剛明這一個嫁與子路,把柔媚這一個嫁與彌子。

    這也是顔仇繇各相其德性随人作配,一毫不差。

    他的子即仲子崔,年方一十三歲。

    那一日,他的妻子聞得孔子來吊,都率拜于庭,以謝孔子。

    拜畢,子崔對着孔子說道:“吾欲報父仇,可乎?”孔子道:“汝年尚幼,姑俟稍長。

    ”顔氏亦訓子崔道:“報仇非易事也,智勇不備,技藝不精,未可以輕言報仇也。

    ”孔子曰:“汝宜善聽母教,則報仇有日矣。

    ”遂駕車而去。

    正是: 母儀兼習袁公術,自識仇人掌握中。

     三年之中,顔氏無一日不訓練子崔槍劍弓矢,并皆精熟,又兼子崔生得雄壯,可以習武。

    閑暇之時,顔氏又督率子崔去講求韬钤兵法,子崔竟自智勇足備了。

    如今年已一十六歲,母子二人商量報仇的事。

    顔氏道:“你先去見了孔子,問他行止之事,然後竟投舅舅顔仇繇家安歇,凡事與他商議,想來斷不誤事。

    ”子崔領了母命,來見孔子。

    孔子見他生得一表非凡,宛然與其父無二,已自大喜。

    子崔就把報仇的事對孔子說,孔子就把幾句話去問他,但見他應答如流,說來都是解得其中意思的。

    孔子道:“可以行矣。

    ”亦作書一封與顔仇繇,前面叙些闊别之情,後面就說子崔報仇的事。

    将書交與子崔,子崔竟自飄然往魏邦去了。

    正是: 欲報父仇須及早,北堂懸念苦依依。

     不過數日,子崔已到衛國,竟去尋着顔仇繇家。

    那顔仇繇見了子崔,甥舅之情好生歡喜。

    子崔先述了母親慈命,次後遂緻了孔子書劄。

    顔仇繇安排酒席,款待子崔。

    席間,子崔問顔仇繇道:“近日狐黡和孔悝這兩人的行事何如?”顔仇繇道:“他二人都是當權用事,極貴盛的了。

    聞得孔悝身患癱疽,遍體潰敗,血肉交流,就如肉醬一般。

    天下第一個外科名醫是算衛國的雍睢,如今孔悝又是貴臣,那雍睢也竭盡心力去醫他,隻是百藥罔效。

    惟有狐黡,他卻平安無事。

    ”子崔聽了此話,便對顔仇繇道:“我正先要尋狐黡。

    ”子崔從此每日佩劍出入。

    一日于城西地面恰好與狐黡相遇。

    那狐黡遠遠望見一個漢子,生得俨然與子路一般,也不知是子路還魂的,也不知是子路托生的,先自驚得沒做手腳處。

    隻見子崔挺劍搶将入來,狐黡即忙在馬上持一木戟與子崔接戰。

    一個馬上逞威風,一個步行添壯氣,兩個大戰一場。

    那狐黡早被子崔一劍砍下馬來,可憐無數英雄一霎時已歸陰府。

    子崔複将狐黡細細砍碎,也自将他醢了。

    恰好正是此時,那孔悝在家中皮肉俱已爛盡,忽見子路陰魂立于面前道:“汝這不義之徒,吾已陰誅之矣。

    ”遂大叫一聲而絕。

    有詩為證: 陽誅陰殛少完膚,數載深仇始得蘇。

    悔殺當年為逆黨,催魂自遞斷根符。

     那衛君原曉得子路是個忠臣,隻因孔悝狐黡蒙蔽了,不曾旌獎得他。

    今二人已死,遂命有司官于城中建立一祠,春秋二祭,以為忠臣義士之勸。

    所以,子崔殺人,也不捉獲他了。

    及子崔歸魯事母,人皆知其賢孝,名聞列國,屢來征聘。

    子崔以父死于忠,身為薤粉,倒不如田舍翁株守田園之樂也,終身不仕。

    後魯國亦旌其母子節孝雲: 天道無親親善人,暫時颠倒豈為真。

    奸雄得志邀榮貴,明有人誅幽有神。

     總評:子崔陽報,子路陰報,狐口人醢,孔悝鬼醢,都是真實道理。

    真實報複,世人莫作遊僧說因果,一例看過。

     又評:以仲尼為之師,以仇繇為之友,既有賢妻,又有肖子,則子路雖死猶不死矣。

    若無此數人幫襯,卻斷斷乎死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