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二子路問強
關燈
小
中
大
俠烈才稱男子,精奇始号英雄。
像心率意笑周公,禮法全然不懂。
不羨功名熏灼,還須學問消融。
有才無學總歸空,反把兇災受用。
這首《西江月》是單道那好剛使氣的,往往容易受禍。
你說世間最可恨的第一是這些柔眉陰險之徒。
那一樣心直口快的人,肚腸又幹淨,作事又爽利,為何容易受禍?隻因他性忒條直了,一毫也不去提防别人。
那些人偏又暗暗在那裡算計他,故此不能免禍。
若是真正豪傑,就受禍他也不懊悔的。
況且,那一個不羨慕他?那一個不欽敬他?決不像那起柔媚陰險的人,大則騙些富貴,小則讨些便宜,旁人正不知唾罵了多多少少哩!正是: 未受世間半點虧,自知難免千家唾。
卻說當初漢高祖駕下一個臣子,姓彭名越,初為梁相,後來竟做大梁王了。
他英武絕世,勇力過人,真個是虎豹處深林,蛟龍居巨澤,人人畏服,個個膽寒。
所以,他歸楚則楚王,歸漢則漢帝。
那漢高祖全仗着彭越與韓信、英布這三個人的力方才滅得西楚霸王。
論功行賞,彭越正封做大梁王。
那高祖心中隻是有些疑忌他。
你說他是個有功的人,為何倒疑忌他起來?高祖想着他們奪得項王的天下,也奪得我的天下,故此一心倒要除了這幾個人。
那彭越自恃着有恩德于漢帝,漢是決不負我的,倒沒一些算前算後之意。
不料漢家先把韓信殺了,次後就輪着彭越,不由分說竟自将來醢了。
那彭越這一股怨憤之氣如何肯散?肢體皮肉雖然斫做肉醬,卻一塊塊飛動起來,竟像不肯死的一般。
那些漢人見了都慌得不耐煩,連忙把這肉醬傾于江中,隻見那些肉醬都紛紛化作小蟹而去。
所以,至今流傳都把江口小蟹喚做彭越。
有詩為證: 英名蓋世莫能俦,卻笑英豪惹禍尤。
空将肢體供刀劊,落日螃蜞水上遊。
如今再說一個身雖被醢,卻不曾變作小蟹的。
話說春秋時魯國卞邑人,姓仲名由,字子路。
他一生禀性堅剛,賦性粗鄙;一心裡專好着勇武拳力,渾身上都是些伉爽直氣;語言有信,作事不苟。
他家中是個村居,離城百餘裡,祖遺數棣破屋,更兼幾畝瘠田,自耕自食,分明是鄉農人家。
隻因他父母二人俱已年老,服習不得農務,身子空閑了,又思想與親戚朋友常常往來,才好消磨日子。
隻為家事又不豐饒,不好說要移到城裡居住,恐怕移進城去并無倚靠,何以為生?那子路體着父母的心,竟去城中賃一所空房,擇一個日子,把家夥什物都搬了,來請父母二人進城居住,自己仍舊在郭外耕種,以為養親之計。
隔不得三日五日進來,定省一番,移柴運米,那一件不是子路親身自做的?所以,卞邑城裡城外的人,那一個不稱贊子路,道他負米于百裡之外。
那子路雖然是個有力的人,也難道再沒有疲乏的時節,怎當他一片真心實意,所以一些也不覺得勞苦。
你說他負米時怎生光景?但見: 迢迢曠野,冉冉長途。
度阡陌轉旋順,意渾忘肩背之艱,過村落來往如飛。
不覺步履之苦,果是欲全一片心,全然不費三分力。
隻因子路言行誠實,遂哄然名重一鄉了。
總是當先日的士人君子,就在畎畝之中身體力行的,不似後世這班尋章摘句之儒,略識幾個字,便就裒巾闊帶,終日搖搖擺擺,遊蕩過了日子,把田園世産都抛荒了。
假如子路這樣人,便是真正君子,所以卞邑這一方就推尊他做第一個人物了。
子路自己想道:“像我這樣行去,自然是第一流人,難道世上還有高過我的?隻我耳朵内常常聞得魯國有一大儒,号為仲尼。
他設教于洙泗之上,我少不得也要與他比一比手段。
過了數日,隻見子路冠雄雞之冠,服猳豚之佩,又将長劍一把系于腰間,将去往見仲尼,乃先向父母處禀知。
那父母見子路這等一個妝束倒吃了一驚,乃迎而問之,道汝今日為何盛服而來?子路道:“由聞魯國仲尼當今之大儒也,由欲與之比德度力,決一勝負,非盛服不足以壯吾之威。
”父母也免不得分付他幾句小心謹慎的說話。
那子路昂昂之氣那裡背住,别過父母,竟自往洙泗去了。
正是: 養成鱗甲思吞世,安排牙爪欲驚人。
那日,孔子正在堂上與弟子講學,子路忽然至前,曆階而升卻也并不行禮,惟拔劍而舞。
那些弟子見子路舞劍,正不知甚麼事故,大家一徑散了。
舞罷,子路乃問道:“古之君子,固以劍自衛乎?”孔子看了子路,私自回想道:“此人頗有仕道之器,他的好處固在這些氣質上,那不好處也在這些氣質上,止可通折,不可順導。
若收服得他,實乃吾黨之幹城也。
複對着子路道:“古之君子遇不善則以忠化之,遇暴逆則以仁固之,亦何所待于劍乎?今汝之冠服甚盛,顔色甚盈,天下之人且孰有肯谏汝者?吾實為汝危之。
大凡世間人,惟是這起剛直的人傲氣固多,服善亦快。
”子路聽了孔子這些說話,頓覺心地明白。
連自己也覺得這些一往之氣未免太過些,就在孔子面前毀冠裂佩,從新另去換了儒服,拜為弟子。
正是: 名言撥轉迷途早,覺路先登快着鞭。
子路自從孔子之教,一心向學,精進不倦。
孔子深喜之那學問工夫。
内以陶養德性,免不得外邊還要習那禮樂射禦書鼓這六藝,子路那一件不去講求?那一件不去服習?一日閑暇無事,就去把那六藝的事理論一番。
其時恰好有瑟一面置于幾上,子路就
像心率意笑周公,禮法全然不懂。
不羨功名熏灼,還須學問消融。
有才無學總歸空,反把兇災受用。
這首《西江月》是單道那好剛使氣的,往往容易受禍。
你說世間最可恨的第一是這些柔眉陰險之徒。
那一樣心直口快的人,肚腸又幹淨,作事又爽利,為何容易受禍?隻因他性忒條直了,一毫也不去提防别人。
那些人偏又暗暗在那裡算計他,故此不能免禍。
若是真正豪傑,就受禍他也不懊悔的。
況且,那一個不羨慕他?那一個不欽敬他?決不像那起柔媚陰險的人,大則騙些富貴,小則讨些便宜,旁人正不知唾罵了多多少少哩!正是: 未受世間半點虧,自知難免千家唾。
卻說當初漢高祖駕下一個臣子,姓彭名越,初為梁相,後來竟做大梁王了。
他英武絕世,勇力過人,真個是虎豹處深林,蛟龍居巨澤,人人畏服,個個膽寒。
所以,他歸楚則楚王,歸漢則漢帝。
那漢高祖全仗着彭越與韓信、英布這三個人的力方才滅得西楚霸王。
論功行賞,彭越正封做大梁王。
那高祖心中隻是有些疑忌他。
你說他是個有功的人,為何倒疑忌他起來?高祖想着他們奪得項王的天下,也奪得我的天下,故此一心倒要除了這幾個人。
那彭越自恃着有恩德于漢帝,漢是決不負我的,倒沒一些算前算後之意。
不料漢家先把韓信殺了,次後就輪着彭越,不由分說竟自将來醢了。
那彭越這一股怨憤之氣如何肯散?肢體皮肉雖然斫做肉醬,卻一塊塊飛動起來,竟像不肯死的一般。
那些漢人見了都慌得不耐煩,連忙把這肉醬傾于江中,隻見那些肉醬都紛紛化作小蟹而去。
所以,至今流傳都把江口小蟹喚做彭越。
有詩為證: 英名蓋世莫能俦,卻笑英豪惹禍尤。
空将肢體供刀劊,落日螃蜞水上遊。
如今再說一個身雖被醢,卻不曾變作小蟹的。
話說春秋時魯國卞邑人,姓仲名由,字子路。
他一生禀性堅剛,賦性粗鄙;一心裡專好着勇武拳力,渾身上都是些伉爽直氣;語言有信,作事不苟。
他家中是個村居,離城百餘裡,祖遺數棣破屋,更兼幾畝瘠田,自耕自食,分明是鄉農人家。
隻因他父母二人俱已年老,服習不得農務,身子空閑了,又思想與親戚朋友常常往來,才好消磨日子。
隻為家事又不豐饒,不好說要移到城裡居住,恐怕移進城去并無倚靠,何以為生?那子路體着父母的心,竟去城中賃一所空房,擇一個日子,把家夥什物都搬了,來請父母二人進城居住,自己仍舊在郭外耕種,以為養親之計。
隔不得三日五日進來,定省一番,移柴運米,那一件不是子路親身自做的?所以,卞邑城裡城外的人,那一個不稱贊子路,道他負米于百裡之外。
那子路雖然是個有力的人,也難道再沒有疲乏的時節,怎當他一片真心實意,所以一些也不覺得勞苦。
你說他負米時怎生光景?但見: 迢迢曠野,冉冉長途。
度阡陌轉旋順,意渾忘肩背之艱,過村落來往如飛。
不覺步履之苦,果是欲全一片心,全然不費三分力。
隻因子路言行誠實,遂哄然名重一鄉了。
總是當先日的士人君子,就在畎畝之中身體力行的,不似後世這班尋章摘句之儒,略識幾個字,便就裒巾闊帶,終日搖搖擺擺,遊蕩過了日子,把田園世産都抛荒了。
假如子路這樣人,便是真正君子,所以卞邑這一方就推尊他做第一個人物了。
子路自己想道:“像我這樣行去,自然是第一流人,難道世上還有高過我的?隻我耳朵内常常聞得魯國有一大儒,号為仲尼。
他設教于洙泗之上,我少不得也要與他比一比手段。
過了數日,隻見子路冠雄雞之冠,服猳豚之佩,又将長劍一把系于腰間,将去往見仲尼,乃先向父母處禀知。
那父母見子路這等一個妝束倒吃了一驚,乃迎而問之,道汝今日為何盛服而來?子路道:“由聞魯國仲尼當今之大儒也,由欲與之比德度力,決一勝負,非盛服不足以壯吾之威。
”父母也免不得分付他幾句小心謹慎的說話。
那子路昂昂之氣那裡背住,别過父母,竟自往洙泗去了。
正是: 養成鱗甲思吞世,安排牙爪欲驚人。
那日,孔子正在堂上與弟子講學,子路忽然至前,曆階而升卻也并不行禮,惟拔劍而舞。
那些弟子見子路舞劍,正不知甚麼事故,大家一徑散了。
舞罷,子路乃問道:“古之君子,固以劍自衛乎?”孔子看了子路,私自回想道:“此人頗有仕道之器,他的好處固在這些氣質上,那不好處也在這些氣質上,止可通折,不可順導。
若收服得他,實乃吾黨之幹城也。
複對着子路道:“古之君子遇不善則以忠化之,遇暴逆則以仁固之,亦何所待于劍乎?今汝之冠服甚盛,顔色甚盈,天下之人且孰有肯谏汝者?吾實為汝危之。
大凡世間人,惟是這起剛直的人傲氣固多,服善亦快。
”子路聽了孔子這些說話,頓覺心地明白。
連自己也覺得這些一往之氣未免太過些,就在孔子面前毀冠裂佩,從新另去換了儒服,拜為弟子。
正是: 名言撥轉迷途早,覺路先登快着鞭。
子路自從孔子之教,一心向學,精進不倦。
孔子深喜之那學問工夫。
内以陶養德性,免不得外邊還要習那禮樂射禦書鼓這六藝,子路那一件不去講求?那一件不去服習?一日閑暇無事,就去把那六藝的事理論一番。
其時恰好有瑟一面置于幾上,子路就